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5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docx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

绪论部分

1—1.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1—2.各向同项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1—3。

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1-4。

在下列三种力(1、支反力;2、自重;3、惯性力)中,()属于外力。

(A)1和2;(B)3和2;(C)1和3;(D)全部。

1-5.在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B)内力与外力无关;(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1—6。

一等截面直拉杆如图所示。

在P力作用下,()。

A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

B曲截面b上的轴力最大;P

C斜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abc

D三个截面上的轴力一样大。

1-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1—8.在杠杆的某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

A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平行;(B)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方向一定平行;

(C)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也不一定平行;(D)大小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平行.

1—9.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若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均不为零,则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夹角为()。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1—10。

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应变分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种;(B)应变是变形的度量;

(C)应变是位移的度量;(D)应变是无量纲物理量;

1-11。

在下列结论中,()是错误的。

A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B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必定无变形;

C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D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变形和约束状态。

1-12.在图示受扭圆轴上,AB段()。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ABC

(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

(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M0

1-13.在1—12题中,轴的BC段()。

(A)有变形,无位移;B)有变形,无位移;(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14.如图示梁,若力偶M0在梁上任意移动时,则梁的().

(A)支反力变化,B端位移不变;M0

(B)支反力不变,B端位移变化;AB

(C)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不变;

D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变化。

1—15。

在轴向拉压杆和受扭圆轴的横截面上分别产生().

(A)线位移、线位移;(B)角位移、角位移;(C)线位移、角位移;(D)角位移、线位移.

答案:

(C)(A)(D)(D)(A)、答案:

(D)(C)(C)(A)、(C)、答案:

(B)、(C)、(C)、(B)、(C)、

拉伸与压缩

2—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伸杆轴力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D)轴力与杆的横阶面和材料无关。

2-2.在图示四个轴力N1、N2、N3和N4中,()。

(A)N1和N2为正,N3和N4为负.(B)N1和N4为正,N2和N3为负.

(C)N2和N3为正,N1和N4为负。

(D)N3和N4为正,N1和N2为负。

N1N2

N3N4

2-3.受拉压杆如图所示。

其中在BC段内().

(A)有位移,无变形;ABPC

(B)无位移,有变形;op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

(D)既无位移,也无变形。

2—4.拉压杆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σ=N/A的主要应用条件是().

A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B)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重合于杆件轴线;

C轴力沿杆轴为常数;D杆件必须为实心截面直杆。

2—5。

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0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B)分别是450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0斜截面.

2—6.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剪应力不为零;(B)正应力不为零,剪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为零;(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

2-7.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时,虎克定律σ=Eε成立。

(A)比例极限σP;(B)弹性极限σe;(C)屈服极限σs;(D)强度极限σb;

2—8.测定材料标距时,应采用标距范围内的最小截面尺寸。

(A)只能为10d;(B)只能为5d;(C)为10d或5d;(D)大于等于10d都行。

2-9.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P/A,ε=△L/L,其中().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2—10.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2-11.设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上、下屈服极限分别为σS1和σS2,则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A)σS1;(B)σS2;(C)(σS1+σS2)/2;(D)(σS1-σS2)/2

2-12.铸铁的强度指标为()。

(A)σS;(B)σb;(C)σS和σb;(D)σp、σS和σb。

2—13.在延伸率δ=△L/L×100%和截面收缩率δ=△L/L×100%两个公式中,().

(A)L、A均为初始值;(B)L为初始值,A为断后值;(C)L、A均为断后值;(D)L为断后值,A为初始值;

2-14.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2—15。

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出现滑易线。

(A)横截面;(B)纵截面;(C)τmax所在面;(D)σmax所在面。

2-16.关于铸铁力学性能有以下两个结论:

①抗压能力比抗拉能力差;②压缩强度比拉伸强度高。

其中,().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②正确,①不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2-17.铸铁的许用应力与杆件的()有关.

(A)横截面形状;(B)横截面尺寸;(C)受力状态(指拉伸或压缩);(D)载荷的大小.

2—18。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

(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

2—19.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件确定的结构许可载荷分别为P1、P2、P3,且P1>P2〉P3,则该结构的实际许可载荷〔P〕=()。

P1;(B)P2;(C)P3;(D)(P1+P3)/2。

2-20。

一等直圆截面杆,若变形前在横截面上画上两个圆a和b(如图示),则在轴向拉伸变形后,圆a、b分别为()。

(A)圆形和圆形;(B)圆形和椭圆形;(C)椭圆形和圆形;D椭圆形和椭圆形.

