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66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分泌教学大纲.docx

内分泌教学大纲

第七篇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八篇第一单元总论

目标

1.了解激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熟悉〔1〕内分泌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疾病的总分类。

3.掌握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内容

一、概论

1.详细讲解内分泌系统的涵义与范围,重点阐述激素分泌及作用方式:

①内分泌;②旁分泌;③自分泌;④胞内分泌。

2.一般介绍内分泌研究的三个阶段:

①腺体内分泌学研究;②组织内分泌学研究;③分子内分泌学研究。

二、激素分类和作用机制

1.一般介绍激素分类、激素降解、转换。

2.作用机制〔1〕详细讲解细胞膜受体:

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作用于细胞膜受体。

细胞膜受体分为4类,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非磷酸化途径介导各种生物反应;〔2〕详细讲解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1,25(OH)2D3和维A酸通过结构类似的受体超家族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促进DNA基因转录和mRNA翻译而产生蛋白和酶,调节细胞功能。

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重点阐述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所调控。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各部位的调控。

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已形成一个神经内分泌轴,以调整周围内分泌腺和靶组织。

2.重点阐述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反馈控制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

3.详细讲解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内分泌、免疫和神经三个系统之间可通过相同的肽类激素和共同的受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有调节作用,免疫系统亦有反向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不但调控正常的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反应中也起作用。

四、内分泌疾病的分类重点阐述功能减低、功能亢进,一般介绍激素的敏感性缺陷。

五、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1.重点阐述功能诊断:

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代谢紊乱证据、激素分泌情况、动态功能测定包括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

2.详细讲解病理诊断:

影像学、放射性核素、超声、细胞学、静脉导管等检查。

3.重点阐述病因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染色体检查、HLA鉴定。

六、重点阐述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1.功能亢进: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

2.功能减退:

替代或补充治疗;内分泌腺组织移植。

第二单元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目标

1.熟悉〔1〕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因,掌握希恩综合征的发生机制;〔2〕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掌握〔1〕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各主要靶腺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

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详细讲解垂体瘤:

为成人最常见原因。

2.下丘脑病变。

3.重点阐述垂体缺血性坏死:

Sheehan综合征。

4.蝶鞍区手术、放疗、创伤。

5.感染和炎症。

6.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

7.垂体卒中。

8.其他:

如空泡蝶鞍、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

二、临床表现

1.重点阐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表现为性腺〔产后无乳、闭经〕、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详细讲解肿瘤压迫及原发病表现。

3.重点阐述垂体危象。

三、实验室检查

1.重点阐述垂体-性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垂体-甲状腺功能测定。

2.一般介绍CT、MRI检查:

适用于腺垂体-下丘脑的病变。

四、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1.多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

2.神经性厌食。

3.失母爱综合征。

五、防治

1.预防:

如加强产妇围生期监护、纠正产科病理状态等。

2.针对病因治疗。

3.重点阐述替代治疗:

需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

先补充糖皮质激素,然后再补充甲状腺激素,后者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

性激素替代,并建立人工月经周期。

4.重点阐述垂体危象的处理。

第三单元甲状腺肿

目标

1.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理。

3.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内容

一、病因

1.重点阐述地方性甲状腺肿: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原料—碘缺乏;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

2.一般介绍散发性甲状腺肿:

原因复杂。

二、病理〔一般介绍〕。

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甲状腺肿大,一般无明显症状。

四、诊断〔重点阐述〕主要依据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甲状腺肿分度。

五、防治

1.详细讲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

食盐碘化。

2.重点阐述甲状腺肿的治疗:

甲状腺素,手术治疗。

3.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

甲状腺素。

第四单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标

1.了解甲亢的分类。

2.熟悉Graves病的发病机制。

3.掌握〔1〕Graves病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2〕Graves病的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

内容一、发病机制〔重点阐述〕

它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

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

以遗传易感〔与HLA有关〕为背景,在感染、精神创伤等因素作用下,诱发体内的免疫功紊乱,使体内产生TSH受体抗体〔TRAb〕。

TRAb可分三类,即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TSH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和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

TRAb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其他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与作用。

一般介绍Graves眼病的发生机制,GD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

二、病理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典型表现有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及眼征。

1.甲状腺分泌过多症群包括高代谢综合征,神经、精神、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的表现。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肿大,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无明显关系。

