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00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docx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查找,收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通过“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这一研究性的学习,分析处理信息,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学会8个生字,能理解“幽静”、“清幽”、“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⑵了解“知音”的意思,引导学生去查阅“知音”的由来(可参考“高山流水”一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⑶通过合作学习,能根据课文描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兄妹互相体贴,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⑵体会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他同情劳动人民,愿为知音创作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那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照片、学生介绍贝多芬、出示文字、指名读。

  二、揭题

  今天我们来了解他的另一部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

揭题,读题。

  三、据题提问

  1、那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提问。

教师梳理。

  ⑴《月光曲》是怎样的?

你觉得这个曲子跟什么有关,听这个曲子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假如还有一个曲子叫《阳光曲》。

它们会相同吗?

  ⑵《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2、满足你们的第一个愿望,一起欣赏《月光曲》。

请闭上眼睛。

听听是否与我们刚才的猜测相似。

  3、课文什么地方描写了这些画面?

(第9自然段)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跟兄妹俩一起去感受吧。

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

欣赏了《月光曲》,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贝多芬。

  四、学习课文2~8自然段,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月光曲》动听吧?

可这么美妙的旋律是怎样诞生的呢?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什么呢?

接下来是不是该你们满足我的愿望了?

一起探究吧!

从哪里去寻找答案呢?

  __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叫:

传说,什么叫“传说”?

  (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

但民间传说往往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某一种愿望。

  1、请自由朗读课文2~8自然段,找找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什么?

哪些景,哪些情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呢?

  2、学生自读课文,找依据。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有个词叫“此情此景”,那就先讲“情”吧。

  ⑴情(遇知音):

  ①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把贝多芬深深地感动。

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使妹妹得到满足而遗憾、内疚。

妹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之意,反过来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别难过”。

兄妹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盲姑娘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于凄楚中饱含了对音乐的喜爱。

这种真挚的感情也感染了我们的音乐家。

  ②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我觉得这一句是分两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对贝多芬弹琴的评价,说他弹得十分纯熟,还有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写了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还十分懂音乐,她有很高的欣赏水平。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

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

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音乐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乐的人,这叫遇到了什么啊?

  (知音。

  什么叫“知音”?

  贝多芬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会怎样?

  指导好朗读。

  而且这位“知音”不是一般的人。

  (简单学习“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盲姑娘她虽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里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乐,她用心去听音乐,所以她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

  ③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④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从这两个地方,你感受到的是贝多芬的什么?

  (平民思想,同情穷人等。

  ⑤小结:

  贝多芬是为谁而创作《月光曲》的啊?

他是为知音而作还是为穷人而作?

如果是遇到穷人就作曲的话,那是不是他在街上遇到每一个乞丐都要给他弹一首曲子呢?

  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深深地感动着贝多芬;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更是让贝多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使得有着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音乐大师有了即兴创作的冲动。

那他为什么要创作《月光曲》而不是别的什么曲呢?

  板书:

  有感于知音

  ⑵景(清幽、幽静):

  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A、从“幽静”一词能想象到什么?

  (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B、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

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莱茵河环绕着一座小镇,小镇具有古典气息。

河水清澈,湖面静谧。

夜晚时分,贝多芬刚刚结束演出,抱着轻松、闲适、愉悦的心情借着月色在一条小路上散步。

多么悠闲、惬意啊。

  板书:

  莱茵河畔静夜图

  C、“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比如你晚上去散步,走到一家人的窗户外面,听到里面有朗读声,在朗读什么?

在朗读你发表在作文选上的一篇__,你心情会怎么样?

  (高兴。

  (“惊讶”?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不是很正常吗?

需要那么惊讶吗?

让他惊讶的是什么呢?

  D、理解“断断续续”:

  正因为贝多芬好奇、疑惑,所以他就──走近茅屋。

  ②茅屋里点着一枝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展现的是月光照射下,茅屋显得低矮而破旧,屋内的陈设更显得寒伧,烛光是微弱的,钢琴是陈旧的,但茅屋里却洋溢着和谐而祥乐的气氛。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银纱。

板书:

“茅舍借月弹曲图”。

  五、借助板书小结课堂,引出下节课的探究方向

  现在你又会用怎样一句话来评价贝多芬呢?

这个民间传说,让我们领略了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愿为知音创作的博大高尚的情怀。

大师不愧为大师啊!

