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780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播音教程教学大纲.docx

《播音发声Ⅰ》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4407

适用专业:

播音主持

总学时数:

32学时 理论16 实验16

总学分:

1.5

选用教材:

《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

[1]《播音发声学》,徐恒: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播音发声技巧》白龙: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3]《中国播音学》张颂:

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4]《播音学概论》姚喜双: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5]《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林鸿: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6]《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声教程》吴洁茹,王璐:

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7月第一版

一、课程说明

《播音发声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主要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中的

“硬件”问题,同时又将贯穿播音、主持创作的全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所以历来受到专家、学者以及播音界同行的瞩目。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这门学科涵盖了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发挥出普通话准确传情达意,为节目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大量的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涉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的运用,涉猎较广。

通过讲授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听、多看、多练习,重点培养学生准确、优美的播音发声技能。

二、学时分配

章次

理论

学时

实验课题

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

1

第二单元

2

第三单元

2

第四单元

声调、普通话语音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语流音变

1

第五单元

声调

2

成语训练,教师示范与学生演示相结

第六单元

普通话语音结构与声

2

绕口令练习、成语练习,教师示范与

25

韵拼合关系

学生演示相结合

第七单元

语流音变

2

绕口令练习、成语练习,教师示范与

学生演示相结合

第八单元

综合练习

4

单音节字发音训练、双音节词语发音

训练、诗词朗读训练、短文播读训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普通话语音概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语音的特点,以及语音的基本概念,大致了解自陕北延安时期新中国播音事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概说

(一)、普通话的定义

掌握

重点讲授

(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了解

一般讲授

(三)、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了解

介绍

(四)、语音基本概念

了解

一般讲授

1、普通话语音结构示意图

了解

介绍

第二章声母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一节什么是声母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二节声母的分类

掌握

重点讲授

一、按发音部位分类

掌握

重点讲授

二、按发音方法分类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三节声母练习

掌握

重点讲授

一、辅音声母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二、零声母音节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教学目的:

熟悉掌握声母的概念,了解声韵拼合关系,熟练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以及发音位置。

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校正发音问题。

三、声母辨读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三章韵母

教学目的:

熟悉掌握韵母的概念,了解声韵拼合关系,熟练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以及发音位置。

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校正发音问题。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一节 什么是韵母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二节 韵母的分类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三节韵母练习

掌握

重点讲授

一、单元音韵母练习

1、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简表

2、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重点

二、复合元音韵母练习

1、复韵母发音的特点

2、9个二合复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

3、4个三合复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

4、区分宽窄复韵母(舌位动程大小)的发音训练

理解

一般讲授

三、鼻韵母练习

1、带鼻尾音韵母发音的特点

2、带鼻尾音(-n)韵母(前鼻音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

3、带鼻尾音(-ng)韵母(后鼻音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

4、前后鼻音韵母辨读训练

5、宽窄带鼻尾音韵母辨读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重点

三、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及练习

1、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

2、齐齿呼、撮口呼韵母辨读训练

理解

一般讲授

第四章声调

教学目的:

掌握什么是声调,声调的性质和特点,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普通话声调的发音要领。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一节什么是声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二节声调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三节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掌握

重点讲授

第四节普通话声调发音要领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五节普通话声调练习

掌握

重点讲授

1、同声韵音节四声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2、双音节词语四声不同组合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3、按阴、阳、上、去和去、上、阳、阴顺序

排列四音节词语声调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4、上声音节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5、按声母顺序排列四声混合四音节词语发音

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六节声调综合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五章普通话语音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五章普通话语音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第一节普通话音节结构

了解

介绍

第二节普通话音节的声韵拼合关系

教学目的:

了解掌握普通话语音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第六章语流音变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语流音变,进行语流音变的练习,熟练掌握轻声、儿化、变调、“一”

“不”语气词“啊”的变调规律,以及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六章语流音变

第一节什么叫语流音变

掌握

重点

第二节语流音变练习

1、轻声训练

2、儿化训练

3、变调训练

4、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及发音训练

5、词的轻重格式发音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七章综合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将各种播音原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发声当中,并可达到运用自如,纠正由于地域限制带来的方言土语、不良习惯,初

步达到发声标准的状态。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第七章综合练习

第一节单音节字发音训练

了解

介绍

第二节 双音节词语发音训练

了解

介绍

第三节 诗词朗读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四节 短文播读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重点

第五节 绕口令

掌握

重点讲授

应用

执笔:

于冬梅 审核:

郭弘 制(修)订时间:

2010年12月

《播音发声训练Ⅱ》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4408

适用专业:

播音主持

总学时数:

