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4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ocx

大学生家庭功能及心理韧性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大学生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的关系

专业应用心理学

作者姓名白云波

学号2010204521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李义安

2014年5月

教务处编

目录

摘要III

ABSTRACTIV

引言1

1.文献综述2

1.1研究现状2

2.研究方法3

2.1研究对象3

2.2研究工具3

2.3施测过程5

2.4数据处理5

3.结果与分析5

3.1描述统计5

3.2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心理韧性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相关关系7

4.讨论10

5.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3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大学生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表明:

(1)大学生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负相关;

(2)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家庭功能既直接抑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也通过影响心理韧性进而抑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关键词:

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韧性;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ABSTRACT

ThisresearchadoptstheFamilyassessmentdevice,PsychologicalResilienceScale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scaletosurvey316collegestudents,investiga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collegestudents'familyfunctions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aswellasResilienceintheintermediaryeffect.Theresultsshowedthat:

(1)Collegestudents'familyfunctions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issignificantlynegativecorrelation;

(2)Resiliencehasamediatingrolebetweenfamilyfunction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namelyfamilyfunctionscandirectlyinhibitthepathologicalinternetuse,arealsoaffectedbymentaltoughnessandinhibitthepathologicalInternetuse.

KeyWords:

collegestudent;Familyfunction;Resilience;PathologicalInternetus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心理韧性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了网络的洗礼。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是当前青少年获取信息、人际沟通、娱乐等的重要工具,适当的网络使用有利于青少年发展,但是病理性网络使(ProblematicInternetUse,PIU)则会严重妨碍其发展[1]。

对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学校或工作功能造成损害。

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与朋友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增加。

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通过网络游戏提供的互动情景及暴力行为的直接奖赏产生或强化暴力倾向,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2]。

而大学生群体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现也象越来越被心理学关注,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正确健康的使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科学研究课题。

那么,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究是对其进行预防和有效干预的基础。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拟从家庭的层面出发,探究家庭功能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1.文献综述

1.1研究现状

1.1.1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我们也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界定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出现这种症状的个体在不上网是会感受到不断增强的紧张感或是情绪唤醒,而在上网后会感受到一种解脱感或满足感[3]。

严重时会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在国内,台湾一项对910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为13.7%,,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的结果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占6.4%,,叶志海等对广州地区1586位学生的调查结果为6.34%,,林旬晖对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为9.6“%,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患者一般认为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受到良好教育的20~30岁的人群,多为单身、失业或半失业者,如家庭主妇、退体人员、残疾人、学生,尤其是学生,最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网络依赖多发生在初次上网的1年以内,聊天室和MVD(多用户网络游戏)等这种双向交流功能的服务是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4].

1.1.2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家庭功能是家庭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能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进入大学之后,尽管与父母的交流会相对减少,但父母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支持系统,大学生最初需要依靠父母权威的标准构建他们有意义的生活。

自六十年代以来,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对家庭治疗的兴趣与日俱增,有关家庭治疗和家庭功能的文章层出不穷。

家庭功能主要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性质有关而与家庭成员的内心活动关系不大。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情境,已经有许多研究发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年轻人的家庭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功能不良、亲子冲突过多、父母对子女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疏于监督和约束是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强预测因素,而将抗的家庭功能、情感表达顺畅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父母的适度卷入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则具有重要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5]事实上,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同伴因素的消极影响可能是直接导致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危险因素,但健康的家庭功能和同伴群体的接纳对消极情绪状态下的青少年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家庭所提供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支持等对压力状态下的个体具有有益的缓冲或保护作用。

[6]良好家庭氛围中的青少年对真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高,他们更可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而不是选择互联网作为逃避现实或者寻求虚拟社会支持的方式。

[7]

1.1.3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今年来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8]。

目前我国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尚处于概念引入阶段、发表的论文已综述为主,也有少量研究报告。

但是国外的研究就比较成熟和丰富一些。

其中,Olsson等人整理了影响心理韧性的三类因素:

第一类,个人能力和人格特质,其中能力包括体质、智力、社交等,特质包括自尊、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幽默感等。

第二类,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亲密的关系、家庭内部的和谐、非责备的态度、物质支持等。

第三类,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经历等[9]。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心理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功能的的影响的,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同样,心理韧性在一些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戒断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家庭功能如何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起作用,将心理韧性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它们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取取样法选取聊城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年级部分专业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共有343人参与测试。

有效问卷316份,其中大一有112人,大二有128人,大三有79人。

2.2研究工具

2.2.1家庭功能量表

该量表以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基础[10],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

