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413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

⑤生产系统图。

四、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制格式及顺序

㈠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目录。

1、封页样式。

2、目录为查找内容而设,位于封二,不编页码或单编页码。

3、附图目录为查看图纸而设,位于章节内容之后。

㈡概述:

1、工作面的位置及与邻近采区或主要大巷(上山)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

5、该工作面采用何种方式开采、走向长壁、倾向长壁、综采、普采、炮采等。

6、其它特殊说明及安装时间。

㈢工作面地质概况:

1、工作面煤层走向、倾向、煤层厚度及变化规律。

2、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工作面地质情况。

3、工作面瓦斯情况、煤尘爆炸指数及煤层开采后的发火期。

4、工作面水文情况、煤层上覆主要含水层,对开采的影响,预计涌水量。

㈣巷道布置:

1、工作面开采方向及布置原则。

2、集中巷或顺槽的布置及与采区主要巷道的相互关系。

3、工作面顺槽布置的依据,与邻近工作面、采空区、煤柱情况;

顺槽断面规格、支护形式、长度、掘进方式及其主要用途。

4、切眼布置形式、长度、断面规格及支护要求。

5、溜煤眼个数及设置原则,溜煤眼位置及与运输巷道相互关系。

6、联络巷个数、布置原则及用途,并说明联络巷的主要技术特征。

7、其它硐室规格、位置及用途。

㈤工作面主要技术参数:

1、工作面倾向(走向)长度及推进长度。

采高及其确定依据。

2、工作面储量表。

3、月进度及可采期的计算。

4、作业制度。

㈥工作面设备选型及技术特征:

1、选型原则和依据。

2、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端头支架、过渡架技术特征。

3、采煤机技术特征。

4、工作面运输机(综放工作面包括后运输机)技术特征。

5、顺槽转载机(综放工作面包括破碎机)技术特征。

6、顺槽胶带运输机技术特征。

7、浮化液泵站技术特征。

㈦设备布置:

1、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布置方式及数量、支护长度及配合布置尺寸(单体液压支柱间排距、“兀”梁的配合尺寸、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要求)。

2、工作面运输机铺设总长度及配合尺寸。

3、运输巷内设备布置、设备型号、数量及运输长度和设备安装要求。

4、轨道巷设备布置、设备型号及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㈧运输系统:

1、煤流运输路线。

2、进架(梁、柱)、撤架(梁、柱)和材料运输线路。

㈨通风系统:

1、风量计算原则及风量确定。

2、工作面进、回风路线。

3、主要的通风设施。

㈩供排水系统:

1.水源、供水方式的选择、供水管路规格及路线。

2.排水方式的确定及局部疏排水说明。

(十一)综合防尘方式的选择及防尘设施布置要求。

(十二)隔爆设施选择及布置要求。

(十三)供电系统:

1、设备总容量的计算、供电设备及设备选型。

2、通讯、照明设备选型及布置。

(十四)监测、监控系统。

(十五)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列表)

(十六)其它有关内容:

1.矿压情况预计。

2.避灾路线。

3.特殊说明。

(十七)附图目录见下表:

1、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巷道支护断面图

2、煤层综合柱状图

3、工作面机械配备图

4、通风系统图

5、综合防尘系统图

6、排水系统图

7、供电系统图

8、通讯及监测监控布置图

9、生产系统图

10、支架布置图

11、液压系统图

12、避灾路线图

回采作业规程编制技术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煤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与检查。

本标准适应于采煤作业规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编制的依据及要求

1、每个采煤工作面都必须在投产(或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回收煤柱、单项工程等必须编制回采作业规程,严禁沿用、套用以前的回采作业规程进行生产。

采煤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地质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停产处理或临时决定搬家倒面时,来不及编制回采作业规程的,可由矿、队及有关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临时安全措施,要求在倒面后2天内写出回采作业规程,进行审批。

2、回采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依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报告、《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上级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3、回采作业规程的编制应根据各个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和措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4、回采作业规程编制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实现正规循环作业。

5、采煤作业规程与《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工种岗位责任制》三者的关系为:

①凡《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在回采作业规程中做出规定的内容,都必须在回采作业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②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中无规定,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都必须在回采作业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③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工种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等)中已有规定,在回采作业规程中必须贯彻执行的,应写上执行该规定的文件名称及条文序号。

在贯彻回采作业规程时,同时贯彻其条文内容。

6、回采作业规程内容必须做到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叙述准确、图表正确、标识清楚。

