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00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服装生产管理简答题Word格式.docx

(3)按期按量交货。

生产管理就要达到以下目的:

(1)降低成本;

(2)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

(3)增加产量和销售额;

(4)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半成品的库存量;

(5)减少成品的库存量。

7.简述生产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进行服装生产管理时,可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阶段,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使之标准化,当下一次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不必再研究、讨论、制定计划,可直接按标准进行生产。

失败的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现象再次出现,同时将这些内容再次反馈到下一次计划中,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

8.简述服装生产组织的原则。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5)生产过程的柔性;

(6)清洁生产。

第二章

1.服装企业生产类型

(1)企业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

按企业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服装企业生产可分成订货型生产和预测型生产两种生产类型。

(2)按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划分

①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的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是一种或类似的几种),生产条件稳定,每个工作地完成的工作是固定的一道或两道工序。

由于生产过程使用高效率的专业设备,如电脑开袋机,操作技术容易掌握,所以,工人的专业水平及操作熟练程度较高。

生产车间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流程的编制精确、合理。

②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的品种较多,每种产品有一定的数量,各种产品在生产期内成批地轮番生产,大多数工作地要完成多道工序。

当款式变换时,各工作地上的设备需相应调整,变换越频繁,工作调整的次数就越多,生产线适应这种变换就越困难,生产的产品品质就越不稳定。

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产量又很少,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不稳定,款式基本不重复,每种产品只生产一次就不再生产或短期内不再生产。

因此,生产多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这种生产类型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掌握的生产知识较广,这样才能灵活地适应频繁的款式变化。

2.服装生产过程的构成

(1)服装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

指产品在投入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准备、服装样板的制作、服装材料的准备以及工时定额的制订和修改等。

(2)服装主要生产过程。

指直接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料小排料、画样、裁剪以及衣片的缝制、熨烫、包装等生产活动。

(3服装辅助生产过程。

指为保证服装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日设的维修、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服装生产服务过程。

指为保证服装正常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服装面料和辅料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厂内外的运输等。

3.比较服装企业常用三种组织构架的优缺点?

三种主要组织结构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项目

直线制结构组织结构的优点

1命令统一

2权责分明

3组织稳定

职能式结构1高专业化管理

2轻度分权管理

3培养选拔人才

直线—职能式结构1命令统一

3分工清楚

4稳定性高

5积极参谋

三种组织结构所共有的缺陷是:

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在组织中分权程度是低的。

正是由于这种低的分权度,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决策权限,从而造成组织缺1缺乏部门间交流

2直线与参谋冲突

3系统缺乏xx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缺点

1缺乏横向联系

2权利过于集中

3对变化反应慢

1多头领导

2权责不明专业化组织适用企业类型小企业

乏创新精神与激励创新

的动力。

第三章

物料消耗的构成

服装生产物料消耗的构成是指企业从取得物料如面料、辅料、配件等开始,到制成成品为止的整个过程中物料消耗的去向。

服装企业中的物料消耗一般由产品的有效消耗、加工工艺性消耗和非工艺性消耗三部分构成。

过产品的有效消耗。

指构成服装的净面料消耗部分。

(1)产品的有效消耗。

(2)加工工艺性消耗。

指在加工产品过程中由于铺布、裁剪等操作产生原材料的消耗,如裁剪后剩余的边角料、碎料等。

(3)非工艺性消耗。

指由于产生废品(如牛仔服水洗后造成的破损)及运输、生产、保管、装卸等方面在非正常条件下所造成的无效损耗。

2、物料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料包括采购、验收、分类、发放、控制存量呆废料等,物料管理主要有如下几种内容。

(1)用料计划与预算

预订在一个固定的生产周期中,所需物料的种类与数量。

由制造部主管决定用料计划并与采购部门协调制订预算。

(2)物料采购管理

物料采购管理包括采购作业方式、采购预算、供应商的确定等。

(3)物料仓储管理

物料仓储管理包括物料的检验、收料、发料、存储与呆废料的处理等。

(4)物料存货控制

物料存货控制是物料管理的中心,目的是配合生产实况,以最低的仓储量,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服务。

3.物料采购的目的

(1)采购储备适量的物料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物料的供应能力必须像生产线流水作业一样,源源不断,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作业的需要,否则会影响生产连续均衡地进行。

(2)掌握物料的信息。

在现代化服装生产中,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必须重视市场信息,密切注意用户的需求动向,搜集分析各种物料信息。

