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54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第三节其它安全设施………………………………………………50

第八章消防…………………………………………………………51

第一节设计依据……………………………………………………51

第二节建筑消防……………………………………………………51

第三节给排水消防…………………………………………………52

第四节安全可靠性评述……………………………………………54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55

第一节建设周期……………………………………………………55

第二节实施进度的规划……………………………………………55

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1

第一节总投资估算…………………………………………………55

第二节资金筹措……………………………………………………55

第十一章项目招标方案……………………………………………61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64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66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67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人、项目建设地址

1、项目名称: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xx县文体局

3、承办单位负责人:

4、项目建设地址:

xx县滨河北路,花园西路西侧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xx县人民政府文件《关于xx县图书馆建设项目立项的报告》(广政发[2004]34号)

2、xx县人民政府文件《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广政发[2008]93号)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原国家计委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xx省建设厅《关于加强“5.12”汶川地震后我省城乡规划编制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甘建设[2008]249号

6、建设单位提供的气象、水文、工程地质等基础设计资料。

三、建设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

xx县文化馆成立于1959年,有职工5人,图书馆成立于1991年,有职工5人,藏书2.5万册,文化馆办公用房修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2440㎡,主要活动以板面宣传、图书阅览、书画展览为主。

由于xx县文化馆修建年代久远,房屋目前已经破旧不堪成为危房,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文化馆设备暂时存放在博物馆库房内。

全县现有博物馆一个,遗址管理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文化娱乐场所14家,农家书屋30个。

2、2008年xx县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业绩

①建成农家书屋25个,配套图书约3万册,阅览桌50张,凳子250条。

②开展了“迎奥运,庆五一”书画展,“迎奥运,庆六一”全州第二届青少年书画手工作品大赛。

③进行了“一台大戏送农村”活动,邀请戏剧团在城关镇、庄窠集等7个乡镇进行了精彩的演出。

④编排了3个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艺节目,12月中旬参加了全州的文艺演出。

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了对网吧管理的力度,查处各类违法经营行为。

一年来共出动普查网吧36家(次)。

⑥投资58万元修建了齐家坪遗址管理所,在省文化局的协力帮助下,与清华大学考古研究所签订了《齐家坪遗址保护协议书》,现已全面开始

⑦投资31万元,邀请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对齐家坪遗址进行考古测量、勘探发掘。

现已完成《齐家坪遗址考古研究报告》,为编制规划,申报齐家坪遗址保护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⑧实现了齐家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展出的文物27件(其中国家一级3件,二级9件,三级15件),提高了陈列水平。

3、发展规划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①修建xx县文化中心的文化馆加图书馆结构的活动场所。

②修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③修建2个农家书屋。

④修建xx县民族民俗风情建筑。

文化艺术事业发展:

①进一步健全完善创作机制,调动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努力创作体现广河特色的文艺精品。

②坚持每年不少于10次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展。

③积极开展古文化、伊斯兰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创建特色文化之乡。

文博事业:

①修建古生物化石陈列馆。

②积极申报齐家坪遗址保护项目,力争通过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

③齐家坪遗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建筑和古建筑清真寺、拱北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④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⑤积极开展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积极保护损坏严重、濒临灭绝的优秀文化遗产。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

1、建设地点

xx县文化馆建设项目位于xx县滨河北路,花园西路西侧区域。

2、建设规模

该项目用地面积3582.9㎡,总建筑面积5429.5㎡。

3、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1332.23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其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拨款解决。

4、结论

从项目的选址,建设方案的分析评价,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与当地社会文化互适性以及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认为本项目是可行的。

5、建议

该项目的实施周期较短,建设单位应编制好工程进度计划,每周、月、季核查工程进度,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该项目在当地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建设单位应选择有相应资质、信誉良好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把工程建设成优质获奖工程。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3582.9

2

总建筑面积

5429.5

3

建筑基底面积

1447.5

4

绿化面积

680.75

5

建筑密度

40.9

6

容积率

——

1.52

7

绿化率

19

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332.23

其中:

设备购置费

4.60

安装工程费

53.87

建筑工程费

1103.08

其它费用

170.68

9

资金筹措为中央投资拨款解决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xx县的地理位置

xx县地处xx省中部,xx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地区临洮县隔河相邻,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

位于东经102°

23′---103°

51′、北纬35°

25′---35°

28′之间。

xx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

东距兰州市仅1小时的路程,在省政府规划的一小时经济圈内,西距xx50公里,省道兰郎公路横穿县境42.5公里。

xx县居于陇西黄土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境内除中部广通河谷冲积阶地地势平坦外,其余地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

xx县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广通河、洮河。

广通河古称“大夏水”,由西向东流贯xx县腹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二、xx县社会、经济状况

