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21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及考点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个体层面:

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态度、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

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

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

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 

▲霍兰德(0506-3-6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习题10)。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习题11)。

一、哲学思辨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习题12)。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习题13)。

二、经验描述阶段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习题14)。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

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习题15)。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①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②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③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④奥地利的精神

分析学;

⑤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实证分析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习题16)。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

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习题17)。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习题219):

①特里普力特(N.Triplett);

②莫德(W.Moed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习题220):

①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②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习题

发展阶段

时段

社会心理学的阶段

10,11 

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中叶启蒙期

12,13 

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

世纪初形成期

14,15,218 

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确立期

 

16,17,219,220 

[专栏2-3] 

勒温与奥尔波特(P96)

勒温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习题28)。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习题29,0511-3-45)。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习题221):

①价值中立原则;

②系统性原则;

③伦理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习题18)。

(二)系统性原则

(三)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习题19)。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习题222):

①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②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③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④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⑤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

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⑥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分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

关于观察法,正确的说法是:

①自然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

②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

③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而“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是不正确的(习题24,0511-2-45)。

(二)调查法:

调查法分访谈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

⑴特点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

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习题22,0511-2-40)。

⑵分类

访谈法主要包括(0412-3-166):

①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②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

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习题21)。

⑶访谈过程与技巧

正确的说法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习题23)。

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习题224):

①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②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③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④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应对拒绝的技巧包括(习题226):

①应有耐心;

②不要轻易放弃;

③搞清拒绝的原因。

访谈中提问的技巧有(习题225):

①开始交谈时应有寒暄之词以调节情境氛围;

②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③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给予被访者鼓励,但要避免诱导;

④对被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请对方补充回答。

2.问卷法

问卷法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①标准化程度高;

②收效快。

▲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习题228):

①指导语;

②问题及其备选答案;

③人口学记录;

④结束语;

⑤题目;

⑥前言;

⑦计算机编码。

问卷的设计包含:

①题目;

②问题及答案;

③指导语。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包含:

①目的性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

③非歧义性原则;

④非暗示性原则;

⑤适度规模原则。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系统性原则”,“全或无原则”。

(三)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档案法(★习题26)。

档案法的优点是(习题229):

①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

②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③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

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是不正确的:

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习题27)。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3项原则和3个方法分类

研究的三个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避免自身价值取向和个人好恶影响

系统性原则:

动态/整体/有序/反馈等原则

伦理原则:

主要伦理守则6条

研究的三个方法

观察法:

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法

档案法:

按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 

问题(★习题30)(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派

…………………………………………………………………………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

①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

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习题31)。

(二)学习的机制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

①联想;

②强化;

③模仿(没有“暗示”)。

(三)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习题32)。

(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二、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习题33)。

▲霍曼斯(1961)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

①成功命题;

②价值命题;

③剥夺一满足命题;

④侵犯一赞同命题;

⑤刺激命题。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关于社会交换论,不正确的说法是: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正确的说法是: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一满足命题(★习题35,0511-2-43)。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习题233):

①詹姆斯;

②米德。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

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它的意义为基础的;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③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也不包括强化和模仿他人。

(二)主要观点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习题37)(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2.“力必多”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5.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

①本我;

②自我;

③超我(不包括“镜我”)。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习题38)。

“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习题39)。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习题40)。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习题41)。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

第一单元社会化

…………………………………………………………………………………………………

一、社会化的概念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习题42)。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关于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

①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习题43);

②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④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

①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②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不包括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关于再社会化,正确的说法:

再社会化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习题45)。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习题44)。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二)相似性

(三)▲互补

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①需要的互补;

②社会角色的互补;

③人格特征的互补(没有“情感的互补”)。

(四)外貌

(五)才能

(六)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真诚(另一说法是“诚信”)。

第五单元人际互动

………………………………………………………………………………………………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

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强调角色互动。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有(习题307):

①合作;

②竞争。

(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合作(习题177)。

合作的基本条件有(习题308):

①共识与规范;

②目标的一致;

③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二)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竞争(习题178)。

(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多伊奇提出来的(★习题179)。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习题309):

①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习题167);

②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③教材中有描述但习题中列为错误的答案: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P160)。