7、所有回采作业规程应由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回采作业规程的贯彻要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职工学习回采作业规程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8、矿、队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

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本规定的贯彻,生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安监部门监督本规定的执行。

三、回采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

1、回采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①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采煤工作面地质报告,必须具备地质说明书、底板等高线及地质构造(包括预测构造)的工作面平面布置图(或工作面设计布置图)、剖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等。

地质报告要在工作面开工前一个月,提供给回采作业规程编制单位。

②《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及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③本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④矿区顶板分类及相邻采区及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⑤生产设备、设施的技术特征,包括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采煤机械、运输机等设备的技术特征。

2、作业规程编写先要对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说明书,有关安全技术规定,矿井运输系统以及现

有机电设备的规格、性能,采区供电、供水、排水、通风、运输系统等进行摸底,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根据矿技术管理人员提出。

的意见要求,在广泛征求队长、老工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写,规程编制可由技术员或矿组织专人进行。

3.作业规程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15天编写完成,送交生产技术科。

由生产技术科有关人员先进行把关审阅,对编制质量差的要提出。

修改意见或重新编制。

合格后由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提出会审意见,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回采作业规程会审由安监、生产、通风、机电、地质、调度、运输、计划、供应、煤质等部门参加。

4、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变化、矿压增大)时,要及时修改回采作业规程或编写补充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经批准的作业规程修改部分或补充措施要与原规程装订在一起,统一贯彻执行。

5、作业规程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要及时打印,认真校对,装订成册。

作业规程要内容齐全、数据正确、图表清晰。

审批签字部分必须采用原件复印方式装订。

作业规程要及时送各审批签字部门一份备案,另外要分别报集团公司生技部、安监部各一份备查。

6、批准后的作业规程在工作面开工一周内由队长负责组织,由队技术人员向全队职工(包括队级领导)进行学习贯彻,并签名或盖章,学习贯彻后要进行考试,对轮休或请假人员,必须进行补贯和补考,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矿生产技术科和安监部门要在工作面投产后定期对规程贯彻及考试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在工作面正常生产中,要定期组织全队职工学习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每月贯彻一次,进行一次考试,由队长和技术员负责。

7、对回采作业规程的编制、贯彻、学习及执行情况,由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每月组织一次复查,复查要有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8、采煤工作面的安装、初采、末采、回收、过无碳柱、过断层、处理大冒顶等补充措施必须组织会审。

9、工作面过特殊变化需要改变施工工艺或作业方式时,必须在施工作业前编制完成补充安全措施,并及时贯彻学习。

四、作业规程编制的内容

1、工作面概况

①工作面范围内外及上下层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井上下对照、四邻关系、盖山厚度(埋藏深度)、老空及小窑破坏、地形、地貌、地面建筑物等。

②煤层赋存情况:

煤种、煤厚、煤层产状、结构、容重、硬度、夹矸、煤质、工业储量、可采储量。

③顶、底板情况,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直接底的厚度、岩性、倾角、结构、层理、节理、裂隙、强度及顶板分类。

④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断层、褶曲、冲刷带的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落差,无炭柱的长轴、短轴方向等。

⑤水文地质:

含水层、老空积水、水患影响、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排水情况。

⑥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自燃倾向等级及自然发火期;

⑦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基本参数。

巷道布置:

层位、布置方式、联络关系、巷道用途、停采线位置、巷道特征表(附主要巷道断面图、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工作面基本参数:

走向长度、倾斜长度、煤层厚度、面积、容重、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回采率;

⒉采煤方法

①采煤方法:

名称、采高、截深和循环进度、循环产量、日产量、月产量、可采期;

放顶煤采煤法应说明采放比、放煤方法。

②回采工艺

破煤

炮采:

炮眼布置方式、眼距、眼深、角度、装药量,封泥方法和长度,放炮顺序、分段放炮长度,煤电钻和发炮器的型号及数量、放炮母线长度,放炮注意事项和要求,处理瞎炮的具体方法(附炮眼布置图、爆破说明书)。

——机采:

采煤机型号、割煤方式、进刀方式(附进刀示意图);

——装煤方式:

人力装煤、机械装煤、装煤机具;

——运煤;

——移架;

——普采:

支护与割煤工序配合;

——综采:

移架方式,移架顺序,工序配合方式;

——移溜;

——移溜方式、顺序、弯曲段长度、安全距离;

——采空区处理;

③提高回采率措施

④提高煤质措施

⒊顶板管理及支护:

