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33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55制冷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排气压力表指针剧烈抖动。

3)冷凝器内压力高于该冷凝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或者说冷凝温度低于该冷凝器内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4)系统中空气越多,压缩机排气压力与系统冷凝压力的差值越大。

2.1.2空气在系统中的危害

1)冷凝压力升高,导致制冷循环的压缩比增大,压缩机的输气量减少,耗功量增加。

2)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运行条件恶化。

3)冷凝器中传热效率降低,空气在冷凝器中占用了传热面积,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升高。

4)腐蚀性增加,空气进入系统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加剧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加速了冷冻油的老化或氧化。

2.1.3制冷系统内空气的主要来源

1)在机器设备或管道经安装或检修后投产时,因为抽空不彻底,空气残留于系统中。

充注制冷剂或冷冻油时,因操作不慎而使空气进入系统。

2)低压系统或曲轴箱内压力低于外接大气压时,外界空气由阀门、轴封等系统密封不严处渗入系统。

特别是处于负压工作状态的低循桶放阀,放油操作后关闭不严。

3)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或系统管道等处焊补作业时,温度过高,达到冷冻机油的闪点,引起冷冻机油的碳化裂变,产生不凝性气体,制冷剂分解也可以产生不凝性气体。

2.1.4空气分离器的操作

1)开启空气分离器的混合气体进入阀(2-3圈),使混合气体进入空气分离器。

混合气体进入阀不应全开。

2)微开空气分离器上的供液阀(1/12—1/6圈),开启大小可根据空气分离器的结霜情况或回气阀的结霜情况而定,回气阀不应结霜,空气分离器可结霜至正中间部位,使制冷剂经节流进入空气分离器内蒸发吸热,混合气体中的氨气被冷却降温后,凝结为液体沉于空气分离器底部,空气聚集于上部。

3)稍开空气分离器上的放空气阀(1/8圈),最好接一根橡胶软管将空气放入水中。

可观察水中气泡变化情况及水温升高的程度来判断。

如气泡成圆形并在上升中无体积变化,水温也不上升,说明放出的是空气,如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减小或逐渐消失,则说明放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氨气,此时应关小放空气阀。

4)当空气分离器体霜结至一半高度时,可关闭供液阀,微开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1/12—1/6之间),使凝结沉积于空气分离器底部的液氨进入盘管蒸发成气体,通过回气管由系统回收利用。

5)勤观察放空水容器内情况,如果水温明显上升,并发出强烈的氨味,水逐渐呈乳白色并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则说明有氨液放出,应停止放空气操作。

先关闭空气分离器底部的节流阀,依次关闭混合气体阀,再关闭放空气阀,回气阀可关也可不关。

6)空气分离器停止工作,放空结束。

2.2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

2.2.1系统进入润滑油的原因

1)压缩机的排气速度,制冷压缩机的排气速度一般为12-30m/s,制冷剂气流的速度越快,携带的油滴就越大,排气中的含油量就越多。

2)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排气温度一般可达70-130℃,一部分冷冻机油受热蒸发未油蒸气,油的蒸发量随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而增加。

不同温度下冷冻机油的蒸发率

温度/℃

80

100

120

140

蒸发率/%

3.13

7.68

16.03

34.68

3)混合在压缩机排出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经过油分离器,大部分被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但是,仍有一部分油随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和管路系统内,并随着温度的降低,油以薄膜状态积附在换热设备的传热表面上,或沉积于设备底部。

2.2.2冷冻机油对系统的危害

1)使冷凝温度升高,对应的冷凝温度也升高。

冷冻油进入冷凝器后产生油膜使热阻增大。

当冷凝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减小,冷凝时的对数平均温差增大,冷凝温度升高。

2)使蒸发温度降低,对应的蒸发压力也降低,产生油膜,热阻增大,传热系数减小。

由于积油,还占用有效换热面积。

当蒸发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减小,蒸发时的传热温差增大,蒸发温度降低。

3)油在低温下粘度大,遇到系统内的污物和机械杂质,易混合形成胶状物质,使制冷剂流动阻力增加,甚至使管路堵塞。

4)在操作中,应避免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曲轴箱内油面过高等现象,以减少油进入制冷系统。

