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462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学概论》教学辅导1第一章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根据国内外旅游调研、统计以及相关因素,可对旅游活动进行如下划分:

1.按旅游者的地理活动范围不同,旅游可以分为:

环球旅游、洲际旅游、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以及区域旅游等类型。

2.按照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不同,旅游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旅游、修学旅游等类型。

3.按照旅游内容的不同专题,旅游可以分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旅游、郊区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民俗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

4.按照旅游组织方式及旅游者规模不同,旅游可以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等类型。

5.按照旅行方式不同,旅游可以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类型。

6.按照旅游的计价方式与费用不同,旅游可以分为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公费旅游、自费旅游等类型。

三、旅游的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是旅游者以文化为基本属性的特定活动,是涉及多领域、多内容的综合性社会现象。

其性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集合体

旅游是人类的社会化活动。

从旅游活动产生到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行为都离不开人类的社会活动,单靠个人不依靠任何外界力量,是无法实现旅游活动的。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社会条件、政治与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旅游活动本身,也牵涉众多的社会、政治及经济因素,如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环境的稳定、政治环境的融洽、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等,都对旅游有重要影响。

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首先,旅游者介入陌生的环境,给东道地社会观念造成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加深,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均促使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化、开放化方向发展。

其次,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促进各自的政治经济交往。

总之,旅游活动是社会综合性活动,是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集合体。

(二)旅游是人类文化需求的反映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其共同之处在于通过旅游实践的完成,旅游者获得某种身体和心灵的放松以及精神方面的享受。

旅游者希望借旅游的机会,领悟与感受异域文化与氛围。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以及在熟悉环境中,容易产生逃脱压力、求新求异、身心放松等需求,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异域文化的体验而外出旅游。

通过观光、游览、与异域文化的沟通与融合等活动,一方面,旅游者身心得到熏陶,精神上得到放松,另一方面,自己的阅历也有所增加。

正是因为人类对于不同于自己成长地、居住地或工作地的异样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于异域文化的欣赏,人类才产生外出旅游、实现追求的欲望。

因此,旅游反映了是人类文化需求的现状和变化。

(三)旅游是一种审美与精神享受活动

人们接触各种自然美景、地质地貌、奇山异水、异域风俗、民风民情的活动,是一种感受、体验与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旅游者自身的心灵受到感染与熏陶。

无论旅游者出于何种目的外出旅游,不可避免地都会接触各种旅游资源。

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从旅游者接触其开始,直到旅游活动的完成,整个环节就是一种欣赏、体验、参与与评价的思维活动与行为过程。

而贯穿于这一过程的主要活动就是审美,包括对于美景、奇景、异景以及异域风情的欣赏与评价,故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

而不管此种审美活动的效果如何,旅游者的初衷以及实现旅游的过程都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旅游又是一种精神享受活动。

四、旅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旅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消费重要内容。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形式、内容的旅游活动,但旅游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

(一)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综合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不仅仅表现为游览观赏活动,而且围绕着这些基本旅游活动,产生各种旅游企业与旅游服务设施与机构,如旅行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饭店、旅游交通运输设施等。

除此,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也因其旅游目的的不同、旅游需求与旅游行为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式,有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修学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等类型。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是单个主体的活动,而是各种要素的综合体,因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二)异地性

从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场所,而前往其他地区的旅行活动。

异地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等的差异性,对人们产生吸引力,为了进行文化交流、体验异域民俗风情、获得身心放松等,公众加入旅游者大军。

旅游活动具有的异地性,表现为得旅游者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移动。

(三)流动性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使得旅游者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他地旅行,而这一过程中,旅游者发生了空间位移,借助于各类交通工具,实现两地间的移动。

这也体现出旅游活动的流动性特点。

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旅游者的活动才引起一系列的旅游要素流,产生旅游积聚与扩散。

(四)地理集中性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地可进入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外出旅游,尤其是二战以来,国际范围内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旅游范围已经超越区域、国家范围,走向国际,旅游者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甚至近年来,由于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人实践了太空旅游的梦想。