信息来源于贸易单位、制造厂

家、专业商社等,将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便可为采购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最佳采购循环,包括确定适当的物料采购量。

(3)降低采购成本。

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购买成本最低的物料,降低物料采购费用。

采购方式

答:

采购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集中采购,另一种是分散采购。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的采购由总公司的采购部负责,分公司直接向总公司申请物料,而不能自行采购;

分散采购是公司各部门自行负责本身所需物料的采购事宜。

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优缺点如下。

(1)集中采购自优缺点

集中采购的优点:

集中大量采购可享受折扣的优惠且易获得所需的物料;

容易获得品质一致的物料;

有利于采购技术的专业化;

可节省订购成本。

集中采购的缺点:

作业流程太长,缺乏弹性;

不能因地制宜,丧失有利的机会和价格;

对紧急需求物资不能及时供应。

(2)分散采购优缺点

分散采购的优点:

作业速度增快;

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

权责分明,易于管理。

分散采购的缺点:

订购成本过高;

不易享受折扣优惠;

物料品质不易达到一致。

5.影响物料消耗的因素

自然回缩,缩水率,疵点,段料,残次产品,特殊面料。

6.存控制的目的

存货控制本身不能创造利润,但用减少库存成本的方法可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仍然可以产生效益。

存货控制的目的如下。

⑴达到最经济的订购量,降低采购成本。

⑵在最适当的时间订购物料,保证生产供应。

⑶把存货量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

简言之,存货控制的目的是配合生产,以最少的费用维持对生产或客户的服务。

7.定期订货控制法与定量订货控制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定量订货控制:

定量控制也称订购点法或Q制度。

其特性有:

(1)每次订购数量一定,由存货控制的基本原则来决定;

(2)订货周期按需求决定;

(3)确定安全存量,应付前置时间内不正常的需求;

(4)经常检查当前的存货是否减至订购点,以便订购。

定量订购制的经济订购量=平均每天使用量×

一个生产周期的天数。

定期订货控制:

定期控制或称P制度,其特性:

(1)订货的周期固定不变;

(2)订货的数量为存货水平的数量减去现存量,订货数量是不确定的;

(3)定期执行盘点作业,确定现存量。

定期订购制的订购量=最高存量-已订未交量-现有存量。

第四章

1.定制与成衣裁剪的比较.

裁剪定制服装的裁床部裁剪成衣的裁床部

1.每张订单的货量只是一件或几件衣服1.每张订单的货量数百或数千且款式相(少件多种品种加工)同(批量、少品种加工)

2.每张订单要求的颜色、尺码和款式都2.每张订单一般所需的尺码和颜色类别不同

3.采用剪刀或圆刀式裁剪机等简单设备不多

3.采用电动裁剪机,操作需要特别的训练

4.裁剪人员兼画纸样和裁剪等工作,裁4.纸样、铺料、裁剪等各种工作由专门的剪人员的技能水平较高

5.直接在面料上排板

6.每一扎裁片包括此款服装的所有衣片员工来负责

5.排板先画在纸上

6.每一扎裁片是同一种形式的衣片

2.排料的质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排料的质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线条的准确性。

排板线的粗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成衣的尺寸和外形。

(2)裁剪设备的活动范围。

排板时,应注意纸样与纸样间的排列要有足够的位置,让裁剪刀顺利地剪割弯位和角位,否则,易导致裁片尺寸不正确。

(3)适当的标记。

在排料图上,每一块纸样都应标有服装的尺码、款号、纸样名称,还有省位、袋位、袖衩位、丝绺方向等记号。

(4)纸样的排列方向。

如果有方向性的面料,就要特别注意纸样的排列方向,否则成衣上会出现毛羽方向不一致的质量问题。

(5)节约面料。

纸样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尽可能提高面料的利用率。

3.简述拉布的方式。

拉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一般拉布法:

单程同向铺料、单程双面铺料、双程双面铺料、双程单面铺料。

(2)对折拉布法

4.拉布质量要求

(1)xx对齐

布边不对齐会导致有些裁片不能完整裁出。

拉布时,要做到每层面料四边上下对齐是有困难的,因为面料的幅宽定形始终存在差异,但做到两端和一边对齐是可达到的。

拉布时,考虑层面料不对齐的误差,拉布长度上留出裁剪余量是必要的。

(2)布料疵点

拉布时检查面料有无疵点,方法如下:

