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79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析版备战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文档格式.docx

2016上海卷,13题

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艺复兴的特点

2016新课标Ⅰ,41题

启蒙思想

通过卢梭思想,考查西方代议制民主

2016江苏卷,15题

以学者言论为切入,考查启蒙思想

分析解读

近几年高考在这一部分的命题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材料解析、辨别比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侧重于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所涉及。

备考复习时:

(1)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两个重点:

一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2)注意本专题内容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尤其要注意中外对比,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特别是与启蒙运动的发展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形成规律性认识。

文艺复兴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3,4分)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

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

16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要点解密】

(1)在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在政治方面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在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018年江苏卷)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

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1.原因

(1)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3)经济上:

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4)思想上: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5)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6)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

路德的改革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

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

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启蒙运动的影响

(1)思想层面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2)政治层面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

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

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两方面,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2016年新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阐述:

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

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不过,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

而美国根据国情建立共和制国家,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

可见,制度构想可以引导实践,实践对构想亦有所发展。

论题二“人民主权”说指导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时随着其实践深入不断得到加强。

其中“人民主权”说作为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且树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数人拥有选举权,拥有被选举权的人更少。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使得符合年龄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主权在民”的构想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了加强。

论题三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

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直来的,其中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

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

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综上所述,制度构想为理论上的探讨,要转化为政治实践还需与国情结合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论题四启蒙运动与美国新体制的确立。

阐述盛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很多制度构想,如人民主权,民主共和还有三权分立等,这些思想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世界。

而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就接受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并在美国这个没有封建社会残余的环境里构建新的体制。

这些新体制基本上就是启蒙运动的实践。

如根据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设计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主,防止暴政;

又如根据人民主权思想,美国设立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等,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有任期限制。

结论:

美国的新体制有效维护了美国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步,抓关键信息——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第三步,定位相关所学知识——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如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四步,拟定论题——如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等。

第五步,组织答案——先拟定一个论题,然后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论题阐述。

要有条理性,表述清晰。

本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论述能力。

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而且在历年高考的考查中都要求学生引用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所以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还是要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

比如本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题目,但就回答难度来讲,最简单的还是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角度入手,这就要求学生对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熟练的掌握。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其次要尽量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答题格式。

自拟论题类题解题方法

首先,明确答题要求。

其次,抓关键信息,对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提炼。

再次,定位相关所学知识,一般都会在设问中圈定答题范围,答题时一定要按照设问要求,定位、调动相关知识。

最后,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一般围绕某种关系进行,如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意义,有哪些规律等。

考点一文艺复兴

1.(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

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C.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B

【解析】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表明,材料中的“创新”体现在人文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供人的追求与享受,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故B项正确;

文艺复兴只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神学,未牵涉到政治层面,也未批判否定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的对比,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

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排除。

2.(河南省2019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费奇诺认为,灵魂作为宇宙中介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功能,宇宙符号从灵魂那里穿过,再折射到其他事物之上,灵魂尽管与人有所区别,但灵魂与“爱”必须通过作为“中项”的人才能发挥作用。

这一思想

A.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B.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冲破了神创人的谎言D.肯定了宗教的价值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费奇诺认为灵魂只有通过人才能以爱连接万物,这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上帝,且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并未否定上帝;

C选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在材料中并未提及;

D选项错误,材料只是肯定了人的作用,并没有肯定宗教的价值。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意大利的北部诸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公社,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材料意在说明

A.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B.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

D.城市的新发展与新文化的相互作用

【解析】材料说明中世纪意大利的的城市自治运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的形成,并对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采取保护政策,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答案为C;

“最早出现文艺复兴”和“根本原因”无法体现,排除AB;

D选项相互作用无法体现,排除。

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解析】“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故A项错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

5.伊拉斯谟在16世纪初写的《愚人颂》中说:

人生的幸福由“愚人”提供,快乐是“愚人”的调味品,“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

宗教狂和迷信狂不是真正的“愚人”,“愚人”对他们表示愤慨。

这从侧面反映了

A.伊拉斯谟的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B.封建贵族对普通民众的压制

C.人们改变了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D.人们对于宗教权威的极大不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伊拉斯谟借愚人强调人应当追求人生的幸福,认为“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反对宗教狂和迷信狂。

伊拉斯谟的主张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即追求现世幸福,反对宗教权威,选项D正确;

伊拉斯谟认为“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这是违背理性的,选项A排除;

伊拉斯谟的主张并未反映出贵族对民众的压制,排除B;

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二宗教改革

1.(2020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

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体现了世俗政权地位的上升,这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选项C正确;

世俗政权任命神职人员,说明依然存在教会组织,排除A;

选项B不符合史实,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政权和教权的关系,而非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排除D。

2.(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世界小史》:

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

这可以反映出

A.“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可知,人是自由的,但也必须虔诚。

根据“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可知这是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反对教会因行称义,因此选项C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人对自己的认识,排除A;

材料依然强调信仰上帝,因此与人文主义中提倡解放人本身不同,排除B;

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排除D。

3.(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高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他把《九十五条论纲》用钉子钉到教堂门上,请大家来辩论这个‘赎罪券’到底合理不合理,这有点儿像我们中国的张榜比武。

”材料中的“他”所发起的运动

A.有助于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B.迎来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

C.推动法国大革命推翻旧政权D.要求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解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运动有助于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故选A;

文艺复兴是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排除B;

启蒙运动推动法国大革命推翻旧政权,排除C;

古希腊智者学派要求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九十五条论纲》”,联系所学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来看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宗教领域的反映。

教皇依靠自己的权力,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控制了众多的教徒,这显然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财富被剥夺,很大一部分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所以从本质上说,宗教改革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B正确;

A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宗教改革的本质,排除;

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并非反对君主,排除C;

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并不反对宗教信仰,D错误。

5.“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

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

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

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

”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B.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C.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解析】由材料“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

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可知,德国宗教改革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B选项符合题意。

德国宗教改革矛头指向的是天主教会,A选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与宗教改革无关,C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德国宗教改革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D选项排除。

【点睛】宗教改革是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

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

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

路德、约翰·

加尔文、英国亨利八世天主教改革及其后发展出来的新教徒教派。

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漫画中的注可知希望基督平息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教皇之间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应该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图片信息。

考点三启蒙运动

1.(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下表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其中从英国向法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日):

平凡社年表

赵红州: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

1540〜1610年

1540〜1620年

英国

1660〜1730年

1660〜1750年

法国

1770〜1830年

1760〜1840年

德国

1810〜1920年

1840〜1910年

美国

1920年至今

1910年至今

A.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B.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法国经济发展超越英国D.英国科技投入不断下降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西方产生资产阶级性质的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等国家,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因此这时期世界科学中心从英国向法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世界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的主要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推动其思想解放,而不是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的确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体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与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无关,故A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这时期法国经济发展没有超过英国,故C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世界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的主要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英国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