3.眼征,分单纯性〔良性〕突眼及浸润性〔恶性〕突眼两类。

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1.重点阐述甲状腺危象:

原因、诱因和临床表现。

2.详细讲解甲亢性心脏病。

3.详细讲解冷淡型甲亢。

4.一般介绍T3型和T4型甲亢。

5.详细讲解亚临床型甲亢。

6.重点阐述妊娠期甲亢。

7.重点阐述胫前粘液型水肿。

8.详细讲解Graves眼病。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重点阐述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TT4、TT3、FT4、FT3〕、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一般介绍T3抑制试验、TRH兴奋试验、甲状腺摄131I率、眼部CT和MRI检查。

六、诊断〔重点阐述〕

1.甲亢的诊断。

2.GD的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

重点阐述抗甲状腺药物:

作用机制、适应证、剂量与疗程、不良反应及停药指标,放射性131I治疗:

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手术治疗适应证:

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并发症,其他治疗:

减少碘摄入,β受体阻断药,甲状腺危象的治疗,妊娠期甲亢的治疗;详细讲解浸性突眼的治疗;一般介绍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

第五单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目标

1.熟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2.掌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内容

一、分类

二、病因:

重点阐述自身免疫、详细讲解甲状腺破坏、碘过量、抗甲状腺药物。

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一般表现、神经精神系统、肌肉与关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粘液性水肿昏迷。

四、实验室检查

重点阐述一般检查〔贫血〕、血生化检查〔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查、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一般介绍131碘摄取率、X线检查、TRH兴奋试验。

五、诊断〔重点阐述〕和鉴别诊断〔详细讲解〕。

六、治疗〔重点阐述〕

1.替代治疗:

方法及注意事项。

2.粘液水肿昏迷的治疗。

第六单元甲状腺炎

目标

1.熟悉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产后甲状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这三种甲状腺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内容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1.病因:

多见于妇女。

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重点阐述〕。

2.病理。

3.临床表现〔重点阐述〕: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甲状腺部位疼痛、压痛及放射痛,甲状腺肿大,可有一过性的甲状腺毒症状表现。

4.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

T3,T4可一过性升高,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呈“别离现象”。

5.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6.治疗〔重点阐述〕:

自限性,轻症用非甾体抗炎药,症状较重者用波尼松治疗。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1.概念〔详细讲解〕:

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AITD。

2.病因〔重点阐述〕: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遗传、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碘摄入量有关。

3.病理〔详细讲解〕。

4.临床表现〔重点阐述〕:

本病多见于女性,甲状腺肿大、质地坚硬,甲状腺功能减退。

5.实验性检查:

重点阐述甲状腺抗体测定;详细讲解甲状腺功能测定;一般介绍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甲状腺扫描、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6.诊断〔重点阐述〕与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7.治疗〔重点阐述〕:

无症状,可随访观察;发生亚临床甲减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伴有甲亢可给小量抗甲状腺药物;不宜采用放射碘和手术治疗。

三、产后甲状腺炎

1.病因〔详细讲解〕。

2.临床表现〔重点阐述〕:

分为三个阶段。

3.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

T3,T4可一过性升高与131I率呈“别离曲线”。

4.诊断〔重点阐述〕。

5.鉴别诊断〔详细讲解〕。

6.治疗〔重点阐述〕。

第七单元Cushing综合征

目标

1.熟悉〔1〕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分类;〔2〕Cushing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2.掌握Cushing综合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内容

一、基本概念详细讲解Cushing综合征、库欣病、异位ACTH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分类。

二、临床表现重点阐述典型病例、详细讲解重型、早期病例、一般介绍以并发症为主就诊者、周期性或间歇性。

三、Cushing综合征综合征综合征的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重点阐述依赖垂体ACTH的Cushing病、异位ACTH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皮质癌;一般介绍不依赖ACTH的双侧小结节性增生和不依赖ACTH的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重点阐述〕:

临床表现、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病因诊断〔重点阐述〕:

甚为重要,根据各型临床特点、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化验及影像学检查。

3.鉴别诊断:

重点阐述单纯性肥胖,一般介绍酗酒、抑郁症。

五、治疗〔一般介绍〕。

第八单元嗜铬细胞瘤

目标

1.熟悉〔1〕嗜铬细胞瘤的肿瘤部位及生化特征;〔2〕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2.掌握嗜铬细胞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内容

