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565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Word格式.docx

主要来自于大学生面对网络时,所采取的自觉的可行方式和方法的实践研究中。

本研究理论的应用也必将指导大学生的网络实践,从而摈弃网络对大学生不良影响。

互联网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的世界,为大学生提供了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网络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创新。

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了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视野,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学生德育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面对网络构建的丰富世界,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网络理念,网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现代观念,开阔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国外研究现状:

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不合理的网络使用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长时间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导致学业失败或生活障碍。

目前国外主要集中在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研究上。

这一负面影响现象最先为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所关注,并被命名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

美国心理学会Green通过在ABCNews上发表问卷,调查18000个网络使用者的网络使用习惯,结果发现6%的人有成瘾现象。

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术倾向的人。

KeithA刀derson(2000年)针对美国7所大学1300名学生调查,发现符合成瘾症比率为6%,而每次上网时问超过400分钟者则以理工科系多。

不符合成瘾症的学生,其平均上网时间则为73分钟。

网络成瘾为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较多,但是从研究的水平,层次,深度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从研究现状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调查与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现象的定性描述和理论探讨上。

[3]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群中网络使用率高达94.5%。

[4]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络,从而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XX某高校的237名退学和留级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沉迷于上网和电脑游戏上。

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竞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与格,最终退学的事件。

XX某高校的205名退学和转学的学生中,至少有1/3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玩电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不得不退学或转学。

有的学生因上网而导致功课不与格或受到降级退学处分,有因长时间上网,无法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

在生活当中,由于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网络成瘾,并由此带来对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一系列伤害。

[5]

国内外研究者们已开始意识到这一课题的重要性,但由于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与受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的制约,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从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上看,大部分研究结论很难有说服力,并且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改变现实,发挥作用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从研究的取向上看,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负面影响较多,例如网络成瘾等研究较多,而研究正常的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

从研究的程度上看,已有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大学生在网络心理与行为本身与与其他个性特点的相关研究,而更深层次的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课题的研究较好地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将为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提供指引,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使用行为,正确处理虚拟网络世界与实际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与角色冲突,把网络建设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渠道,使之成为大学生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一种有用工具。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2页,不能加页)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与上网媒介的增多,特别是手机开通网络服务功能以后,随时随地上网成为了现实。

加之网络的超强服务功能,使得网络很快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但网络在提供便利、快捷服务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大学生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不利于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以与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研究,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内容:

2011年末,XX省有普通高校102所,在校大学生104万人[6],为2011年全国在校大学生3105万人的3.3%。

计划抽取XX省10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生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调查对象,进行下列课题研究。

(一)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XX省10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生。

2、调查方法与工具:

2.1问卷法,量表一,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该问卷参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用的上网情况调查问卷编制而成;

量表二,参照XX大学陈淑惠教授1999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

2.2结构式访谈法,依据设计提纲进行有目的性的访谈。

3、调查结果。

4、存在问题分析。

5、干预对策。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研究论文)

制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我国大学生网络用户的行为与心理两方面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用户的社交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与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与其对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影响,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与因素。

(三)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有效方法探索(研究论文)

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创立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跟踪分析、沟通疏导、情境体验、网络净化等方法,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有效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研究(研究论文)

网络行为偏好是个体在网络空间中受动机的驱使,以使用的网络功能为中介而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四类主要互联网功能中,大学生最偏好使用网络的信息渠道功能,最少使用交易工具功能;

社交工具偏好、娱乐工具偏好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7]

(五)大学生手机上网使用行为与心理影响(调查报告)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集中于青少年群体,2010年2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2009》表明,网瘾青少年中60.4%使用过手机上网。

手机上网将会成为大学生网瘾的一个新动向。

要认识手机上网成瘾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手机上网理念。

 

(六)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中一般网络使用者占93.65%。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社会生活的关系,没有因上网影响学习和生活;

只有6.35%的学生因为迷恋上网,而对学习、健康造成了影响。

日均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就必然影响学习成绩;

经常连续长时间上网影响心理健康,越容易产生网络依赖。

[8]课题组将通过实地调查,得出调查结论。

(七)大学生选择学校论坛或社会论坛的主要因素(研究论文)

BBS(网络论坛)作为一种最典型的虚拟社区,给人们营造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空间。

社会论坛中的互动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成员之间,大部分成员的互动性较弱。

影响大学生选择学校论坛或社会论坛的主要因素:

高校论坛与社会论坛不同,高校论坛的主要用户群是大学生,他们对高校论坛的依赖性较强,使用本校论坛已经成为各校大学生上网的必备事件之一。

(八)校园网如何为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研究论文)