要实现家庭的基本功能,家庭必须完成六个方面的任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

该量表的六个分量表中,问题解决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如“我们常根据我们对问题的决定去行动”;沟通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如“当家中有人烦恼时,其他人知道他为什么烦恼”;角色分量表包括11个项目,如“我们肯定家庭成员都尽到了各自的家庭职责”;情感反应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如“我们相互都不愿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情感介入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如“如果某人遇到麻烦时,其他人会过分关注”;行为控制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如“当发生了出乎预料的意外时,我们手足无措”。

量表采用4点记分,从“完全不像我家”到“完全像我家”分别给予1~4分的评定。

1分代表不健康,4分代表健康,得分越高表明家庭功能健康水平越高。

在本研究中,量表总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各分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6~0.81之间。

2.2.2心理韧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写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1],用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

该量表经过多次总结筛选最终确定为27个题目,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其中前者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真3个因子,后者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因子。

该量表中5个因子的α均大于0.7,复测样本的420名青少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校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

2.2.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评定量表

本研究采用雷雳、杨洋编写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12],用以收集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程度。

该量表在编制过程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包含有6个维度,即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各因素的α系数在0.806到0.911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48.

2.3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运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被试同时完成家庭功能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施测不限定时间,被试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之后对被试填写的完整性和认真性进行检查,剔除有较多漏答或作答不认真的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

2.4数据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录入、筛查和统计处理,所用到的具体统计分析方法有基本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采用Amos7.0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路径模型的匹配度检验等。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统计

表一不同性别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上的差异比较(M±SD)

突显性

耐受性

强迫/戒断

心境改变

社交抚慰

消极后果

男生(n=87)

2.57±0.98

2.37±0.89

2.30±0.76

2.88±0.84

2.45±0.77

2.48±0.83

女生(n=229)

2.10±0.84

3.06±0.80

2.02±0.77

2.60±0.96

2.04±0.87

1.94±0.70

t

3.87***

3.85***

2.98**

2.41*

3.86***

5.37***

注:

*p<0.05,**p<0.01,***p<0.001,下同

 

表一列出了男女大学生在各个变量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由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各个维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而且男性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表二大学生各年级(不含大四)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差异比较(M±SD)

突显性

耐受性

强迫/戒断

心境改变

社交抚慰

消极后果

大一(n=111)

2.39±0.96

2.27±0.84

2.25±0.76

2.74±0.91

2.45±0.77

2.38±0.90

大二(n=128)

2.23±0.90

2.15±0.84

2.10±0.82

2.62±0.89

2.03±0.82

2.08±0.81

大三(n=77)

2.03±0.80

1.74±0.66

1.87±0.67

2.69±0.88

2.02±0.81

1.90±0.71

F

3.46*

10.40***

5.83**

0.42

6.30**

3.79*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社交抚慰、消极后果5个维度上,大学生各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心境改变维度上,不具有显著差异。

 

3.2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心理韧性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三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相关

变量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凸显性

耐受性

强迫戒断

心境改变

社交抚慰

消极后果

问题解决

0.33**

0.19**

0.29**

0.34**

0.19**

-0.14**

-0.15*

-0.18**

0.01

-0.11*

-0.20**

沟通

0.32**

0.19**

0.22**

0.31**

0.33**

-0.16**

-0.24**

-0.19**

-0.16**

-0.21**

-0.24**

角色

0.289**

0.34**

0.33**

0.24**

0.24**

-0.08

-0.27**

-0.35**

-0.17**

-0.26**

-0.21**

情感反应

0.28**

0.17**

0.25**

0.34**

0.34**

-0.20**

-0.19**

-0.25**

-0.14*

-0.16**

-0.17**

情感介入

0.211**

0.17**

0.25**

0.34**

0.33**

-0.16**

-0.32**

-0.36**

-0.22**

-0.30**

-0.31**

行为控制

0.38**

0.33**

0.24**

0.21**

0.25**

-0.15**

-0.19**

-0.26**

-0.14**

-0.20**

-0.17**

总的功能

0.42**

0.39**

0.19**

0.22**

0.31**

-0.20**

-0.30**

-0.34**

-0.18**

-0.28**

-0.29**

目标专注

1

0.23**

0.47**

0.45**

0.50**

0-.22**

-0.30**

-0.35**

-0.09

-0.26**

-0.29**

情绪控制

0.23**

1

0.06

0.14*

0.28

-0.34**

-0.42**

-0.41**

-0.14**

-0.38**

-0.45**

积极认知

0.47**

0.06

1

0.42*

0.21**

-0.11*

-0.26**

-0.30**

-0.27

-0.23**

-0.28**

家庭支持

0.45*

0.14**

0.42**

1

0.32**

-0.24**

-0.34**

-0.37**

-0.13**

-0.34**

-0.38**

人际协助

0.30**

0.28**

0.21**

0.32**

1

-0.30**

-0.35**

-0.30

-0.11**

-0.28**

-0.37**

表三列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分析表明,问题解决、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与心境改变不具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而家庭功能的其他维度和心理韧性的其他维度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即大学生家庭功能越健全,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越少。

