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58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文档格式.docx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

提示:

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

的布局形式;

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6、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

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7、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有哪些?

(1)气候:

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英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但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牧业比较发达。

日本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为干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

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平原狭小使耕地面积很小,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水利。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

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例题】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

①——;

②——;

③——;

④——。

不同点:

③——。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3)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思路分析:

(1)题.所考查知识点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哪四个方面比较两国的差异。

题目中要求比较自然环境特征,而自然环境特征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四个方面,而地理位置又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只要抓住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从容做题。

(2)题,解题的思路在于影响一个地区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

第(3)题,要求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以此为基础,再联系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就可得出结论。

答案:

(1)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相近(温带、亚热带)

濒临海洋

地处内陆

地形

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山脉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西海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缺失大陆西安气候类型

资源

石油、天然气、水能、铜、铅锌等均丰富

缺少稀土、铁等矿产

有稀土、铁等矿产

(2)

开发条件

有利

能源、有色金属矿山丰富

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

有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

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

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立法管理:

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

保护环境: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

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

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

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 

城市: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例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回答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1月份O℃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

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

造成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而不是海陆位置,从而导致了气候出现差异。

【例3】下图所示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

(按区域分布方位)。

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分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北部为界

解答此题的第一步是根据甲、乙、丙三个自然区的位置和比例判断出甲地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为青藏高寒区,丙为东部季风区。

第二步是逐个判断四个选项是否正确。

A选项中甲区纬度位置比乙区高,但由于地势较低,年平均气温比乙区高;

B选项中乙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区要多的主要原因是乙区地势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C选项中乙区与丙区的界限却是以地势的高低来确定的,因为这里地势的差异是最基本的差异;

D选项中甲区与丙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且由此而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降水因素为划界依据。

课后练习: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摹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土壤 

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2.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3.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密度 

B.自然条件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

5.下列省区属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晋、秦、陇 

B.晋、豫、皖 

C.豫、湘、渝 

D.桂、湘、鄂

6.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A.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

C.气候条件和人口数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7.从社会和经济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近代工业起步早、基础好 

B.西部地带沿边疆多邻国,人们的开放意识强烈

C.中部地带能源材料生产较多,生产结构较优 

D.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关系不大

8.有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改革开放首先从西部起步 

B.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到内陆逐步推进的

C.东部沿海首先开放是因其失业人口多,经济落后 

D.东部经济地带的快速发展对西部开发意义不大

9.有关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东部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C.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小 

D.产业结构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劣

10.中国近20年来,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部人才资源丰富 

B.区位优越,政策优先 

C.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D.气候湿润,农业丰收

1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B 

(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

,E 

(3)B区的主要地貌单元是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

(5)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6)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7)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8)试分析人类对C自然区的影响为什么比A、B两区更深刻,更广泛?

(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

(2)阿尔金山 

祁连山

(3)高原盆地

(4)A (5)A( 6)水资源缺乏

(7)400mm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草原带与森林带分界线

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

(1)C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口的密度大,工农业发达,发展历史悠久,对自然的影响深刻。

而A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C区为高寒区,自然条件恶劣,居住条件差,人口密度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弱。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2节)

教学目的:

1、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 

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导入:

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

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

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

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

2、区域地理环境:

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阶段:

(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

(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2、农业社会阶段:

(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

——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

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

(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

(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

(不是,为什么?

(例如:

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

主要的五个工业区:

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

主要的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

——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环境条件较差,那么这一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

如我国西部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这与西部的地理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

4、后工业化阶段:

(这个时期新技术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环境质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何影响?

(1、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

2、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哪些?

(如:

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第2课时)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海上交通、海洋资源<

渔业、矿产、能源、空间等>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

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

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陆原有经济中心地区。

目前,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

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

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解决海洋权益纷争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读图1-2-10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

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

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减少货物搬运次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运输,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

(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锰结核的分布)

(石油:

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洋沿岸。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解读阅读材料:

领海和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

领海:

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按照本公约规定的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为止。

领海海域是沿海各国领土的一部分。

大陆架:

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

中国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

中国的大陆架最宽处达400海里。

东海2/3的海底是中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

[补充:

专属经济区: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

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

(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管辖权:

⑴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

⑵海洋科学研究;

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

2、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屿对人类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岛屿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港口、旅游景观资源、周围海域的归属权等)

——在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呢?

(1)工业化前:

经济发展水平低;

岛上居民、文化、技术传入;

旅游地。

(2)工业化后:

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如日本、英国);

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

获取专属经济区权益。

例如:

“冲之鸟”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珊瑚礁,地处我国台湾省东南部“冲之鸟”,从前在涨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长年冲蚀,现在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石勉强露在海面之上。

“冲之鸟岛”高约1米,由直径仅为数米的两块岩石组成,日本政府担心该“岛”被海浪侵蚀,特意在两块岩石上浇铸水泥,以保证可按日方一贯主张,以此岛为中心划定半径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

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屿”的用意非常明显。

因为,如果“冲之鸟”是岩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岩礁不具备主张专属经济区的条件(那么日本在资源开发与海洋调查的主权范围仅限于其周围的40平方公里);

如果“冲之鸟”是岛屿的话,那么以此为圆心的方圆200海里内(约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都将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

案例研究:

地理环境与种植业、畜牧业的分化

——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生产活动方式的差异)

——三个地区分别为何种生产方式?

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点?

什么原因导致三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练习:

选择题1、 

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 

)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劳的人民 

③肥沃的土壤 

④宽广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

⑥适宜的气温 

⑦良好的习惯 

⑧精细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丽的村庄A.①②⑤⑧⑩ 

B.①②③④⑨ 

C.①③⑤⑥⑨ 

D.③⑤⑥⑦⑧

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A.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劳动力低廉地区

3、海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是( 

)A.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B.航海技术落后,难以逾越C.海洋里没有什么资源 

D.海洋水为咸水,不能饮用或用于灌溉4、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A.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 

B.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C.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5、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四组城市都属于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是( 

)A.鞍山、包头、攀枝花 

B.武汉、唐山、呼和浩特C.马鞍山、上海、鹤岗 

D.本溪、重庆、石家庄7、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A.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