①顶板管理方法

②工作面机头、机尾端头支护、两巷超前维护方式

③特殊条件下的顶板支护:

初采初放、末采回收、周期来压及工作面拉槽冒顶时的顶板支护措施;

④支架(支柱)设计选型计算(根据相邻采区的矿压观测数据及煤行MT54—1996):

支护强度计算按4~8倍采高直接顶岩重验算,要有平均容重计算;

并要进行顶、底板比压验算。

⑤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排距和柱距;

⑥两巷回收规定、步骤、方法和措施;

⑦支护监测:

监测设备、安装位置及数量、管理办法;

⑧附端头超前支护示意图,高档工作面要标明最大、最小控顶距;

⑨过地质构造等特殊地带需另补专项措施。

4.通风系统及管理:

①通风系统;

②风量、风速计算;

③防尘、防灭火的设施布置和安设要求;

④瓦斯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的位置及布置图;

⑤瓦斯抽放方法和示意图;

钻孔位置、孔深、孔长;

⑥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⒌生产系统及要求(根据生产系统图说明下列系统):

①运输系统及管理

运煤系统

运料系统

管理办法

②机电管理

设备配备及布置;

供电系统;

机电管理;

附设备布置图、设备配备表。

③供、排水系统:

设备型号、安设位置和管理要求。

⒍劳动组织

①循环图表;

②劳动组织;

③技术经济指标。

⒎安全技术措施:

①工程质量要求;

②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③防瓦斯、煤尘管理措施;

④防治水措施;

⑤其它措施;

⑥避灾措施及路线图(即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发生后的避灾路线)。

⒏附件

①包括柱状图、巷道布置图、巷道断面图、进刀方式示意图、工作面平面图、端头及超前支护平面图、最大最小控顶距示意图、通风系统示意图、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生产系统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管路系统示意图、设备布置示意图、避灾路线图(反映全矿井避灾路线)

②作业规程会审意见;

③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④贯彻记录。

五、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

⒈作业规程贯彻后,该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作业规程》中的各项规定。

⒉工作面结束后,《作业规程》即行作废。

新开工的工作面必须另行编制新的《作业规程》

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技术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与检查。

本标准适应于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编制的依据及要求

⒈每个掘开工作面都必须在投产(或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掘开作业规程。

回收煤柱、单项工程等必须编制掘开作业规程,严禁沿用、套用以前的掘开作业规程进行生产。

掘开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地质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停产处理或临时决定搬家倒面时,来不及编制掘开作业规程的,可由矿、队及有关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临时安全措施,要求在倒面后2天内写出掘开作业规程,进行审批。

⒉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依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报告、《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上级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⒊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应根据各个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提出。

针对性的要求和措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⒋掘开作业规程编制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实现正规循环作业。

⒌掘开作业规程与《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工种岗位责任制》三者的关系为:

①凡《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在掘开作业规程中做出规定的内容,都必须在掘开作业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②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中无规定,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都必须在掘开作业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③凡《煤矿安全规程》、《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工种岗位责任制》(包括各种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等)中已有规定,在掘开作业规程中必须贯彻执行的,应写上执行该规定的文件名称及条文序号。

在贯彻掘开作业规程时,同时贯彻其条文内容。

⒍掘开作业规程内容必须做到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叙述准确、图表正确、标识清楚。

⒎所有掘开作业规程应由分管副总组织会审,最后由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掘开作业规程的贯彻要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职工学习掘开作业规程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⒏矿、队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

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本规定的贯彻,生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安监部门监督本规定的执行。

⑴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

①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②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开工作面地质报告,必须具备地质说明书、底板等高线及地质构造(包括预测构造)的工作面平面布置图(或工作面设计布置图)、剖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等。

地质报告要在工作面开工前一个月,提供给掘开作业规程编制单位。

③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及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批准的《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及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④本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⑤矿区顶板分类及相邻采区及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⑥生产设备、设施的技术特征,包括锚杆、锚索、锚杆钻机、煤电钻、掘开机械、耙装机械、运

⑦输机等设备的技术特征。

⑵作业规程编写先要对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地质说明书,有关安全技术规定,矿井运输系统以及现有机电设备的规格、性能,采区供电、供水、排水、通风、运输系统等进行摸底,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根据矿技术管理人员提出。

⑶作业规程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15天编写完成,送交生产技术科。

合格后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提出。

会审意见,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掘开作业规程会审由安监、生产、通风、机电、地质、调度、运输、计划、供应、煤质等部门参加。