同时,心理韧性越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越少。

此外,大学生家庭功能各维度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家庭功能越健全,其心理韧性越强大。

3.3.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3.3.1回归分析

根据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关于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3],如果中介作用显著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1)预测变量可显著预测结果变量;

(2)预测变量可显著预测中介变量;(3)中介变量可显著预测结果变量;(4)在控制了中间变量的作用后,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预测系数减弱或不显著。

本研究将根据温忠麟、张雷等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中的方法,对心理韧性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14],第一步,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为因变量,以家庭功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第二步,以家庭功能为自变量,以心理韧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第三步,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为因变量,以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四心理韧性中介效应分析(n=316)

因变量

自变量

B

SE

β

t

第一步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家庭功能

-3.82

0.51

-.390

-7.49***

第二步

心理韧性

家庭功能

1.37

0.13

0.52

10.86***

第三步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心理韧性

-1.30

0.21

-0.35

-6.08***

家庭功能

-2.02

-0.52

-0.21

-3.57***

由表四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步中,家庭功能可以显著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在第二步中,家庭功能可以显著预测心理韧性;在第三步中,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同时显著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可以看出,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3.2大学生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路径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建立心理韧性对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中介模型,考察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标志的数据为相应的路径系数以及残差系数):

图一心理韧性中介作用路径分析图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家庭功能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预测(SE=0.31,p=0.37>0.05)不显著,家庭功能对心理韧性的预测(SE=0.15,p<0.001),心理韧性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中(SE=0.24,p<0.001),这表明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家庭功能只能通过影响心理韧性来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对路径模型(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进行考察,各项拟合指数的适配标准[15]及模型修正后的检验结果如表五所示:

表3-8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韧性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路径分析路径分析模型的各项拟合度指标

χ2/f

GFI

TLI

NFI

IFI

CFI

RMSEA

检验结果

2.863

0.912

0.912

0.901

0.933

0.933

0.060

适配标准

<3以下

>.90以上

>.90以上

>.90以上

>.90以上

>.90以上

<.05或.08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模型主要看以下指标,包括:

χ2/df、GFI、NFI、IFI、TLI、CFI、RFI和RMSEA等。

确定各指数的拟合标准分别为:

χ2/df>10表示模型很不理想,χ2/df<5表示模型可以接受,χ2/df<3则模型较好;GFI、NFI、IFI、TLI、CFI、RFI的变化区间在0到1之间,越接近l越好;RMSEA处于0和1之间,RMSEA小于0.05表示模型拟合得好,在0.05~0.08之间表示模型基本可以接受,越接近0越好。

表3-8结果显示:

本路径模型的各项指标都较为理想,即理论路径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可以适配。

4.讨论

4.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差异分析

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上因为年级和性别而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年级差异上,明显看出大一年级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最严重的一个群体,且随着年级增加,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减少。

已有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年龄越小、学历越低的个体对互联网拓宽人际关系的认同度越高,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现象越严重,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4.2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心理韧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家庭功能得分越高心理韧性得分越高。

家庭功能各维度和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各维度关系为负相关。

说明大学生家庭功能越好心理韧性越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程度越低。

通过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间的中介作用。

这表明家庭功能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既有直接的作用,又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健康的家庭功能能够满足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家庭提供的亲社会控制能够使青少年克制自己的行为冲动。

对于心理韧性强的大学生来说,来自个人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在学习、交往等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有效的面对自己的问题。

另外,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主要是在大学中发生,但其根源却是在家庭中养成的,父母应及时的孩子进行告诫、监督和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危害,从而自觉减少上网。

因此,健康的家庭功能可以培养出心理韧性强大的大学生,从而使其避免沉迷网络。

以上研究启示我们,健康的家庭功能对于大学生预防和避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父母要针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培养健康的家庭功能,注重亲子交流,为青少年有效地应对外界压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家庭成员的积极卷入与直接交流既可以引导大学生合理、积极地使用互联网,也有助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

5.结论

本文围绕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得到以下几个研究结论:

(1)在性别差异上,女生支持力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各维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在家庭功能各维度和心理韧性的个人力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