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48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docx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1

第一章导言2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2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3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

4

第二章走向自觉:

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4

第一节早期形成4

第二节形态独立5

第三节文体完成7

第四节语体变革8

第五节主体自觉9

第六节走向新变10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12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12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13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14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16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18

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

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18

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

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18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19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20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21

一、特立型传奇21

二、对峙型传奇21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

三国演义、水浒传21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22

第三节:

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22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23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23

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24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24

第二节:

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25

第三节:

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27

第四节:

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27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28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29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30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32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34

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35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P1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两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长期并存。

P4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的原因:

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对立。

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殊现象。

P1小说:

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P1“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鲁迅认为“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P1《荀子·正名》又有“小家珍说”一语:

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P2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文体。

P2“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桓谭。

P2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子十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居。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

“虽小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

P2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P2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P3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P2明胡应麟说:

汉《艺文志》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错以事耳。

分“小说”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

P2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

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P3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P3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P3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杂传记”。

P3《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P3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P3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将小说划为三类:

其一叙述杂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志、述异记)。

P3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容。

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别而非文学体制。

P3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P4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础上形成的。

P4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市人小说”、“人间小说”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P4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P4“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P5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于话。

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说连接起来的。

P5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些口传今人为传说。

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这条演进道路不但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P7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P7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史入话。

P7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

P5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于话。

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

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响;3、创作与接受:

;4、继承与创新:

小说史上的每一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结果。

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反革新的产物。

四组动因分别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关键。

P13古代小说传统艺术史上具有整体意义的创新的五次:

唐代文体创新,宋元语体创新,明初长篇章回小说的体制创新,晚明长篇人情小说题材和艺术方法的流派革新,清中叶突破传统思想和写法的美学创新。

P15孤峰现象:

几乎每一流派类型的小说,总是只孤零零地耸立着一座高峰,且总在其开创期出现,造成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如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金瓶梅等。

一方面说明了杰出作家艺术创新精神的可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对古代小说艺术史认识和研究的贫乏。

P11古代小说的授受形式:

文化市场(说话、话本和小说的传抄、刊刻、销售)、文学活动(阅读过程、评点议论)

P12所著书籍死后方得流行的有: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奄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凌笑笑生金瓶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绿园歧路灯。

P8唐代富有创造精神的士子在沈既济《任氏传》“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传奇文的创作,用杂传体散文描述虚构的人物故事,既与史传相区别,又与传统“小说”相区别,创造了真正的叙事文学体裁。

P9文学小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响:

首先,与传统“小道观”对立,提高小说和小说家地位,吸引和鼓舞有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宋末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表达小说家“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的观念);其次,是与传统杂文体观和裨史观相对立完成文学小说观念的认识,推动小说艺术的进步。

(三国演义嘉靖壬午刻本、水浒传郭勋刻本、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金瓶梅万历丁已本先后问世,小说人物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术、结构艺术等全面发展的时候,正是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明确与“文章家之一体”的小说划清界限,王圻、胡应麟、谢肇浙、李日华等阐述小说“虚”“实”关系,李贽提出小说“抒愤论”,欣欣子提出“寄意于时俗”等重要小说文学理论的时候,显示出理论与创作的同步和互相推动);再次,是明末清初,小说家逐渐形成自觉的理性指导思想,冯梦龙、凌濛初、李渔、天花藏一人、徐震、陈忱、蒲松龄、钱彩、金丰等都通过小说自序表达自己的创作观念,表现出创作主体的自觉。

最后,是在对传统扬弃的基础上,曹雪芹所同时实现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美学突破,标志着古代小说创作主体自觉的完成。

P10明后期开始兴盛的小说评点空前繁荣,其中一些人提出了对小说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杰出美学思想,如李贽的发愤论,叶昼的真实论,金圣叹的性格论,毛宗岗的情节论,张竹坡的情理论。

P7话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完成主体革新,为小说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最具生命力的语文工具;实现体制革新,创造白话长篇章回小说并使之成为理想的叙事文学体裁;贴近现实生活和普通民众,使小说艺术发展获得直接的不碣源泉。

P6史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1、史家观念的影响:

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矛盾长期制约着小说的发展;2、史家著述的影响:

人物和事件成为小说的基本要素,依时顺叙,以事系人的事件中心体和以人系事的人物中体成为叙事结构基本形态,史传叙述体例为小说取法;3、史家笔法的影响:

个体表现和特征描述相结合的形象刻画和以形写神的写实笔墨奠定小说人物艺术的基础。

寓讥贬于叙事的“春秋笔法”成为讽刺艺术的源头;4、史著语言的影响:

史传语体成为文言小说语体的基础。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

包括以人物艺术、叙事艺术、写实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术、讽刺艺术、表意艺术等特定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方法;也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作为框架和符号的艺术形式,还包括构思、意境、风格、审美形态等更高层次的美学创造。

第二章走向自觉:

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P19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史,乃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文学意识不断走向自觉的历史。

首先是小说文学体制的自觉(包括文体自觉和语体自觉),尔后是小说的文学意识特别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自觉,最后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意识变革的自觉(将古代小说发生了向控小说的转变和过渡)。

P20文体自觉:

小说从史子共生状态获得自身文学性质的漫长历程,包括早期形成、形态独立和文体完成三个阶段。

P20语体自觉:

小说从言文分离走向言文趋一,从士大夫文学走向市民文学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革新转折。

P20小说的文体完成和语体完成,使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文学传统得以确立。

第一节早期形成

P20古代小说的形成时代,有先秦说、两汉说、魏晋南北朝说、唐代说。

P20先秦后期至汉初的小说类型:

1、史书中带想象性的散文故事(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对《春秋》郑伯克段于鄢条文的具体铺写,晋侯梦大历是对春秋晋侯獳卒一条的幻想描述;国语·晋语中的骊姬谗申生、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唐且劫秦王;逸周书中的世俘、克殷、王会、太子晋);2、杂记中的想象性散文故事(琐语、国语);3、子书中的单篇散文故事和短篇故事集(论语中四子侍坐、子路从而后;墨子中墨翟公输伐宋;庄子中渔盗跖、说剑;田子方、知北游、让王则是散文故事汇编;韩非子、说林、储说、晏子春秋。

P24先秦后期至汉初小说的共同特点:

1、与“子”“史”共存,但具有独立的叙事形态;2、具有文学的虚构性质(不自觉的幻想描述-神鬼梦幻故事;半自觉的想象描述-历史传说;自觉的虚构描述-寓言故事及其它虚拟人物故事);3、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初步的人物刻画,其中某些作品已有相当的长度规模。

P22《逸周书》诸篇被认为“往往夸诞不雅驯”“皆古人必无之事”。

P22《琐语》中的神鬼梦幻故事包括“齐景公曲陵梦神”“晋平公梦赤熊”“舞嚣买女徒”等。

被称为“古今纪异之祖(胡应麟《笔丛》)”,“实为小说之滥觞(陈梦家《六国纪年》)”,“第一部志怪小说(唐前志怪小说史)”。

P23有人认为《国语》就是先秦时期内容驳杂的杂史代表。

P23战国末期,《韩非子》首创短篇故事集。

P23《说林》由独立成篇的66则寓言故事组成。

P23《储说》是包括200多则故事的一个巨大的寓言群。

P23《晏子春秋》全书都由短篇故事组成,是一部文学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传说集,有人认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P25先秦后期到汉初,一些包含虚构故事和想象描写的叙事散文体开始以单篇形式被创作出来,而后被吸收到史书和诸子之中,成为早期的小说,主要代表是庄子和战国策;一些把一系列单篇经过有计划的汇编和分类整理形成短篇故事集,主要代表作是晏子春秋。

P26中国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途径:

一方面是传说的散文化,一方面是散文的故事化和文学化,包括历史文学化和议论故事化。

P27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三个要素:

传说(包括神话)、史籍(包括杂记)、寓言(论议故事)是古代小说的三个基本来源。

P27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从根本上说是“史”的传统:

在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三个要素中,历史记载和历史观念对小说的影响最为重要、悠久和深刻。

这种既表现为本体上的史说同源(渊源于原始神话传说),又表现为形态上的史说同体(早期小说与史说共存),更表现为观念上的史说同质(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对立统一),其影响力贯穿古代小说文体早期形成与发展全过程;而史家记述语言的定型化,则形成言文分离的古代小说语。

P28古代小说文体的形成过程,是散文叙事历史意识(即实录意识和简严意识,渊源于散文记事的史家规范)与文学意识(即虚构意识和修饰意识,源于口头文学的叙事想象)矛盾运动的过程。

