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476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文档格式.docx

协作…………………………省历史团队专家张彦国

(22)研修过半回头看……………………………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代峰

(23)我和你(致研修路上的专家、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和全体同仁)

…………………………………………………招远市西苑学校刘肖荣

(24)撑一支长篙,向研修更妙处漫溯……………济南育华中学谢维明

◆精彩学习园地

(25)精彩学习园地……………………………………省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编者按:

本文为北京武健老师所写,我们感觉有助于老师们理解单元评价方案设计和评价量规表的制定,特放在卷首,供参考学习。

http:

//beinglab.info/inquiry/rbev.htm)

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

作者:

武健

一、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评价的目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

其基本观点就是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测验以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

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

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987)。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价不应当仅仅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主要是回忆行为)来评价其学习,而是要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进行测量与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行的测量与评价应当就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因而在测量与评价时还要注意对学习者建构知识时所采用的策略或方法加以评定,这些很可能是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上的缺陷所在。

当学习者、教学设计者明确了问题,就会在对此了解后并提出补救性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学习的目的。

以往的教学设计基本对此没有加以研究,因而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认为评价是其难点。

使用原有的测量与评价机制无法完成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尤其是可操作性的、简单的评价是难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测量应当重视对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的测量与评价。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与测量和评价是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对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既是教学的终点又是起点,改进教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

另一方面要据此设计测验来测量与评价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与评价中应当将二者进一步更好地结合起来。

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排斥对教育的甄别但不囿于甄别,更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习者的反思。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尝试引入了“量规表”对其或过程,或成果,或单元计划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

在一段时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一些良好的收获,发现其能够较好地完善教学过程。

二、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本身、教师、家长、同学、社会、……。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

因此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

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

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

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

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利用量规表进行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的操作者,分别实施自我评价、征求协作者或者同学进行个评或者组评、征求教师评价;

有时加上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因素。

然后将这些评价综合、整理,形成最后评价。

除自我评价外的其他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其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与否,对其主要起到建议的作用。

  量规表中的自我评价:

用量规表进行评价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是评价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从各方面出发的自评,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

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就本质上说,这种自我评价应当属于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

因此,用量规表对过程的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是在提出研究主题时,学习者就应当明确或者自已制作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量规表。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随时使用,达到随时自我评价的目的。

自我评价应当利用各种手段使其动态化。

  量规表中同学或者协作者的评价:

在制作量规表中,对过程的评价应当参与者是协作者。

对成果、计划的评价就可以是同学或者某一群同学的组合。

自我评价相对是片面、不完善的。

经过半年多的评价试验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个人非常容易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

例如在4年级进行“小报道”主题探究活动中,4年级1班在2001年计算机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全班30名学生,95%以上给自己打了满分,只有20%的同学给自已打了95分。

说明学生们是向往高成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过高估计自己,过低评价别人。

因此,同学或者协作者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自我评价进行评价。

在具体操作手段上应当改为只有加分,当自我评价越准时,加分越多。

同学或者协作者的评价更容易让学习者接受,引起其反思,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学生能够更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作用。

  教师评价:

用量规表对过程的评价中的教师评价也是重要环节。

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地位。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督导作用。

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质量的检查,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替代或削弱。

因此,量规表应当考虑到教师评价的内容。

新的教育观点下教师的角色与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也不应当是直接对学生完成的内容加以评价,教师也是主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

  因此,使用量规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研究性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同实施情况,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同专项评价量规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应当每一项研究活动中,应当使用一到两种量规表就能有较好效果,太多的量规表会画蛇添足。

  利用量规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生。

核心是自我评价。

原则可以总结为:

学生主要使用量规表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同学或者协作者等对照量规表对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

三、使用量规表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范围

  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是看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是否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

这也是我们衡量素质教育的根本准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评价的导向、调节功能和鉴别功能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

提出研究主题——研究主题——交流、研讨、展示主题等部分来看,评价可以有分成:

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评价和对其中某一项内容的评价。

对内容的评价又可以有对单元计划的评价、对交流的评价、对研究讨论的评价、对分析的评价、对归类的评价、对结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组织的评价等许多方面;

从评价的设计者来看可以有学生自己设计的评价和教师设计的评价。

我们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向是面向整个研究过程的评价;

我们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学生自己学会设计的评价。

即:

评价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学会设计面向整个研究过程的自我评价。

  为了达到最终由学生进行的评价,我们必须先使用教师设计好的评价进行评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变评价设计者的位置,最终由学生自已设计自已的评价;

为了达到面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评价,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一步步地由对某项内容的评价逐步转向对整个过程的评价。

  在实际的尝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教师设计量规表进行评价,逐步向学生设计量规表进行评价。

