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95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散文三Word文档格式.docx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

织毛物②锻炼:

打铁。

③蜡屐:

制鞋子。

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

⑤书:

书画。

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

⑦戚:

皇亲国戚。

⑧被服礼义:

牢记并遵循礼仪。

2.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B.也C.乎D.耳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B.第2段末尾C.第3段末尾D.第4段末尾

5.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6.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答案】

2.D

3.D

4.C

5.答案示例:

第①段用了引证和例论的方法。

作者引老子的话证明圣人不曾废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驰骋田猎,又列举刘备嵇康阮孚等人都有声色臭味而乐此不疲的事实,论证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的观点。

6.答案示例:

①直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②又言“不可以留意于物”,例证说明留意书画必生祸患,③陈述苏轼年少时过分留意书画的教训,④希望王晋卿不要沉溺于书画,从而远离祸害。

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根据前文“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中的“聊”可知应该填写“罢了”。

所以用“耳“。

故选D。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也喜欢与人角斗”错误,原文“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说的“和读书人”比赛。

4.此题考核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句子的内容和文段的内容关系,然后分析插入的区位,此句中“于是乎二物者”和文章第三段“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语义吻合。

故选C。

5.此题考核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论证的方法,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根据文中的内容“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可知是引证法;

根据“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可知是例证法;

再该段落的观点“君子可以寓意于物”可知这两种论证方法是为更好的论证论点。

6.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要求打出文章的思路,答题时注意概括文章各段落的内容,重点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句,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概括文章的思路。

【点睛】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答题时注意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

老子说:

“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

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

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

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

”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

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

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

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

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

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

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

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

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

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

家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

不久就自我嘲笑说:

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

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

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

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

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

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

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

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

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特:

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

相信

C.必有义焉,不可胶也胶:

固执

D.故让国,大节也让:

辞让

8.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谖草取其忘忧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然则以节言竹樊哙侧其盾以撞

C.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礼天下之奇才

D.于是乎有中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B.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C.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欹器,“满而覆,虚而欹”。

以之为“坐右之器”,则类似于作为行动指南来激励警戒自己的座右铭。

B.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由最初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发展到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

C.大易,指《易经》,与《诗经》《尚书》《礼记》《论语》《乐经》并成为“六经”或“六艺”。

D.旧称儒家的著作为“经”,解释经文的书为“传”,合称“经传”,如《春秋三传》即是注释《春秋》的书。

本文中的“传”指《礼记中庸》的注。

11.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文中作者认为,尽管世风衰败,道德沦丧,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C.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

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7.B

8.C

9.C

10.C

11.B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信乎,有诸中,形于外”的意思是“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信”应解释为“的确、确实”。

故此题答案为B项。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A项,前一个“其”,代词,它;

后一个“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B项,前一个“以”,介词,用、拿;

后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D项,前一个“焉”,助词,用在句末,不译;

后一个“焉”,疑问代词,哪里。

故此题答案为C项。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中,“者……也”表判断,“者”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

再比较AC两项,“竹”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意思是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态柔弱,当中还是空的,而“夫竹之为物柔体”则解释不通,故排除A项,答案为C项。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论语》”不正确,“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不包括《论语》。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不正确,由原文“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可知,作者的意思是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

第3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①根据文意断句。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而已。

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

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

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

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态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

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茎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

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

这样,就拿节来说竹子,(否则)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

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

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

所以得到这个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

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

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

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

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

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

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那里就做对了,在季子那里就没有做对;

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

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

选择得不精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

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

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

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

“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

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然吾窃自幸曰:

“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

以汝为质不敏耶?

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

以汝行不力耶?

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

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

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

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

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

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

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1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

夸耀B.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

家规

C.平生苦志励行苦:

为……所苦D.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就:

遵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15.张居正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告诫?

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12.C

13.D

14.①写字是小事情,难道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

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②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15.①不能骄傲自满②不能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③要努力改正学习上的缺点④不能自暴自弃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苦志励行”是并列式短语,所以“苦”和“励”位置相同,词性和意义都相近,所以“苦”是“磨练”的意思。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

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

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A项中前一个是动词“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中前一个是副词“竟然”的意思,后一个是副词“才”的意思。

C项中前一个是介词“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连词表结果。

D项中两个个均是语气词,表示“大概”的意思。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中的“区区”:

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岂”难道;

“磨”虚度;

“乃”就;

“工”动词,擅长、善于;

“其”语气词,一定。

(2)中的“诚”:

确实,的确;

“意”料想;

“妄自菲薄”:

过于自卑或过分地看轻自己;

“辕下驹”:

车辕下的小马,译“平庸的人”也可。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

本文中张居正在每一段中都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给儿子提出了一些告诫,主要抓住结尾的总结性的句子即可。

如“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

有些段落中的词语可以直接用,有的句子需要自己概括。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你小时候十分灵敏聪慧,刚学写文章,便知道写作的方法,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

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都高兴地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一个。

”然而自从癸酉年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的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最终你遭受挫败。

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我私下庆幸地说:

“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

”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

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

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

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却是很懵懵的人。

是你不够努力吗?

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

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一定是你好高骛远,涉猎的方面太广而使得自己精力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

要追求进步,难道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并不多见。

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与一般的人不同,以为科举及第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

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

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