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5098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白杨礼赞.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15白杨礼赞

15白杨礼赞

课题

白杨礼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和常用词语。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2.理解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有处女作《蚀》三部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茅盾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1940年,作者在延安讲学期间,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

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回重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读准字音

主宰(zǎi)倦怠(dài)锤炼(chuí)

恹恹(yān)虬枝(qiú)婆娑(pósuō)

晕圈(yùn)秀颀(qí)倔强(juéjiànɡ)

楠木(nán)坦荡如砥(dǐ)无垠(yín)

辨清字形

综(zōnɡ)错综砥(dǐ)中流砥柱

淙(cónɡ)淙淙诋(dǐ)诋毁

棕(zōnɡ)棕榈抵(dǐ)抵达

理解词语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锤炼:

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

没有边际。

垠,界限,边际。

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潜滋暗长: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恹恹:

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

(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虬枝:

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

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

美而高。

颀,高。

新课导入

树是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的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的是松的傲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的是竹的坚韧,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2.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语句。

第1自然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自然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自然段: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自然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

从第4自然段中的“那”到第6自然段中的“这”,从第1自然段中的“赞美”到第9自然段中的“高声赞美”,分别说明什么?

说明作者观察白杨树的角度是从远到近,所抒发的感情由浅入深;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感悟精彩句子】

1.开篇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这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比喻,概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景色:

辽阔平坦、色彩鲜艳。

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

3.第②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单调”,令人“倦怠”,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

4.第⑦段为什么作者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其用意是什么?

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为下文盛赞张本。

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

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象征,托物抒情。

本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内涵的象征物。

它既是西北大地上傲然挺立的普通树木,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者由树及人,借白杨树歌颂了与其相似的北方农民,从而用象征手法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2.主线分明,散拢结合。

“不平凡”三字,是作者引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是作者用来组织文章的线索,是主线。

写高原景色,写“倦怠”,都是在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全文布局看似散漫,但始终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抒情线索,严收紧拢,主线分明。

3.语言凝练,富有变化。

本文有不少词语用得非常准确、贴切。

如用“无边无垠”来写高原的广阔,用“坦荡如砥”来写高原的平坦,用“伟岸”“挺拔”等来形容白杨树的高大笔直。

最典型的是文中四个反问句,同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但每次说法都有变化,且内涵也是逐层递进,引人深思。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字词的落实较透彻,同时对于课文的感情线索的把握较好,但对于课文的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一共有两个班,因为我刚接手语文教学工作,对他们的情况不太了解,只能通过平时的作业和上课情况以及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作大致评估。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差两级分化较突出。

而且,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中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再加上,这个期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教师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基础入手,实行语文教学。

  2、知识结构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绝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

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写作有六个专题,分别是:

学习写消息、叙事要详略得当、说明要抓住特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会说点儿道理、多角度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有三个专题,分别是:

让世界充满爱、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

该教材在编排上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而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水准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的背诵量相当大。

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三峡》(155字)、《答谢中书书》(68字)、《记承天寺夜游》(85字)、《湖心亭看雪》、(159字)、《诗四首》(176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725字。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升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要注意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基础。

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教育,即因材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理解,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增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水平之间以及知识、水平、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3)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实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实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

  6)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持续巩固、增强。

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实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7)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所以,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

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

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9)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

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10)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水平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展开各种活动,努力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

 【篇一】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八【6】班现有在籍学生48人,在实施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水平,对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合。

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水平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实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持续的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水平、创新水平和探究水平。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实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动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增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使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实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

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实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实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实行网上学习的探索,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升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水平。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水平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展开各种活动,努力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3周第一单元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的精神。

  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记诵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4-6周第二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2课时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爱国主义心声。

  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句子。

  学习有详有略地记叙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积极参与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7-9周第三单元

  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情,引起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品味记叙散文中的选材构思的方法。

  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顺序。

  学习口语交际中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

  10周期中考试复习、中测、分析、评讲

  11-13周第四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热爱世界。

  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真切的感情。

  了解课文移步换景。

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学习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14-16周第五单元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准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虫鱼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常见的错误,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展开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升视听效果。

  17-18周第六单元阅读8课时。

师生自荐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报告会1课时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展开了解、学习、展望高科技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19-20周期末总复习期末复习、终册、布置放假工作

  【篇二】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怀着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迈步走向新一年级的教课旅程。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确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

  2、通透研究教材,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辅书籍和网络的优势,整合教材内容,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学。

做到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备战中考。

  3、本学期要增强作文教学。

继续让学生保持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写生活,写心情,点点滴滴实行素材积累。

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上对学生实行指导和训练,力争让学生做到见物能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4、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大训练力度,并充分利用教学案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等各种学习方式下,知识和水平双丰收。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

平时注意教育积累,并积极参与组内的课题研究,争取在教学实践中理解理论,再让理论指导实践。

并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小组合作交流方面多下些功夫,争取能在这学期内有所突破。

  6、继续努力钻研教学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摸索和完善。

力争把教学案教学的优势发扬,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习,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取乐趣,增长水平。

  7、按质按量的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八年级上册的全部课程,并按照“直击中考”的要求,适度的实行拓展。

重点放在现代文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上,并初步开始训练学生的议论文阅读基础。

  8、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

  9、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服从命令听指挥,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搞好协调,以集体利益为重,甘心为集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0、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己平时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作出表率。

平时做到勤勉踏实,在狠抓学生的学习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但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总之,新学年有新气象,我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有一份热发一分光,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篇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