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16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同舍意思是放弃)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3秦伯说(说,同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意思是:

那个人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一词多义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助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词)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介词)

词类活用

1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

2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东面)

3肆其西封(方位名词作定语,西面)

4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承接,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特殊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4.(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5.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6.(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7.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8.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10.(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11.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厌”;译文:

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12.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13.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14.若亡郑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眼泪今义:

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

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

古义:

对待今义:

遇到,碰以深:

古义:

刻毒,今义:

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

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

不回头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

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

特指黄金

一词多义

见:

见陵之耻:

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召见

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实在

顾:

顾计不知所出:

不过,只是

顾笑武阳:

回头

将军宜枉驾顾之:

回来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为表被动)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为变徵之声:

发出

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4、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鸿门宴》

通假字

1.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坐─座:

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

1.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省份名

2.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省份名

4.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省份名

5.婚姻古:

儿女亲家

今:

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6.细说古:

小人的谗言

今:

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

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

今:

表顺承

8.再古:

两次

今:

第二次

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形容词用作名词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省略句:

沛公军霸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

3.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4.介宾短语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5.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固定结构

无所:

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奈何:

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谁更……)?

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

“……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

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

有用来……的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

表反问如“何辞为?

偏义复词:

出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必修二

《兰亭集序》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趣"通"取"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

列坐其次

  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

这些诗文 今:

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

胸怀抱负今: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

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

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环绕 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开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

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二)一

  

(1)一起例:

若合一契

  

(2)一样例:

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

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虚词运用】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2、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 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三)省略句:

  1、省略句:

  ⑴ 省主语:

  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 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① 映带(于)左右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游褒禅山记》

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一词多义

“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无物以相之相:

帮助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扶助盲人的人

桓公欲相鲍叔相:

使为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

省视,察看

儿已薄禄相相:

相貌

及时相遣归相:

(偏指一方)我

虚词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2、而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而:

表示转折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

因而表示因果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示并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递进

3、其

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

代词,它,代“穴”;后“其”:

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

代词,它,代后洞;后“其”:

代词,代游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既其出(助词,无义)

4、“以”:

1、作介词用:

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来“无物以相之”

3、作连词用,相当于“而”:

①表并列“险以远”

4、表承接“由山以上”

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