同时,要提高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

在平时维护管理中,要及时放出各设备内沉积的冷冻机油。

2.2.3低循桶放油操作方法

1)首先关闭低压循环桶正下方低压集油器上面的截止阀,打开低压集油器上的抽气阀,然后用水冲淋,等到低压集油器内的氨液基本蒸发完毕之后,停止水冲淋,关闭低压集油器上的抽气阀,将专用放油桶置于放油管的正下方,然后微开放油阀,此时要求猫着腰,面倾向一侧,一旦有氨液放出,要立即关闭放油阀,迅速后退,以防不测。

2)放油完毕,关闭放油阀,然后打开抽气阀门,用试纸检查放油阀是否关闭严实,确保放油阀关闭严,以防空气从放油阀进入系统或造成漏氨事故。

3)最后打开低压集油器上面的截止阀,放油操作完毕。

4)低压循环桶要求每天放油一次,也可视情况每天放油两次。

2.2.4向集油器放油的操作方法

1)高压储液器、中间冷却器放油时,需先打开集油器上的抽气阀。

2)打开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

当有多台设备需要放油时,应逐台放油,以免相互影响。

3)缓慢打开集油器上的进油阀,密切注视集油器上的压力表指针的变化。

4)集油器的进油量不应超过其高度的70%。

5)当设备放油管上发潮或结霜时,说明该设备内油已基本放完,应关闭放油设备放油阀,打开另外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或关闭集油器的进油阀。

6)打开集油器淋水水龙头或电加热开关,以加速氨液的蒸发,注意集油器内压力不得超过0.5MPa。

7)当集油器内压力稳定时,关闭抽气阀,观察集油器内压力回升情况。

若压力明显回升,说明还有很多氨液,应重新打开抽气阀将氨液抽走,若压力不再回升,说明油中氨液已基本抽完。

8)将油放出集油器,集中储存,放油操作完毕。

9)高压储液器平均每月放油一次,中间冷却器可每周放油一次,也可视实际情况增加放油次数。

2.3制冷系统中的机械杂质

2.3.1制冷系统的机械杂质来源,设备制造时铁屑、铁锈、油漆等,系统安装时的焊渣、铁屑、木头、小金属等等。

2.3.2危害:

在压缩机中,摩擦部件之间掉入了机械杂质,加速设备的磨损,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事故。

阀门和阀座之间,如果有赃物,阀门就关不严。

严重时与冷冻机油混合成胶状物质,对管路造成堵塞,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2.3.3清除杂质

1)在安装时,尽量将管子和设备内的污物清除干净。

2)在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清洗安装在压缩机进气和节流阀之前的气体或液体过滤器,及时清除各种机械杂质。

3)部分机械杂质会沉积在设备底部,从设备底部的集油包将油和杂质同时放出。

2.4制冷系统中的水

2.4.1系统中水分的来源

1)制冷剂中含有较多水分。

2)冷冻机油中含有水分。

3)制冷系统安装时抽空不彻底,系统渗入空气,都会含有水分。

2.4.2制冷系统中水的排除处理

1)对于氨制冷系统,水分容易积聚在中冷器和蒸发器中,对于中冷器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放油放出。

2)在系统新加氨后,要增加中冷放油次数,及时将油排除系统。

3)对于蒸发器中的水分,可以通过热氨冲霜,将水分冲到排液桶,然后从排液桶和油一起放出。

3静止工作制冷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3.1冷凝器的操作和维护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主要换热设备,若冷凝器工作状况不良,将使冷凝压力上升,能耗明显增加,冷凝温度上升1℃,系统理论功耗增加约2%。

3.1.1冷凝压力一般不得超过1.47MPa,安全阀开启压力为1.81MPa.

3.1.2定期清除水垢,一般水垢不得超过1.5㎜,要求每年生产淡季清洗一次.清洗完毕后,应进行试压,合格后再投入运行。

3.1.3卧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保持4-6℃.蒸发式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差保持5-10℃.

