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35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建筑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及国内绿色建筑基本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

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

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

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09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09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三)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

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

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

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六)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

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

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

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

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2)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

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

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

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

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

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

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

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目前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

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

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3)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

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

”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

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

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

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

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

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

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

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

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

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

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

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

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4)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

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

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

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

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

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现在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

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

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