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392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Word格式.docx

行为是人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的外在的活动。

跑步、跳高、打水、挖土、吃饭、开车等等是行为,“言语”,即说话也是行为。

人们习惯上把“言”(即言语,说话)和“行”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称“说是说,做是做”,“言”和“行”不是一回事。

现代行为理论不这样看,认为“言”和“行”是一回事,言语本身就是行为,是和跑步、开车一样的行为,不过“言语”这种行为有自己的特殊特征,因此值得特别研究。

例如:

①小张,把我的自行车推过来。

(指令)

②臭小子,大爷今天不同你计较,你等着吧!

(威胁)

③明天是你爸爸生日。

(告知)

④张三,我们公司不欢迎你这样的人,你明天不要来上班了!

(解雇)

以上四句话,分别完成了“指令、威胁、告知和解雇”等四个行为。

说话人的确只是动口说说,但是真切地实现指令、威胁等一系列行为。

所以,言语就是行为。

最早发现言语就是行为、说话就是做事并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他在1962年出版的《论言有所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当人们每说一句话的时候,一般总涉及三种不同的行为:

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

这三种行为,大致可做如下解释:

言内行为:

指说话本身,即说出有意义的话语,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为。

言外行为:

指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实施的某种行为,也就是话语意义所体现的行为。

言后行为:

指话语对听话人或其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取得某种效果的行为。

言语行为的“三分”中,最有价值、最受重视和追捧的是言外行为,这是说话所做之事的体现,是说话人的意图的体现。

言外行为涉及语言所能指称的人际关系的全部内容,内涵极其丰富复杂,需要分类型、分层次描述(可参见本书“话语”章),如果平铺着列举,可以罗列出很长的一串概念,如:

言外行为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内容丰富,除刚才举过的外,还包括“判断”、“估计”、“建议”、“劝告”、“催促”、“推荐”、“提供”、“解雇”、“招呼”、“请求”、“求婚”、“命名”、“打赌”、“发誓”、“同意”、“感谢”、“同情”、“安慰”、“赞扬”、“让步”、“放弃”、“诅咒”、“嘲笑”、“谴责”、“抗议”、“悔恨”、“确认”、“否认”、“接受”等行为。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第1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录下上述罗列,是想帮助读者对于言外行为的内容及其复杂性有个初步认识,不过,可以想到,像这样罗列下去,也难以找到它的尽头。

“人们使用语言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究竟有多少种,有人估计过有一千种以上……”【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第108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言语行为产生预期的“言后行为”(其实,也就是言语目的的实现),实施说服,总希望人们能信服;

发表建议,总希望人们能采纳;

诅咒他人,总希望能兑现,至少能刺激听话人的情绪,让他们产生愤怒、沮丧等不愉快的心情。

正常情况下,说话而不追求言后行为的应该是极少见的,或者几乎不存在。

例如,碰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找个朋友说说,明知那朋友不能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并不指望那朋友帮助解决,但还是要说。

尽管如此,说话人还是有所希冀的,他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甚或同情自己,这种希望就是说话人所追求的言后行为。

不过,言后行为并非时时处处都能完全实现,有时甚至根本不能实现。

例如,听话人对于说话人的言语根本不予理睬,听了等于没听。

即使是激烈的诅咒话语,有的听话人也是一笑了之,内心平静如潭水;

有时言后行为与言语的“言外行为”的内涵截然相反,如本来是实施表扬,听话人听了心里却不是滋味,感觉是嘲弄、诋毁,因而做出沮丧或恼怒的反映。

言语行为理论“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顾曰国《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诠释与批判》,载严辰松、高航《语用学》第262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让人们懂得了说话就是做事的道理,引发对于言语行为具体种类的深入研究,即对于话语意图的深入研究,同时,既然说话就是做事,那么“人类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就不是句子或其他的语言表现形式,而是某种行为的实现”。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第1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第二节言语交际的过程

一.言语交际过程的一般图式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以话语为中介通过表达和理解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过程。

