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54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必修二历史背诵资料教学教材文档格式.docx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理解)

(1)确立: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特点:

土地私人所有与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该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

(3)抑制土地兼并的表现: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

明朝政府丈量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重农抑商(应用)

(1)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统治

(2)演变:

①战国首创: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本商末”,限制工商业发展。

②明清固守:

明太祖“厚本抑末”,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评价:

①封建社会前期:

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对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②但在封建社会晚期: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应用)

①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

1.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识记)

迪亚士1487年向东到达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1492年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达伽马1497—1498年从西欧-好望角-印度。

2.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应用)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证明地园学说的正确。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17世纪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识记)

2、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识记)

3、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理解)

①对欧洲:

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对世界市场:

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宽。

③对殖民地:

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贫困和落后。

(结论: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标志)(识记)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运用)

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⑤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理念形成。

⑥环境污染严重。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识记)

主要成就:

①电的广泛使用(爱迪生发明白炽灯、贝尔发明电话)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德国人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等)④“钢铁时代”到来(传统工业的新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运用)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②形成了垄断。

③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④产生了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石油、汽车等),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而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应用)

主要内容:

(从19世纪6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建立近代海军(80年代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4)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影响:

局限性:

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

积极作用:

①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理解)

①产生原因: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先进技术的诱导。

②概况:

举办人:

官僚、地主、商人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特点: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弱;

行业、地域分布不均。

④影响: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19世纪末、1912—1919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912—1919(短暂春天):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实业救国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运动的推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较快):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有利环境:

全国的基本统一。

2、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是最大的阻碍(根本原因)。

②先天不足,(资本、人才、技术等不足);

③后天畸形(分布不均;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其中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和主要成就(识记)

1953年;

(1953——1957)

成就:

①工业化成就:

一批重点企业先后建成投产。

如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生产关系变革的成就: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2.中共八大(1956年秋)(理解)

内容:

①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理解)

概况:

(1)大跃进——内容: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追求高指标)。

大办农业(浮夸粮食单产量)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

“一大二公”。

评价:

实质是盲目扩大合作化,提高公有化程度;

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训:

①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实事求是。

③从国情出发。

不要急于求成;

④尊重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协调发展。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运用)

(1)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意义:

(两个“成为”)

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1978年安徽、四川)改革:

①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②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③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3)前提:

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4)意义: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识记)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识记)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了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90年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理解)

(1)开发的有利因素:

上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上海有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及社会经济、文化基础;

浦东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

(2)开发的意义:

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14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运用)

①西方的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②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③近代中外交往的需要;

④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发展趋势。

(2)表现

衣——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到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住——从传统平房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风俗方面——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仪式由繁入简等

(3)特点:

①受西方影响明显;

②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最典型的特征,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③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变化中既有新旧文化的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

第15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

(1)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2)推动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

(4)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5)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识记)

1905年,中国人拍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识记)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运用)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

生产能力超过消费能力。

(供求矛盾激化;

股票投机;

分期付款。

③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虚假繁荣,金融市场不稳定。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加剧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运用)

(1)主要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首要措施):

如放弃金本位制;

美元贬值;

管制证券。

②工业方面: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监督、规范行业(中心措施)。

③农业方面: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

④社会福利:

加强救济、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⑤社会立法: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已的工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地位。

(2)实质: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3)影响:

直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

间接影响: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识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理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内容: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3)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起来,到六七十年代达到日渐完备。

八十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5)影响:

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也导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战后需要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农业方面:

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

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流通方面: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及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

废除实物分配制。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经济形势。

②它适应了俄国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及评价(理解)

(1)表现(经济):

①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②经济体制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2)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937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4)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识记)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

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影响(理解)

形成:

1945年,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2)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3)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条件。

2.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识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IMF)——宗旨: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金融)(WB)——宗旨:

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现在为世界贸易组织)(贸易)(WTO)——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成立的时间和影响(理解)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对欧洲:

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对世界:

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成员国(识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3、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识记):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运用)

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1)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

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及影响(理解)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①利:

对中国: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对世界:

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弊:

市场进一步开放,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6北京的春节课堂作业

练习一

—、看拼音,写词语。

yuè

chūxú

nzhǎnlǎnjiǎozifěicuì

()()()()()

zhēnzibà

ozhú

biānpà

osì

yuà

n

()()()()

nxià

nggēngxīnzhāngdēngjié

cǎi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泡铺正

()()()

间分熬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

旬()熬()榛()残()暴()

句()遨()棒()钱()爆()

四、近义词

万象更新()娴熟()照常()

五、反义词

慌乱()喧哗()机敏()

六、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张: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A.元宵节的晚上,街头巷尾张灯结彩。

()

B.上课时,同学们都认真听,谁也不东张西望。

()

C你不要在那里虚张声势了。

()

D.船上的帆还没有*起来。

2.彩:

①颜色;

②彩色的丝绸;

③称赞,夸奖的欢

呼声;

④花样;

精彩的成分;

⑤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

⑥获胜的预兆。

彩排()喝彩()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张灯结彩()

七、、选词填空。

1.迅猛迅速飞速

①虽然现代社会发展(),但是中国人却不能丢弃过春节的传统。

②集合号响了,同学们()到操场上集合。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用“精”字组成四个词语,然后填空。

1.春节联欢会在工作人员的()策划下,演出取得了成功。

2.我国()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3.王小刚做的飞机模型十分()。

4.马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显得很()。

八、修改病句。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2.元宵上市,又一个春节的高潮到了。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混乱。

九、判断对错。

1.《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

这一句中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3.《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巴金。

4.“万向更新”“零七八碎”“截然不同”这几个词词形都是正确的。

()

十、、我会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不是同一类的。

1.元宵节春节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

2.《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西游记》

3.钢琴笛子古筝琵琶吉他

4.胶枣榛子花生栗子蜜饯

十一、按课文填表,然后按时间顺序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时间

风俗习惯

练习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zhēngsu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