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31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Word文档格式.doc

(2)简答: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野步 [宋]周密野步[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柳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

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两首诗中都有“还似”一词,都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嗾,使。

行秋(徐玑)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

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

境---------。

(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凤城:

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做简要说明。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经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所知。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

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两首描写牧童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答钟弱[注]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作者: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作者: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

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李占清

1、答案同:

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异:

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

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2、答案是:

(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

秋思"

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这里只对后两问作分析。

  韦应物的《闻雁》前两句的"

故园"

、"

归思"

便点出了思乡之情。

从解读这首诗来说,更要研读后两句。

韦应物家居长安,而现在身处淮南,两地相隔千里以上。

而现在适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这秋天的暗夜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这样的环境气氛,不免触动归思。

"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

来"

)的雁鸣之声。

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

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

  赵嘏的《寒塘》则是另一种写法。

前两句写自己早起临水梳洗,因此("

坐"

)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

这两句点明时序"

秋"

,这是触动离愁的季节,与后文"

乡心"

关合;

暗示漂泊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

令人想到"

羞将白发照绿水"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的名句,换言之,第二句的"

不仅指秋天的景色。

于是"

乡心正无限"

便极有力度。

一雁过南楼"

,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

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3、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

4、【参考答案】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

《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5【参考答案】

①傍晚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6、【参考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

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7【参考答案】

1.闲适(愉悦)怅惘(悼念)(2分)

2.两首诗都有“还似”一词,用的是联想的手法。

第一首由当地(咸阳)想到别地(洞庭),第二首由眼前想到过去。

《咸》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

《宿》诗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

8、【参考答案】

⑴明净清雅闲适清静⑵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9、【参考答案】

(1)①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②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从诗的含义入手,严诗以“飞尽”之“寒鸦”和“悠悠”之“水”传递离情;

韩诗以“流尽”的“宫前水”象征“年光”(时光)。

抓住了相关意象的特点,“水”的象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的不过意象组成的一副伤感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10【参考答案】

(1)裴诗:

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

体现出诗人高洁的品格以及对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感叹。

(2分)刘诗:

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1分)

(2)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1分)裴诗:

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对比,衬托了白牡丹超凡脱俗,优雅高洁的形象。

刘诗:

将芍药的“妖无格”,芙蓉的“净少情”与牡丹进行对比,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

11【参考答案】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1.5分)。

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1.5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

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

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每点2分)。

12、

(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

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景,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

前一首诗的主旨已在后两句中点明,诗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牧童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官场生活进行比较,赞美前者,否定后者。

读后一首诗要注意诗后的“注”,后一首诗也暗含对比,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13、【参考答案】

(1)小令: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

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

(2)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

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3分)

(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