表达:

说话者将意图转化为话语。

理解:

听话人将话语转化为意义。

表达理解

交际目的m1

话语

m2

语效

m3

三个m分别表示各项的意思,m1是想说的意思,m2是话语的意思,m3是理解的意思。

无论表达或理解,都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交际双方的主观因素,如,认识方式、情感心理、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背景常识、言语习惯、身份地位等等;

还涉及交际时的诸多客观因素,如,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社会文化背景等等因素;

并且与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都有关系。

这里不展开讨论,只提出其复杂性。

关于言语交际过程,不少研究者习惯上借用信息学中信息传递模式——“编码-话语-译码”模式来进行描述,编码对应于表达,译码对应于理解。

我们没采取这种模式,没使用编码、译码概念。

因为有人对借用这种模式来描述言语交际过程提出了异议,而且不无道理:

从亚里士多德哲学到现代符号学,所有研究交际的理论,似乎都以一种单一的编码模型为准,好像语言交际就是一种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然而格莱斯、莱韦斯(Lewis1969,1979)等哲学家的推理模型暗示,交际是一种生成语言现象和解释语言现象的过程,因此包括语码和推理两方面。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第108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就是说,从亚里斯多德哲学到现代符号学,把言语交际过程看成“编码-话语-译码”过程,看成对于语码(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系列)的调遣和理解,是一种简单化的不够准确的认识。

表达和理解,仅靠编译语码远远不够,它们离不开语用推理——一种有别于逻辑推理的推理过程。

“语用学家一般认为,(言语)交际中语句的语义表征和真正要传递的思想之间,不是通过进一步的编码来连接,而是通过推理发生关系。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第109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言语交际不只是个“编码-译码”的过程,同时是个推理的过程。

事实上,推理在言语交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话语的理解。

二.意思“剪刀差”

交际的理想状态,上述示意图各项意思的关系是m1=m2=m3,即交际目的=话语=语效。

但是,除非一些极其简单的言语交际,这理想状态很难实现。

实践中,三个意思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采用比喻的说法,就是存在着意思“剪刀差”。

m1与m2的剪刀差:

表现为言不尽意,或意在言外。

如:

“解放军真好,解放军是恩人!

不是他们,我一家人早被大水冲走了。

感谢亲人解放军,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言不尽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又忘言。

”——这是诗人关于言不尽意的感受。

再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

小关剪刀真诚地对她说:

“跟我走吧,我会照顾你的。

这时她已经洗完衣服了,本来要站起来了,听了小关剪刀的一番话,她又蹲在了那里,她出神地看了一会儿河面,才端起脸盆里的衣服起身走上了台阶。

小关剪刀一直跟随她走到了家门口,看着她把衣服晾在绳子上,小关剪刀又说了一遍:

“跟我走吧。

她木然地看着小关剪刀,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我的衣服还没有晾干。

小关剪刀点点头说:

“衣服晾干了我再来。

”(余华《兄弟》四十五)

一对为着谋生四处漂流、无依无靠的单身男女,邂逅相遇,小关剪刀出于同情,也因为需要一个家庭,仅说了两遍“跟我走吧”,表示求爱。

女子稍做思考,冒出一句突兀的话:

“我的衣服还没有晾干”,算是应承。

突然遇到毫无准备的求爱,面对终身大事,这位女子心里该有怎样的反应?

是惊喜、犹豫,还是矛盾、斗争?

此时此刻她该有多少话要说?

然而,她却仅仅说了一句那么突兀的话——言不尽意呀。

又如: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

布今已服矣。

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

“何如?

”玄德答曰: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布目视玄德曰:

“是儿最无信者!

”操令牵下楼缢之。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的言外之意是把吕布杀掉,不留祸患。

吕布曾先后拜丁建阳和董卓为义父,而此二人后来均死于吕布之手,吕布才是个最无信义之人。

m2与m3的剪刀差:

表现为茫然不解,或略知一二,或故意曲解,或张冠李戴,等等。

天哪,是麦其家的老朋友,黄初民特派员站在了我面前!