第七节社会影响

▲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习题185)。

▲从众行为的特点包括:

①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②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时发生影响;

③有时虽不符合个体本意,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与服从比较,从众行为的特点是自愿性。

二、从众的功能

从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习题187)。

从众的功能有(习题310):

①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②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三、从众的类型

▲从众大致分为如下类型(习题312):

①真从众;

②权宜从众;

③反从众。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原因有(习题311):

①寻求行为参照;

②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③群体凝聚力。

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确定性的关系(习题188)。

五、影响从众的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包括:

①群体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规模);

②个体人格因素(个体自我评价/个体自信心);

③情境的明确性。

——影响从众3因素,正确的说法是(★习题313):

①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②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3人~4人影响最大(习题186)。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社会促进(习题189,0308-3-72),也称社会助长。

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习题190)。

社会促进的效应有(习题314):

①结伴效应;

②观众效应。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结伴效应(习题19)。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

—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因此优势反应易于表现(习题192)。

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优势反应(★习题193)。

三、社会惰化

▲社会堕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②责任意识降低。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

(一)模仿的概念

▲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模仿(习题194)。

▲模仿的特点包括:

①榜样是模仿的条件,模仿是自愿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②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所模仿的榜样。

(二)模仿的意义

▲模仿的意义主要包括(习题317):

①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②模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③模仿可以促进群体形成。

(三)模仿的发展

(四)▲塔尔德的《模仿律》

塔尔德最早研究模仿,并提出模仿律。

塔尔德的模仿律包括(习题316):

①下降律;

②几何级数律;

③先内后外律(没有“上升律”)。

——塔尔德模仿3定律

1.下降律:

电视广告中经常请大明星做主角,根据塔尔德的《模仿律》这可能是应用了下降率。

2.几何级数率

3.先内后外律

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先内后外律(习题195)。

二、暗示

(一)暗示的概念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暗示(习题196)。

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二)暗示的分类

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反暗示(习题198)。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人际距离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习题197)。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①暗示者的个人魅力;

②被暗示者的人格;

③环境。

三、社会感染

(一)社会感染的概念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社会感染(习题199)。

▲社会感染的特点包括(习题318):

①双向性;

②爆发性;

③接受的迅速性。

全面性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习题200,0511-3-38)。

——社会感染3特点

“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

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这说明社会感染具有爆发性的特点(习题201)。

(二)社会感染的分类

社会感染大体可分为:

①个体间的感染;

②大众传媒的感染;

③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不是“群众性的感染”)。

——社会感染3类型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

第一单元爱情

一、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幼儿也有爱情体验是不正确的说法(习题210)。

▲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其特点是:

①相异性;

②成熟性;

③高级性;

④生理性;

⑤利他性。

——爱情5特点

爱情的特点包括:

①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发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

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③爱情有其生理基础,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④爱情是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二、爱情与喜欢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

①亲密;

②依恋;

③利他(不包含服从)。

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爱情的特点(习题211)。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大致划分为(习题320):

①取样与评估;

②互惠;

③承诺;

④制度化(不包括“稳定交往”阶段)。

——爱情发展4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把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

两者既有物质的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四、爱情的形式

——常见爱情6形式

(一)浪漫式

(二)好朋友式

(三)游戏式

“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

这是一种游戏式的爱情(习题203)。

(四)占有式

“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

”这是占有式的爱(习题212)。

(五)实用式

(六)利他式

“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

”这是一种利他式的爱情(习题202)。

哈特菲尔德把爱情分为两种,它们是(习题329):

①伙伴爱;

②激情爱。

处于激情爱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习题213)。

五、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其因素包括(习题321):

①激情;

②承诺;

③亲密。

——三角形组成7种类型爱情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浪漫爱(习题209)。

第二单元婚姻

一、婚姻的概念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习题207,0412-3-74)(不是“繁衍性”)

▲婚姻的动机有(习题322):

①经济;

②繁衍;

③爱情。

学习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习题205)。

——婚姻动机3种

现代社会人们婚姻动机的顺序是:

爱情—→经济—→繁衍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夫妻关系的类型有:

①爱情型;

②功利型;

③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④建设型;

⑤惰性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