2-21.圆管受轴向拉伸时,若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则其().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B)外径和壁厚都增小;(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

答案:

(C)、(A)、(A)、(A)、(A)、答案:

(D)、(A)、(C)、(A)、(C)、

答案:

(B)、(B)、(A)、(A)、(C)、答案:

(B)、(C)、(D)、(C)、(A)、(D)

实用剪切部分

3-1。

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于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B)平行、垂直;(C)平行;(D)垂直.

3-2。

连接件应力的实用计算是以假设()为基础的.

(A)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B)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

(C)剪切面为圆形或方行;(D)剪切面面积大于挤压面面积.

3—3.在一传动机构中,轮子通过平键与轴相连,如图。

设键埋入轮子和轴内的深度相连,若轮子、键、轴三种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σjy,1]、[σjy,2]、[σjy,3],则三者只间的合理关系应当是()。

(A)[σjy,1]>[σjy,2]>[σjy,3];键

(B)[σjy,2]〉[σjy,1]>[σjy,3];轴

(C)[σjy,3]〉[σjy,2]>[σjy,1];

(D)[σjy,1]=[σjy,2]=[σjy,3]。

3—4.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力[τ]是由()得到的。

(A)精确计算;(B)拉伸试验;(C)剪切试验;(D)扭转试验。

3-5。

在图示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

τττ

ττ

ττ

(A)(B)(C)(D)

3—6.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单元体的()导出的。

(A)静力平衡关系;(B)几何关系;(C)物理关系;(D)强度关系。

3—7.剪应力互等定理的运用条件是()。

(A)纯剪切应力状态;(B)平衡应力状态;(C)线弹性范围(D)各向同性材料.

答案:

(B)、(A)、(D)、(C)、(D)、(A)、(D)

扭转部分

4-1.电动机传动轴横截面上扭矩与传动轴的()成正比。

(A)传递功率N;(B)转速n;(C)直径D;(D)剪切弹性模量G。

4-2。

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

(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仍为直线;(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仍为直线;

(C)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D)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

4—3。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切力τρ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这一结论是根据()推知的。

(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

(C)物理关系;(D)变形几何关系。

4-4。

直径为D的实心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

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

(A)2τ;(B)4τ;(C)8τ;(D)16τ。

4—5。

设直径为d、D的两个实心圆截面,其惯性矩分别为IP(d)和IP(D)、抗扭截面模量分别为Wn(d)和Wn(D)。

则内、外径分别为d、D的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n分别为()。

(A)IP=IP(D)-IP(d),Wn=Wn(D)-Wn(d);

(B)IP=IP(D)-IP(d),Wn≠Wn(D)-Wn(d);

(C)IP≠IP(D)-IP(d),Wn=Wn(D)-Wn(d);

(D)IP≠IP(D)-IP(d),Wn≠Wn(D)-Wn(d)。

4—6.一根空心轴的内、外径分别为d、D.当D=2d时.其抗扭截面模量为()。

(A)7/16πd3;(B)15/32πd3;(C)15/32πd4;(D)7/16πd4。

4-7.设受圆轴中的最大剪应力为τ,则最大正应力()。

(A)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τ;(B)出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2τ;

(C)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2τ;(D)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τ。

4—8。

半径为R的圆轴,抗弯截面刚度为()。

(A)πGR3/2;(B)πGR3/4;(C)πGR4/2;(D)πGR4/4。

4—9。

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

(A)8和16;(B)16和8;(C)8和8;(D)16和16。

4-10.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1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倍.

(A)8和16;(B)16和8;(C)8和8;(D)16和16。

4-11.一内外径之比d/D=0.8的空心圆轴,若外径D固定不变,壁厚增加一倍,则该轴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分别提高()。

A不到1倍,1倍以上;B)1倍以上,不到1倍;(C1倍以上,1倍以上;D)不到1倍,不到1倍.

4—12。

一圆轴用碳钢制作,校核其扭转刚度时,发现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

为保证该轴的抗扭刚度,采用措施()最有效.

(A)改用合金钢材料;(B)增加表面光洁度;(C)增加轴的直径;(D)减小轴的长度。

4-13.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是().

(A)沿横截面拉断;(B)沿横截面剪断;(C)沿450螺旋面拉断;(D)沿450螺旋面剪断.