……我对这位远客说:

“你的眼睛不像过去那么劳累了。

他的回答很直率:

“因为不替别人盘算什么了。

我问他那个姜团长怎么样了。

他告诉我,姜团长到很远的地方,跟红色汉人打仗,在一条河里淹死了。

“他没有发臭吧?

黄初民睁大了眼睛,他不明白我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阿来《尘埃落定》40)

不久前,“我”的哥哥遇刺身受重伤,几天后不治身亡,生前身上已经腐烂,死时发出奇臭。

“我”对此印象极深,所以当听到死人时,条件反射,冒出关于发臭的疑问。

此问乃无意识联想,背离了交际情境和听话人的预设,所以听话人茫然不知所云。

“你是少爷,我是丫头,我怎么敢跟你多说话?

”她做出冷淡的样子说。

“那么从前你为什么又常常同我在一处玩?

那时候还不是跟现在一样!

”他往下追问。

她的明亮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了一下。

她勉强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用忧郁的调子解释道:

“现在不同了,我们都长大了。

“大了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我们的心就变坏了?

”觉慧惊讶地问。

(巴金《家》十)

这是鸣凤与觉慧的对话。

鸣凤强调“我们都长大了”,意思是怕两人接触引起旁人闲话;

觉慧理解为“心就变坏了”。

觉慧真的一点不懂鸣凤强调的意思?

不会。

觉慧不按鸣凤的意思去说,是故意曲解其意以说明“长大了”也没什么,不要因此相互回避。

懂得意思的剪刀差,对于指导交际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从表达看,说话人明了言不尽意的道理,应该努力理清思路,尽量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对于复杂的话题更要认真对待;

同时如果不是必需,还应该学会明白达意,回避言外之意,降低误听概率。

从理解看,我们完全准确理解话语含义并非易事,误听、曲解往往难免,因此当感到对方的意思有违于己、有损于己,或者有辱于己时,不要急着发火或者反击,还是先冷静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误听和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人敏感、多心,又不主动反省误听和曲解,因而人际关系的“磨损率”总是高出别人。

三.言语交际四要素

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下以言语的方式进行情感、信息等的传达、交流和沟通的行为,就是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涉及诸多方面、多种因素,考察言语交际过程,那些在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时时存在、时时产生影响的因素,我们视为交际要素,交际要素共有四个:

一是交际者(指交际双方,即说写者和听读者)。

二是交际的意图、目的。

三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即话语。

四是说话的环境,即语境。

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

四个要素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构成一个言语交际的完整系统。

各要素内部又由若干因素(因子)组成,各自又构成一个个子系统。

如交际者的子系统包括:

个体的语言能力、语言修养,交际者的角色定位、角色关系、角色转换等;

语境的子系统包括:

语境的构成、作用,语境的改善和创造等;

话语的子系统包括:

话语的意义,话语的形式,话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等。

有人认为,言语交际只有三个要素,“交际的意图和目的”不在其列。

【参见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第34页,上海三联书店,2003。

】我们觉得,应该有这一要素,因为,没有意图和目的的言语交际不能算作正常的言语交际现象,交际的意图和目的是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时时存在、时时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刘焕辉先生也持四要素的看法,他说:

“言语交际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

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参与者的动机,话语,交际环境。

”【刘焕辉《交际语言学导论》第4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第三节言语交际的研究

一.言语交际的意义

言语交际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

人类有别于动物,原因之一是有语言,有言语交际活动。

动物也有信息传递活动,如狼的嗥叫,猿的哀鸣,猫的温存,蜜蜂的跳舞等等。

但是动物的这些信息传递活动决不能和人类的言语交际同日而语,含义无限、丰富多姿的言语交际,是人类本质的表征之一。

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社会性、组织性,人类利用语言,通过言语交际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组织生产、协调工作、安排生活、维护并推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没有全社会都懂得的语言,没有社会一切成员共同的语言,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第17页,人民出版社,1971。