1919年设宁定县,1953年改置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为xx县。

县名来源于广通河名。

xx县位于xx省中部西南,xx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土地面积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20万亩,  xx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

城关镇、三甲集镇、祁家集镇、庄禾集镇、买家巷镇、排子坪乡、南山乡、水泉乡、官坊乡、阿力麻土东乡族乡。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境多为山地,以西南部的风转磨最高,平均海拔1953米。

xx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一21,6℃。

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

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1.94千卡/平方厘米。

光照充足,热量不够,降水分布不均匀,且变率较大,春季回暖迟,常有春末夏初的干旱发生,夏季温凉不炎热。

建国初的广河,自然条件严酷,人民生活穷困。

上世纪90年代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解决群众“吃饭、住房、行路、就医、上学”五大难题,探索出了“修梯田、铺地膜、集雨节灌、劳务输出、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等有效路子,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37.74元增加到2004年的1301元,农村贫困面下降到6.6%。

xx县民营经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

1983年,全县仅有民营企业35家,产值154万元。

20年多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扶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2004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87个,从业人员达到14815人,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68亿元。

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7.9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13亿元,增加值1.99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上缴税金1008万元。

民营经济不但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发展,而且在规模上、结构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皮毛加工单一生产领域发展到目前的冶炼、加工、建筑、交通运输、咨询、信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多种行业。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毛呢、毛毯、毛条、地毯、牛绒衫、机砖、彩色服装革、鞋面革、兰湿革、真皮沙发、皮夹克、冰糖、烧碱、塑料、硅铁等40多种。

2004年,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

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最具潜力、最具生机的经济增长点。

xx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4%,耕地面积20.60万亩,人均耕地1.1亩。

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均0,5亩,60%以上是旱地。

农业基础薄弱,产量低而不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旱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稳定粮播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农业投入,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塑料地膜覆盖和日光节能温室,间作套种等,主攻单产,增加总产。

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要粮食作物,胡麻、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

近年来,广河民营经济呈现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态势,在巩固皮革、毛纺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拓展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已成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亮点。

广河餐饮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触角由本地伸向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目前,广河人在县内外经营的餐饮企业达1500多家,主要分布于本县和北京、上海、深圳、兰州、苏杭、广州等大中城市。

以云峰、银峰、华宇和马福贵老马拉面为代表的一批清真餐饮企业不仅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引领着饮食业的潮流。

广河的交通运输业是顺应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已形成了一支拥有近千辆客货车的运输大军。

货运车以大中型汽车为主,主要有八康、双轴、四轴、半挂等。

这些运输大军,把西部皮毛、洋芋等土特产品运往东南部,又把外地的日用百货运到西部,互通有无,增进了全国各地商品的交流。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54万亩,地膜玉米9.23万亩,侧播小麦3.15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突破亿斤,经济作物面积1.46万亩。

林业以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为重点,2006年,完成造林8.32万亩。

畜牧业生产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品畜牧业,2006年全县专业养殖村发展到26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8个,有规模育肥户4988户。

xx县境内有着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驰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齐家文化都首先发现于本县。

县内广泛分布的古文化遗址和丰富的出土”文物,吸引了中外考古学家纷至沓来,使xx县成为xx最著名的考古区之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有各类学校107所,200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8%,初等教育普及率为95%。

有医疗机构14个,构成县乡(镇)村三级医疗网络。

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体育、环保、土地等多项事业全面进步。

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树一帜,异彩纷呈的“新马太”生态旅游蓬勃兴起,众多的庭园式农家乐茶园,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趣味无穷。

广通河与洮河交江处的临园工业园区开发初具规模,既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投资开发的最佳选择。

xx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xx县东距省会兰州100公里,西距州府xx50公里。

省道兰郎公路和康临高速公路纵穿全境,兰临高速公路近邻而过。

全县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

邮电通讯发达,水电资源丰富。

国家重点光缆干线兰西拉光缆通过县境,开通了宽带联网、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县。

境内有洮河和广通河两大主要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县内3处电站与刘家峡电站并网,电力资源充足。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1、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全国上下正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文化建设。

