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84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云办通报

第15期

中共云浮市委办公室2010年6月4日

王蒙徽同志在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

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县(市、区)委

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5月21日)

今天把大家请来,主要是了解各县(市、区)前段时间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研究工作举措,推进工作落实。

刚才,各县(市、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应该说,各县(市、区)都有了基本的思路,也做了大量工作,工作正在推进。

下面,我围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落实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首先要认识到,当前云浮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

这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期待。

云浮建设15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全省还是处于落后位置。

省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各地都在加快发展,同是山区的清远,近年发展起来了,条件比我们好的老地级市,以及沿海地区的发展也蒸蒸日上。

云浮建市晚,底子薄,条件不优越,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做到科学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发展?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视察云浮之后,我们就一直在思考。

通过反复的调研,认真的论证、探讨,以及前一阶段的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了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主要内涵和基本思路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营造优势,差异发展。

所谓差异发展,就是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的条件下,他有他的特色,你有你的特色。

只有做到差异发展,才能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所有地方搞成一个样。

云浮跟东莞比,相差二、三十年;与广州比,更不用说;相邻的肇庆已经融入珠三角,并且他们本来条件就比我们好。

在这样的条件下,云浮要赶上或者超过别人,只有差异发展,做成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把劣势转变化成优势,才能在同样的空间、时间里和别人站在一起。

所以必须做好几件事。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差异必须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差异。

不能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如果交通都不通,跟别人就是两个不同的时空了,跟别人不是一个层面、一个空间了,一个落后,一个先进,那不叫差异,必须打通与珠三角的交通联系,才有这个条件去差异发展,才能够形成差异发展的格局。

所以要大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五三二一”工程。

第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没有信息化建设,地球就不是平的。

有了信息化,我们就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一些公共服务,比如医院、学校。

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但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可以做到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这样,地球也就变成平的了。

第三,要明确在全省的定位。

明确了云浮在全省中的定位,才能明白我们到底做什么才跟别人不一样。

与广州、佛山比,是比不了的。

因为我们的环境不一样。

现在我们能做的,他们做不了,他们想做也做不了,而且他们也很需要。

如果脱离实际,说是要把云浮建成广州,那是天方夜谭。

不要说建成广州,建成佛山都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珠三角做不到的,做珠三角需要的,比如,健康、生态、幸福。

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态、幸福?

首先是要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只有这样,环境才能保护好,优良环境才能够做得更好。

其次是要发展一些可以以我们自身优势和特点生长出来的新兴战略产业,这样我们才能有新增长点。

再次是弘扬自身的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三个方面都是他们做不了的。

而要让人家感觉到你这里是健康、生态、幸福的,人居环境建设是载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

这是与全市的发展战略,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连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要建设一个健康、生态、幸福的宜居城市。

我们要把云浮建成一个又健康、又生态、又幸福的地区,这样我们才跟广州不一样,跟其他城市不一样,也只有这样,其他城市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

他们来了,我们就有钱了,我们就有发展了。

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形成健康的产业体系,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就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现代休闲业。

这样就可以超到别人前面了。

云浮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怎样提升,途径就是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这是我们差异发展的核心,这样才能把劣势变成优势。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实际上已经反映出这么一个情况:

现在来云浮的人多了,城区的消费力提高了,周末城区的宾馆也基本住满了。

过去一到周末,不要说来云浮的,就是我们的干部几乎都不见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城市有了活力,对内有了凝聚力,对外有了吸引力。

(二)要整合资源,统筹发展。

我们缺资金、缺人才,很难与发达地区相比。

所以我们要整合资源。

比如资金,我们财力有限,我市财政每年支出40多亿元,而收入仅有10多亿元,如果东一点,西一点,是办不了事的,集中起来,放到核心上,放到最需要的东西上,才能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

整合资源,才能形成竞争力。

比如,绿道建设就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整合起来。

园区建设,也是大家共建共享。

为什么要建设主体功能区?

就是要把所有资源整合起来,不要“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资源整合起来了,就会形成规模,形成了规模,就会形成效应。

没有规模是没有效应的。

所以大家要学会整合资源,学会把自己有限的东西用好,同时要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另外,还要调动各个方面去共建共享,这才能形成合力。

这方面,温氏集团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温氏集团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与农户共建共享。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温氏集团的固定资产投入与农户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差不多。

温氏集团投入100个亿,农户大概也是投入了100个亿。

这样才形成了温氏集团今天这样一个规模。

要善于把社会有限的资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要善于把各项工作整合起来。

很多事情要做到结合,比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绿道种树等工作,都是可以结合的。

作为一把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整合,发挥合力。

(三)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如果做不到以人为本,见物不见人,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比如,征地问题,如果闹来闹去,不但影响发展,而且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化解社会矛盾,核心是做到以人为本。

又比如,美好环境建设,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做美好环境,建设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提高竞争力。

但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多都没有感受到美好环境。

这是因为,一是没法享受。

如广州的珠江两岸,建设得很好,很漂亮,但比较远,要开车去,老百姓没法享受。

二是不敢去享受。

有的地方搞了很好的环境,但社会环境恶劣,治安状况差,老百姓不敢去。

我们的美好环境建设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载体,不仅要营造自己本身的优势,同时还要创造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探索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这不仅对现在,对未来,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总之,大家要统一对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认识。

认识指导实践,只有认识到这是什么东西,才能做到什么东西。

如果连想都想不到,怎么可能去做成。

所以,希望大家认识到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是我们发展的大政方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也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找准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是抓落实的重要问题。