一、肿瘤部位及生化特征〔详细讲解〕。

二、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症状:

重点阐述高血压特征;详细讲解代谢紊乱;一般介绍其他各系统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详细讲解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药理试验、影像学检查。

四、治疗多为良性,可手术切除而根治;详细讲解药物治疗和高血压危象抢救。

第八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第九篇第一单元糖尿病

目标

1.掌握〔1〕糖尿病的概念、分型和诊断标准;〔2〕糖尿病各主要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3〕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治疗方法;〔4〕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种类、特点、适应证、禁忌症和副作用;〔5〕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制剂特点、主要治疗方案和剂量调整原则。

2.熟悉〔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2〕糖尿病时机体代谢紊乱的特点;〔3〕糖尿病控制目标;〔4〕酮症酸中毒的诱因、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5〕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主要内容、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3.了解〔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机制;〔2〕糖尿病三级预防及其意义;〔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内容

一、概述糖尿病的定义。

二、分型

1.重点阐述l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破坏,通常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

可分为免疫介导l型糖尿病〔重点阐述〕和特发性l型糖尿病〔一般介绍〕。

2.重点阐述2型糖尿病:

其范围从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素相对不足,到显著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胰岛素抵抗。

临床特点。

3.一般介绍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分为8个亚型。

4.重点阐述妊娠期糖尿病。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1.1型糖尿病:

现认为它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阐述〕。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6个阶段〔详细讲解〕。

2.2型糖尿病:

是一种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多基因遗传的复杂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肥胖、生活方式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重点阐述〕。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详细讲解〕。

四、病理生理

1.重点阐述糖代谢紊乱:

葡萄糖利用减少,导致葡萄糖去路减少,使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升高。

肝糖输出增加,包括糖异生增强和糖原分解加速,使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多,引起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升高。

2.重点阐述脂肪代谢紊乱:

血中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

脂肪酸在肝脏不能充分氧化利用,产生酮体。

3.蛋白质代谢紊乱〔一般介绍〕。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一般介绍〕。

五、临床表现〔重点阐述〕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有些病人可能长期无症状;有些病人可能以并发病作为首要症状而被发现。

六、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感染。

2.慢性并发症:

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和糖尿病足。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共同机制。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点阐述〕:

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

根据眼底改变情况将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大类型六期。

2〕白内障。

〔3〕糖尿病性肾脏病变〔重点阐述〕: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及分期。

〔4〕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为神经纤维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严重时同时有轴索变性。

主要病变及临床表现有:

多发性神经病变〔重点阐述〕、单神经病变及多发性单神经病变、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重点阐述〕、脑血管病变。

〔5〕糖尿病性心脏病及临床特点〔详细讲解〕。

〔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一般介绍〕。

〔7〕糖尿病足〔重点阐述〕。

〔8〕糖尿病性水疱病及其它皮肤病变〔一般介绍〕。

七、实验室检查

重点阐述尿糖、血糖、OGTT的正常标准,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详细讲解血浆C肽、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重点阐述〕。

2.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九、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及原则。

2.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标准〔重点阐述〕。

3.治疗方式选择。

4.糖尿病教育、心理治疗及病情监测。

5.重点阐述饮食治疗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6.运动疗法有规律的运动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7.口服降糖药治疗原则

〔1〕重点阐述磺脲类降糖药:

降糖机制、适应症、主要副作用。

〔2〕重点阐述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重塑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3〕重点阐述双胍类药物:

降糖机制、适应症、主要副作用。

〔4〕重点阐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降糖机制、适应症、主要副作用。

〔5〕重点阐述噻唑烷二酮及其衍生物:

胰岛素增敏剂。

8.重点阐述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制剂类型及其特点、胰岛素治疗方案、不良反应。

9.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

10.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

十、预防

十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重点阐述诱因:

如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等。

2.重点阐述病理生理:

酸中毒、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重点阐述临床表现。

4.重点阐述实验室检查:

尿糖、尿酮体强阳性。

血糖多数为16.7~33.3mmol/L。

CO2-CP降低。

5.一般介绍鉴别诊断:

①低血糖昏迷。

②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③乳酸酸中毒。

④尿毒症。

⑤脑血管意外。

6.防治:

重点阐述输液、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点〕、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补钾及补碱原则〕。

一般介绍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护理。

十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1.病因:

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等。

2.详细讲解临床表现:

