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99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字理教学 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这些问题回去自己思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黑板上面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

第一小组讨论:

“一束鲜花”为什么叫“一束”?

这个“束”字“木”里面一个“口”,这个“口”是表示嘴巴吗?

第二小组讨论:

帽子为什么说“一顶”?

一顶的“顶”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里?

(让学生念读顺口溜:

“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

……

(教师分别向各学习小组分派了所要探究的其它数量词语,学生们分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研究结束后,全班交流。

◇一束花

(指引学生看图)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

为什么说“一束鲜花”?

(小组代表解说了“口”是根绳子,“束”是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

(画一朵花),这是一束鲜花吗?

这是一朵鲜花。

(画一枝上开两朵花的形状)这是一束鲜花吗?

这是一枝鲜花。

(教师分别指示“一朵花”、“一枝花”和“一束花”的图画让学生辨读不同量词的词语)。

谁能用“一束鲜花”说一句话?

生1:

我买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很爱你妈妈,是个好孩子。

还有谁说?

生2:

今天是母亲节,我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呦,都很爱你们的妈妈。

我是个男老师,感到很遗憾,有谁买束鲜花送给爸爸的吗?

(众笑)

生3:

教师通过“图示法”,用图画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字是根绳子,“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

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其探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

而教师通过简笔画勾勒出“一朵花”、“一枝花”,与“一束花”进行对比,一方面适度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

◇一顶帽子

“帽子”为什么说“一顶”?

(教者结合第二组学生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顶”。

“顶”的形旁是“页”,“页”的繁体字是“頁”,“頁”实际上是“首”的倒写。

“頁”中有“目”,“目”在人的头部,所以“页”和页字旁的字与人的头部有关。

帽子戴在头顶上,所以帽子的量词用“顶”。

注意看“帽子”的“帽”,(老师书写“帽”的右上部分),这一部分有很多人写错。

(边说边写)第一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两横悬空;

第二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中间一横悬空,下面一横封死;

第三种是缺口框里中间两横全封死。

哪种写法正确?

认为第一种正确的举一个手指,认为第二种正确的举两个手指,认为第三种正确的举三个手指。

(学生举手示意)

(教师板画“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

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

和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边不封的。

理解了吗?

理解了。

帽子戴在——

头顶上。

所以帽子就说——

一顶帽子。

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

当学生学了“首”字,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顶”时,学生就知道“顶”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上,自然用“顶”,久而久之,就会“无师自通”,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

黄老师在教学中,正是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弄清楚了“帽子”为什么要说“一顶”。

“帽”字,在书写时,人们常常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虽注意到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道理,更谈不上讲给学生,因此学生只是机械记忆。

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由此推理到“冕”字等与帽子有关的字。

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一面镜子,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面”字中间的部件是“頁”少了下面的两点,“頁”是人的头部,那么,在它两边的“[]”写成“()”就像人的左右脸面了。

我们理解了“面”原来就是指人的脸面。

那么,“镜子”为什么说“一面”?

镜子是拿来干什么的?

照脸面的。

对啊,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

人的脸面又是比较平、薄的,镜子也一样,所以镜子说——

一面。

……

镜子的“镜”为什么是金字旁?

因为镜子是用金属做的。

这是什么金属呀?

是金?

是银?

是铁?

还是铜?

是铜。

是的。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古人曾打磨铜片作镜子,所以“镜”字用“金”作偏旁。

齐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齐读“一面镜子”。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

黄老师对“面”字的分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汉字无比美妙的构形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易于联想的线索,此时,学生眼中的“面”字,不再是由几个笔画构成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动感的“脸”。

既然镜子是用来照“脸”的,亦平如“脸面”,故而称谓它的量词用“面”。

由“一面镜子”,孩子们又懂得了古人曾磨铜为镜,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这样的教学,孩子们犹如在悠悠文化的长河中涵泳,聆听着一段段美丽的汉字故事,感受着祖先的无穷的智慧。

◇一杯牛奶

“牛奶”为什么说“杯”?

“杯”字为什么用“木”作形旁?

(教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远古的杯子曾用木头制作,所以“杯”用木字旁。

后出现陶瓷器具后,“杯”曾写成上“不”下“皿”,声旁“不”古音与“杯”的读音同,现仍具有双声关系。

除了说“一杯牛奶”,还可以说“一杯”什么?

一杯奶茶。

一杯果汁。

一杯饮料。

生4:

一杯清茶。

生5:

一杯红茶。

谁要喝红茶呀?

妈妈要喝红茶。

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妈妈工作很辛苦,她下班回到家,我给她倒上一杯红茶。

爸爸也下班回来了——

爸爸下班回来了,我给爸爸倒上一杯清茶。

你真细心,知道妈妈爱喝红茶,爸爸爱喝清茶,真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

学了“杯”字,学生懂得了古人曾“以木为杯”。

不仅如此,黄老师又从一个“杯”字,引导学生说出“一杯×

×

”等词语,进而引导学生用“一杯×

”说一句话,从而把识字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一轮朝阳

“朝阳”为什么说“一轮”?