方法正确科学,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在实践中创造的,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创新的。

第一,要学习。

学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某种意义上,学习水平的高低,决定工作水平的高低。

刚才我讲的,不仅是发展思路,更是一种发展的方法。

希望你们能够充分理解。

各地要差异发展,就要明白在云浮大的方针中,能做什么东西。

要把市委的工作跟县(市、区)委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变成各地的工作实践。

大家要先学,学懂。

学懂了然后去跟班子讲。

学习不好,工作也是搞不好的。

第二,要试点。

新的东西,不要一下铺开,要去尝试。

各县(市、区)都要深入进去抓一个点。

云城区的点我已经去看过。

云安县的点,也出成果了。

我希望各地都有成功的点。

各地什么时候搞好,我就什么时候去看。

总的要求是,各地要在今年6月底前都要有成功的和谐宜居示范村(社区)点。

第三,要广泛发动群众。

抓试点是发动群众的重要方式。

试点搞好了,让群众去看。

这点很重要,因为发动群众不仅是讲大道理,更主要的是给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们在做的很多事情,是在于过程,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

比如,我们的绿道建设,结果可能比不上珠三角的绿道。

因为珠三角花了很多钱,我们怎么去跟别人比。

我们也没必要那样去做。

南山公园的绿道建设为什么能发动群众?

就是通过试点,一个一个点地做出来的。

群众一看,确实不错,又花不了多少钱,大家就积极参与,主动共建。

谁不想自己生活在美好环境里,生活在和谐社会里。

这是人的天性。

所以,要把试点做好,让大家去看,特别是让基层干部去看,让村长、村支部书记去看,让村民、村的骨干去看,充分发动群众。

第四,要有制度。

怎样做到以奖代补,怎样做到整合资源,大家要积极去探索。

这方面,云城区、云安县有一些好的做法。

如云安县的垃圾处理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制度创新。

大家要围绕共建、共谋、共管、共享这个原则,积极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这四个方面是基本的要素。

而且各县(市、区)要齐心合力,一起做,才有条件去整合资源,才有条件去创新制度。

各县(市、区)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这个责任。

三、把握基本要求

第一,要从小措施到大作为。

不要去跟别人比大,比美。

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要求做起,真正让群众能够不断得到享受。

这个要靠设计、靠规划。

我们现在搞的建设,管理水平也很有限,管理的人才也不多,管理的资金也没有。

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共建共管。

该谁去管的谁就去管。

如果把所有的管理都收回来,是管不了的。

大家要去琢磨,别整天想着学习人家先进的做法,东莞、广州的环境非常美,但人家很小的建设就投入很大的资金。

我们是做不到的。

比如,种芒果树,我们要发挥林业局的作用,林业局有很多苗圃,在外面买一棵芒果树苗要300多元,市林业部门的才要100元。

这样一棵树就变成3棵树了,等等。

又比如,农田管理,按大城市的做法,把地征下来,做成公园。

难道农田不是公园?

农田不是绿的?

为什么不能把田种得像田一样,树种得像树一样,非要把农田变成城市用地?

它本来就是农业用地,种稻就行了。

种完稻还有国家补助,不需要到哪去找钱。

这是我们工作指导思想,大家要去琢磨这些事情,从群众身边的事情选准做起。

第二,要从你和我到“我们”。

也就是说政府引导,群众主体。

核心在政府引导。

政府要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就要到群众中去。

要有人去,蹲在现场。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之所以可以做得好,就是有一个工作组在农村,去指导村民怎么做。

一定要有人去引导,让群众来做决策,让群众来做。

但必须要告诉群众,我们希望他做什么东西。

要把群众组织起来。

群众是不可能自己组织自己的,要靠我们去把他们组织起来。

组织群众,要派辅导员、派干部到村去,到绿道的沿线去。

不能只是动员一下,发动一下就算了。

一定要培训干部,把干部放下去。

也可以跟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结合,等等。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结合到一起的。

把每个单位的几个人,每个部门的几个人整合在一起,就是几十个人了,事情就可以做了。

这样才能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这种工作方法,不仅是在绿道建设,也在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征地拆迁、社会维稳,等等。

这样才能真正从过去传统的发展方式来探索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第三,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

这点很重要。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这些特色是历史的延续,我们不要人为制造一些东西破坏它,要把文化特色伸展开来,今天适合干的,可以先做。

发现不合适时,再改。

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自己去做决策,要多听取群众意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比如,本来这条路,我们没有考虑到,群众把它走出来了,走出来是乱七八糟的。

按照过去的办法,乱七八糟怎么行啊,要把它堵上,不许走。

这个好像没有必要。

群众经常走,就说明他们有需要,觉得这个地方需要一条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

什么叫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就是看人怎么走出来的。

人走出来的东西就是最合理的。

如果非要人家绕个直角,人家肯定不愿意。

包括我们处理南山公园群众取水问题。

群众到山里面去取水,他们愿意,而且络绎不绝,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堵上。

而是要加强管理、做好服务。

如果我们干部能够到群众中去,就可以看到群众的需要,就不会为了自身的管理方便,简单的去做一件事情。

今天给大家讲那么多,目的是要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找准方法,加快推进。

这样才能把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出实效,为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出好的经验,从而推进云浮实现跨越发展。

路是人走出来的。

老路走不通,新路要自己去走。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实践,云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道路是可以走得通,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

 

主题词:

城乡建设座谈会王蒙徽讲话

发至:

各县(市、区),市直和上级驻云浮各单位。

(共印6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