】这里说的是语言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其实,语言的存在有赖于交际,语言对于社会的重要功能唯有通过言语交际才能发挥和展现。

因此完全可以说,没有言语交际“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

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生产、工作、生活、生存、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言语交际。

个人不只是要能够进行言语交际,还要不断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口才;

人类自古以来都需要言语交际,当今社会更要求人们有良好的口才。

现代社会,科学发达,经济发展,个性自由,竞争激烈,一个心灵闭塞、形象萎缩、拙嘴笨舌的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那是难以想象的、不可思议的。

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师、记者、主持人、外交人士、公关人员以及政治思想工作者等等,良好的口才是他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条件,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

即使是一般的职员、工人、农民,他们工作主要不是动嘴,而是动手,当他们求职时,当他们谈情说爱时,当他们协调家庭生活时,当他们维系日常人际关系时,同样需要口才。

总之生活需要良好的口才,现代生活更需要良好的口才,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

良好的言语能力,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正如李树荫先生说的:

“口才和交际艺术是一个人心态积极、活得潇洒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开发潜能、驾驭生活、改善人生的无价之宝!

”【李树荫《无价之宝——掌握口才与交际艺术》第1页,知识出版社,1992。

】现代人必须勇于和乐于与人交往,敢于和善于恰当地表现自己,宣传自己,这是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可是,确实有人不能这样做,他们说,我天生内向,见人羞于说话,更怕在大庭广众场合说话;

也有人说,我生来语言迟钝,不善言辞,想说也说不好。

其实良好的言语能力并非先天造就,自称先天不足的人,本质上是自信心不强,心态不够积极。

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重视言语交际能力,早已蔚然成风,学校正规教育和社会成人教育都重视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里不妨看看美国人重视口才教育的几段文字:

在美国口才是一种文化。

上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将“口才、金钱、原子弹”当作生存的三大法宝,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三大法宝变成了“口才、金钱、计算机”。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在美国人心中,口才的作用一直独占鳌头。

美国的教育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让人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因而,在美国,口才教育贯穿了整个学校教育。

美国人认为,不管孩子以后从事政治、法律还是商业,可能不需要数学、物理和文学,但一定需要口才。

在美国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谭先生说:

在美国生活久了,最能让我对这个国家产生感触的,不是“硅谷”的高科技,也不是生活的舒适和纳斯达克市场的股票,而是美国的口才文化。

在美国这个最发达的国家,最发达的现象是演讲的口才。

在美国,不仅律师、政治家、记者具有雄辩的口才,普通人也都是口才专家。

为了开办企业、为了社区工作、为了慈善募捐,天天都有美国人在街头、在校园、在会场发表演讲,他们的事业、生活、理想的实现都在那一张嘴上。

【无名氏《美国,立身之本是口才》引自“非常财富网>

新教育榜专栏”,。

与美国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对于言语能力的培养并不怎么重视。

言语交际在高校不是必修课,即使是专门培养教育、宣传、文秘、法律和管理人才、政工队伍的专业也没有这门必修课。

这是历来重知识、轻能力,重理科、轻文科,在文科中又重写轻说倾向的反映。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同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有关系。

孔子曾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里仁》。

】又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老子也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君子”不会重视口才,相反还会抑制口才。

再者,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权稳定,乐于限制人的言论自由。

从秦始皇时的“焚书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狱”,残酷的历史教训让人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等,这些观念通过历史的积淀,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制约了培养言语能力的意识和信心。

二.言语交际的研究

审视语言研究,可以有不同视角:

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

以第三个视角审视,源远流长的语言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纪元前到十九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语言研究的第一阶段,史称语文学或传统语言学(包括中国的“小学”),未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科,是为经学附庸,“致力于古籍与方言的整理和训诂”,【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第36页,上海三联书店,2003。