要理解这个说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朝阳”——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把“阳”横倒就像旭日从两座山岭中升起的样子,由此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左耳旁的字与山岭高地有关,并旁延列举了“险、阵、陆、阻”等字,这些字都与山岭有关。

“阳”是太阳,“朝”是什么意思?

早晨。

从“朝”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是早晨的意思吗?

“朝”字有个“早”,所以是早晨的意思。

“朝”字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教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

)“朝”左边“日”的上下的“十”表示草。

正是:

“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

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很快就要从草丛中升起啦,这是什么时候?

清晨。

清晨的太阳就叫做——

朝阳。

朝阳又大又圆,圆得像什么?

圆得像车轮。

所以我们就称早上的太阳叫——

“一轮朝阳”。

一个“朝”字,黄老师却讲得有声有色,顺口溜“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

由朝阳又大又圆,黄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想象日圆如轮,如此得出“朝阳”要说“一轮”。

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

汉字象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黄老师在依据字理教汉字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想象,既教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串珍珠

(小组代表说自己对“串”字形义的认识:

“口”像珍珠,“丨”似穿珍珠的绳子。

教师提示“串”可泛指穿起其它的东西。

“珍珠”二字都有个“王”,“王”是“玉”字的省写,俗称斜玉旁,有斜玉旁的字跟玉有关。

除了“一串珍珠”,还可组成什么词语呢?

请你拿出纸笔,想组什么词就把它画出来。

(生画。

几分钟后汇报。

一串葡萄

一串鞭炮

一串羊肉串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黄老师由“一串珍珠”拓展开来,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组词”,激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

第一,这样的训练形式避免了因少数人发言,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表达机会的可能,使教学更加面向全体;

第二,最好的理解是会运用,每个人不同的“组词”,正检验了这种运用能力。

同时,孩子们相互的交流,又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对“串”字的理解。

◇一副球拍,

“一副球拍”的“副”为什么用立刀旁的“副”?

(教师从“券”字为什么是“刀字底”说起——古人借钱物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用刀从中间剖开,借债和放债的各持一半,还债时两半木简相合数目才完整显现,互相符合。

因而,“债券”的“券”是“刀字底”,由此又把具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事物用立刀旁的“副”做量词。

板书: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球拍为什么说“一副”?

因为要两人对打。

眼镜为什么说“一副”?

因为眼镜有两块镜片。

对联为什么说一副?

因为对联有上联和下联。

“一幅油画”的“幅”为什么又用是巾字旁。

(引导学生对“副、幅”进行辨析。

(教师左右手分持“副”“幅”两字,念读下面一段话,要求学生根据该用“副”还是“幅”分别用举左手或右手的方式表示:

一位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对人和蔼可亲,见人总是一副笑脸。

他喜爱美术,给我画了一幅油画。

天气太冷了,我送给爷爷一副手套。

(当说到老爷爷见人总是“一副笑脸”时,有些学生犹豫不决,有些则选错。

这时老师启发道:

“人的脸可分为左脸和右脸,爷爷笑的时候会是左脸笑右脸不笑吗?

”学生立刻领悟到人的脸分为左脸和右脸,左脸和右脸组合构成了人的一张脸,这实际上蕴含着“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意思,所以,很快又选择了“副”。

由古人借钱物以木简相合为据,讲到立刀旁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有关,这种字理分析使孩子们耳目一新,也大大开启了学生智力的潜能。

试想,当他们用心选择“一副笑脸”该用哪个“fù

”时,宁静的教室里该有多少条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浸染,更是堵水源、掘树根,从根本上医除了学生使用错别字的症结,是最本色的语文教育。

收获,不仅如此而已

(全班学生高声念读七个数量词语)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字)

我原来不知道“一束鲜花”的“束”中的“口”是表示绳索,我还以为是“口”啃树“木”呢。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珍珠”的偏旁“王”不是表示大王,而是表示“玉”,可以叫斜玉旁。

(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言说)

课已上完了,收获大不大?

伸出我的小手指,自己来评价。

(学生纷纷伸出十个手指评价自己的收获。

最后,教师引导着学生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高声言说)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

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把自己夸!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

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来把自己夸!

”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笑声中,黄老师走下讲台。

然而,从他们异常兴奋的神情和余兴未消地围着黄老师问这问那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的收获岂止是认识了几个汉字,知道了几个汉字的故事!

黄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在教给学生几个汉字的同时,早已暗渡沉仓,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感染给了学生,将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给了学生,将析形索义、因文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传递给了学生。

这是真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黄亢美:

字理识字教学

【编者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

“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古今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即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形象地识记汉字,且能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

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较好地运用字理引发孩子的无限遐想和催生他们的创造吗?

我们的教师把“独体字问有多少画,合体字问是什么结构”当作了主流教法,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语文课程标准》),自觉地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呢?

