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33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8. 

液化:

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

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9.升华:

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0.航天:

燃料:

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

整流罩:

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

m)、纳米(nm)。

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 

微米[µ

m] 

1000000 

纳米[nm]

2.测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

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

(1)选。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

(1)放。

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

对齐。

(2)看。

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不够准确;

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

(1)累计法;

(2)化曲为直法;

(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m㎡ 

100m㎡═1c㎡平方厘米 

c㎡ 

100c㎡═1d㎡

平方分米 

d㎡ 

100d㎡═1㎡平方米 

㎡ 

1000000㎡═1k㎡

平方千米 

k㎡ 

1k㎡公顷 

h㎡或ha 

100h㎡═1500亩═1k㎡

7.体积单位:

立方米(m3)升(L,dm3)立方厘米(cm3,ml,C.C)测量液体体积工具:

量筒。

8.质量单位:

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测质量的工具:

天平(实验室);

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

(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

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

(2)测量时:

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9.密度单位:

千克/米、克/厘米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10.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11.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12.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

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曲线运动:

沿曲线的运动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 

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单位:

m/s、 

km/h 

关系:

m/s=3.6 

km/h;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

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

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s/t

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瞬时速度定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工具:

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

路程s;

时间t 

注意:

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实验报告:

题目、目的、器材、步骤、记录、结果 

声现象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声音靠介质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一般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固体>

液体>

气体。

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1)有声源;

(2)有介质;

(3)有良好的耳朵。

5.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s,最短距离为17m。

回声测距公式:

S=1/2vt。

8. 

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9.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和音色。

10.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11.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还跟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12. 

音色又叫音品,指声音的品质。

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13.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14. 

噪声强弱的等级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符号是:

dB。

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dB,15dB-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dB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15. 

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

(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

(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16.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成为超声波。

17. 

超声波的利用:

(1)回声定位;

(2)声呐;

(3)B超;

(4)工业超声探伤仪;

(5)超声波清洗;

(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光现象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恒星、闪电、发光的白炽灯、发光的霓虹灯、发光二极管、萤火虫、烛光鱼是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

光在同中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是3,水中是空气中的3⁄4玻璃中是空气中的2⁄3

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的应用:

①改变光路②成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实质:

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成正立的虚像②像与物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对调。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10.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大型反射式望远镜、汽车头灯是凹面镜。

1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2. 

色散现象表明:

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光组成。

色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目标

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有关名词及性质,知道如何鉴别,了解常见的几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纠正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会画凸、凹透镜的光路图。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凹透镜光路图

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章节

内容

第一节:

透镜

透镜: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

主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

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

用“O”表示。

焦点: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用“F”表示。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

“三心共线”: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

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注: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显微镜:

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

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近视眼明视距离小于25m,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远视眼明视距离大于25m,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眼镜的度数=

×

100(焦距f单位为m)。

第七章运动和力

了解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掌握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的画法,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掌握三种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增大有利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掌握惯性定律,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运用重力公式的计算。

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的画法,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三种摩擦力的性质,以及惯性定律,测力计的使用,重力公式的计算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摩擦力的性质,惯性定律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物理学中力一般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力的作用效果:

(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测量

测力计的种类:

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

  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调整或记下零点误差;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使测量结果偏小。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用g表示,即g=9.8N/kg,它表示:

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若用G表示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计算公式:

=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

3、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第五节:

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找出物体的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对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出它们的重心。

第六节: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滑动摩擦力:

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与滚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

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的方法:

(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第七节: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力和惯性的区别: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了解压力、压强的有关性质,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物体沉浮的条件,熟知大气压强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连通器的原理。

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浮力的计算,物体沉浮的条件,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原理

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浮力的计算,物体沉浮的条件

压强

压力:

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

表示。

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

表示压强,

表示压力,

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

1Pa=1N/m2。

(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加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反之,用减小压力或加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指密度,单位kg/m3;

=9.8N/kg;

指深度,单位:

m;

指压强,单位是Pa。

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连通器

  连通器:

①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②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大气压强

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大气压强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

105Pa,即Po=1.01×

105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它的压强就减小。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都是利用大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