】基本上属于应用研究。

第二阶段,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是本体研究独霸天下的时期,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前者致力于揭示语言的源流及其亲属关系,后者从索绪尔到布龙菲尔德再到乔姆斯基,把语言看作一个封闭的符号系统或天赋能力,致力于描写这个符号系统的组织规则和结构系统,揭示这种能力的生成和运作规律,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是排斥意义,脱离应用,追求形式描写的精细化乃至公式化。

第三阶段,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部分语言学家不满结构主义排斥意义、脱离应用的做法,关心语言意义,重视应用研究,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语言同其他现象、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形成诸多新兴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工程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等等,同时,在这个时期,本体研究仍在进行,还在发展和深化,所以第三阶段是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存并重的阶段。

言语交际研究属于应用研究,专门地正规地言语交际研究产生于第三阶段。

零星地论及言语交际现象,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孔子、老子、邓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苏秦、张仪等诸子都有十分精辟的论断;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以演讲、论辩为研究主旨的修辞学就很发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是其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很多内容涉及言语交际问题。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现代修辞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话语语言学、语言行为学等学科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涉及言语交际的研究。

这些学科关注言语交际、涉及言语交际的研究,无论其关注和涉及程度多深,都不是言语交际研究的独立学科。

所以有人做出这样判断:

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一样,尽管它对言语交际中的各个要素都有所研究,但它也不是一门立足于全面揭示现实的言语交际过程的学科。

…………

完全立足于言语交际现象本身,全面揭示言语交际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的研究,应当说还处于起步阶段。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第32页,上海三联书店,2003。

我们同意这样的判断,虽然刘焕辉先生的《言语交际学》(1986年)已经出版20多年了,随后也有不少研究言语交际的著作问世,但是作为一个学科,言语交际学的确不够成熟,处在初始阶段。

言语交际的研究为什么难以成熟?

客观上讲,语言应用研究与本体研究相比,涉及面更广,牵涉的问题更多,现象更为复杂、更为“多姿多态”,因此规律的摸索和总结并不那么容易,而研究者的看法又更加难以统一。

主观上看,自结构主义诞生以来,语言研究者历来视本体研究为语言研究的正宗和道统,以为那才是科学,而应用研究登不了大雅之堂、象牙之塔,所以不免有些轻视甚至闲话,行动上则有些排斥,结果是研究力量投入和研究成果流布都大受影响,学科发展的缓慢也就难怪其然。

言语交际的科学研究,在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崭露头角,随后而至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很大的发展。

学者中,代表人物要算刘焕辉先生,他最早介入或者创建这门学科,他的专著、编著就有:

《言语交际学》、《交际语言学导论》、《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言语交际学众书》、《言语交际学教程》、《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等等。

其他学者还有姚亚平、赵毅、钱为钢、李元授、李仲师、李树荫等。

同时,通俗的普遍的社会关注和研究,势头强劲,经久不衰,这表现在,有关言语技巧、交际艺术、口才诀窍等方面的编著,层出不穷,充斥着畅销书专柜,摆在书摊显眼的位置,大多数文化人(还算不上知识分子)家中都有这类编著。

当然这些编著的质量的确良莠不齐,许多只是辗转抄袭的结果。

口才、演讲、交际类的杂志也办得很火,广受欢迎,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演讲与口才》(吉林)、《交际与口才》(上海)。

互联网普及开来之后,以言语交际为内容的网站、网页也应运而生。

另外,美国卡耐基的著作大为畅销、广为流传,也是言语交际普遍受到关注的一个标志。

言语交际研究,有两种思路,两种不同的切入方式,尽管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交际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一种思路,立足于特定语境下的策略和技巧,试图给人以具体指导。

例如,怎样学会绕弯子,怎样使用重复和补充,怎样转换语码,怎样转换话题,怎样限制范围,怎样用陈述语气或疑问语气表达祈使语气,怎样同室友说话,怎样同领导说话,怎样同陌生人说话,怎样自我推荐,怎样让听话人信服,怎样取悦他人,怎样破译弦外之音,等等等等,可以提一百个“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