①根据验布时指出的疵点位,检查疵点是否位于排料图上的主要裁片位置。

②发现疵点位于裁片位置,面料又无方向性,可将面料调头排放,避开疵占③如果不能避开疵点,就驳布或在有疵点的位置做上记号,用余料补裁。

如果布边紧皱卷曲,可沿布边每隔一段距离剪一小口,这样可以消除布边紧皱情况;

反之,如果布边松弛卷曲,可沿布边每隔一段距离剪去一些面料,以避免布边松弛。

处理好布边的卷,可以使面料铺得平整,提高裁片精度。

(3)xx控制

拉布xx失控会有两种极端情况:

如果拉布时过于松弛,裁出的裁片尺寸就会偏大;

反之,如果面料拉得太紧,裁剪后回缩,裁片尺寸就会变小。

拉布张力失控会直接影响裁

片尺寸的精度。

(4)静电荷在各层化学纤维面料互相摩擦时产生,会引起布层间互相吸引或排斥,使各层面料不能叠放整齐。

解决的方法是使作业面四周的空气湿度上升或采用静电消除器。

(5)底纸和隔板应用

底纸和隔板的作用如下

①底纸有助于面料顺畅地经过直刀式裁剪机的底座板,减少底座板对底层面料产生

②底纸有助于当布层剪成以后一组组移走。

③隔纸用于防止热塑性面料裁剪时刀刃口熔化裁片的边缘。

④隔纸方便裁片捆扎。

隔纸将各层面料分开,从切口可清楚地对裁片计数,将裁片分成数量相同的一扎扎。

第五章

1.简述产品在工序之间移动的方式。

产品在工序之间的移动有三种方式:

(1)顺序移动方式

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送到后道工序加工。

这种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产品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即一捆扎的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后,才送到后道工序进行缝纫加工。

(2)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的特点是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成平行作业。

这种移动方式其产品的加工时间最短,但运输频繁,当前后工序的作业时间不相等时,设备产生停歇或等待加工现象。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这种方式既考虑加工的连续性,又考虑加工的平行性。

为使每种设备能连续加工该批零部件,作业安排时要求确定每道工序开始加工的时间,在这种移动方式,设备在加工一批零部件时无停歇时间,立即送下一道工序,但总加工时间大于平行移动方式的加工时间,而比顺序移动的时间少。

2.简述选择移动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移动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类型;

(2)产品生产任务的缓急情况;

(3)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

(4)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部件的重量;

(5)改变加工的款式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工作量。

3.单独整件生产

单独整件生产俗称“全件起'

'

或“单甩'

,除了一些特别工序如锁眼、钉扣等机缝及熨烫外,只需一名熟练工人即可完成整件服装的缝纫过程。

生产设备仅需一台平缝机和一张小工作台。

⑴单独整件生产方式的优点

①投资额低,工厂只需设置平缝机和工作台等少量设备。

②款式品种转换快,灵活性高,市场应变力强。

③在制品数量低,交货期易控制,管理工作负荷轻。

⑵单独整件生产方式的缺点

①厂方需要雇用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如果雇用新手或不熟练工人,需要长时间的培训。

②工人单独完成整件服装的缝制,生产效率低。

③产品质量高低和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关程度高,质量稳定性不理想。

④工人的工资高,成衣的生产成本偏高。

⑤特种或专用的设备和工具应用少,甚至不用,某些工艺要求特殊的服装不能加工或加工不好,如电脑绣花、多褶裥位加工、弹性面料的缝制等。

所以,这种生产形式只适用于款式多而批量很少的成衣制作,前店后厂的服装公司和样衣加工普遍使用此法进行生产。

第六章

1.什么是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的类型有哪些?

服装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

所谓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各种生产设备、厂房等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

服装企业的生产能力,应是指服装各生产环节包括制作排料图、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能力、各固定资产在保持生产要求的一定比例关系的条件下,综合平衡以后的结果,不是孤立地以一个生产环节来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设计的生产能力、查定的生产能力和现有的生产能力三类。

第七章

1.说明作业方法研究的一般程序步骤?

