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19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docx

最新艺术教案电子教案

瓶子变身(美术)

活动目标:

  1、尝试在瓶子上作画,并用勾线笔、颜料等工具作画。

  2、知道只要动手制作,许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作品若干

  2、啤酒瓶或雪碧瓶每人一份

  3、勾线笔、颜料

活动过程:

  一、怎么不一样了?

  1、出示教师示范作品: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现在我请你们看看这些物品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教师作品,幼儿发现、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3、这样在物品上画了一些线条和图案好看吗?

你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4、出示作画材料,初探作画方法,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原来是这样

  1、你们的方法真好,现在老师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请你们看仔细。

  2、教师示范,在啤酒瓶子上画一棵大树:

只要我们用勾线笔或者颜料在瓶子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线条,瓶子就会变得很漂亮。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找出难点,共同解决:

你觉得在瓶子上画画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瓶子变身。

  1、作画要求:

一人选择一个瓶子画画,画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占到颜料。

  2、幼儿操作材料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洁;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瓶子展览。

  1、你在瓶子上画了什么?

  2、你觉得谁画得最好看,为什么?

  3、在画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的?

  4、教师小结:

除了瓶子,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废物利用起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经过小手的制作都可以让它们变成工艺品。

 

小小兵(音乐)

活动目标:

  1.通过与摇篮曲的比较,初步感受体验出进行曲的情绪。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按乐曲情绪,创编简单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欣赏《摇篮曲》

  2.录音、磁带

  3.曾学过歌表演《这是小兵》

活动过程:

  一、复习欣赏《摇篮曲》

  1.教师放《摇篮曲》,幼儿自然进入情绪中。

(有的身体晃动,有的哄娃娃睡觉……)

  2.师问:

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

听上去感觉怎么样的?

  3.教师小结:

对呀,《摇篮曲》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唱的,听上去很慢,很优美……

  二、欣赏进行曲

  1.师:

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听看,这首曲子和《摇篮曲》一样吗?

  2.提问:

这首曲子和《摇篮曲》一样吗?

听上去怎么样?

(如果幼儿说出神气或者说出“可以踏步”,“可以拍手”,集体跟着音乐试试看,让幼儿通过行动来初步体验进行曲的情绪。

  3.师小结:

听上去很神气,节奏感很强,可以踏步的曲子,我们叫它进行曲。

  三、迁移创编简单动作

  1.师生听音乐踏步走。

鼓励幼儿像小兵一样神气。

  2.教师引导:

小兵们真神气,你们听着这段进行曲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你们听着音乐去想想,跟着音乐做做。

(连续放3~4遍音乐)

  3.分别请几名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幼儿喜欢的动作可以集体跟着做。

(幼儿跟着音乐作动作时,教师观察,及时发现个别幼儿做出的各种动作,并加以表扬、鼓励。

  4.启发幼儿听音乐创编多个动作。

师:

老师发现有一个小兵特别能干,别的小兵只会听着音乐做一种动作,他会听着音乐做敬礼、开枪、开炮的动作。

小兵们,你们想不想也这么能干?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试试看。

  5.幼儿分组表演。

  6.小兵们都会跟着这首进行曲编动作,有的编了两个,有的编了三个,还有的编了四个,你们的本领真大。

  四、活动延伸小兵们,我们一起把今天新学的本领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吧。

 

向日葵(美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2、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评价,增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3、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感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经验准备:

幼儿观察认识过向日葵,事先参观过向日葵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向日葵实物图片。

  师: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

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哪里。

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课题。

  1、幼儿欣赏作品。

  师: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美丽的向日葵绘画,这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他画的向日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让幼儿叙述对画面的第一感受。

  师: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感觉、感受,并让所有的幼儿能够分享到同伴的不同审美体验。

  教师小结。

  1、色彩的感受。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幅画什么颜色?

  

(2)你们最喜欢画中的哪一种颜色?

为什么?

  (3)哪种最多?

(黄色)

  (4)你们喜欢这种颜色吗?

  (5)你们看到黄色有什么感觉?

(高兴,激动、热情…….)幼儿分别回答。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例。

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构图的感受。

  提问:

  

(1)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

(花瓶)

  

(2)那么有几朵向日葵,我们来数一数吧。

(14朵)

  (3)这些向日葵都一样吗?