糖尿病症状可不明显,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至陷入昏迷。

3.详细讲解实验室检查:

①尿糖强阳性。

②血糖常高至33.3mmol/L以上。

③血钠升高可达155mmol/L。

④血浆渗透压增高。

4.详细讲解治疗原则:

积极补液。

胰岛素治疗。

治疗诱发病和各种并发症。

加强护理。

十三、代谢综合征重点阐述概念、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二单元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目标

1.掌握〔1〕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构成和代谢,熟悉参与脂代谢的主要酶类;〔2〕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诊断、分类、防治和控制目标,各类调脂药物的机制与临床应用。

2.了解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病因。

内容

一、概述概念〔详细讲解〕、病因分类。

二、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详细讲解载脂蛋白及其分类、功能。

三、脂蛋白的构成和代谢

1.乳糜微粒〔CM,重点阐述〕主要携带外源性TG。

CM在全身毛细血管运行的过程中,接触到定位于毛细血管内皮腔外表上的LPL,在CM外表存在的apoCII催化作用下,进行TG的分解代谢,结果形成了CM残体。

CM颗粒大,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胰腺炎。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重点阐述〕VLDL主要由肝脏合成,其功能是将内源性TG转送到肝外组织。

它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与CM代谢基本上相同。

VLDL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低密度脂蛋白〔LDL,重点阐述〕LDL是VLDL的降解产物,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

主要作用是将胆固醇从肝内运到肝外组织。

LDL可分为三个亚类。

其中SLDL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高密度脂蛋白〔VLDL,重点阐述〕主要在肝脏合成。

主要功能是参与体内胆固醇的逆转运,从而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四、血脂及其代谢。

五、脂蛋白代谢中的主要酶重点阐述脂蛋白脂酶、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六、血脂异常的分型〔详细讲解〕。

七、诊断〔详细讲解〕。

八、治疗

1.防治目标水平:

ATPⅢ〔重点阐述〕。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

〔1〕用药指征〔重点阐述〕;〔2〕调节血脂药:

重点阐述他汀类药和贝特类药物。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复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

阻断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目前认为是降胆固醇血症的最好制剂。

一般介绍胆汁酸螫合树脂类、烟酸及其衍生物、鱼油制剂ω-3脂肪酸及其他类药物;〔3〕重点阐述调节血脂药物的选择。

4.外科治疗〔一般介绍〕。

5.血浆净化疗法〔一般介绍〕。

6.基因治疗〔一般介绍〕。

九、预防〔一般介绍〕。

第三单元肥胖症

目标

1.熟悉〔1〕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2.掌握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

内容

一、概念〔重点阐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一般介绍〕。

2.环境因素:

重点阐述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药物。

3.其他:

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异常,生长因素,调定点。

增生型、肥大型、增生肥大型肥胖〔详细讲解〕。

三、临床表现

1.肥胖本身症状,苹果型、梨型肥胖〔重点阐述〕。

2.与肥胖相关疾病及并发症〔详细讲解〕。

四、诊断分级与鉴别诊断

1.检测肥胖的指标:

重点阐述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CT和MRI测量,一般介绍生物电阻抗测定、皮肤皱褶厚度测定。

2.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详细讲解WHO标准、亚洲标准,重点阐述中国标准。

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

3.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皮质醇增多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五、治疗

1.行为治疗〔重点阐述〕:

包括食物行为、摄食行为和自尊。

2.饮食治疗〔重点阐述〕:

限制能量摄入,改善膳食结构,平衡膳食。

3.体育锻炼〔重点阐述〕:

提倡有氧运动,鼓励多步行。

4.药物治疗〔重点阐述〕:

适应症、禁忌症、减重目标。

药物种类:

脂肪酶抑制剂、食欲抑制剂。

5.手术治疗〔一般介绍〕:

仅用于重度肥胖。

6.继发性肥胖症的病因治疗〔一般介绍〕。

六、预防〔详细介绍〕普遍性预防、选择性预防、针对性预防。

第四单元骨质疏松症

目标

1.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3.掌握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内容

一、概念〔详细讲解〕。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详细讲解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短、骨折。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详细讲解诊断方法和标准。

五、治疗与预防

1.一般治疗:

重点阐述运动、钙剂、维生素D、其他。

2.对症治疗〔一般介绍〕。

3.特殊治疗:

详细讲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