作业方法研究的一般程序步骤是:

(1)提出问题:

服装企业中的标准化工作者和生产管理者都应具有问题意识,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

(2)调查准备:

包括明确调查内容、准备用具和调查表及统一调查人员的认识等。

调查表要易于记载调查的结果,易于累计调查结果,使调查重点突出。

(3)调查实施:

主要是询问有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其次是实测和查阅资料,要特别注意正确地记录事实,最后将调查的结果准确无误地汇总。

(4)分析研究:

从调查的结果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的重点,拟订改进方案(草稿);

通过集体的创造性的思考,研讨改进方案(讨论草稿);

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确定方案的初稿。

(5)确定实施方案:

将优选确定的方案具体化,制成实施方案,然后从经济、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并做出试行方案评价,研究其达到预定改进目标的程度。

(6)试行:

按试行方案的要求对操作者进行训练,按实用的程序试行。

在试行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写出修正方案。

(7)制订标准:

通过试行并修正后,准备正式实施的内容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确立新的工作目标,产生执行方案。

(8)实施: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还要对方案作适当调整或修正,但尽量使工作系统相对稳定,最后确定实施标准和规则。

2.作业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

服装作业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有五种:

(1)流程图表。

(2)设问技术(5问)。

(3)工作改进技巧(4种)。

(4)工作改进分析检查表。

(5)动作经济原则。

作业方法研究就是运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方法研究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

作业方法研究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流程分析、工序分析、动作分析和作业测定等。

3.说明动作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动作分析的目的是:

(1)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减轻劳动强度,消除不必要或多余的动作,确保作业安全;

(4)根据动作分析提供的资料,研制科学的作业方法,使作业人员的操作更加简练、舒适和科学;

(5)确定作业操作标准;

(6)培训作业人员;

(7)便于科学地进行作业管理。

4.说明动作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动作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1)确定目标:

先确定如何辨别工作方法优劣的准则,再决定改进工作方法的范围;

(2)分析:

将每一工作方法划分为若干细小的步骤,再以图表示实际或预期的顺序;

(3)评定:

将上述分析所得的基本数据,与更有利的步骤顺序比较,以形成更佳的工作程序;

(4)革新:

根据评定结果,重新组合该项工作的程序;

(5)检验:

根据第三步的数据,检查第四步所制定的新方法,是否符合第一步的目标;

把第五步制定的新方法,先挑选几名操作工人加以培训,以观察其实际效果;

(7)应用:

根据试行结果,制定标准工作程序,并加以推行,使工作标准化。

5.动作经济原则的概念

5.说明动作经济原则包括什么?

动作经济原则包括:

身体使用原则

(1)双手同时开始同时完成其动作;

(2)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闲空;

(3)双臂的动作应对称、反向并同时动作;

(4)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等级而又获得满意的结果为好;

(5)尽量利用物体的惯性、重力等,如需用体力加以阻止时,应将其减至最低限度。

(6)变急剧转换方向的动作为连续曲线动作;

(7)建立轻松自然的动作节奏或节拍,使动作流畅自如

工作场所布置原则

(1)工具、物料应放在固定位置,使操作者形成习惯,以用较短的时间自动拿到作业位置;

(2)运用各种方法使物料自动达到操作者身边;

(3)工具或物料应放在操作者面前或身边;

4)工具或物料应按最佳次序排列;

(5)照明应适当,使视觉舒适为度;

(6)工作台和坐椅的高度要适当,应使操作者坐或站立时感到方便、舒适;

(7)工作椅的式样和高度,应使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

(8)以固定的机器循环,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内容;

(9)安排直线向前进行的工作次序。

工具、设备的设计原则

(1)尽量解除手的动作,用脚踏工具代替;

(2)尽可能将两种以上的工具组合成一种多功能工具;

(3)机器上的手轮及其他操作件位置的设计,要尽可能使操作者以较少的姿势变动达到最高的操作效率。

6.说明标准作业时间有什么用途?

标准作业时间有下列用途:

(1)安排生产进度;

(2)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

(3)作为考核工作效率的依据;

(4)确定适度工作标准的基础;

(5)生产线上操作人员或工作负荷平衡的依据;

(6)作为比较不同操作方法的依据;

(7)决定生产线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数量及其配置;

(8)制定标准成本,是成本核算、工人工资、成本管理的基础。

第八章

品质管理的概念

品质管理是指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以及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品质管理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品质管理的出发点。

(2)用户要求的品质应与成本相适应。

(3)品质管理有一套系统、科学、完整的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品质管理定义为确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品质筹划、品质控制、品质保证和品质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第九章

确定标准

(1)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根据理论上的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好经营效果来确定的标准成本,也就是效率、产量等一切因素都较先进时的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的正常价格和正常的经营成果计算的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是指近期内,在现实生产能力条件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成本水平。

上述三种标准成本,通常采用现实标准成本较适当,现实标准成本可以取企业过去较长时期内实际成本的平均值,再适当考虑可变趋势而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