  再读第9自然段,《月光曲》到底描述的是怎样一副画面呢?

又是怎样的旋律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月光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积累幽静、波涛汹涌、陶醉等词语。

  2、在教师引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

  3、开展想象,根据提示进行说话练习。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

  1、开展想象,根据提示进行说话练习。

  2、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难点】

  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新,导入新课

  1、听音乐,揭示课题:

  月光曲。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名曲背后的故事。

  (音乐月光曲的引入,让学生伴着优美和谐的曲子,进入课文的情境中,从听觉上刺激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因素,对课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检查预习,完成填空: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乐家()谱写的。

  说说你对贝多芬有什么了解?

补充介绍贝多芬。

  (适时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为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品格作铺垫。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月光曲的内容:

  ⑴指名交流。

  ⑵学生自由读,找出旋律变化的内容,说说理由,指导朗读。

  ⑶合作读整段文字。

  (采用倒叙的手法,让学生从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绘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乐、图片进一步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和乐曲融为一体。

  三、讲读课文,深入感悟

  1、过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这个词,开展想象,说话练习。

  2、引读兄妹俩的对话,开展想象,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变化。

  3、学习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开展想象,体会贝多芬的惊喜。

  4、读句子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格外清幽。

体会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学习来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进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回顾前文,点明主题

  1、再读月光曲的内容,体会作家创作的动力。

  2、再一次感受乐曲的力量。

  (读,学生表达。

  3、理解兄妹俩的陶醉。

  4、总结。

  (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感受乐曲带来的震撼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好奇同情激动

  贝多芬走近走进茅屋

  月夜美景

  同情穷人

《月光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

  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过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类别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

  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

  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

  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

  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

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

  

(2)“随便说说”:

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

  (3)“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

  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体会“清幽”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将“清幽”与“幽静”作比较,体会两个词语的异同。

  四、诵读想象。

  1、认真读课文,找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2、教师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变化。

  3、教师出示“轻柔舒缓、高昂激荡、刚健明快”三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排序,并结合课文的描述说说理由。

  4、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月光曲》,引导学生印证自己的理解。

  5、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6、有感情地背诵第9自然段,鼓励学生配上乐曲背诵。

  五、迁移运用。

  1、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将《月光曲》的曲调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

  2、不同的人听了同样的乐曲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请学生听《百鸟朝凤》的乐曲,然后将自己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3、组织学生交流评点,学生可以自己修改练习。

  六、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

  2、联系上下体会“恬静”的意思。

  3、积累词语。

  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钢琴纯熟清幽照耀陶醉苏醒

  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4、选做题:

围绕音乐、音乐家,作一个专题研究,题目自拟,将收集到的资料汇编成书。

  板书参考:

  月光曲

  贝多芬

  断断续续听到琴声一分触动

  随便说说看到兄妹十分感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遇到知音万分激动

  即兴弹奏

  记录成曲

  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舒缓

  月亮升高------微云缕缕刚健明快

  月亮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荡

  教学后记: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课文中描述的皮鞋匠和他妹妹所产生的联想——月光下的大海,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体验。

是否所有的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和联想呢?

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就会在无意中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个性化的体验,语文学习就会走向统一、陷入僵化。

有教师提议:

是否可以先让学生听《月光曲》,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想象,将自己所联想到的景象描述下来;而后在读课文中的描述,以此印证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我以为,这样的设计可以一试,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诚然,听音乐写作文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锻炼。

否则,学生一时难以解读乐曲,也就难以产生美妙的、合理的联想,自然也就写不好。

  二、注重学生的概括性复述。

  尽管课前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充分,课文也读得比较熟练。

然而,课文预习中要求简要复述传说一项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地准备。

课堂上,一连有三个学生复述,但都语句不连贯,注意了细节,而不会概括。

看来,概括能力的训练显得十分紧迫。

如果要让学生复述得语句连贯、有条理,可以提供一组词语,暗示课文的叙述顺序,如:

散步、走近茅屋、走进茅屋、弹一首曲子、再弹一首曲子、记录。

如果学生过于注重细节,可以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概括。

如:

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穷兄妹俩的对话,许多学生停留于复述盲姑娘的话,教师可以及时提示学生,用“对话”一词就可以概括。

如果要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课文的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也可以出示一组词语,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概括那里的培养需要一个扎扎实实的训练过程。