为此,我刊特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先生撰写系列研究文章发表看法,也欢迎广大教师参与此话题的讨论。

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之一

字理+心理=合理

——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特级教师

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黄亢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语)。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其《语文课程新探》一书中也指出,“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大量的教学实践亦证明,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字理+心理=合理”。

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

汉字虽然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化和特别是近代的简化,但是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有“理”,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依据字理教学,也就自然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依据字理进行教学其功效是多方面的,在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方面尤其彰显。

1.凸显字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在全球展开了“脑的十年”运动,旨在促进脑科学研究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与汉字教学联系起来。

1998年1月16日,李岚清副总理考察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时说,“多用右脑,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提高几百倍。

所以,希望你们教育工作者要很好地研究右脑。

有人说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

哪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哪个国家就有活力。

而我们中国有先天的好处,因为我们用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用的右脑。

但是我们没有自觉地用各种方法来开发右脑。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创造才能的竞争。

人脑是人的智力的发源地,所以,未来的世纪是人脑——特别是右脑的开发的世纪,这个课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其意义甚至大于物质的开发和利用。

”(李岚清副总理给陈至立部长的信)所以,从科技的高度和人脑科学的深层次上来探讨素质教育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就识字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依据字理,析形索义的方式来开发右脑。

50年代时,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如“诗”似“画”,这是因其表意性使然,依据字理析解汉字,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如“诗”似“画”般丰富的内心视象,从而形象地、牢固地、快速地识记汉字。

如何使汉字由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呢?

一般采取的对策是:

1、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如禾穗图与“禾”字的比照,简笔画的山形与“山”字的比照等。

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对这三者进行比照,可先具象再抽象(“文字图——小篆——楷书”),也可先抽象再具象(“楷书——小篆——文字图”)。

切莫单纯地教楷体的独体字,而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2、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

如“采”由部件“爪”和“木”组成,可具体地想象人们用“爪”在“木”上采摘茶叶或果实的情景;

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3、通过动作演示再现情景。

如会意字“拿”“掰”等,这类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示十分形象。

即使是“望”、“瞧”、“眺”、“瞅”、“盯”、“窥”、“盼”、“瞄”、“睬”、“瞪”、“瞰”、“瞥”、“瞟”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来显现。

引导学生透过字形想象汉字所蕴涵的意象,久之,一个个的汉字在学生的眼前就真的会如“诗”似“画”,甚至其形其色其声俱现。

如在诵读《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和“黄鸟于飞,其鸣喈喈”的诗句时,从火的“灼灼”,使读者想象到桃花红得象火焰一样;

从口的“喈喈”,又让我们仿佛听到黄鸟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通过字理的析解和意像的透视,此时,“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象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乐。

”(于漪语)

2.凸显字理,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化古。

日本一位学者说:

“汉字的信息量很大,它本身就是一种IC(集成电路)。

”国内也有同行学者谈到:

“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

”汉字具有平面的二维结构的特点,它的形旁是信息存储体,它的声旁是信息识别体,至于象形字、会意字,几乎可以望文生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样的信息载体的特点是线性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我们应尽量通过析解汉字的形义,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在字理析解中了解汉字形义的演变情况。

造字之初的象形字生动逼真、图文合一,使人见字而识形,见形而知义。

尔后的会意字内涵丰富,组构巧妙。

例如“监”,繁体为監,像一个人弯着腰(亽),瞪着眼睛(臣)下视水盆(皿)照面的情状,本义是照镜子。

这个字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面修容。

春秋时,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镜,于是先后以“鉴”、“镜”表示,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

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但我们仍沿用“镜”字,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2、在字理析解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

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

“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

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孝字,从老省,从子。

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

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

真乃“字小乾坤大”,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3、在字理析解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是一种比较科学、能产的造字方法,其表意的形旁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的原始意义,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了解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如“财、货、贵、贱”等字以“贝”为形旁,“币、帛”以“巾”为形旁,“钱、银”以“金”为形旁,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丝帛和金银来作货币,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货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又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以妇女为中心,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如“姜、姚、姬、嬴”等,连“姓”字本身也是女旁,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如“好、姣、姝”等。

到了男权社会的时代,从文字上就出现了许多侮辱女性的痕迹,如“嫉、婪、嫌、妓、奸、妨”等字,就连“偷”字和“懒”字也曾加上“女”旁。

“女”字真可谓“受宠”一时,又“受害”一时。

“政、教”以“攵”为形旁,从“攵”的字往往与“打击”有关,由此可知上古时代的“政”、“教”都与刑罚和体罚有关。

如此析解字理,能使学生领悟到祖国汉字所蕴涵的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3.凸显字理,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

1998年1月16日上午,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南京金陵中学向同学讲话时,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火山”、“火山口”3个汉语名词,然后又各自添写英文。

他说:

“中国字,只要把每个单字记住,就会读出这些单字组成的词,然而,英文却不是,每个字都不是一样的。

”李副总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

“中国字很伟大,要好好学啊!

”的确,中国的汉字除因其表意性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在音律、形体、情趣方面在世界上亦是别具一格,颇具魅力的。

例如,“对联”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左右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语相对,平仄相调,内涵相联,真可谓无独有偶,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些内含字理的对联,尤显情趣。

A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B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

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