3.1.4定期用化学试纸检查冷凝器的出水中是否含氨。

一旦发现有漏氨现象,应停止冷凝器工作,找出漏点,待修复后方可使用。

3.1.5全部压缩机停机5-10分钟后,停止冷凝器工作,卧式冷凝器停止供水,蒸发式冷凝器停止水泵风机。

在冬季还要做好冷凝器的防冻工作。

3.1.6对于蒸发式冷凝器,要求每周换一次新水,清洗一次水泵入口过滤器及水箱,清理喷水嘴,每一季度清除一次填料水垢。

3.1.7定期保养蒸发式冷凝器水泵及风机,注意其轴承的检查和润滑油的更换。

因其都在高潮湿环境下工作,要求每月保养一次。

3.2蒸发器的维护保养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用来向被冷却对象吸热,达到降温制冷的设备。

假如蒸发器的传热状况不良,制冷效果就要下降,此时为了维持要求的制冷效果,蒸发温度就要降低,造成能耗增加。

当制冷量不变时,蒸发温度每降低1℃,功耗将增大3%-5%。

3.2.1冷风机的操作和维护

1)每周巡检一次风机,重点检查叶片及防护罩是否完整,叶片与风筒、外壳有无摩擦,转动是否轻松无碍,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2)检查中发现在风机启动后,若不转或转速较慢,声音不正常,电流超过额定值,电动机过热、有焦味或冒烟,电机和风机轴承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处理。

3)冷风机的维护要点是要及时除霜,霜层过厚,会阻碍空气流通,同时由于霜的热导率只有0.3W/(m.k),钢的热导率为36-49W/(m.k),及霜层的热阻率约是钢的热阻的120倍以上。

传热系数会大大降低,换热效率会明显下降,从而制冷量减少,压缩机功耗增大。

4)速冻间每使用一次冲霜一次,冷藏库冬季每周冲霜2-3次,夏季每两天必须冲霜一次。

3.2.2卧式蒸发器及沉浸式蒸发器的操作和维护

1)在操作中,要求先开启蒸发器进出口的载冷剂阀门或启动载冷剂泵。

为避免管内载冷剂发生冻结,载冷剂凝固点一般要比蒸发温度低8-10℃。

2)定期检查卧蒸的浮球液位控制装置。

3)定期检查蒸发器载冷剂一侧的结垢、锈蚀及渗漏情况,检查载冷剂的浓度、水质变化、供水情况及配套使用的附属设备(水箱、水池、储存罐、搅拌器、泵)的运行情况。

4)沉浸式蒸发器应完全被载冷剂(淇县制冰池里的盐水)覆盖,液面高出蒸发器100mm.蒸发温度一般比盐水温度低5℃.

5)卧式蒸发器的载冷剂在壳管内(修武空调系统),沉浸式蒸发器的载冷剂在管外(淇县的制冰池内)。

3.2.3蒸发排管的操作和维护

1)保持正常液面,可根据排管的结霜情况判断。

2)及时除霜、放油。

3)避免货物或重物挤压或撞击排管。

3.3辅助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3.1中间冷却器的操作管理

1)中间冷却器的供液有手动调节阀、浮球阀或UQK-40遥控液位器控制。

2)液面控制在指示器高度的50%。

3)高压机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2-4℃,中间压力应调整为最佳中间压力。

4)根据低压机的耗油量定期放油。

5)中冷停止工作时,中间压力不得超过0.4MPa.

6)使用手动调节供液时,应根据指示器的液面高度和高压机的吸气温度来调整供液阀的开启度。

3.3.2高压储液器的操作管理

1)投入运行前放油阀和混合气阀是关闭的,压力表阀、均压阀、均液阀、液面指示器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都应打开。

进出液阀运行时也要打开。

2)高压储液器内液面应保持稳定,保持在40%-60%之间,存液量最高不超过80%,最低不低于30%,压力不超过1.47MPa。

3)高压储液器应定期放油,视情况放出空气。

3.3.3排液桶的操作管理

1)在向排液桶内排液时,应先检查桶内的液面和压力,若有液体应先排液,然后打开降压阀,打开需排液设备的排液阀及排液桶的进液阀进行排液。

2)排液桶内液面不得超过80%,一般平时桶内不应有液面。

3)桶内压力不得超过0.6MPa.