  三、增加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

  课堂上,我安排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地抄写词语,在学生抄写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抄写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效果明显。

同时,学生作业的速度明显快了、更加专注了。

这表明,必要的书面练习要尽可能地安排在课堂上,而且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

如果课堂作业还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实在得不偿失。

《月光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课文,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

  3、拓展链接阅读,进一步感悟联想、想像的妙处,学习通过展开联想和想像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课文,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

  2、拓展链接阅读,进一步感悟联想、想像的妙处,学习通过展开联想和想像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教材《贝多芬》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记住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知道了一首曲子的创作经过,这首曲子就是传世名曲《月光曲》。

板书课题:

月光曲

  2、齐读课题。

  二、重点品读,感受意境

  过渡:

盲姑娘兄妹是《月光曲》最初的听众。

贝多芬的美妙的琴声将他们带到怎样的境界?

__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课件出示文段(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

  1、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线画出事物描写和联想描写。

(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盲姑娘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用不同的线画出事物描写和联想描写。

  2、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课件出示三个画面)板书:

月亮:

升起升高照耀

  3、你来当一回作曲家,根据这三个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旋律会是怎样变化的?

  (大屏幕出示可供参考的词语:

高昂激荡、轻柔舒缓、刚健明快、低沉忧伤)板书:

乐曲:

舒缓明快激昂

  4、月光曲的旋律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那样呢?

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倾听这首优美的月光曲。

(课件播放《月光曲》,生欣赏)

  过渡:

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里,他陶醉了,我们再回到文中看看皮鞋匠的妹妹,她更陶醉在这美妙的琴声中!

  5、指名读“皮鞋匠看看妹妹,?

?

?

?

?

?

波涛汹涌的大海”,说说皮鞋匠为什么要这样想象。

  6、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课文。

老师给大家配上《月光曲》,同学们可以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

  7、师生合作读写实和联想的内容。

  8、小结:

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贝多芬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多芬的爱。

  三、拓展阅读,感悟联想

  过渡: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__的联想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在实在事物描写中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__内容更生动了,表达感情更深刻了。

  1、还记得这段文字吗?

出自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__?

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荷花》的片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

  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2、课件出示两个运用联想的语段。

(许多事物都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正是这些丰富的联想,加深了我们对__的理解和感受。

  置身于这片藤缠蔓绕的古树林中,我仿佛融入了自然,融入了远古,融入了亦幻亦梦的童话世界。

我仿佛听到了清澈河水里游鱼的窃窃私语,仿佛看到了浣衣的村姑,把河沟点缀得五彩缤纷……

  ——石平《古村历溪行》)(同步阅读教材)

  乐声中,眼前出现了神奇的海景。

我看到了安徒生童话里天鹅洁白的舞姿,看到灵魂复苏的精卫鸟化作大群的银鸥在寻找当年投入海中的树枝,看到徐悲鸿的马群在这蓝色的大草原上仰天长啸,看到舒伯特的琴键像星星在浪尖上跳动……

  ——刘再复《读沧海》

  

(1)自由读两个语段,思考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交流第一个语段中联想的内容。

男女生合作读。

  (3)指名读第二个语段,交流第二个语段中联想的内容。

  (4)发挥想象,由第二个语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作者刘再复在乐声中看到了许多神奇的海景,段末用了省略号,等着我们同学们来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

  (5)从这两个语段中,你有什么发现?

  3、课件出示__《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同步阅读教材)

  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郭风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

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

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

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

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又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多么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

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么?

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么?

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来听演奏吧?

……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快速阅读,画出文中联想的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

  (3)写法指导:

听蟋蟀的叫声,作者浮想联翩,优美的文字从

  笔尖飞泻而下。

看同学们的表情也想牛刀小试了。

别急,咱们现在就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写个片段和作者郭风媲美。

  (4)听音乐《森林狂想曲》,练写片段。

(希望同学们也能巧妙运用联想、想像,给自己的__增色添彩。

  (5)学生交流所写的片段。

  四、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飞天扫帚、隐身衣、冥想盆;会绑住人的树根、会飞的钥匙、会眨眼的画片;能起死回生的魔法石。

这些对于同学们一定充满了诱惑力,这些尽在小说《哈利?

波特》中。

这部小说通篇是联想和想像,内容曲折有趣,我期待着同学们和我交流读后的心得。

《月光曲》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一、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二、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