虽然旅游者的目的地日益增多,但从世界范围的普遍趋势来看,旅游者的活动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区域集中分布的状态。

也就是说,旅游者的活动相对集中于某些国家或者地区、区域以及区域内的旅游点。

(五)季节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业、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

旅游活动的类型多样化,旅游资源的季节差异性,旅游者闲暇时间的不均衡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旅游者选择不同时间段出游。

如海滨度假旅游,往往是在气候适宜而又与度假者居住地的气候形成反差的季节比较盛行;

滑雪旅游、冰灯观赏等冬季的旅游项目则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比较火爆,而农业采摘游等旅游活动更带有时令性,只有在特定的旅游项目开展条件具备时,才具有市场。

五、促使旅游产生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促使旅游产生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社会分工的产生

人类早期的生活极其简单,没有社会范围的交往活动,而只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着简单的物质生活,如捕鱼、狩猎、采集等。

在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没有能力抵抗,而在当时的情境下,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与自然界相斗争,根本没有劳动剩余,所有人的活动范围也仅在本氏族部落内进行,故离开本部落而外出旅行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即使有外出活动也只是带有逃难性质的迁徙活动,与其后发生的有目的的旅行活动性质根本不同。

人类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剩余物不断增加,人们之间的分工超出了自然分工范围,单个劳动品所有者不是拥有各种劳动产品,而只是拥有自己生产的产品,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交换。

特别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之后,不同产品的交换范围扩大,不同地域间交换行为经常发生,长距离异地交换需求的产生,使得人们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而外出从事经济活动,这也是早期人类旅行行为产生的主要推动因素。

(二)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交换历程经历了简单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交换等基本发展阶段,交换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交换的规模也是在不断地扩大。

尤其是金属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后,商品交换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满足基本商品需求外,储藏更多的金属货币、增加财富也成为经商者的主要目的。

而社会生产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促使社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由于产品所有者分布的地域广泛,为了实现交换,不同区域间就发生了联系。

在早期人类社会,各种信息沟通技术欠发达,不同区域间联系的主要渠道就是经商者的旅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经商者的人数、旅行距离、时间等都不断地增加,其旅行足迹踏遍了众多区域,甚至超越了国家界限,进行国际间、洲际间旅行。

(三)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种类以及生产方式等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之中。

任何一种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水平都出现过高潮时期。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社会劳动剩余物增加,国家和区域间交往更加密切。

尤其是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爆发以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推动旅行行为加强。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工人追求自身权利的斗争加剧,公众的收入水平增加,在主观上促使休闲旅游等行为发生。

同时,国家及地区经济的繁荣,给人们提供了多种产品,使得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发展与享受需求也就随之产生。

作为一种享受行为的旅游活动,也就具备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以及主观需求条件。

(四)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

不论是古代贵族的休闲娱乐、祭祀度假旅行,还是贤人雅士的游山玩水活动,或是近现代意义上的以文化与享受为目的的旅游,其本质都在于人们对于非寻常环境、异域文化的追求,超越了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范围,上升为精神愉悦、身心舒畅、社会地位的体现等多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也正是有此种高层次需求的出现,人们才会在主观上产生旅游的动力。

六、促使世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促使世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现代化交通工具在旅游业的应用为现代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等战时的军事功能较多地被战后的民用功能所替代,其方便、速度快、承载力强、旅行时间短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挖掘,不仅缩短了旅行时间距离,而且相对缩小了旅行目的地与客源地间的空间距离。

同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如汽车被家庭采用,由私人拥有。

汽车的自由使用,加强了人们的中短途旅游活动,而航空运输的发展使人们开展长途旅游成为可能,人们凭借各种航空运输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国际性的旅游。

更有甚者,随着太空飞船等先进星球探索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人类前往外星球旅行也可以成为现实。

2.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促使人们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高科技与先进管理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劳动者的工作强度相对减弱,劳动时间相对减少,使得劳动者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其生活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人们更加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并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素质人群日益增加,其求新、求异、求知的欲望,促使旅游成为现代的消费时尚。

