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73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跟踪突破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7.(2018,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8.(2018,连云港)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当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10.(2018,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

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11.(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25__g;

(2)a点的含义是__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B__;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

12.(2018,巴中)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60__g。

(3)在t2℃时,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__(填一种)。

(4)在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都完全溶解得到的饱和溶液质量A__<__(填“>”、“=”或“<”)B。

13.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S∶(100+S)__;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蒸发结晶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B__。

A.溶解度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

14.(2018,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30__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加适量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答案合理即可)__。

三、简答题

15.(2018,邵阳)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曲线图,根据图象回答:

(1)t°

C,KNO3的溶解度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Cl的溶解度。

(2)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__降温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3)向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则KNO3__能__(填“能”或“不能”)溶解。

(4)读图,你能获取的一条信息:

__随着温度升高,KNO3溶解度增大__。

16.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31.6__g,以下实验中:

10mL水

X

Y

Z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Y__。

(2)若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蒸发溶液至饱和__或__加氯化钠固体至不再溶解__。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__蒸发浓缩__、__降温结晶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如图所示变化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来解释的是()

A.

干冰变小B.

闻到气味

C.

酸溶液导电D.

蔗糖溶于水

2.不属于赤铁矿冶铁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的是()

A.C+O2

CO2

B.CO2+C

2CO

C.Fe2O3+3CO

2Fe+3CO2

D.Fe3O4+4CO

3Fe+4CO2

3.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温度

B

氯化钾与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二氧化碳与氮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羊毛纤维与化学纤维

灼烧,闻气味

A.AB.BC.CD.D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

3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

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

瓶口冒白烟

6.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7.如图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溶液,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

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物质X

纵坐标y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pH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的质量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钙元素质量

8.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铁丝和铝丝,用磁铁吸引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防锈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9.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10.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11.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12.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

2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

1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HClKClB.BaCl2Na2SO4Na2CO3HCl

C.CuSO4NaOHKNO3BaCl2D.KClAgNO3HClHNO3

14.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

B.

C.

D.

15.最近,在媒体连续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后,大家都在问“我们还能吃什么?

”。

以下有关食品卫生与平衡膳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检测出含“瘦肉精”的肉类食品,加工成火腿肠后即可食用

B.我国的食品卫生总体上是安全的,每天应坚持各类食品的合理搭配

C.受污染的新鲜蔬菜必须经过腌制才可食用,还能降低癌症的患病率

D.保证居民有均衡营养的前提是食品必须安全,因而食品的种类尽可能少为好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向试管中加液体B

闻气体气味

读液体体积D

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

(1)如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2)利用C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5”、“10”、“20”)mL的量筒。

(3)图中D操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17.据东北网报道:

哈尔滨北方农业科技园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如图)喜获丰收,试回答:

(1)建造大棚所用的外部塑料名称一般是___________薄膜,而内部没有铁做支架,因为铁易________;

(2)大棚内的绿色大叶蔬菜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

(3)为防止植物倒伏,且叶色浓绿,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无土栽培,在配制右表中一份营养液时,表中备注不要用硬水配置营养液,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5)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19.化学变化为人类带来多种新物质和能量,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利用化学知识自如的控制化学变化,才能真正让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

(1)“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释放,覆盖在可燃物的上,同时释放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ABC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①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B.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C.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2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2)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的净化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用去除水中色素和气味。

②可用______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①如图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改正错误后,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A⑤②①③④B⑤①②③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①④②

③用25g葡萄糖(C6H12O6)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配好后所得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四、实验题

2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

(2)实验1中的实验I(填“能、否”)省去。

(3)实验2是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请看图回答:

①图甲中为什么要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入稀硫酸,为使该实验时酸碱恰好反应正确的操作是;

③图丙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五、流程题

22.贵溪冶炼厂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闪速炼铜工厂,生产规模已进入全球第二、生产成本达到世界最低。

利用辉铜矿进行铜冶炼,利用铜生产硫酸铜,并将有害烟气吸收生产浓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

I.2Cu2S+3O2=Cu2O+2SO2Ⅱ.Cu2S+2Cu2O=6Cu+S02↑

Ⅲ.辉铜矿的副产品中含有金、银

(1)操作I是粉碎,目的是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

(2)固体C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

(3)H2S207生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某地产石灰石中所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盐酸反应。

为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进行下列实验:

称取25g石灰石放在质量为145g的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这时称得烧杯和其中物质质量共为261.2g.求:

①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②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

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请根据化学式回答以下问题:

(1)青蒿素分子由_________种元素构成,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2)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七、探究题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

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

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____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__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____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

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C10打破试管

17.聚乙烯生锈维生素KNO3硬水中含有钙、镁离子,会和营养液中的磷酸根反应(生成沉淀),破坏营养液成分

18.

(1)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也可。

改变温度不得分);

(4)丙;

(5)甲溶解时放热

19.2NH₄H₂PO₄

2NH₃↑+3H₂O↑+P2O5隔绝氧气CCH4+2Cl2

CCl4+4HCl

20.过滤活性炭吸附肥皂水煮沸③D1:

8。

21.

(1)探究CO2能与H2O反应(或CO2的化学性质)

(2)否

(3)①便于观察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情况

②一边滴入稀H2SO4一边用玻璃捧搅动

③直接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2.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过滤金、银H2O+H2S2O7==2H2SO4

23.8g;

80%;

20%

24.4290:

11:

4063.8%

25.熟石灰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2H2O2

2H2O+O2↑

1.下列图形表达正确的是()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D.

足量的镁、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实验设计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植物叶片发黄,可施用该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

4: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

1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X的值为44

5.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制取量少量CO2气体,且可控制反应速率。

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6.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7.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水分子

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10.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保护金属资源的认识

①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②对金属矿产应认真规划,合理开采

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③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