32学时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16

总学分:

1.5

选用教材:

《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

[1]《播音发声学》,徐恒: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播音发声技巧》白龙: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3]《中国播音学》张颂:

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4]《播音学概论》姚喜双: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5]《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林鸿: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6]《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声教程》吴洁茹,王璐:

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一、课程说明

《播音发声Ⅱ》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播音主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需要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创作的需要;使学生明了电视与广播在播音创作过程和表达方面的细微区别,对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达到广播电视播音工作实战的要求。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普通话》、《现代汉语》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该课

程的学习,并且达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为后续课程: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朗诵》、

《影视配音艺术》、《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等,打下坚实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础,进而更好的开展后续课程的学习。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因此采用理论讲授、技巧示范和登台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学时分配

章 次

标 题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一章

播音发声概说

1

第二章

呼吸控制

2

第三章

口腔控制

1

第四章

喉部控制

2

第五章

共鸣控制

1

第六章

声音弹性的训练

4

第七章

情声气的结合

2

第八章

综合练习

3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播音发声概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普通话播音发声方面的物理、生理、心理等基本常识。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1-1播音发声的物理知识

理解

一般讲授

1-2播音发声的生理知识

理解

一般讲授

1-3播音发声的心理知识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二章呼吸控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普通话播音发声中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方面的基本常识。

教学基本要求:

容(知识点)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2-1胸腹联合式呼吸概说

理解

一般讲授

2-2吸气技巧及练习

理解

一般讲授

2-3呼气技巧及练习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三章口腔控制

教学目的:

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艺术语言对吐字的要求,咬字器官的具体发声机能,以及在实际的播音训练中咬字器官的配合要领。

掌握吐字归音的方法并解决在吐字归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3-1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发声质量的关键

理解

一般讲授

3-2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

掌握

重点讲授

第四章 喉部控制

教学目的:

发声是气息冲击声带振动的结果。

本章掌握通过放松喉部、调节气息减缓声带的承受力等方式来达到喉部控制的目的。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4-1喉的结构和发声原理

理解

一般讲授

4-2喉部控制

理解

一般讲授

4-3嗓音保健

了解

一般讲授

第五章 共鸣控制

教学目的:

掌握共鸣是声带振动时影响到其他临近的器官所产生的声响效果。

在熟悉共鸣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运用达到扩大发声效率,改善声音质量的目的。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5-1共鸣及其作用

理解

一般讲授

5-2共鸣器官

理解

一般讲授

5-3播音发声共鸣的控制特点

掌握

重点讲授

5-4-共鸣控制训练

掌握

重点讲授

第六章 声音弹性的训练

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发声原理和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要学会对不同思想感情的稿件进行发声改变,了解声音要随着感情变化体现出伸缩性和可变性,并掌握根据情感需要而改变发声的技巧。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6-1声音弹性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

一般讲授

6-2声音弹性的获得

理解

一般讲授

6-3声音弹性的主要类型和训练方法

掌握

重点讲授

第七章 情声气结合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晰播音发声不能仅从某一单方面出发,情声气三者的呼应是达到优良声音效果的关键,同时掌握协调情声气三者的练习要领。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7-1播音主持艺术情声气的特点

理解

一般讲授

7-2播音主持中情声气的协调

理解

一般讲授

第八章 综合练习

主要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备 注

认识层次

讲授程度

特别要求

8-1文艺作品诵读理论知识

理解

一般讲授

8-2文艺作品诵读技巧及练习

理解

一般讲授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播读或者朗诵综合作品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执笔:

于冬梅 审核:

郭弘 制(修)订时间:

2010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语言表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语言表达

总学时数

192

讲课学时

64

实践学时

128

上机学时

0

习题课学时

0

周学时

6

学 分

6

开课单位

表演艺术系播音主持教研室

适用专业

播音与主持

课程性质

岗位能力模块

课程类型

必修课

选用教材

《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付程主编,中国传媒大学版社,2002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朗读学》,张颂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播音学概论》,姚喜双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本课程地位

(作用)和任务

语言表达是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着重研究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语言逻辑的严密性、组织的完整性、内容的连贯性,是主持人语言创作极其重要的环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简单的说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能够掌握语言创作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把学生造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国新一代优秀新闻工作者者,培养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高超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准备稿件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明确备稿在播音创作中的重要性,熟悉和初步掌握准备稿件的方法、要领,树立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和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的意识,

养成认真分析稿件的好习惯。

教学要求:

正确认识广义备稿的基础性作用和广义备稿与狭义备稿的关系,在层次划分中要重视小层次的划分。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对背景分析中把握播出的针对性,详细的分析笔记,快速备稿,把握文章的目的、针对性和基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备稿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备稿的特点

第三节:

备稿的要求第四节:

备稿的基础第五节:

备稿的方法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背景的“上情”和“下情”?

