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08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7题)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B

6.(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25题)荀子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法者,治之端也”。

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仁”B.“礼”C.“教化”D.以德治国

7.(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20题)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B.德主刑辅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

【点拨】由材料信息“感母恩”“减轻了处罚”可以体现出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以德为主,刑罚为辅,故正确答案为B。

8.(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

逢君之恶,其罪大”

【点拨】完成本题首先需了解各选项所述的大意,A项“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大意是:

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

只有仁义就够了。

B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

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C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大意是:

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

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

D项“长君之恶,其罪小;

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

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

据引本题选B项,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

9.(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0.(2011年10月惠州市调研13题)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答案】A

11.(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3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点拨】考查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

1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4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点拨】本题中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西周初确立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

据此本题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①②③项所述礼仪制度。

第④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本题无联系。

13.(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2题)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拨】根据所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据此ACD三项说法符合所学,B项“根本上否定君主制”错误,思想家们只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4.(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1题)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

A.程朱理学束缚B.僵化的科举制C.中西文化不交流D.专制政治

15.(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题)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

16.(2011年9月银川一中月考24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引文的大致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即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17.(2011年9月兖州摸底3题)台湾作家柏杨认为: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

18.(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20题)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

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

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

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

【点拨】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可用排除法。

关键词:

亭林。

题干中说“亭林变复推重”,说明这本书顾炎武所撰,排除AD项;

而《变化通议》是梁启超作品,显然也可排除C项,那只有B项正确,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与题意符。

19.(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7题)“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②抨击神权③离经叛道④男尊女卑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点拨】从材料中“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说明④错误;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反对孔子权威,故①③正确。

20.(2011年10月江西师大附中月考2题)“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点拨】本题考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国家分裂不利于统治,故设立君主统治而主张君主专制的是法家。

21.(2011年9月山西省诊断1题)钱穆指出:

“‘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重要机能,则在‘礼’。

”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B.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

C.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

22.(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2题)“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

23.(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0题)有学者认为:

“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点拨】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尊君”和“民本”这样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中国的经济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分散性决定必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须尊君;

而自然经济又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又须注重“民为帮本”,故正确答案为A.

24.(2011年9月揭阳一中摸底13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是在汉朝故应该排除B项;

文庙的兴修则在唐朝,程朱理学的产生是在两宋,原因在于传统的儒学出现了新危机故应排除C项;

文庙的修建在于唐朝统治者要通过儒家文化加强政治上统治的需要,因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

所以此题应选择A。

25.(2011年9月武汉市新起点调研1题)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孔子的“不可忍”主要基于周朝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王位世袭制

【点拨】材料大意: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26.(2011年9月豫南九校联考2题)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7.(2011年9月武汉市新起点调研7题)董仲舒曾说: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据此分析各选项,D项正确。

2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21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点拨】据材料“为学”“明道”“救世”可以看出此言论认为学习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故与之相匹配的应该是D。

29.(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30.(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3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31.(2011年9月湛江调研3题)“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该言论反映了()

A、孔子的“为政以德”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朱熹的“格物致和”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

【点拨】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

32.(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3题)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

【点拨】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

首先我们应把握题干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题干的关键句:

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揭示主题;

依据主题,结合孔子的思想,B项为孟子之学说,排除;

D也不是孔子之思想,出自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A项虽然是孔子思想,但与主题不符,所以正确选项为C。

33.(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15题)张岱年教授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点拨】考察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他们没有提出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34.(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6题)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35.(2011年10月四川南充市调研13题)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36.(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20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点拨】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择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

37.(2011年9月南京市学情调研23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

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

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因素:

民心。

(1分)

主张:

仁政。

(2)主张:

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目的:

神化君权;

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地位: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任答1点,共1分)

(3)关键:

薄敛节俭。

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

百姓的忧乐。

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理念: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

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38.(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28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

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都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三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

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

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

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

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

“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

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

那么,做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

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

”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

……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