  教师设计评价的尝试主要有研究计划中提出的主题的评价与交流(海洋生物的研究活动中)、提出的研究单元计划的评价与交流(海洋生物研究活动中)、对研究与研讨的评价(树与森林的研究活动中)、对交流的评价(树与森林的研究活动中)、对学生任务分工的评价(在各个研究活动中)、对研究论文的评价(树与森林活动)、对多媒体作品的美术部分进行评价(邮票设计)……过渡到使用量规表对学习者研究活动过程的评价(期末考试—相关网络用途及其优势与劣势的调查)

学生设计量规表主要尝试了与部分学生交流设计了对多媒体作品的技术部分评价(用PowerPoint设计邮票)。

  准备继续尝试学生设计量规表进行对提出主题的评价、单元计划的评价、交流与研究的评价、对作品的完整评价……,最后过渡到由学生设计评价表完成对自己研究过程的评价。

四、对研究过程评价的量规表

  当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情感特点……制作一种能够在研究活动中使用的量规表。

让每一名学生使用量规表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进行评价与测量。

例如,我们使用过下表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五、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原则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与实验,我们总结出了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几项经验:

  ▲利用量规表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类,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反思。

  ▲研究评价与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紧密结合。

评价不是单独出现了,它如果与教学过程与研究目标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会有更大的效果。

  ▲量规表评价应当努力表现出转变的作用,激励学生的作用。

  ▲在研究必学习等活动性教学中使用量规表进行评价,提出量规表的时机应当是在提出研究主题时。

初步制订研究计划,就提出评价的量规表。

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评价标准、明确自己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量规表的制订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要逐步向学生自己制订量规表进行自我评价发展。

  ▲量规表的制定主要依据于本次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目标、过程监控以及此次评价的主要方向等。

  ▲学生自订的量规表既可以全班统一,也可以具有自己单独的量规表。

如果需要记录成绩,则学生自制量规表时尽量依靠集体讨论产生。

否则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测量标准不统一,学生成绩的无法记录的情况。

  ▲同学评价是群体对学习者自我评价的进行评价。

  ▲教师是单个指导教师或者某个教师共同体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进行评价。

  量规表的使用使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由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

可以是学生或者协作者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学生小组;

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如果成果参加评奖或发表,则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参与了评价。

  量规表的使用使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化。

使用量规表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方面。

  量规表的使用使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化。

量规表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参考资料:

《未来教育》、《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唐德海)

模块六引导性问题

1.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请从学科出发来举一个表现性评价的案例。

表现性评价就是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就是说,它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

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

不仅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评价其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下的表现。

可用成长档案袋、方案策划、观察(教师、自己、同伴)、比赛、事件任务、角色扮演、访谈、小论文、日志、学习记录等评价方法来实施这种评价。

案例1:

一道高中物理开放性试题案例,原题及评分标准如下:

将一气垫导轨倾斜放置,用标尺标明导轨上各点的位置,让滑块从导轨的高端滑下。

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观察这一过程并做出你认为必要的测量(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表和导轨上的标尺),做出你认为必要的记录,然后以你认为是最科学的方式描述这一过程。

应清楚地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导论证、公式计算、数据结论、图线表格等等。

本题无参考解答,教师可参照下面标准给学生评分:

0分:

没有回答,或给出的回答言不及义或文不对题。

1分:

只有定性的描述,基本上能说清滑块的运动过程。

2分:

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量。

其中定量的测量只是测出几个时间及距离而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也没有结论。

或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的差距很大。

3分:

其中定量的测量包括对滑块运动到不同位置时,滑块与原点的距离及运动所经过的时间,并能用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或即时度这两个量中的一个。

测得的数据基本上合理。

4分:

情况同上,但能将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两个量都求出来。

5分:

在前面的基础上,整个实验报告的叙述,包括目的、原理、过程、数

据记录和整理、最后的结论等,条理清楚,结论明确。

7分:

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9分:

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利用所掌握的多种数学工具,包括图表、图线等

等,将实验观察的结果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

10分:

在前面的基础上,能从实验事实出发对滑块的运动以至普遍情况下

的匀加速运动,或其它任何问题进行讨论,且言之成理。

其它形式的答案,可参照上述等级给分。

案例2:

以演讲为例,为评价学生的演讲技能而制订的评价标准。

  演讲技能的评价标准:

  ●站立姿势自然。

  ●与听众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适当。

  ●有效使用肢体语言。

  ●音量适当。

  ●吐字清楚。

  ●以有条理的方式呈现观点。

  ●正确使用修辞。

  ●有效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2.你怎么理解评价要素?

怎么来设计单元评价方案?

学习要素是指影响整个主题单元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可分为内容型要素、程序型要素、成果型要素。

(1)内容型要素。

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在主题单元计划中设定的必学内容,它是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关联性内容。

例如,语文学科中,课文不是评价要素,课文背后要教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是评价要素。

(2)程序型要素。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和流程,它一般必须遵循知识与技能等生成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3)成果型要素。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而要实现它就必须开展哪些方面的学习活动等。

在确定主题单元的学习要素的基础上,选择那些需要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学习要素作为评价要素。

在确定了需要评价的主要学习要素以后,为每一个评价要素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要素的特点,将多种方法有效应用于评价要素的评价,形成整个单元初步的评价方案。

3.评价量规包含哪些要素?