P28小说的本源是原始口头叙事文学,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不自觉的幻想创造(神话传说)。

其故事性(叙事)、想象性(虚构)、修饰性(在口头流传中敷演增殖),已具备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

P29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首先是在历史事实的框架内,容许细节和过程的虚构(左传、国语、论语、墨子中的叙事诸篇);进一步发展是在历史的形式内,容许故事和人物的虚构想象

P29《春秋》谨严,《左氏》浮夸——韩愈《进学解》

P29《左传》之文,“自有纵横意思(《朱子语类》)”“是非交错,混然难证(春秋啖赵集传)”“后人增饰若是之多”“其说多诬淫(柳宗元)”“往往是根据一件真事而加上许多想象,说多得“像杀有介事”(钱玄同)”

P31《战国策》书中诸文有史事实录,亦有夸饰之辞,甚至有托谕之言,虚构之事,但其文辞华辩,足以摇动人心。

缪钺考证全书458篇,可断为拟托者97篇,占21%;其中《齐策》52篇,可断为拟托者20篇。

P31先秦小说的早期形成过程,如同后来唐传奇、宋话本一样,是从单篇创作到集合成集。

P32传说散文化:

对民间传说的记叙加工。

历史文学化: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想象描述。

议论故事化:

观念哲理的形象表现。

P32《山海经》多载历史和神话传说,《琐语》多载历史和神怪传说,《庄子》系寓言组,《韩非子》系寓言群,《短长》、《事语》、《长书》、《修书》、《国事》皆为策士之书,其原创形态都是单篇,而后被收录成集。

P33庄周和纵横家小说,是古代作家叙事文学的最早成果。

第二节形态独立

P33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小说完成形态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出现早期繁荣的时期。

杂史杂传杂记:

古代文言小说的存在形态

P34《燕丹子》是一部依据传说异闻创作的历史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现在的唯一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汉人小说”,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P34杂史著作如《燕丹子》、《越绝书》、《吴越春秋》、《蜀王本纪》等,“其属辞比事,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为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又有委巷之谈,迂怪妄诞,真虚莫测”,储存于先秦历史著作中的小说演变而为区别于正史的杂史杂传,标志着历史小说作为历史文学化的产物,已经有了自己的存在形态。

P34“虽本史实,并含异闻”和修饰描述“文采诚有足观”的写法构成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燕丹子》仰叹令“乌白头、马生角”的幻想情节,燕丹为荆轲脍千里马肝、截美人手和荆轲行刺时美人弹琴以喻秦王的生动细节;《吴越春秋》对伍子胥出逃和被杀的精彩描写;《越绝书》关于宝剑和剑术传说的记述;《蜀王本纪》对五丁开山、杜宇化鸟等神话故事的保存。

P35杂史体以史事为叙事线索,也以人物为书名或篇名。

杂传体以人物为描述对象。

杂记体则排比故事,汇辑成书。

P35杂传杂记:

《韩诗外传》(韩婴);刘向:

《列女传》《列仙传》《列士传》《说苑》《新序》

P35《列仙传》具有明显的虚幻性质,开了古代神仙幻想小说先河,其中江妃二女仿佛是诗经汉广抒情意境的化解。

西晋葛洪《神仙传》也有一些成功的创造。

P36借历史人物传记形式写幻想故事内容,始于战国中期以前成书的《穆天子传》(出汲冢),但其只有片断幻想,算不上小说。

P36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则开创了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系列故事的叙事体制,同《吴越春秋》围绕中心事件展开历史背景和系列人物描述的叙事体制,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长度和结构张力,对后代长篇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启示和影响。

P36《列仙传》《汉武故事》为代表的神仙杂传体小说,是两汉西宁市上说的基本类型,它们和《燕丹子》、《吴越春秋》等杂史小说一起标志着与“子”“史”初步分离的古代文言小说的形态独立。

P37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早期繁荣原因:

小说从与“子”“史”共生中获得形态独立,是对小说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它使古代小说找到了自己有别于历史和论议散文的存在形式(杂史杂传杂记)和写作方法(记载传说异闻,描述人物故事,即传说散文化和历史文学化),从而推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古代小说的第一次繁荣。

