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70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教育实践的品格:

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影响:

不少弟子成就卓著,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教材互补]

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

(岳麓版)

[关键点拨]

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

孔子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特别关注]

孔子作为教育家,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孔子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三、孔子的儒家学说

1.时代背景:

社会失序、“礼崩乐坏”的时代。

(1)通过“正名”,以达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只有通过道德教化,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走上正道。

(2)思想核心是“仁”。

①内涵:

一是从“德”的角度来说,“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是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自觉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

②政治伦理思想:

以德治国、以德化民。

(3)伦理道德主张:

“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反对虐民愚民、残民以逞,倡导仁义礼智信和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君礼臣忠、朋友有信等。

孔子主张,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

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

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民版)

[重点精讲]

对中庸思想的认识: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礼”中,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孔子中庸思想中,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

探究点1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主张

材料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上述材料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探究点2 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四、周游列国及整理古籍

1.背景

(1)孔子关心政治,想亲身从政。

50岁后曾升任司寇,进而“摄相事”。

(2)鲁国公室衰微,私家强盛,三卿擅权。

(3)孔子的强公室、抑三卿建议没有成功,弃官离鲁。

2.过程

(1)公元前497年开始“周游列国”。

(2)先到卫国,未得重用。

以此立足,三次外出活动,均不见用。

(3)在楚国受令尹极力反对,后来只好返回卫国。

(4)卫灵公给他一份俸禄,但未给官职,于公元前484年返回鲁国。

3.终不见用的原因:

当时大国忙于争霸战争,小国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只能依违于大国之间苟且偷安。

4.整理古籍:

编订出《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1.孔子的地位:

古代思想家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他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儒家学说的地位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儒学传到西方,被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所吸纳;

长期影响周边国家,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和代表。

3.对儒学的正确态度:

不能全盘否定儒学。

应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必须批判地继承。

[方法点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

其次,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后,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1)地位: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2)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材料一 新时代、新风尚

场景一 定期到社区照顾孤寡老人:

  场景二 自觉维护景区环境:

 

上述现象与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

这反映出孔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主张:

仁(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

尊重关怀他人等)。

(2)影响:

孔子思想理念已浸透到人们的价值信仰和风俗习惯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材料二 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中庸”等思想主张延续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孔子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答案 

(1)孔子“礼”的思想,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课堂小结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国,兜售“仁”“礼”学说。

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孔子晚年退修诗书。

孔子思想经过后来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接纳。

这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答案 B

解析 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张,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2.《论语·

乡党篇》记载:

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

”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孔子体贴他人,注重调整人际关系,通过体察民情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A、B、D项与此相反。

3.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过犹不及”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有教无类”

解析 A项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

B项体现的是中庸的主张;

D项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C项主张贵贱有序,是礼这一主张的反映。

4.孔子一生最大的政治理想是(  )

A.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B.削弱诸侯权力

C.加强君权,恢复礼治社会

D.建立法治社会

解析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实现恢复礼治社会是其最大的政治理想。

5.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解析 材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6.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解析 所给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这些思想是鉴于春秋社会变革时期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现实,为匡正社会秩序而提出的。

[探究与思考]

1.孔子的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

启发式教学;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等。

其教育思想是人类教育理论的精华;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注重言传身教。

2.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是“仁”;

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政治伦理思想;

用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

倡导仁义礼智信和父慈子孝等伦理道德。

当时其学说不被采用主要是由于这些思想难合战乱年代的时宜。

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其进行了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评价孔子及其学说,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

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思想精华主要有:

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朋友有信等伦理道德思想。

另外还有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等。

[基础达标]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仁”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

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解答时应注意结合必修3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向百姓征收重税,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故C项符合题意;

“君轻民贵”作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3.“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下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4.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

”孔子说:

“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

”子贡说:

“那么,子张好一些吗?

“过犹不及。

”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B.中庸C.轻徭薄赋D.有教无类

解析 从题干材料“过犹不及”可以判定是“中庸”的思想。

5.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

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C.“当仁不让于师”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 A项体现的是“有教无类”;

B项体现的是“因材施教”;

D项体现的是学习上的诚实。

学生与老师展开激烈辩论,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体现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

[能力提升]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答案 

(1)主要内容:

恭、宽、信、敏、惠。

主要目的:

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并把它发扬光大。

解析 

(1)的“内容”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即可,“目的”要结合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

(2)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对人的人生观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

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2)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儒家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1)观点:

仁,礼,仁政。

不受重视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的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2)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

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地位:

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人们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问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照,就能说明其不受重视的原因;

(2)问要求从材料中归纳观点;

第(3)问属于开放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