(有的低下了头,有的仰着头)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

(不是)那都有哪些方向呢?

我请小朋友用红色的箭头标志把向日葵的方向标出来,而且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姿态,哪个小朋友愿意?

(幼儿操作)

  3、线条的感受。

  师:

我们来看看向日葵的花瓣。

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样的?

它们好像在干什么?

(跳舞……)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师:

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有的扭动身体,漂不漂亮?

你们喜欢吗?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也像向日葵那样听音乐扭动你们的身体,好像你们自己就是一朵朵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向日葵,好吗?

(幼儿表现)教师小结:

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好,舞跳得很美,你们就像一朵朵美丽的向日葵,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四、认识梵高。

  师:

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为什么?

那么这幅画是谁画的呢?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梵高)这个叔叔就是文森特梵高,梵高叔叔是荷兰的大画家。

他的画受到世界很多人的喜欢。

这幅《向日葵》就是他画的。

老师还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梵高叔叔的小秘密。

他最喜欢的花就是向日葵了。

我们一起看看他其它的向日葵画。

 

三个和尚(音乐)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的变化用不同的对唱形式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活动准备:

  《三个和尚》动画课件、图谱、礼物盒、礼物、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引起活动兴趣。

  《柳树姑娘》使幼儿能够用“哼唱”、“啦”、“唱词”等不同方式练习发声。

  二、看动画引入主题,学说歌词。

  1.利用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2.用不同形式学说歌词,进入闯关第一环节。

  ①示范唱歌曲(要求幼儿说出其中部分歌词)。

  ②分析图谱,有节奏读念歌词,强调弱拍起的“嘿嘿、咦咦”的法《三个和尚》。

  ③幼儿和老师进一步熟悉歌词。

  ④老师宣布:

  刚才由于小朋友们的团结努力,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打开神秘礼盒第一层),想不想把第二层也打开呀?

那就进入咱们今天的下一个环节——学唱环节。

  三、用不同一形式学唱歌曲。

  ⑤试听《三个和尚》音乐,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⑥试跟老师唱一遍(纠正不足之处)。

  ⑦配旋律唱,注重节奏感培养。

  ⑧提出更高要求,给动画片配唱歌曲时的表情、声音、节奏等。

  3.配动画片演唱。

  4.老师宣布第二关顺利通过(找一名幼儿打开神秘礼合的第二层)。

  四、用对唱地方法表现歌曲。

  1.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好听?

(幼儿回答)。

  2.老师与幼儿试着对唱。

  3.老师、幼儿对唱(完整一遍)。

  4.男女分组、交换对唱(纠正不足之处)。

  5、幼儿用对唱形式进行表演唱,为动画片配音。

  6、老师宣布:

顺利通过第三关。

  五、结束部分老师总结:

  1.幼儿商量:

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为什么又没有水喝了?

怎样才能有水喝呢?

  2.老师小结:

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不能学习三个和尚的懒惰,只有团结、合作才会有水喝,今天由于我们小朋友的团结合作,才会很好地完成交给你们的任务。

  3、发礼物结束活动。

  教研点评:

  这一教学活动选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导入时,结合春天里柳树发芽自然导入发声练习,接着,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教学课件、闯关、对唱、配音、讨论等形式,不断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突出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好。

 

请你坐一坐(美术)

活动目标

  1、在写生、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不同造型的椅子。

  2、在比较和讨论中感受椅面、椅背、椅腿造型的不同。

  3、感受作品组合后形成的大画面的整体效果。

活动准备

  1、事先组织幼儿讨论:

自己坐的椅子是什么样子的(椅面、椅背、椅腿);请幼儿观察家中的椅子和幼儿园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并尝试写生;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椅子的结构。

  2、几米漫画作品。

  3、师幼共同收集的不同椅子图片,并将图片布置在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

  4、水彩笔人手一套,剪刀,胶棒若干,大张铅画纸(大小以四周围能粘贴剪下的所有的幼儿作品为宜)。

活动过程

  1、回忆前期经验,引出话题。

  

(1)教师:

前几天,我们对椅子进行过了写生。

谁来说说,椅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教师:

幼儿同里的椅子和自己家中的椅子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椅子的结构来说)

  2、欣赏几米的漫画作品,感受椅子造型的多样。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椅子图片。

  教师:

你们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椅子?