4)在进行排液操作时,应首先关闭进液阀和降压阀,开启加压阀加压,待压力到0.5-0.6MPa,关闭加压阀,开排液阀排液,在排液期间压力若降低,可稍开加压阀,但不得超过0.6MPa,排液结束关闭排液阀,缓慢打开减压阀。

排液操作完毕。

3.3.4低压循环桶的操作管理

1)使用前首先检查放油阀、排液阀是否关闭,进、出气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浮球阀的连通阀、液面指示器阀、压力表阀是否打开,然后开启调节供液阀门向桶内供液,待液面达到1/3高度时,可以启动氨泵向系统供液。

2)低压循环桶液位要保持在容器高度的1/3处,保证氨泵的净正吸入压头。

3)在运行期间应时刻关注液位情况,结合系统负荷大小及时调整供液阀的开启大小。

4)在系统开始降温、停止降温和冲霜排液时,更要注意液位高低,一旦出现超高现象,应立即关闭向低循桶供液的供液阀,或采取向排液桶排液的紧急措施,避免液位超高,压缩机吸潮车。

5)应注意及时放油以及保护低压循环桶的保温层。

3.3.5风机的操作管理

1)定期检查风机和电机的地脚螺丝是否松动。

2)用手拨动叶轮,检查其与壳体是否摩擦,有无过重、偏重和卡住现象。

3)轴承润滑情况是否良好,每周对轴承润滑加油一次。

4)要求电机接线端子不松动,绝缘良好。

5)每周对各冷库风机巡检一次。

3.3.6氨泵的操作管理

1)首先打开氨泵的进液阀,让泵内充满氨液,然后开启出液阀,打开氨泵抽气阀,接通电源,启动氨泵,注意氨泵是否上液,待电流和压力表都稳定后,可关小或关闭抽气阀,投入正常运行。

2)正常运行时,输液压力保持0.15-0.25MPa,压力表指针应稳定,电流不超过规定值,一般正常保持电流值5-8A,氨泵发出较沉重、有负荷的声音。

3)严禁氨泵无液运转,倒转,发现气蚀现象应先做抽气处理,然后再开泵运转。

4)氨泵差压控制器延时时间一般为6-10秒,氨泵差压控制器调整为0.05-0.06MPa。

5)泵前过滤器应经常清洗。

3.3.7凉水塔的操作管理

1)随时注意配水装置的配水均匀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及时清除管道、喷头和喷嘴的结垢、赃物及杂物,要求每月清洗一次。

3)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风机电机轴承的温升情况,要求轴承温升不超过35℃,最高不得超过70℃。

4)电机轴承要定期润滑,一般每季度一次。

5)风机运行平稳、振动小,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6)每年清洗一次填料中的水垢。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

4.1压缩机维护和检修的必要性和计划

4.1.1制冷压缩机维护和检修的必要性

1)制冷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增加,基本上可以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

2)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可有计划的储备检修材料和备件,缩短检修时间,减少大修次数。

4)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5)深化对制冷设备的认识,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丰富维修人员的实践经验。

4.1.2维护保养计划、周期、检修保养内容

1)根据制冷压缩机的性能、质量、使用情况和运转规律,制定出运转多长时间需要进行小修、中修和大修。

无论到时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如何,到检修期限,就要按期按计划进行检查和修理。