虚拟网络上的一些发泄,大多以免费形式供网友发帖宣泄情绪。

现代社会中,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寻求合适的方式与时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在设“发泄室”,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合理宣泄情绪,是调节大学生情绪困扰的较好办法。

但这种发泄必须建立在不侵害别人权利的基础上,或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很容易“传染”给其他的网友。

所以必须把握好度。

(九)如何应对大学生对网上主流观点的逆反心理(研究论文)

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的影响,大学生心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正面宣传主流观点作反面思考;

对榜样与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对不良倾向产生认同感;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抵制。

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关心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十)利用实名和匿名身份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和教育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

实名与匿名,是一个网络话语表达的社会责任问题。

匿名表达,是让大学生网友勇敢地说话、没有负担地说话;

而实名表达,是让大学生网友谨慎地说话,负责任地说话。

网络思想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老师利用实名身份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优于匿名身份,是一条切实的可行之道。

(十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研究(研究论文)

政策普与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在唱响时代主旋律,引领积极健康的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有效进行政策普与和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成为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利用校园论坛,有意识组织政策普与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引发大学生讨论,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宣传模式。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段,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准确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以构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理论假设,探讨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进一步提出我国大学生网络健康使用促进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要在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编制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系列调查问卷,并为今后进行纵向的对照研究提供规X的调查工具。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与资料准备情况

研究的思路:

拟采用多方法、全方位、整体性的综合研究。

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思辩和实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群体与个案相结合、横断与纵向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历史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访问、典型个案分析、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陆续完成各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性成果,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调查问卷、测评工具、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最后,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网络的特性,如工具性、交互性、娱乐性、隐蔽性等出发,把大学生对网络这些特性的认识和需求程序作为一个变量来加以量化和考察。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问卷法,访谈法来进行量化研究。

同时,根据这些特性的针对性,找出这些特性的具体的对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影响。

网络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积极的方面,一个是消极的方面。

积极的方面主要是学习的高效和便捷,而消极的方面主要在于网络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

本课题还将使用在线调研系统进行调查,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在线调研系统为Surveypark在线调查系统。

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与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

计划进度:

本课题自2011年7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3年12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

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

课题组教师开展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

课题实施在10所高校同时展开,对所有调查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并在研究中不断优化,取得最好研究效果。

课题组的成员根据分工,抽取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数据收集汇总。

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所有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形成阶段性成果:

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研究深化阶段,主要工作:

课题组成员依据各自分工,完成各自阶段性任务,形成阶段性成果,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策略。

在前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前期研究基础与资料准备情况:

课题申请人从事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已有10年,并长期跟踪研究。

从2002年发表《互联网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论文以来,陆续完成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虚拟环境下的网络德育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研究》3个省级课题。

出版了《网络传媒与法律》、《数字图书馆与法律》、《网络社会问题研究》等3部专著。

发表了《青少年教育新课题—制网权》、《我国高等院校建设现状分析》、《漫谈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虚拟环境下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虚拟环境下网络社会问题研究》、《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传媒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系列论文,今年获得省级立项的《发挥专业与地域优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等,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申请人建有本专题研究数字资源资料库,由于有前述研究基础,为课题研究准备了大量数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做了资料准备。

课题组成员曾参与相关研究,都有前期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为本课题顺利完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限800字)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

(一)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基本情况(调查报告,2012年6月完成)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论文,2012年6月完成)

(三)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有效方法探索(论文,2012年6月完成)

(四)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研究(论文,2012年6月完成)

(五)大学生手机上网使用行为与心理影响(调查报告,2012年12月完成)

(六)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报告,2012年12月完成)

(七)大学生选择学校论坛或社会论坛的主要因素(论文,2012年12月完成)

(八)校园网如何为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论文,2012年12月完成)

(九)如何应对大学生对网上主流观点的逆反心理(论文,2013年6月完成)

(十)利用实名和匿名身份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和教育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2013年6月完成)

(十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研究(论文,2013年6月完成)

最终成果: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10月完成)

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

其中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最大。

鉴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X和网络道德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学会约束与控制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推动网络社会的健康、稳定、有序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

[2]GoldbergI.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EB/0L].:

//www.cog.brown.edu/brochure/people/duchon/humor/internet.Addiction.html

[3]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4]李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与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J].XX高教研究,2005(7)

[5]曹晖.XX市某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501

(1)

[6]2010年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0L

[7]冯聪、凌霄.大学生网络使用内容偏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XX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

[8]吕媛.网络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4.4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