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484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docx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

文言基础知识(必修5)

【命题说明】文言基础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单独考核,实际上文言文的阅读那道题目都离不开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文言现象的掌握,在翻译中直接把实词的翻译作为得分点,有时直接选取特殊的句式进行翻译,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

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4)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6)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7)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8)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9)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10)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11)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13)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14)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

(15)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6)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7)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8)四十有四(通“又”)

(19)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指战乱。

今义:

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来源:

学&科&网]

古义:

指做官。

今义:

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不久。

             今义:

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

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

小孩。

      今义:

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感慨。

今义:

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遗憾。

今义:

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指耕种之事。

     今义:

指发生某事。

(9)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

虽然这样    今: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0)腹犹果然          

古:

食饱之状    今: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1)众人匹之           

古:

一般人      今:

多数人。

(12)之二虫又何知       

古:

泛指动物。

  今:

虫子。

(13)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

旋风        今:

羊的角

(14)小年不及大年       

古:

寿命。

      今:

时间单位

(15)野马也,尘埃也     

古:

流动的雾气。

今:

野生之马。

(16)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今义:

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1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   今义: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报答       今义:

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9)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   今义:

(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2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诉说   今义: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2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

身心劳苦

(22)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赶快前往   今义:

很快地跑

(23)拜臣郎中

古义:

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

中医医生

(24)是以区区不远废远

古义:

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今义:

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25)穷且益坚

穷:

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

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26)一介书生

一介:

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

一个书生。

(2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

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28)盛筵难再

再:

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

难有第二次遇到。

(29)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

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30)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

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31)阮籍猖狂

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32)千里逢迎

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33)童子何知

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34)彩彻区明

彩,日光;今指彩色。

3.一词多义

行   道路                       遵彼微行《诗经》

    行走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游》

       运行                       天行有常《荀子•天论》

    做、实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行动、行为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品行                 行比一乡《逍遥游》

       行列                       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行辈、辈份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将要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代理                       太祖行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   驾车                       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乘船                       李白乘舟将欲行

    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趁着,凭借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望海潮》

       追逐                       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乘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过秦论》

绝   断、断绝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极、非常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高超、绝妙                 以为妙绝《口技》

超越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横渡、横穿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胡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硕鼠》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多指匈奴

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朗文》

     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张衡传》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接近、靠近、趋向(动词,可根据宾语灵活地解释);完成、达到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4)引壶觞以自酌(连,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胜:

①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形容词,尽、完。

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穷困。

⑥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⑦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⑨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  动词,释放、放弃。

临:

①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到、走近。

怀:

①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揣着。

序:

①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  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动词,安排次序。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数:

①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②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③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反而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还)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⑥余悲之,且曰(连词,并且,而且)

⑦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连词,况且)

矣:

作语气词,表感叹、陈述、疑问、命令、请求等语气。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表感叹语气)

②前人之述备矣(表陈述语气)

③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表疑问语气)

此小大之辩也                                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                                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                                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见解、知识 

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知己、知己的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圣人无名                                    声名

而彼且奚适也                                到……去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适合、适宜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恰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你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                              像、好像、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假如、如果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取独

    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代词,他,指宋荣子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顾惜)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愍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

4.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生生:

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   怡:

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   傲:

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

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4)园日涉以成趣   日:

名词作状语,每日

(5)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6)或棹孤舟   棹:

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8)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9)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10)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11)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12)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13)青雀黄龙之舳。

(青雀黄龙:

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14)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15)四美具,二难并 “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16)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17)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18)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19)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20)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21)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22)敢竭鄙怀。

(竭:

使……完全表露出来)

(23)千里逢迎。

(千里:

远道而来的客人)

(24)《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物)            形容词作名词

(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26)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名词作动词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 使动用法

(28)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议)                   形容词作动词

(29)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30)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1)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32)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3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4)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35)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36)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37)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3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0)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使……知道)

5.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皆”表判断

(2)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见,被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5)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6)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7)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8)以心为形役(为,被)

(9)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10)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

(11)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状语后置句)

(12)是所望于群公(状语后置句)

(1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

(14)窜梁鸿于海曲(状语后置句)

(15)屈贾谊于长沙(状语后置句)

(1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1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18)《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1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

(20)此小大之辩也。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21)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22)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

(23)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

(24)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25)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句)

(2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27)翱翔(于)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2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9)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0)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3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状语后置)

(3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状语后置)

(33)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1.多义实词

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一般来说,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面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

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

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

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联系。

2.古今异义词

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以看做是古今同形词。

其中既包括单音节词,如“书”;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

这里重点谈双音节实词。

在双音节实词中,有古今词形相同、意思相同的,如“伶仃”“慷慨”“迤逦”,这部分实词少,不是考试重点。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古今同形异义词。

有的词形古今一样,但意义或感情色彩等不同。

如“走狗”,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是中性词;今义指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是贬义词。

“成立”,古义指长大成人;今义指有所成就或建立组织、机构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节词语相同,实际上,这些词语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个词。

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1)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2)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

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须拆开翻译。

3.活用实词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②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的使动用法;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2)动词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④动词的为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

①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形容词用作动词;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某个具有数量的事物。

如: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4.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这就是偏义复词。

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5.通假字

通假字有两个特点:

(1)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

(2)字形相似。

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根据通假特点考虑它是否通假。

高考不仅考查120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的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

为此,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靠临场推断,且两者要紧密结合。

推断有方法技巧,掌握主要推断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应对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要策略。

6.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