2)小修小修的目的是消除机器内部重要机件的事故磨损和达到极限容许值的自然磨损。

在小修时,可以拆卸机器的某些部件,更换某些易损件,清洗和修整某些工作量不大的零件,更换润滑油,调整间隙,消除过大间隙,紧固整台机器。

小修停机时间一般为4-6h。

一般运行600-700小时小修。

A检查阀板结构的气阀防松垫片,固定螺栓等的紧固情况,更换不好的防松垫片。

B检查、修理气缸内壁的轻微拉毛、划痕。

C清洗油过滤器、更换或补充润滑油。

D紧固缸盖、端盖、压盖、连接部位的螺栓。

E试验能量调节电磁阀的通断,检查清洗卸载装置的油缸,更换失去弹力的拉簧。

F检查联轴器减振橡胶套的磨损,更换老化断裂的V带。

G清洗、检查阀片的密封性能,更换磨损、变形或有裂纹的阀片。

检查阀簧的弹性,更换疲劳失去弹性或折断的阀簧,最好一次全部换掉,保持阀簧弹性一致。

3)中修中修包括小修的项目以外,还可以拆卸、清洗或更换某些重要部件和零件。

一般运行3000小时中修。

中修时除小修内容外,还应包括:

A检查测量活塞环开口间隙、轴向间隙、径向间隙,更换磨损超限的活塞环。

B检查测量连杆大头瓦的配合间隙,瓦面的接触面积及磨损情况,进行必要的瓦面刮修。

薄壁瓦磨损严重不再进行刮修,应换上新瓦。

C检查清洗轴封,更换失去弹性的弹簧、橡胶密封环,研磨石墨环和定环的结合面。

D测量联轴器的同轴度、端面圆跳动、更换磨损的减振橡胶套。

E检查清洗干燥过滤器,更换干燥剂。

F检查卸载装置的顶杆长度,更换磨损的顶杆。

G清洗油泵,检查油泵配合间隙。

4)大修拆卸机器的各个部位,更换所有的磨损零部件,并对机器进行彻底的清洗、重新装配调整。

使机器设备的工作能力大致恢复到标准水平。

长期运行的机器每年大修一次。

A对压缩机进行解体,对可拆卸的零件全部进行拆卸、清洗和检查,对不合格件进行修理或予以更换。

B清洗检查气阀组件或更换气阀组件损坏的零件,用煤油做阀片的气密性检查。

C检查安全阀并进行动作试验,合格后加铅封。

D拆修进、排气截止阀,更换耐腐蚀填料,用煤油检查阀门的密封性,并对关闭不严的阀进行阀心与阀座的研磨。

E测量气缸圆度,更换磨损超限的缸套。

F测量曲轴的圆度、圆柱度。

根据情况测量曲柄的扭摆度、水平度、主轴颈与边杆轴颈的平行度。

G检查连杆大小两孔的平行度及连杆小头铜套内孔和外径的磨损量。

按照修复后的曲轴轴颈,修整连杆大头轴瓦。

H更换气环及刮油环。

I检查机体各受力部分有无裂纹。

清理氨压缩机气缸水套内的水垢。

J进行曲轴箱内部的清理。

K校验吸、排气压力表、油压表、压力保护控制器。

吹除和清洗连接管道。

5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维护与检修

5.1螺杆压缩机压缩机的检修

5.1.1螺杆压缩机的检修期限表

*在前500小时运行过程中应注意润滑油情况,首次主机启动后细心观察油温和油压变化,如油变色(滴在白纸上呈黑色)则必须换油,一直到系统清洁为止,每次换油时应更换或清洗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及吸气过滤器中的滤网。

注意:

在压缩机启动之前,需要先启动油泵对压缩机进行预润滑,在这段时间内压缩机的轴封也许会出现微量的泄漏,这并非意味轴封的密封效果不好,而是因为轴封的动静环需要一段时间(大约为100小时)的“磨合”才能达到满意的配合状态。