盛行民间的宗教迷信信仰创造了大量的鬼神精怪传说,成为幻想小说的丰富素材;弥漫于魏晋士林的品评、清谈风气,又成为人物轶事传说的重要来源。

(两汉的神仙幻想小说演化为志怪小说,历史小说演化为轶事小说(即志人小说,为包含更广泛的人间言动内容而后多称为轶事小说))

P37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与子史的形态分化进一步明朗,以传说散文化作为主要创作方式,以具有与史传议论明显区分的体制特征的杂记体为主要体制形式,并取得了初步文学成就。

志怪和志人:

古代小说的早期繁荣

P37“志怪”之名,始见于《庄子》。

六朝多有以“志怪”为书名者。

P3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提出“志怪小说”概念。

P37鲁迅著《史略》,明确以“鬼神志怪书”或“志怪”作为六朝时期专记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之事的小说的名称,以与“记人间事”的“志人小说”相区别。

P38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统计,现存及已佚可考之志怪小说约八九十种,依内容大体可分为博物类(六朝人托名东方朔《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晋·郭璞《玄中记》)、神仙类(晋·葛洪《神仙传》、晋·王嘉《拾遗记》、六朝人托名班固作《汉武内传》)和灵怪类(此类小说特多,代表此时期幻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趋向,如魏·曹丕《列异转》、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梁·吴均《续齐谐记》、梁·王琰《冥祥记》、北齐·颜之推《冤魂志》)三类。

P38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

志人类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晋·裴启《语林》;轶史类晋·葛洪《西京杂记》、梁·殷芸《小说》;笑话类魏·邯郸淳《笑林》、隋·侯白《启颜录》等。

P39对记故事权利的确认和对编故事权利的否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意识的根本特征。

P39虚构意识的迟滞的成就:

延缓了小说的成熟,却促使了修饰描述发展,为小说的成熟准备了创作经验积累的条件。

主要表现为:

1、简约传神的人物刻画,以《世说新语》为代表;2、完整叙事的细节加工,以《搜神记》、《冥祥记》为代表(搜神记之李寄、紫玉;幽明录之卖胡粉女子、刘晨阮肇)。

P40《世说新语》是第一部明确以“人”为中心,以人物性格特征作为描述对象的作品。

胡应麟评此书“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P40《世说新语》第一次把人物作为审美对象,标志着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萌芽。

P42千字以上的小说:

冥祥记中赵泰、陈安居、慧达等条。

第三节文体完成

P43宋·洪迈:

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P43唐人小说的两种文体:

一是传统的纪闻性质的杂记小说,即六朝志怪、轶事小说的继续;一是新起的传奇文,即具有文学文体性质的杂传体小说。

除上述两种文言小说外,唐代还有一种民间兴起的通俗小说话本,是宋以后小说语体变革的先河。

补充:

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话本一般又可以分为两类:

说话中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自元代开始叫做“平话”,“平话”讲述长篇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另一类就是篇幅短小的小说话本,常常被称为小说,又称为“短书”,它对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P43晚唐裴铏把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传奇》,正式从概念上与传统“小说”相区别。

P43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评沈既济《枕中记》和韩愈《毛颖传》,称颂“二篇真良史才也”,仍将之纳入史笔范畴。

P43宋初,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玄怪录》、《传奇》等传奇小说集始得列入“小说家”类,而且收入了《补江总白猿传》、《牛羊日历》、《开天升平源》三篇单体传奇文,但唐传奇的优秀之作却一篇也未收。

李(日方)编《太平广记》方以“杂传记”的名义收录进去。

P44元虞集《写韵轩记》始以“传奇”作为唐人所创新型小说的通称。

P44明胡应麟小说分类,区分“志怪”与“传奇”,并明确揭示唐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唐传奇真正被确认为唐代小说的文体代表。

P44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

1、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现存主要作品有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等单篇、牛肃《纪闻》专集(第一部传奇小说集,其内容基本上是“实录”,描写较为具体生动。

2、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市人小说(一种说话伎艺)”和“俗讲(演述故事的民间说唱)”的流行,给传奇创作以有力推动。

代表作单篇有:

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冯媪传》、沈亚之《湘中怨解》《秦梦记》、李朝威《柳毅》、陈玄祐《离魂记》、李景亮《李章武传》等,专集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

3、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一方面大量传奇作品特别是专集的出现表明唐传奇的创作仍处于繁盛阶段,传奇单篇如房千里《杨娼传》《无双传》、无名氏《郑德璘传》、杜光庭《虬髯客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