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按椅子的结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几张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椅子,它的椅背是什么样的?

椅面是什么样的?

椅腿是什么样的?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教师:

请你来设计一张椅子,椅背是高的还是矮的?

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

椅面是圆的还是方的?

上面有什么样的装饰?

腿是条状的还是块状的?

是粗的、细的、直的还是弯的?

给人什么感觉?

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师:

画完后,用剪刀把你们设计的椅子剪下来。

  4、展览幼儿作品。

  教师:

老师把你们设计的椅子布置成了一张大海报。

你最想坐在哪张椅子上呢?

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①进一步欣赏凡·高作品《高更坐的椅子》、《凡·高坐的椅子》,勃拉克作品《椅子》。

②感受椅子在材质上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该活动的基础上尝试设计桌子。

  ☆区角活动①美术区:

提供砂纸或深色的废旧布料,让幼儿对比探索用粉笔在不同材质上绘画出的不同效果。

②音乐区:

学跳椅子舞。

 

玩具兵进行曲(音乐)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ABA结构。

  2、通过音乐节奏谱,鼓励幼儿为乐曲配乐器并演奏。

  3、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发展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能根据乐句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该乐曲有初步感性的印象。

  2、幼儿玩过造型游戏,有模仿过玩具兵的经验,有比较稳定的节奏感。

  3、版画、录音机、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导人环节。

  故事导人:

“有一位音乐家,叫耶赛尔。

在他小的时候做了一个梦。

后来,这位音乐家根据自己的梦境写了一首进行曲。

我把这首进行曲找来了,大家听一听,耶赛尔在梦里梦到了些什么?

  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教师画音乐(音乐谱事先已经准备好)提问:

“你觉得他做的是一个怎样的梦?

梦里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根据耶赛尔的回忆,这个美丽的梦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玩具的小主人睡着了,玩具盒里的玩具兵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出来了。

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屋子里游行,他们挺胸抬头可真神气。

其他的玩具看到了,也模仿玩具兵的样子走了起来。

最后,玩具兵们和其他的玩具高兴地跳起舞来。

正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里。

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哈哈,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块画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ABA结构,把故事情境贯穿在引导语中。

较强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

因此,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上,我更加关注对音乐的选择和使用。

同时,选择这首乐曲也是充分关注到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游戏情境。

 

大恐龙(美术)

活动目标

  1、欣赏有关恐龙图片,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2、在认识和了解恐龙的基础上,抓住不同恐龙的个性化特征进行表现。

  3、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恐龙。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恐龙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恐龙图片,如霸王龙、蛇颈龙、翼龙、剑龙等。

  3、勾线笔,画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恐龙。

  教师:

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恐龙吗?

(霸王龙、蛇颈龙、翼龙、剑龙等)

  2、观察图片,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霸王龙的特征。

  教师:

这是什么恐龙?

(霸王龙)霸王龙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满嘴都是尖利的牙齿,可以撕咬任何食物)它的头部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

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用什么线条来画呢?

  

(2)引导幼儿观察剑龙的特征。

  教师:

这又是什么恐龙?

(剑龙)在它的外形上有个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身上长着剑一样的骨质板,从头到尾都是)这些“剑”是什么样子的?

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呢?

  (3)引导幼儿观察另外几种恐龙,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

恐龙一般身体大,尾巴粗而长,后腿粗壮,从头至尾线条像山坡一样,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有甲、剑等生长物。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大胆作画。

  

(1)教师:

今天我们要用线描装饰的方法来画恐龙,可以先在纸上将恐龙轮廓画出来,再用不同的线条和花纹进行装饰。

  

(2)教师:

恐龙画好后,还可从添画上我们上次画过的蕨类植物,来丰富画面。

  4、展示幼儿作品。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1、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二、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一)幼儿欣赏音乐。

  1、师:

今天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

  2、幼儿。

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三、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快慢变化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如果你是蒙古人你想做什么事情?

