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31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docx

河北省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总结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淘米水的妙用

(2010·河北)

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可是你知道吗?

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

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

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

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

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

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

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

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15.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3分)

16.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

(3分)

答:

17.选文

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请说出理由。

(3分)

答:

18.选问

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植物的抗旱本领

(2012·河北)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

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

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

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

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

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

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

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

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           。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

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

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

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

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

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

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

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

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

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

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

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5.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2分)  

16.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3分)

   

17.选文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3分) 

 

18.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3分) 

(1)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光棍树的叶子逐渐退化,用绿色的树枝进行光合作用。

(  ) 

(2)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身躯巨大、贮水丰富,被称为“沙漠里的甘泉”。

(  ) 

(3)沙拐枣能充分吸收地面水分,是因为它的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都很发达。

(  )

太空“清洁工”

(2008·河北)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

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

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

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

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  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

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

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 “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

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

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

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

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

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

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

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分)

答:

1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2分)

答:

13.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答:

14.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2013·河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 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5.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分) 

                                  16.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3分) 

                               

17.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请说明理由。

(3分) 

                                 18.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3分) 

示例:

“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计量雨滴

(2007·河北)

①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

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

②为了测定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③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

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

面粉球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球,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

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啦!

⑤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雨滴过大,还会打伤幼苗。

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

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选文有改动)

 

10.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11.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答:

 

12.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答:

 

13.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

这是为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3分)

答:

 

二维条形码

(2006课改实验区·河北)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

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

二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

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

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

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

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

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

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应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

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

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

“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

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

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蒙混()②畸变()

12.文章第①段加线部分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

答:

将改为

13.文章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明一维条形码?

(2分)

答:

14.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3分)

答: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③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

(2分)

(2005·河北)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

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中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

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

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据测定,雾滴中含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几十倍。

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

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是吸湿法。

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

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

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

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

(选文有改动)

9.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着()陆②缓()慢

10.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行形成的。

(不超过50字)(3分)

答:

 

11.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

请说出理由。

(3分)

答:

 

12.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

(2分)

答:

 

13.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2分)

答:

 

14.文章第⑤段所举的扇子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那种方法?

(2分)

答:

 

金字塔之谜新说

(2006·河北)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

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

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

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

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

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

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

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

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

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

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

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

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

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

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

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

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

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

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

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

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

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

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

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堆砌()②混()凝土

12.文章第①段加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3分)

答:

                 

14.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5.“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答: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

(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3分)

答: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2015·黑龙江龙东地区)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 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

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