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73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论述题补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3、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3.4、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24.5.如何理解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5.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6.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要走自己的路?

27.1.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28.2.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3.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30.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什么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32.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3.7、新世纪新时期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34.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5.2、试论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6.3、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及其基本演变?

37.4、如何正确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8.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为两步走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是什么?

39.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0.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1.1、怎样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42.4、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43.2、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44.3、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45.5、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6.4、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特点的国家政权?

47.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8.5、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9.7、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50.1、党在新时期应该怎样更好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5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2.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3.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依据是什么?

54.5、如何深化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5.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56.2、新世纪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57.3、为什么说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8.4、为什么说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59.5、如何认识和理解爱国统一战线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大作用?

61.1、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62.2、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6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64.4、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65.5、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特点?

66.6、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中国特色有哪些

67.1、谈谈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8.2、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69.3、结合实际谈一下如何才能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70.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了哪些新论述?

71.5、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2.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为什么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73.7、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4.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和意义何在?

75.2、论述江泽民所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76.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7.4、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8.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

(1)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高标准。

(2)这是由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3)这是由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有所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

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但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具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

(3)正确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还需要充分认识: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及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的说来,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国的控制和干涉,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

(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过去干革命是这样,今天搞建设也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排斥对外开放,二者不是对立关系。

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外开放的目的则是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上竞争能力。

两者都是为了发展和壮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对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而言,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首先,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与革命的目标是一样的;

其次,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看,改革不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各种具体制度做一般性的调整或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指向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层结构和根本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部领域和各个方面,因而实际上是一场革命;

最后,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来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改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改革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且面临科技革命的严重挑战和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亚于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因而是一场革命。

在开放的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要求社会主义必须对外开放。

历史证明,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

二十多年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得比较效益;

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有利于按国际市场的惯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此同时,不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1)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看,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国家统一则民富国强,国家分裂则民穷国弱;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从中华民族文化看,祖国统一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和积淀在民族文化中,形成了以祖国统一为主流,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为要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从战胜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角度看,只要台湾一天不回归祖国大陆,国外反华势力和国内台独势力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活动就不会停止。

(4)从民族振兴的角度看,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康,有利于两岸三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综合国力,提高祖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统一,战争方式无异于兄弟相残,他人得利。

(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台湾经济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2)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有益的。

(3)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以及发展经济的要求,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

要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方针政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江泽民指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4)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

胡锦涛指出: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5)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止步不前;

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者结论都具有历史的对应性,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于:

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追求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这也决定其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

只有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发挥出正确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最彻底的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保持先进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饿坚强领导核心。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

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⑶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⑴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实际”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实际”。

实际是全面的,必须坚持全面看问题,从事物的全部情况来认识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部分而忽视整体,应尽量从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客观实际。

第三,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实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认识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事物相互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和认识事物及其规律。

第四,发展变化中把握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动态性的过程中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必须从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中去认识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⑵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际统一。

第一,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确立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避免两种倾向:

一种是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

另一种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

⑶坚持实践检验。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反对用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走自己的路,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提示的是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各国除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外,还会有自己不同的特殊性。

因此,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国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必须有机结合。

走自己的路,不是不要学习和借鉴外部经验,而是在学习别国经验和优点时,必须紧密结合本国实际来进行,使其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照抄和照搬。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需要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新的实际不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中,按劳分配是主体分配方式。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每个劳动者根据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成果。

其次,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分配的尺度,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实现了劳动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

同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也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份额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要获得相应的工资.利润.租金等收益。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包括有效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以便用最低的生产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结合,这种结合的共同标准是不同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

这种结合,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是按劳分配原则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统一,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是两种分配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相互融合。

允许和鼓励“先富”,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允许收入差别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愈大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实行这个大政策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