3.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身外信息,刺激了旅游活动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现代多种媒体的使用,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各种信息获得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对居住地和工作地之外的区域更加了解,也使得接触与体验异域环境与文化成为可能。

而异域环境、文化的差异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助长了满足自身体验与接触异域环境的需求,刺激了旅游活动的发生。

4.国家和区域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推动现代旅游的进展

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政府意识到旅游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的重要贡献作用,因而出台了各种旅游产业政策,对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稳定提供支持。

同时,旅游者旅游权益保护政策的出现,也使得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更加规范化与安全化,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推动了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

 

问题解答第二章:

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特点是什么?

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异地性

这是旅游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特点。

“离开惯常居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是旅游活动形成的必要条件。

陌生的环境、新奇的事物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同时,到异地旅游也需要旅游者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以及对不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性。

对于旅游服务企业来说,把握旅游者的异地性,便能把握其根本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消费性

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说,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将产生一系列消费活动。

旅游者的消费活动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旅游者的消费性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是与其经济负担能力相适应的,旅游者的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档次。

(三)休闲性

“休闲”既是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也是形成旅游活动的客观条件。

在英语里,“休闲”和“闲暇”都用“Leisure”来表示,有活动和时间的两层意义。

一般来说,可以把“休闲”理解为个人从工作、家庭和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以及个人利用这些时间满足自己身心享受需求的活动。

旅游者的休闲性既代表了旅游者对身体及精神享受的一种期待,又要求旅游者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

(四)体验性

无论是出于观光游览、寻幽探奇的需要,还是具有度假疗养、文化交流的目的,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都会获得相应的主观感受,旅游效果的实现是旅游主体与客体互动的结果。

旅游者的体验性强调了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的主导作用,对旅游相关行业设计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旅游者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旅游者做了规定,后经国家旅游局的修改和解释,其较完整的表述为:

国内游客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在我国境内长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也属于国内游客。

根据在其他地方逗留时间的长短,国内游客又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且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

另外,此项规定还把下列人员排除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之外: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三、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需要

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需要。

人们在基本生活要求得到满足以后便会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而旅游活动的实现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这种满足。

首先,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结识新朋友、获得友情,满足“社会的需要”;

其次,人们也可以通过旅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满足“受尊重的需要”;

再次,人们还可以通过旅游获得美的感受或者冒险猎奇、挑战自我(比如沙漠旅行和攀登高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旅游需要是高层次人类需要的综合表现,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内驱动力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旅游活动内在驱动力,是促使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从产生旅游动机到实施旅游行为是一个多变而复杂的过程。

随着旅游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

另外,不是所有的旅游动机都能转化成实际的旅游行为,只有较强势的旅游动机才会引发旅游行为。

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

(1)接触自然的动机

(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

(3)猎奇求知的动机

(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

(5)宗教归属的动机

(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四、按旅游费用来源分类,旅游者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旅游费用来源分类,旅游者可以分为三类:

(一)自费旅游者

自己支付全部旅游费用的个人或家庭即自费旅游者。

一般来说,自费旅游者的消费比较谨慎,其旅游消费水平直接受到个人或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二)公费旅游者

由相关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或社会团体)支付其全部或主要旅游费用的个人或家庭即公费旅游者。

参加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的人大部分属于公费旅游者。

公费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受组织机构相关制度以及组织文化的影响。

(三)奖励旅游者

因做出突出贡献而享受到相关组织机构(一般为公司企业)提供的免费旅游的个人或家庭即奖励旅游者。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采用奖励旅游的手段来激励员工。

五、按照出游目的分类,旅游者可以分为哪几类?

在旅游中有哪些特点?

