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97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而且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礼赞”白杨树的?

以“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文章开宗明义,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

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最后,巧借桶木作比,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语调发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呼声。

自此照应开头,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体(北方农民)和象征体(白杨树)都形象鲜明,令人感奋。

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4.本文是怎样巧妙的运用对比烘托的?

开篇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引出白杨树设置了廓大的背景,渲染了粗扩、豪迈的气氛,并且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伟大”,对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色泽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

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起了反衬作用;

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反复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和“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

紧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先行一抑,转而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设喻一扬,对比映衬,形神兼美。

文章结尾把白杨与楠木作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声赞美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文章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战斗风格。

5.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

反映了什么?

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

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都能给人以情感激发和思想熏陶。

而作者正是怀着崇敬的感情,热情奔放地对这一幅幅图画的“不平凡”给予赞美,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图美、文美、情更美)。

6.这篇散文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

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三思想教育:

了解“白杨树”中联想到的“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并学习和继承这样的精神境界。

四、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不但要掌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并掌握散文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白杨礼赞》

(二)板书课题及作者。

提问:

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

(学生: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说明文。

)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

出生在哪个省?

他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请一同学上黑板写。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著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指名学生读注释①。

明确: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抗日根据地的人民。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

交代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无边无垠(yí

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2.做好填空练习,初步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句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敢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研习新课。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可运用工具书。

无边无垠(yí

n)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yān)虬枝(qú

婆娑(suō)秀颀(qí

)倔强(jià

ng)

(把形声字“垠与银”,“砥与底”的形旁作比较。

说说“倔强”的“强”的其他读音。

2.填空: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赞美白杨树收尾。

学生口答:

课文在1、4、6、8四个自然段中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师点拨:

填空练习反映了作者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线索,本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3.学习第一段。

问:

开篇一句单独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点明题旨。

(2)赞美的原因是“不平凡”,用“实在”来强调到底怎样的“不平凡”?

下文便以此为线索,从不同方面展开描述。

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

提挚全文。

4.学习第二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

作者开头赞美白杨树后,却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本身,笔锋一转,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把读者带到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

(打出白杨、黄土高原的幻灯。

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觉得黄土高原像“一条大毡子”。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描写黄土高原景色?

黄绿错综:

黄土——“伟大的自然力”。

麦浪——“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

(色彩)

无边无垠:

没有边际。

(空间)

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地形)

一幅雄伟辽阔的黄土高原的风景画面“扑入”视野,人们的感觉是什么?

先是“雄壮”、“伟大”,由于汽车长时间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奔驰,人们产生了“倦怠”、“单调”的感觉。

就在这时,“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作者要歌颂的形象——白杨,奇迹般地出现了,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作者视野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作者远看,由面收缩到点。

从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第4自然段点明那是白杨树,“那”和上文中“远远”呼应,是远指。

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实在是不平凡”?

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

说它“实在是不平凡”,是因为在“单调”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白杨树的出现出奇制胜,使人清醒,使人振奋。

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生长在辽阔广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壮”、“伟大”的背景中,扎根在温暖宽厚的土地母亲的怀抱里。

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

环境、背景与白杨协调一致,渲染了气氛、衬托了白杨。

5.学习第三段。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

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突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

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

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

干,突出它的直;

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

叶,写它的向上;

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含义十分深刻。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总结:

白杨树总的性格 

倔强挺立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作业:

1、预习课文。

2、解决生字词。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考查生字词。

2、了解作者。

二、讲解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

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

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是“扬”。

这是第一层次。

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

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

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3)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口头表述加以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①要求句式变换正确。

陈述句:

你不应该只觉得……,你应该想到……,你也应该联想到……,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②朗读体会语气。

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问于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7.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

这段赞美白杨树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

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

一是“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

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义。

学生集体朗读第5~8自然段,要求读出反问的语气,注意重读和停顿。

8.指名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

(1)“贵族化的捕木”象征什么?

讲解:

茅盾同志回答说:

“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2)写楠木的目的何在?

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

,点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9.什么是象征手法?

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10.本文通篇采用象征手法,主要通过什么形象表现什么感情?

象征手法,首先是选择能引起读者联想的形象,抓住这个形象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

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热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11.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散文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作者可以围绕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似乎是游离中心的闲笔,其实不然,它的作用前面已经分析过。

文章结尾又以楠木作对比,也是为了烘托、赞美白杨树,我们可以把这种特点叫作“形散神不散”,它还表现在语言形式的整齐有力富于韵律上。

12.总结全文,掌握全文的抒情线索。

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第1、4、6、8自然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

“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在我们心目中,它是一个富有无限生机充满战斗激情的典型形象。

作业:

1、评介练习

板书:

抒情线索:

“不平凡”

象征手法表现感情:

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表现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热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后记:

这本是一篇很枯燥的文章,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平凡与不平凡。

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和散文的特点后,掌握和运用。

学习这课以后,应该在学生的写作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