3、省委、省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和《xx省小康文化建设规划》,把文化图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4、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文化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来抓。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xx省xx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自古以来,中原农耕文化和西部游牧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共存,从而沉积,形成了丰富密集的古代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资源,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必然选择。

xx省xx回族自治州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利用产业手段,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将古今文化资源统筹规划,整合开发,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自治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xx省xx回族自治州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古文化资源,xx省xx回族自治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原仰韶文化在xx地区的延续和发展,新石器时代的马窑文化,齐家文化和青铜时代的辛甸文化,寺洼文化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境内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xx省xx回族自治州还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遗产,已发现的恐龙足印有10类80组1600多个,其中最大的有150×

142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发掘并馆藏的古生物化石分2纲7目103个属种8000余件,有6项世界之最。

二是伊斯兰文化资源。

xx聚居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10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我州为主要聚居地,xx省三个特有民族中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建筑艺术,民族歌舞,饮食服饰,生活礼仪,民族风情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开发这一文化资源,就可以打出清真品牌,逐步把xx建设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还可以提升民族地毯,保安腰刀,回族砖雕,穆斯林拜毯等民族特需用品的文化品位,成为打向穆斯林世界的优势产品,促进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全州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花儿”,民间小调,河州贤孝,宴席曲,麻布戏,民间故事,秧歌,社火,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仿古地毯,砖雕彩绘,民族服饰,雕刻葫芦,麦秆贴画,角制工艺品等民间工艺品流光溢彩,酿皮子,甜麦子,发子面肠,东乡手抓,羊肉黄酒和造型精美的油炸果果,麻花,馓子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构成了五彩缤纷,情趣浓烈的民俗风情画卷,成为发展特色旅游,清真食品加工,民族工艺品生产等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在这些众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西北魂”的民歌xx“花儿”,现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备受中外文化艺术界和广大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xx省xx回族自治州以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演出娱乐,文化旅游,新闻出版,艺术培训,艺术品等文化市场类型。

但由于观念认识陈旧,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

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低下,地方财政及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当地文化产业总量小,水平档次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极小,远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xx县位于xx省中部西南方,xx回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53米。

全县辖5乡5镇,102个行政村,1121个合作社,3.65万户,总人口20.5万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6.2%,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县城至今没有一所规范的图书馆,长期借用文化馆的两间房屋开展业务工作,现有文化观馆规模以及图书室条件已远远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全省小康文化发展规划,把文化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来抓,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县上决定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文化馆(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项目规模

第一节项目选址及建址条件

一、项目选址

1、xx县文化馆新建项目的地理位置

xx县地处xx省中部,xx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地区临洮县隔河相邻,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

23′---103°

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538平方公里。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

境内除中部广通河谷冲积阶地地势平坦外,其余地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

广通河古称“大夏水”,由西向东流贯xx县腹地。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建址场地位于xx省xx州xx县滨河北路,花园西路西侧区域内,土地产权归xx州xx县文体局所有,占地面积为3582.9㎡。

二、建址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点场地内土为中软土,勘察区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

本场地地势开阔、平坦,场地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

综合分析,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2、气候条件

xx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根据广河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基本气候特征如下:

年平均降水量:

502.0mm

年平均蒸发量:

1298.9mm

年平均气温:

8.6℃

历年最高气温:

28.1℃

最低气温:

-23.1℃

基本风压值:

0.30KN/㎡

基本雪压:

0.25KN/㎡

标准冻土深度:

0.86m

3、地下水条件

地下水为潜水类型,赋存于层卵石中,水位埋深5.4~5.7米。

该场地地下水、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4、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灰黑色粉土(厚0.5~0.6米)、粉土粘土(厚3.0~3.5米)、卵石(厚2.7~3.1米)、泥岩(最大揭穿厚度3.8米)构成,场地内土为中软土,本工程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II类场地土。

本工程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七度、第二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第二节项目规建设内容及规模

xx县文化馆新建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如下:

xx县文化馆新建项目位于xx省xx州xx县滨河北路,花园西路西侧区域内,占地面积为3582.9㎡,为四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5429.5㎡。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总图设计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xx县文化馆的规划平面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3、《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

二、总平面布置

1、该工程位于xx县滨河北路北侧,花园西路西侧,建筑东南两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拟建商业区,西侧为拟建住宅区。

建筑用地南北长66.6m,东西宽54m,地势南低北高,呈矩形。

2、文化馆东侧面对xx县城市绿地公园,建筑退道路红线6m;

南侧为xx县城市道路北路,建筑退道路红线10m;

西侧退道路红线3.6m;

北侧退道路红线3m。

3、本工程周围无易燃、易爆及火灾危险性设施,建筑东、南两侧面临城市道路,北侧为规划内路,满足消防扑救要求,消防控制室设置在建筑南侧一层并直通室外,满足消防防火要求。

4、总平面中统一设置室外化粪池、垃圾收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