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766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ZL03021制剂成品检验规程Word下载.docx

1.1颗粒剂(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104)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

1.2对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除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外,还应检查性状、鉴别、含量测定。

2性状检查

性状的观察方法主要运用感官来鉴别。

如用眼看、鼻闻、口尝等方法。

页码2/32

3鉴别

依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标准和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

4粒度检查法

4.1简述

本检查法是确保颗粒剂粒径的均一性,不使颗粒因受潮结块或在运输和储藏中粉碎而影响质量。

照粒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982,双筛分法)检查。

4.2仪器与用具

(1)药筛规格分为一号筛和五号筛,并备有筛盖和密合的接受容器,用前要干燥。

(2)天平

4.3操作方法

(1)取一号筛置于五号筛之上,并于五号筛配以密合的接受容器。

(2)除另有规定外,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袋,称取30g,置上一层药筛(一号筛)内,盖好上盖。

(3)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min。

(4)取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称定重量。

4.4注意事项

(1)过筛时,左右往返的速度不宜过快,边筛动边拍打的力度要适宜。

(2)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宜在相对湿度为45%±

10%的实验环境下进行。

4.5记录与计算

(1)记录实验环境下的相对湿度,每次称量数据(取三位有效数据)。

(2)根据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一号筛的颗粒的称量,除以供试品的取用量,计算百分率(取二位有效数字)。

页码3/32

4.6结果与判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

5水分检查

5.1简述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832)第一法[烘干法]进行测定。

5.2仪器与用具

(1)分析天平感量0.1mg

(2)烘箱

(3)干燥器

(4)扁形称量瓶

5.3试药与试液

常用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硅胶、五氧化二磷。

干燥剂应保持在干燥状态。

5.4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水分(%)。

5.5计算水分%=(ω1+ω2-ω3)/ω1×

100%

式中ω1为供试品的重量(g);

ω2为称量瓶恒重的重量(g);

ω3为(称量瓶+供试品)干燥后的重量(g)。

5.6结果与判定

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格进行修约,有效数字的数位应与标准中的规定一致。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8.0%

页码4/32

7溶化性检查

7.1简述

本法适用于可溶颗粒和泡腾颗粒的溶化性检查。

7.2仪器与用具

(1)250ml烧杯

(2)玻璃搅拌棒

7.3操作方法

(1)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min,观察结果。

7.4注意事项

热水温度应按照《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为70~80°

C

7.5记录与计算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7.6结果与判定

颗粒剂应全部溶化或显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8装量差异检查法

8.1本法适用于单剂量包装颗粒剂的装量差异检查。

如已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8.2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1mg或0.1mg。

8.3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10袋,除去包装,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一袋超出限度。

 

页码5/32

8.4结果与判定

每袋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者;

或与平均装量相比较(无含量测定的颗粒剂,应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均未超出装量差异限度者;

或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多于2袋,且均未超出限度的1倍;

均判为符合规定。

9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依据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1105与通则1106)和各制剂质量标准中微生物限度测定法,应符合标准,具体见各品种操作规程。

9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12)和各制剂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项下测定,应符合标准,具体见各品种操作规程。

六、修订记录

修订日期

版本号

修订内容

修订人

失效日期

页码6/32

七、各制剂具体检验操作规程如下

(一)扶正排毒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扶正排毒颗粒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颗粒剂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性状及鉴别

2.1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

气清香,味微苦。

2.2鉴别

(1)大黄

取本品5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2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

4: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

(2)黄连

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醇10ml,振摇,浸渍1h,取上清液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

3:

1.5:

1.5:

0.5)为展开剂,置于浓氨试液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页码7/32

3粒度检查法

取扶正排毒颗粒5袋,称取30g,置药筛内过筛。

过筛时,将筛保待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分钟。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

4水分

除另有规定外,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832)测定,应不得过8.0%

5溶化性

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6装量差异

取供试品10袋,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

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12)和制剂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项下测定

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

72)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345nm。

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对照品溶液。

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

100)4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滤液取20ml浓缩至2ml,放冷,过中性氧化铝柱(4g,100-200目),用8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并定容置25ml,用0.45μm的滤膜滤过,即得。

页码8/32

7.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8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依据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1105与通则1106)和各制剂质量标准中微生物限度测定法,取本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制成1:

10的供试液。

需氧菌计数方法:

采用平皿法进行计数;

霉菌和酵母菌技术方法:

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方法:

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

附扶正排毒颗粒各项检验标准如下:

检验项目

标准规定

性状

本品应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

气清香,味微苦

鉴别一(大黄)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鉴别二(黄连)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水分

应不得过6.0%

溶化性

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应全部溶化

装量差异

±

5%

微生物限度

需氧菌总数

每克不得过10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每克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

含量测定

每1g样品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

HCl)计,不得少于2.5mg

页码9/32

(二)十味利湿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十味利湿颗粒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颗粒剂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1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

(1)白芍

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2)甘草

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弃去乙醚液,水层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30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5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30:

2:

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出,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页码10/32

取十味利湿颗粒5袋,称取30g,置药筛内过筛。

4水分除另有规定外,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832)测定,应不得过8.0%

5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7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12)和制剂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项下测定

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水(15:

8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30nm。

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7.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滤液取25ml浓缩至约2ml,放冷,过中性氧化铝柱(4g,100~200目),用5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即得。

7.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1ml含51.20μg的溶液,即得。

依据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1105与通则1106)和各制剂质

页码11/32

量标准中微生物限度测定法,取本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制成1:

沙门菌的检查方法:

取供试品10g加到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按规定培养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于10mlTTB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

附十味利湿颗粒各项检验标准如下:

本品应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清香,味微苦

鉴别一(白芍)

鉴别二(甘草)

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应不得过15%

水分

5%

微生物

限度

沙门菌

每1g样品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1.0mg

页码12/32

(三)枇杷清肺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建立枇杷清肺颗粒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颗粒剂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1)甘草

取本品5g,研细,加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

10: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2)赤芍

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醇3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

取枇杷清肺颗粒5袋,称取30g,置药筛内过筛。

过筛时,将筛保待水平状

页码13/32

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分钟。

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

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

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3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滤液取20ml浓缩至2ml,放冷,过中性氧化铝柱(5g,100~200目),用50%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至50ml,用0.45μm的滤膜滤过,即得。

页码14/32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各制剂质量标准中微生物限度测定法,取本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制成1:

附枇杷清肺颗粒各项检验标准如下:

鉴别一(甘草)

鉴别二(赤芍)

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min,应全部溶化

本品每1g含赤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2.0mg。

页码15/32

(四)补气活血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建立补气活血颗粒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颗粒剂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黄芪

取本品5g,研细,加水饱和的正丁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氨试液,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

7:

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在10℃以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取补气活血颗粒5袋,称取30g,置药筛内过筛。

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

页码16/32

得有异物。

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计算应不低于4000。

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减压干燥24小时的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6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试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