想一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慢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四、幼儿分组听音乐进行编舞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

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自由展示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六、幼儿听音乐出教室

 

下雨天(美术)

活动目标

  1、能用勾线、晕染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下雨天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动态

  2、能用冷色、灰色表现下雨天的色彩。

活动准备

  1、在下雨天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人们的衣着特征以及雨滴从天上掉下来时形成的线条;幼儿体验过自己撑着雨伞或穿着雨披在雨中行走的感受。

  2、各种雨具(雨伞、雨披、雨鞋)。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表演避雨的情景。

  教师:

下雨天,你会怎么办?

  2、引导幼儿回忆下雨天人们的衣着特征和动态。

  

(1)教师:

人们在下雨天怎样让自己不淋湿?

打伞时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穿上雨披时,我们能看见的是哪些部位?

  

(2)教师:

雨从天上落下来时像什么?

(像一根根的线)想一想下雨的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

(灰白色)

  (3)幼儿表演有的穿雨衣、雨鞋,有的两人共撑一把伞,有的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

  3、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尝试画出下雨天的景象。

  

(1)教师:

要画出下雨天人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幺样,天空是什么颜色。

  

(2)教师:

穿雨披和打伞的人都可以用先勾线再染色的方法进行绘画,天空可以用大号笔刷上淡淡的墨。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5、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教师:

你喜欢哪幅作品?

为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是下雨天的?

  

(2)引导幼儿侧重从下雨天人们不同的避雨方式、人物动态、色彩和构图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我们一起摘橘子(音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

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

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

我们去摘橘子。

  师:

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

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

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

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

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

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

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33322『1一I333322I1一『333322I1一I33332211一

  师:

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加以表达,教师即时纠正发音、咬字和口型如:

摘、快、笑等。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

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类推。

 

侏罗纪公园(美术)

活动目标

  1、感受恐龙在运动中的身体形态,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模仿。

  2、借助欣赏、模仿及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恐龙的不同动态。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画纸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作画的意图。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恐龙的种类以及恐龙生活的习性、环境,已听过关于恐龙的故事。

  2、恐龙图片多幅,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你很特别》。

  3、水粉笔,颜料,英文报纸(或牛皮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对恐龙的认识。

  教师:

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恐龙,知道了恐龙的一些生活习性,谁愿意来讲一讲?

(有霸王龙、长颈龙、翼龙、剑龙等;它们有的是食肉恐龙,有的是食草恐龙;有的是在陆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飞的……)

  2、观察图片,感受恐龙在动态中的外形特征。

  

(1)出示“走路”恐龙的图片。

  教师:

这是什么恐龙?

(霸王龙)看它现在的样子,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恐龙走路时的腿的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它的动作。

  

(2)出示“弯腰”恐龙的图片。

  教师:

这幅图你觉得恐龙它又在干吗?

它的头怎么样了?

身体是什么样的?

(观察恐龙的腰部)恐龙的前肢和腿有什么变化?

恐龙的脚趾和刚才走路的恐龙脚趾一样吗?

不一样在哪里?

你们觉得“弯腰”的恐龙身体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

  (3)出示“对打”恐龙的图片。

  教师:

这两只恐龙它们在干什么?

这两只“打架”的恐龙身体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这只恐龙身体的一部分?

(让幼儿发现遮挡关系)你们发现没有,“打架”时恐龙的尾巴是怎样的?

尾巴后面画有几条短线,为什么要画这几条短线呢?

(介绍辅助线条的作用)

  ●教师在出示图片时,要注意层次性,如提供给幼儿的图片应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幼儿画出恐龙的不同动态。

  教师:

今天我们来画恐龙,画你自己喜欢的恐龙,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各种各样。

  4、展示作品,师幼互评。

  请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恐龙在做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班级展示区中,让幼儿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尝试将绘画作品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蔬菜音乐会(音乐)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音块。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境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谈论蔬菜的不同营养。

  2、按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一一学唱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2、结合蔬菜的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地渐渐打开。

  3、注意周围同伴的歌声,用和谐的声音唱歌,表现许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压坏。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谈论马铃薯、胡萝卜、番茄、青菜、青椒、黄瓜等54不同蔬菜的营养。

  2、幼儿自选一个音块,排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