设计评价指标有哪些要求?

评价量规一般包含有评价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

所形成的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

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3)主要指标各自独立,相互间不能交叉;

(4)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5)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模块6作业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作业完整度(30%)

有完整的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

并包含完整的内容和正确的格式。

有完整的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但作业内容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完善;

只提交一份作业,但内容设计要素相对完整

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都未提交;

提交一份作业内容不完整,需要大幅度完善

思维导图设计合理性(30%)

主题单元的评价要素清晰、明确、比较完整,有相应的评价工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基本包含了本主题单元的重要的评价要素,能够较清晰进行描述,部分要素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

缺少较多评价要素,且各个要素设计不完整,描述不清晰,整体不具可操作性

评价量规设计及可操作性(30%)

评价量规包含所有重要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评价指标描述、等级描述等内容,整体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基本包含量规的主要评价指标并能较清晰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个别指标等级描述不具体,需要进一步完善

缺少主要的评价指标,且各个指标描述不准确,例如评价指标与评价要素不具有相关性等,量规没有可操作性

思维创新性(10%)

根据需要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量规形式,评价方法形式多样,评价工具丰富

能借助教材提供的常用单元评价量规模版完成量规设计,能运用简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基本完成评价目标

没有设计思路,不能很好的完成量规设计,评价方法单一且不能实现评价目标

《德占青岛纵横谈》研究性学习设计

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贺培东

省专家高怀举:

总体上看,选题好,有探究空间;

具体到各个环节,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切口小,以小见大,四步学习活动逐步递进,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最后提供的资源丰富,为学生探究提供了足够支撑。

作者姓名

贺培东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主题单元名称

侵略与反抗

研究性学习名称

德占青岛纵横谈

属于主题单元中的第六专题

所需时间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以上

【学习目标】

1、了解德占青岛历史及其在青岛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关于德占青岛历史的基本史料,辩证思考这段历史,进行客观分析,作出正确评判。

3、通过学习乡土历史知识进而增进乡土认同,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能够对青岛近代社会先后受到德日等国侵占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民族危机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地历史遗迹考察,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培养合作学习与动手能力。

【情境】

从“古力”一词说起

青岛人为何称城市中下水道井盖为“古力”,“古力”一词是怎样来的?

青岛的“古力”盖上刻着怎样的历史信息?

夏天至,雨季来。

你知道吗?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问: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

”龙应台说:

“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

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用龙应台的标准衡量,那么青岛在100年前就进入先进行列。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

德国人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

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德占时期的古力(摄于青岛市博物馆)

【任务】

1、课前两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德占青岛的历史纪录片、文章,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选出组长,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搜集历史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2、利用两周时间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选出最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小组推举代表在班内分享、交流材料,以PPT的形式在班内展示,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树立合作意识。

3、各组相互交流研究成果,通过教师补充的历史史料,论从史出,全面分析德占青岛的历史影响,撰写历史小论文。

【过程】

活动一:

感知历史

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对德占青岛历史初步了解,掌握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历史资料方法。

(1)文本资源

阅读教师自编德占青岛历史讲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讲义,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网络资源

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德占青岛历史相关资料。

(3)视频资源

组织学生观看《青岛要塞》、《话说青岛》等视频材料,通过历史纪录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

作业:

学生制作德占青岛历史大事年表。

活动二:

触摸历史

学生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指导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研究内容,并进行合理分工,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帮助各学习小组从以下方面入手展开研究性学习。

(1)各学习小组实地走访考察青岛现有的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址、遗迹等,直观了解德占青岛历史。

主要包括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档案馆、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原德占时期俾斯麦军营)、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青岛总督府旧址、青岛中山公园(德占时期植物园)等,引导学生在走访考察过程中注意搜集历史史料。

(2)在教师帮助下各小组初步确定研究性题目方向,注意题目不易过大。

组长负责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和研究课题的开展与管理,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任务。

组长负责最终结合小组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想法,围绕探究主题,整合成员搜集的材料。

研究成果分为研究报告与展示PPT两部分。

为保证历史史料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应给与必要指导。

学生将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感悟写下来。

活动三:

争鸣历史

“德占青岛给今天的青岛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重新进入课堂。

(1)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PPT课件,在班内展示交流。

各小组把自己收集的有价值资源、研究思路、探究过程、最终结论与其他小组共享。

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发问。

在质疑,答疑过程中,各小组互相补充,相互学习。

(2)教师提供德占时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

史料选取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德占青岛对青岛城市建设的影响;

第二,德占青岛期间实行的德华分区隔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