2如何正确理解“广义备稿”?

3“备稿六步”为什么不能颠倒顺序?

4不同类型的稿件有什么不同的分析特点?

实践教学内容:

训练稿件并写出详细的备稿分析笔记。

第二章情景再现

教学目标:

让学生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加强词语感受能力。

教学要求:

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是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感受是把文字稿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表达稿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景再现的理论概要。

<一>理清头绪

<二>设身处地

<三>触景生情

<四>现身说法

第二节:

情感的引发和聚积

第三节:

情景再现的训练材料及训练提示。

<一>情感的特征

<二>情感在播音工作中的动力作用复习思考题:

1.理解“情景再现”的定义内涵,试思考播音员所需要的再造想象的特点。

2.播音中的情景交融是如何实现的?

3.为什么说“情景再现,以情为主”,试谈谈你的理解。

4.谈谈你在话筒前“情景再现”的触发过程及体验。

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例稿,写出是如何将情景再现四个过程落实到具体创作中去的。

第三章内在语

教学目标:

通过对所选语言材料、稿件进行内在语的分析、挖掘,从而提高学生对内在语内部技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要求:

练习顺序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通过内在语更好把握对稿件的分析、理解和感受。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表达稿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几篇评论稿件内在语的把握能够更体现出内在语的丰富性、综合性以及在揭露语句内在逻辑方面的巨大力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在语理论概要

<一>内在语的含义

<二>内在语的作用

<三>内在语的最优化第二节:

内在语的分类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寓意性内在语,其作用是什么?

2.内在语的功能是什么?

3.运用内在语技巧应注意什么问题?

4.为什么要在人物语言上重点挖掘内在语?

实践教学内容:

训练稿件,找出内在语,并用恰当的语气表现出来。

第四章对象感

教学目标:

在播音中感受到受众的存在,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感受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久而久之,能立即获得与受众的“交流”,从而掌握什么是有对象感的播音。

教学要求:

让学生明确对象感的实际意义,积极、恰切的交流愿望是思维、情绪、情感的交流,进而掌握什么是有对象感的播音,使播音富于感染力,赢得受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觉到受众的存在及其反应,努力获得对象感,解决传与受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象感理论概要

<一>对象感的概念

<二>对象感的作用

第二节:

传者与受众的沟通

<一>对象感是沟通的手段

<二>获得对象感的途径

<三>传受间的沟通样式

<四>对象感的把握复习思考题:

1.你怎么看播音的亲切感的问题?

2.交流的途径有那些?

分别注意什么?

3.对象感在把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4.主持人应怎样与观众、听众交流?

应注意什么?

实践教学内容:

自己主持一个话题采访,可设1-2名被访者。

第五章停连重音

教学目标:

停连和重音是播音语言表达的重要外部技巧。

本单元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明确停连重音在播音和节目主持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运用这两个技巧的方法,以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在全篇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去确定语句的停连和重音。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全篇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去确定语句的停连和重音。

重音的运

用要少而精,停连技巧运用克服“不敢停连”和“该连不连”的倾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停连的理论概要

<一>停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二>停连的位置和时间

<三>停连的分类

<四>常见的停连处理方式第二节:

重音的理论概要

<一>重音的概念

<二>语句重音的位置

<三>重音的表达方法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停连、重音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2.重音的表达为什么要“少而精”?

如何才能做到?

3.如何认识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

4.停连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

实践教学内容:

从练习的稿件中找出十种重音和十种停连的例句。

第六章语气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语气技巧,使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地把握语句思想感情的个性特点,解决“心里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准的问题;能够克服声音形式单调平直、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腔调,使我们有声语言更富有变化,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具体的思想感情与恰切的声音形式的统一。

教学要求:

在具体语境中来把握语气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全面训练,又要重点突破。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训练声音的表现力,训练综合运用能力,强调“变”,突破基本语势的模式,改变语势单一平直的表达习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气理论概要

<一>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内容

<二>语气的概念

第二节:

语气的逻辑意味和交流意味第三节:

语气的声音形式

第四节:

克服“固定腔调”复习思考题:

1.语气与基调是一样吗?

有何区别?

2.具体的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把握语气?

4.为什么有的人表达平,少起伏?

表现在语势上他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稿件练习,找出自己的“固定腔调”的问题。

第七章节奏

教学目标:

节奏是说“总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外化,即总的声音形式方面。

通过节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气相互衔接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