4-14。

如希望弹簧有较好的减振和缓冲作用,则采取措施()是无效的。

(A)减小簧丝直径;(B)增大弹簧圈直径;(C)增多弹簧圈数;(D)选用强度低的材料。

4-15。

非圆截面杆约束扭转时,横截面上().

(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4-16.非圆截面杆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

(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

(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4-17.非圆截面杆的横截面()。

(A)在自由扭转时翘曲,在约束扭转时不翘曲;(B)在自由扭转时不翘曲,在约束扭转时翘曲

(C)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翘曲;(D)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不翘曲。

4—18。

受扭开口薄壁杆和闭口薄壁杆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A)分别发生在最大壁厚处、最小壁厚处;(B)均发生在最大壁厚处;

(C)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D)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最大壁厚处。

答案:

(B)、(D)、(B)、(C)、(B)、答案:

(B)、(D)、(A)、(A)、(A)、

答案:

(D)、(C)、(A)、(C)、(C)、答案:

(A)、(C)、(D)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5-1。

在下列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中,()是错误的。

(A)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B)图形两个对称轴的交点必为形心;

(C)图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D)使静矩为零的轴为对称轴。

5-2.静矩的量纲是().

AML2T-2;(B)L;(C)L2;(D)L3。

5—3.惯性矩的量纲是().

AML2T-2;(B)L;(C)L2;(D)L4.

5-4。

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中,()的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A)静矩和惯性矩;(B)极惯性矩和惯性矩;(C)惯性矩和惯性积;(D)静矩和惯性积。

5-5。

设矩形对其一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则当其长宽比保持不变。

而面积增加1倍时,该矩形对z的惯性矩将变为().

(A)2I;(B)4I;(C)8I;(D)16I。

5—6.若截面A由A1和A2两部分组成,设面积A、A1、A2对某轴的静矩分别为S、S1、S2,惯性矩分别为I、I1、I2,则().

(A)S=S1+S2,I=I1+I2;(B)S≠S1+S2,I=I1+I2;(C)S=S1+S2,I≠I1+I2;(D)S≠S1+S2,I≠I1+I2。

5—7.若截面图形有对称轴,则该图形对其对称轴的()。

(A)静矩为零,惯性矩不为零;(B)静矩不为零,惯性矩为零;

(C)静矩和惯性矩均为零;(D)静矩和惯性矩均不为零。

5—8。

直径为d的圆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半径I=().

(A)d/2;(B)d/4;(C)d/6;(D)d/8.

5—9。

图形圆截面,当其圆心沿z轴向右移动时,惯性矩()。

(A)Iy不变,Iz增大;y

(B)Iy不变,Iz减小;

(C)Iy增大,Iz不变;oz

(D)Iy减小,Iz不变.

5-10。

设图示(a)、(b)、(c)三个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分别为Ia、Ib、Ic,惯性半径分别为ia、ib、ic,则()。

(A)Ia=Ib-Ic,ia=ib-ic;

(B)Ia≠Ib-Ic,ia=ib-ic;

(C)Ia=Ib-Ic,ia≠ib-ic;

(D)Ia≠Ib-I,ia≠ib-ic。

5-11。

若截面有一个对称轴,则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截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B)对称轴两侧的两部分截面,对对称轴的惯性矩相等;

(C)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一定为零;

(D)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不一定为零(这要取决坐标原点是否位于截面形心).

5—12。

任意形状图形及其坐标轴如图所示,其中Z轴平行于Z‘轴.若已知图形的面积为A,对Z轴的惯性矩IZ,则该图形对Z‘轴的惯性矩IZ‘=()。

(A)IZ+(a+b)2A;(B)IZ+(a2+b2)A;(C)IZ+(a2-b2)A;(D)IZ+(b2-a2)A。

5-13。

设图示ABoF和CDEo两个矩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对y、z轴惯性积的().y

(A)数值相等,正负不同;AB

(B)数值相等,正负相同;CD

(C)数值不等,正负不同;

(D)数值不等,正负相同.z

FoE

5-14。

任意图形,若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这一对坐标轴一定是该图形的()。

(A)形心轴;(B)主惯性轴;(C)行心主惯性轴;(D)对称轴。

5-15.有下述两个结论:

①对称轴一定是行心主惯性轴;②行心主惯性轴一定是对称轴。

其中()。

(A)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B)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C)①、②都是正确的;(D)①、②都是错误的。

5—16。

正交坐标轴x、y为截面形心主惯性轴的条件是()。

(A)Y1-Z1;(B)Y1-Z2;(C)Y2-Z1;(D)Y2-Z2;

