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051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x

必修1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②不迁怒,不贰过贰: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鄙: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

②杂然相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

③微言大义微:

④见微知著微:

⑤国势衰微微: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敝: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

③子亦有不利焉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焉: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以:

②敢以烦执事以:

③越国以鄙远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⑥以乱易整以:

⑦阙秦以利晋以:

8、而

①今急而求子而:

②夜缒而出而: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而: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

②失其所与,不知其: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

④吾其还也其:

10、之

①公从之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之:

③行李之往来之:

④何厌之有之:

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

古义: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

古义:

;今义:

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

古义:

;今义:

认为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义:

;今义:

一般人的妻子

5.敢以烦执事

执事:

古义:

;今义:

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乏困:

古义:

;今义:

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晋军函陵军:

2.夜缒而出夜: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

4.越国以鄙远鄙:

、远: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6.若不阙秦阙:

7.阙秦以利晋利:

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

、薄:

10.且贰于楚也贰: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夫晋,何厌之有?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敢以烦执事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兵

①不得持尺兵兵:

②不及召下兵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

2、使

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

后一个“使”:

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

后一个“使”: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诚: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②荆轲顾笑武阳顾: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5、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

②图穷而匕首见穷: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

6、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引: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

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

④引而不发引:

7、见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

②图穷而匕首见见:

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见:

8、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

②乃今得闻教乃: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乃:

9、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以:

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以:

④使工以药淬之以: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以:

⑥以次进以:

三、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

;今义:

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

古义:

;今义:

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

古义:

;今义:

年长之人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

古义:

;今义:

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5.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

古义:

;今义:

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6.左右既前,斩荆轲

左右:

古义:

;今义:

方位名词

7.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

古义:

;今义:

故意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

古义:

;今义:

表能够、许可

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购:

古义:

;今义:

购买

10.图穷而匕首见

穷:

古义:

;今义:

缺少钱财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

3.进兵北略地北:

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5.发尽上指冠上: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

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

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

9.丹不忍以己之私私:

10.其人居远未来远: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

12.群臣怪之怪: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5.见燕使者咸阳宫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鸿门宴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通“”,释义:

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

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

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

②沛公起如厕如:

③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如: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②哙拜谢谢:

③乃令张良留谢谢:

3、军

①沛公军霸上军: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

4、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②故遣将守关者故:

③故听之故:

5、辞

①卮酒安足辞辞: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辞:

③大礼不辞小让辞:

6、为: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为: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为:

③为击破沛公军为: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

⑤我为鱼肉为: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为:

⑦何辞为为: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为:

⑩且为之奈何为:

7、以

①具告以事以:

②籍何以至此以: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

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以:

8、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且:

③且为之奈何且:

9、于

①长于臣于: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于: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于:

10、然

①然不自意然:

②不然然:

③项王默然不应然: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山东:

古义:

;今义:

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古义:

;今义:

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

古义:

;今义:

程度副词,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

古义:

;今义:

河北省,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

古义:

;今义:

仔细说来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古义: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去:

古义:

;今义:

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沛公军霸上军:

2.籍吏民,封府库籍:

3.吾得兄事之兄:

、事:

4.道芷阳间行道:

、间:

5.沛公欲王关中王: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7.项伯乃夜驰之夜: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

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10.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

、内:

13.素善留侯张良善:

14.秋毫不敢有所近近:

15.此其志不在小小:

16.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17.此亡秦之续耳续: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大王来何操?

8.沛公安在?

9.长于臣。

10.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1.得复见将军于此。

12.若属皆且为所虏。

13.珍宝尽有之。

14.沛公欲王关中。

1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6.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1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兰亭集序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释义:

2.悟言一室之内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临: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临: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

2、一

①若合一契一:

②其致一也一: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④一觞一咏一:

3、次

①列坐其次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

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

④余船以次俱进次:

4、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致:

5、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

④修守战之具修:

6、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

④期(jī)年之后期:

⑤君与家君期日中期:

7、之

①及其所之既倦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

③夫人之相与之:

④极视听之娱之:

⑤暮春之初之:

8、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所:

②或因寄所托所:

③录其所述所:

9、犹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犹:

②亦犹今之视昔犹:

三、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

;今义:

认为

2.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

;今义:

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3.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心里存着。

5.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

;今义:

文雅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

、少:

长: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3.齐彭殇为妄作齐:

4.死生亦大矣大:

5.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6.一觞一咏觞:

7.所以游目骋怀游:

、骋: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7.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赤壁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通“”,释义: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释义:

3.山川相缪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如:

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

④海内晏如如:

2、困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困:

②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困:

③岁饥民困困:

3、卒

①而卒莫消长也卒:

②猛将必发于卒伍卒:

③公子季友卒卒:

④军旅卒发卒:

4、适

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②始适还家门适:

③适长沙适:

5、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乎:

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

6、然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然:

②何为其然也然:

③其声呜呜然然:

三、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古义:

;今义:

美貌的人。

2.白露横江

白露:

古义: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

古义: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

古义:

;今义:

体育竞技活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顺流而东也东:

2.扣舷而歌之歌: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

4.羽化而登仙羽:

5.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南:

、西:

6.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

7.不知东方之既白白:

8.舞幽壑之潜蛟舞:

9.泣孤舟之嫠妇泣:

10.侣鱼虾而友麋鹿侣:

、友: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长乐王回深父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道: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道:

④何可胜道也哉道:

⑤策之不以其道道:

⑥道芷阳间行道:

2、盖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盖:

3、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观:

②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观:

③予观夫巴陵盛胜状,在洞庭一湖观:

4、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④不名一钱名:

⑤狄公有盛名名:

5、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文: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

④文过饰非文:

⑤其文漫灭文:

6、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然:

②吴广以为然然:

③有穴窈然然: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

7、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乃: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乃:

8、其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

④距其院东五里其:

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其: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

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

⑧既其出其:

⑨其孰能讥之乎其:

三、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

;今义: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

;今义:

程度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

;今义:

常用作因果关系的连词。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

;今义:

表提及。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

3.有泉侧出侧:

4.问其深深: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6.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7.火尚足以明也明:

8.常在于险远险远: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

、传:

、名: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

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⑤理直气壮直: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

⑤百发百中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兵: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

④穷兵黩武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②驴不胜怒,蹄之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

6、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②臂非加长也加: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

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

7、食

①鱼鳖不可胜食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③谨食之食:

8、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②寡人之于国也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

9、之

①王道之始也之:

②寡人之于国也之:

③填然鼓之之: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

10、以

①请以战喻以:

②以时入山林以: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

古义:

;今义:

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古义:

;今义:

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3.弃甲曳兵而走。

走:

古义:

;今义:

行走。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

古义:

;今义:

常连用,表示同意。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

古义:

;今义:

保养身体。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填然鼓之鼓: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

、丧:

、死:

5.谨庠序之教谨:

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非我也,岁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释义:

2.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释义:

通“”,释义: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利

①金就砺则利利:

②非利足也利:

2、明

①知明而行无过矣明: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明:

③火尚足以明也明:

3、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望:

4、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而:

③而见者远而:

④锲而舍之而: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

5、者

①假舟楫者者:

②不复挺者者:

6、焉

①风雨兴焉焉:

②圣心备焉焉:

7、于

①而寒于水于:

③取之于蓝于:

8、之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

;今义:

知识、学识的渊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

古义: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

古义:

;今义: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

;今义:

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

古义:

;今义:

指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6.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

;今义:

金子,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