⑷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变化、矿压增大)时,要及时修改掘开作业规程或编写补充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经批准的作业规程修改部分或补充措施要与原规程装订在一起,统一贯彻执行。

⑸作业规程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要及时打印,认真校对,装订成册。

作业规程要及时送各审批签字部门一份备案,另外要分别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安监局各一份备查。

⑹批准后的作业规程在工作面开工一周内由队长负责组织,由队技术人员向全队职工(包括队级领导)进行学习贯彻,并签名或盖章,学习贯彻后要进行考试,对轮休或请假人员,必须进行补贯和补考,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在工作面正常生产中,要定期组织全队职工学习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每月贯彻一次,每季进行一次考试,由队长和技术员负责。

⑺对掘开作业规程的编制、贯彻、学习及执行情况,由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每月组织一次复查,复查要有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⑻掘开工作面的开口、贯通、改变工艺、过无碳柱、过断层、处理大冒顶等补充措施必须组织会审。

⑼工作面过特殊变化需要改变施工工艺或作业方式时,必须在施工作业前编制完成补充安全措施,并及时贯彻学习。

2、规程编制的内容

㈠地质概况

巷道穿越的煤(岩)层和围岩特征及柱状图。

穿层巷道的预计剖面图。

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掘进范围的采掘情况及预计水文地质条件。

掘进范围煤(岩)层预计瓦斯涌出量、煤层发火期、煤尘爆炸性等。

重要地质情况预报及提示。

㈡工程概况

要求有巷道的用途简述、巷道平面布置图、巷道工程量、工程施工安排等。

㈢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1.巷道断面图(应有施工期间风筒、各类管线、运输设施、人行道的布置与尺寸,应预留的可缩尺寸)

2.永久支护形式(要明确标明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及其设计参数,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及其平、剖面图)

架棚支护:

架棚所用材料的材质、型号、设计参数,棚距,架棚方法,架棚技术要求(迎山角度、拉杆、撑木、背板、柱窝等),联网(网的材质、规格、联网方法、技术要求)。

锚杆(锚索、钢带、托梁)支护:

锚杆、锚索、钢带、托梁、托板的材质、规格、型号,计算确定锚杆参数(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锚杆直径、锚索长度、锚索间排距),锚固剂型号、规格,锚杆、锚索安装方法、技术要求(锚固力、扭矩、外露长度等)。

锚喷支护:

支护材料,包括锚杆材质、规格,锚固剂型号,托板材质、规格,混凝土标号,水灰比,水泥、砂子、石子配比,水泥标号,砂子、石子规格,速凝剂,钢筋网材质、规格;

锚杆安装、挂网方法;

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

质量要求(钻眼要求、锚杆布置、喷层厚度、喷射质量、挂网要求);

降低粉尘和降低回弹措施。

裸体巷道:

要说明采用裸体巷道的原因和条件。

3.临时支护形式:

临时支护的形式、材质和规格及与工作面永久支护间的关系。

㈣掘进方式

1.工艺流程

综掘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及截割程序断面图。

炮掘工艺流程图、爆破说明书(包括炮眼布置三视图、炮眼装药结构图及预想爆破效果说明书)。

2.作业形式:

流水作业或平行作业,上、下工序衔接的作业程序及相互关系的要求,安全间距的规定,各工序主要安全措施。

㈤运输方式及运输管理

1.煤(矸)的装、转、运方式。

2.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

3.运输管理规定及措施。

㈥通风管理

1.通风风量计算、局扇选型及局部通风系统图。

2.通风安全监测监控仪表布置图。

3.综合防尘设施布置图。

4.通风管理及措施。

㈦机电管理

1.设备配备及在巷道中的布置。

2.供电方案及供电系统图。

3.供排水规定及系统。

4.机电管理与措施。

㈧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图表。

2.循环图表。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㈨质量标准化及煤质管理

1.质量标准化要求

2.煤质管理

㈩安全技术措施

1.各工艺流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2.特殊情况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开口、贯通、交岔点、探老空、探旧巷及遇特殊地质构造。

3.避灾路线图

附:

作业规程会审记录、复审记录、贯彻考试记录及花名表。

4.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

5.作业规程贯彻后,该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作业规程》中的各项规定。

6.工作面掘进完成后,《作业规程》即行废止。

新开工的工作面必须另行编制新的《作业规程》。

三、监督检查

安全监察处以及各有关部门对作业规程的执行行使监督检查权。

综采工作面技术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采工作面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和技术内容,工作面的监督与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