5.1.2换油

1)停机,然后切断电源。

2)关闭压缩机之前的吸气止回截止阀及油分离器出口的排气止回截止阀,若机组带有喷液装置和经济器,则还应关紧喷液电磁阀和补气口前的截止阀。

3)从油分离器放空阀处排空制冷剂。

4)从油分离器底部的几个排污螺塞处放空油。

5)放空油过滤器中的油,如果机组中有油冷却器,也应放空其中的油。

6)清洗或更换检修期限表中所列的几个过滤器或过滤网

7)给机组加油。

8)开启吸、排气止回截止阀,开启喷液电磁阀及补气口前的截止阀。

5.1.3油精过滤器中的滤芯更换及油粗过滤器中的滤网清洗

2)关闭油粗滤油器之前和油精过滤之后的截止阀,关闭油粗过滤器出油口与压缩机喷油口之间的止回截止阀。

3)开启油粗过滤器上的加油阀,使滤油器内压力与大气压平衡。

稍微拧松油精过滤器法兰盖上的螺母,使油精过滤器内的压力慢慢释放降低至与大气平衡。

4)拆法兰盖,更换油精过滤器内的滤芯、清洗油粗过滤器内的滤网。

5)装油粗过滤器的法兰盖。

6)向油精过滤器中补充加满经过滤的冷冻机油,装油精过滤器的法兰盖,打开油粗过滤器之前的截止阀,利用油精过滤器上放空螺塞放空,打开油粗过滤器与压缩机喷油口之间的止回截止阀和油精过滤器后的截止阀。

5.1.4喷液过滤器的清洗

1)停机,切断电源。

2)关闭过滤器前后的截止阀。

3)稍微拧松盖子上的螺母,小心地让压力缓慢地释放。

当所有制冷剂排空后,取下过滤器。

4)清洗滤网并以干燥空气吹干后,重新装好过滤器,排出过滤器内空气。

5)开启过滤器前后截止阀。

6)接通电源,开机。

5.1.5吸气过滤网的清理

1)执行换油程序步骤1~3。

2)稍微拧松压缩机上过滤器盖板螺钉,让可能残留的制冷剂缓慢释放,卸下螺钉,打开盖板,取出滤网。

3)清除滤网上的杂质,用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干净,重新装入压缩机,将盖板上好并上紧螺钉。

4)从油分离器顶部放空阀处抽真空至绝对压力为5.33kPa(40mmHg)左右。

5)开启吸、排气止回截止阀,开启喷液电磁阀及补气口前的截止阀。

5.1.6油分离器中滤芯更换

当油分离器中滤芯需更换时,也应将机组内其它几个过滤器及滤网清洗或更换,并换油。

1)执行换油程序中步骤1~6。

2)拧下人孔盖的螺栓,拆下人孔盖。

3)更换滤芯。

4)装好人孔盖,拧紧螺栓。

注意当机组重新试压后,应再次拧紧螺栓。

5)执行换油程序中步骤7~10。

5.2长期停车之保养

5.2.1停机,切断电源。

5.2.2关闭吸、排气止回截止阀,若机组配有喷液装置和经济器,则关闭喷液阀和经济器,所有关闭阀门上全部附关闭标志。

5.2.3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关闭水冷油冷却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供水阀,附关闭标志。

放尽油冷却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积水,以免冻破换热管。

5.2.4检查所有阀门及联接处,不得有泄漏。

停车时间较长时,应定期检查,以防制冷剂泄漏。

5.2.5每周启动油泵约10分钟。

5.3故障指南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处理方法

启动负荷大,

不能启动或

启动后立即

停车

1、能量调节未至零位

2、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偏差过大

3、压缩机内磨损烧伤

4、电源断电或电压过低(低于额定值10%以上)

5、压力控制器或温度传感器调节不当,使触头常开

6、压差控制器或继电器断开没复位

7、电机绕组烧毁或断路

8、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线圈烧毁或触头接触不良

9、温度控制器调整不当或有故障

10、控制电路故障

1、减载至零位

2、重新找正

3、拆卸检修

4、排除电路故障,按产品要求供电

5、按要求调整触头位置

6、按下复位键

7、检修

8、拆检、修复

9、调整温度控制器的调定值或更换温控器

10、检查、改正

机组振动过大

1、机组地脚未紧固

3、机组与管道固有振动频率相近而共振

4、吸入过量的液体制冷剂

1、塞紧调整垫片、拧紧地脚螺钉

3、改变管道支撑点位置

4、调整供液量

压缩机运行中

有异常声音

1、联轴节的键松动

2、压缩机与电机不对中

3、吸入过量的液体制冷剂

4、压缩机内有异物

5、轴承过度磨损或损坏

1、紧固螺栓或更换键

3、调整供液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