按照旅游目的,可以把旅游者分为以下几种,他们的旅游特点各不相同。

(一)观光型旅游者

观光型旅游者是以游览观光自然及人文景观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这类旅游者的内在动机是回归自然或者增长知识,观赏性以及知识性比较强的旅游吸引物能够受到他们的欢迎。

这类旅游者是最常见的旅游者,直到今日仍是旅游者中的主流,具有季节性强、重游率低的特点。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以休闲放松、调节身心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这类旅游者以追求身心愉悦(或健康)为内在动机,期望通过旅游使自己从单调的生活和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既有可能选择与观光型旅游者类似的旅游目的地,也可能选择游乐场等娱乐性比较强的旅游目的地。

这类旅游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具有季节性强、重游率高的特点。

(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度假保健型旅游者是以休养和恢复身体健康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的内在动机与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内在动机是相同的,他们一般会选择到海滨、温泉、山林等环境优美的地方休养。

这类旅游者的数量规模比较稳定,具有旅游地点固定、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重游率高的特点。

(四)文化体验型旅游者

文化体验型旅游者是以了解异地文化或进行文化交流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以猎奇求知为内在动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选择历史文化游以及民俗文化游的居多。

这类旅游者的数量规模较小,具有文化修养高、专业性强、停留时间长、旅游路线相对固定的特点。

(五)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商务公务型旅游者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机是复杂的。

一方面,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们有可能会进行一些包括考察、参观在内的旅游活动;

另一方面,利用出差的机会,他们有可能会进行一些和工作无关的旅游活动。

随着各国各地区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商务公务型旅游者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他们具有季节性弱、出行频繁、消费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六)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是以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以维系和发展社会关系为内在动机,他们外出旅行,是为了探亲访友、寻根问祖或者出席婚礼、参加各种仪式。

这类旅游者的数量规模比较稳定,具有季节性弱、价格敏感性强、旅游目的地相对固定的特点。

(七)宗教朝觐型旅游者

宗教朝觐型旅游者是以从事宗教活动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以宗教归属为内在动机,是特殊的旅游群体,他们的旅游活动中包括很多宗教仪式。

在全世界,各种宗教的信仰者具有相当的规模,因此,宗教朝觐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这类旅游者具有旅游目的地相对固定、出游时间相对固定、参与性强的特征。

(八)购物型旅游者

购物型旅游者是以到异地购物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的内在动机也是复杂的。

从表面上来看,购物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与旅游需要是高层次的人类需要的观点相悖。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购物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正越来越普遍,购物也开始变成了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

一些人把到异地购物当作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这类旅游者以年轻人居多,具有消费能力高、重游率高的特点,对旅游地经济贡献较大。

六、我国近现代旅游的发展状况如何?

(一)我国近代旅游的发展状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列强打开,从此中国社会涌现了各种浪潮。

一些仁人志士奔走江湖,为救国救民而贡献力量。

同时,清朝政府一些人士也意识到中国的处境,采取各种革新办法,举办学堂,培养人才。

特别是19世纪末,大批中国有志人士出国留学,也开启了近代社会中国修学旅游的浪潮。

1906年,我国官费、自费留学生达到8000多人。

除此,当时政府也组织官员出国进行考察访问,也有人出国开展商贸活动。

并且随着出国人士的增加,华人华侨增多,也参与回国探亲访友、投资经商等活动,人与人间的交往变得频繁与密切。

20世纪初,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以传教士为主。

随着中外人员交往的增多,国外的一些旅行服务公司如美国运通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在发达城市开展业务。

在此种情形下,1923年8月,经过北洋政府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银行家陈光甫先生决定在该银行内开设旅行部,负责国人旅行事务、代定火车票等,虽然该旅行部工作人员只有几人,规模小,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家具有旅游服务性质的机构。

1924年,该旅行部举办了上海通往杭州的第一批国内旅游团。

1925年,又组织我国第一次出国旅行活动,即赴日“观樱”旅行团。

1927年,该旅行部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具有宣传与介绍性质的《旅行杂志》,让国人对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7年6月,该旅行社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专门负责各种旅游事务,并且随着业务的开展,在国外多国设立办事机构,推动我国近代旅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由于战争等因素,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并没有能够顺利展开,旅游者人数也不成规模。

(二)我国现代旅游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贯彻侨务政策,成立了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华侨服务社,主要接待海外侨胞归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