5-17.设图形具有三个以上(含三个)对称轴时,对某一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1,对某一对正交形心轴的惯性积为I2,则当形心轴绕形心旋转时()。

(A)I1值不变,I2恒等于零;(B)I1值不变,I2不恒等于零;

(C)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D)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

答案:

(D)、(D)、(D)、(D)、(D)、答案:

(C)、(A)、(B)、(C)、(C)、

答案:

(D)、(C)、(B)、(B)、(B)、(C)、(B)

弯曲强度部分

6—1.在弯曲和扭转变形中,外力矩的矢量方向分别与杆轴线()。

(A)垂直、平行;(B)垂直;(C)平行、垂直;(D)平行.

6-2.平面弯曲变形的特征是()。

(A)弯曲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B)弯曲载荷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C)弯曲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面曲线;(D)弯曲变形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一个平面内。

6—3。

选取不同的坐标系时,弯曲内力的符号情况是()。

(A弯矩不同,剪力相同(B)弯矩相同,剪力不同(B)弯矩和剪力都相同(D)弯矩和剪力都不同

6—4.当横向力作用于杆件的纵向对称面内时,关于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应力有以下四个结论。

其中()是错误的。

(A)若有弯矩M,则必有正应力σ;(B)若有正应力σ,则必有弯矩M;

(C)若有弯矩M,则必有剪应力τ;(D)若有剪力Q,则必有剪应力τ。

6—5。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

(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D)梁的各个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6-6。

梁剪切弯曲时,其截面上().

(A)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B)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C)即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D)即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6-7。

由梁的平面假设可知,梁纯弯曲时,其横截面().

(A)保持平面,且与梁轴正交;(B)保持平面,且形状大小不变;

(C)保持平面,只作平行移动;(D)形状尺寸不变,且与梁轴正交。

6—8.设某段梁承受正弯矩的作用,则靠近顶面和靠近底面的纵向纤维().

(A)分别是伸长、缩短的;(B)分别是缩短、伸长的;(C)均是伸长的;(D)均是缩短的。

6-9.中性轴是梁的()的交线.

(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面;

(C)横截面与中性层;(D)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

6-10.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旋转。

(A)梁的轴线;(B)中性轴;(C)截面的对称轴;(D)截面的上(或下)边缘。

6—11.在梁的正应力公式中,I为梁截面对()的惯性矩。

(A)形心轴;(B)对称轴;(C)中性轴;(D)形心主惯轴。

6-12。

若对称纯弯曲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其变形后梁轴()。

(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B)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

(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

6—13.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根梁,一根为铝材,一根为钢材,若两根梁受力状态也相同,则它们的()。

(A)弯曲应力相同,轴线曲率不同;(B)弯曲应力不同,轴线曲率相同;

(C)弯曲应和轴线曲率均相同;(D)弯曲应力和轴线曲率均不同。

6—14.等直实体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梁有纵向对称面;B载荷均作用在同一纵向对称面内;

C载荷作用在同一平面内;D载荷均作用在形心主惯性平面内.

6-15.用梁的弯曲应力强度条件().

A只能确定梁的许用载荷;B只能校核梁的强度;

C只能设计梁的截面尺寸;D可以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6—16.矩形截面梁,若截面高度和宽度都增加一倍,则其强度将提高到原来的()。

(A)2;(B)4;(C)8;(D)16。

6-17.矩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形心处的()。

A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B正应力为零,剪应力最大;

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最大;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

6—18.对于等直梁,在以下情况中,()是错误的。

A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必出现在弯矩值最大的截面上;

B梁内最大剪应力值必出现在剪力值最大的截面上;

C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不一定出现在同一截面上;

D在同一截面上不可能同时出现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

6-19。

在下列诸因素中,截面的弯曲中心仅与()有关。

A横向载荷的大小;B)材料性质;(C)截面形状;(D)杆的长度.

6-20.当横向力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时,().

A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无剪力;B梁只弯曲而无扭转;

C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D梁只发生平面弯曲变形。

6—21。

在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梁的截面上,其交界处的()。

已知平面假设成立。

(A)应力分布连续,应变比连续;(B)应力分布不连续,应变连续;

(C)应力和应变分布均不连续;(D)应力和应变分布均连续。

6—22.设计钢梁时,宜采用中性轴为()的截面.

(A)对称轴;(B)靠近受拉边的非对称轴;(C)靠近受压力的非对称轴;(D)任意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