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19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Word文档格式.docx

(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潜在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请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苍蝇、蚊子等动物?

提示:

控制其数量,但又不能将其完全消灭。

1.(必修3P118资料分析改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_1578_1764_1849_1949_1982_1995_2000__人(亿)_0.6_2.0_4.1_5.4_10.3_12.3_12.95__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

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C.我国人口增长将一直呈“J”型增长

D.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

2.思维诊断

(1)判断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

①(2016·

江西临川一中期末T34A)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②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该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

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

②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③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④(2016·

青岛市模拟T4D)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考点一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学生用书P256]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四种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3.土地荒漠化

(1)原因:

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实例

①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

②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

③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等。

(3)后果:

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4)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②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③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4.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2016·

江西景德镇二模)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________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

汽车尾气的排放;

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如长期暴露在超过空气质量准则值PM2.5——即每立方米微粒超过10微克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____________下降。

(2)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

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下列有关处理污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杀菌剂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B.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

C.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利用微生物净化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D.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相应的植物来吸收以除掉重金属

(3)沼气是清洁能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两点)。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等,坚持走________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解析] 

(1)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

②PM2.5超标,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人口密度下降。

(2)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

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

处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特殊植物来吸收除掉污水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答案] 

(1)①化石燃料 ②人口密度

(2)A

(3)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可持续发展

1.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

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结合“J”型、“S”型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

选D。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

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2.(2016·

广东十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选C。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2016·

广东连州中学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PM2.5今年成为广东空气污染指数重要标准。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

C.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升高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其pH发生太大变化,故选C项。

4.(2016·

湖北武汉模拟)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

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

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正确;

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错误;

可以通过对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学生用书P258]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文学创作、旅游观赏等。

(2)间接价值

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

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③防治环境污染。

④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

(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

①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

(2015·

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A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出发。

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

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答案] A

1.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请认真读图,确认Ⅰ、Ⅱ、Ⅲ依次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哪种层次?

                                    

2.分析下列对应关系,哪几项是正确的?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

多样性

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

1.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③。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        ⇑      ⇑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使用价值的分析

1.(2016·

云南玉溪一中第二次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选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行道树可以吸收灰尘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圈内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当地生物种类减少,降低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其发挥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吸收灰尘属于其发挥的生态功能,C项正确。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项错误。

易错点1 误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点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价值,这是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稳态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易错点2 混淆“物种”和“种群”,“种群多样性”的说

法不妥

[点拨]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很多种群,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易错点3 混淆“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

[点拨] 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

引进物种不一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如玉米、马铃薯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物种也是引进物种;

人们一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才称为入侵物种。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

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

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

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

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上海崇明一模)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野生动物园有利于濒危物种的繁育。

       [学生用书P259])

[核心体系构建]

[填充] ①可持续发展 ②直接价值 ③间接价值 ④潜在价值 ⑤基因多样性 ⑥物种多样性 ⑦生态系统多样性 ⑧就地 ⑨易地

[规范答题必备]

1.我国人口的两个现状

(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3.全球性七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6.生物多样性的四种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学生用书P260])

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食物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专家推测连续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如果蔬菜被重金属污染,在食物链中,人类受到的影响最小

C.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地下,通过渗透作用被土壤吸收,对生物圈会产生危害

D.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可能的原因是紫外线的作用使得生物膜结构受损

由于汽车尾气含有大量大气污染颗粒,可能导致形成雾霾天气。

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伸,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最大。

地下水的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紫外线会损伤生物膜系统,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2.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污水(常富含N、P)生态处理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含有更多的N和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题干信息可知,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N和P,经过下行池时,部分N和P被湿地植物吸收利用,所以上行池中的N和P的含量低于下行池的。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和代谢都需要O2,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植物根系提供O2。

该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虽然图中只画出了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江苏苏北四市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选A。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A符合题意。

4.(2015·

高考江苏卷改编)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一定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A项,由题图可知,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不同,说明温度可影响藻类种群的变化。

B项,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会大量繁殖,导致其数量增多但其种类一般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

C项,由题图可知,夏季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最多,以浮游藻类为食物的浮游动物的种类可能会最多,但不能肯定。

D项,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相邻的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是浮游藻类中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5.(2016·

江苏扬州中学质检)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D正确;

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

6.(2015·

高考广东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