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48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第19课《促织》蒲松龄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

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

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征促织、捉促织、获促织、毙促织、献促织、议促织)

借古讽今的笔法:

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

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

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第二册

第14课《阿房宫赋》杜牧

选自《樊川文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1.内容概要:

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2.艺术手法:

使用大量的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传统技巧;

语言特点:

使用若干散句,整散结合;

注意韵脚变化,更加自由奔放。

第15课《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选自《栾城记》。

苏辙,字子由,晚年退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苏辙被贬筠州期间,借为快哉亭作记,寄情于山水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慰藉,表现出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以“快哉”之意行文布局,自然流畅;

写景议论之间,寄寓深刻,令人回味。

第16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自《震川先生集》。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

题中“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艺术特色:

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采用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来表情达意,语言清新、凝练。

第18课《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又题为《孔雀东南飞》。

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控诉;

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的赞美;

对珍惜美好婚姻、爱情、生命的愿望。

双线结构:

矛盾冲突一线与爱情纠葛一线,交替发展;

叙事前呼后应,互为映衬;

形象鲜明,描写见性格,对话有个性。

比兴、铺陈等手法的运用,景物渲染。

第19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为“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借告别题材抒情言志;

用梦幻内容写现实之事;

以夸张手法描绘幻想世界;

借灵动诗体表现恣肆奔放的感情。

第三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

选自《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孤愤》、《说难》等。

选自《管子》,管子(公元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选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选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腆。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选自《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子兵法》。

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设喻说理的议论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第15课《秋水》庄子

选自《庄子·

外篇》,《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

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文章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的对比,旨在宣扬相对主义思想。

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议论说理形象化;

设想奇特,章法谨严;

气势充沛的语言特色;

比喻、对比、铺陈等手法的运用。

第16课《前赤壁赎》苏拭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本文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

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见解。

景情理紧密结合:

充满诗情画意又寄寓人生哲理;

“以文为赋”:

诗歌的情韵,散文的透辟;

语言可感:

形象优美,精譬恰当。

第17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阐述“志’,“力”“物”三者统一的做事条件;

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因事说理:

不重景物描绘,而重阐述哲理,给人以思想启迪;

叙议结合:

叙为议立下根基,议是叙的回应和提升,前呼后应,环环相扣。

第四册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选自《史记》司马迁(前145一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篇通过“完璧归赵”、“绳池会”、“蔺廉交欢”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

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

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叙事写人详略得当,运用反衬手法。

第16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580一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以自然现象设喻,以历史教训佐证,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力戒骄怠奢纵,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

体现了魏征不顾个人得失,勇于箴言直谏的精神。

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说理形象、透彻;

语言上既有骄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第17课《〈新序〉二则》刘向

刘向(约前77一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五经通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内容概要:

通过季札实践心中许下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赞颂了季子以诚信为贵的高尚行为。

艺术手法:

运用对话描写展现人物的诚信品质;

故事虽短,然故事的展开一波三折。

2.《宋人有得玉者》内容概要:

子罕在他人献玉之宝物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贪”为宝,展现了子罕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人物对话中文旨显现;

在比较选择中结论自明。

第18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俭可使人廉洁自奉,成就事业清名;

侈则使人贪得无厌,直至败家亡身。

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

作者要求儿子及子孙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举例繁复而不显累赘,正反对比而角度不一;

语言朴实不矫情造作。

第19课《过秦论》贾谊

贾谊(前200一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著名。

本文通过叙述秦从秦孝公至秦亡由盛而衰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买,指出秦政的过失在于夺取天下后不施仁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终至国破身亡。

以此提醒汉统治者要以秦为鉴,广施仁政。

在大量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心论点,用叙事来说理;

运用对比手法;

大量运用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表现主旨。

第20课《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集》

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论证严密。

说理透彻;

对比手逐层深人论证;

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第21课《石钟山记》苏轼

苏轼(1037-1101),“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记叙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卒章显志,先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再用“叹哪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的一叹,一笑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

景物描写,用笔精炼,生动形象逼真。

第22课《劝学》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人要成为君子是要靠后天努力的。

善于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道理;

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论证的效果;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第五册

第18课《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

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

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

第19课《陈情表》李密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晋初散文家。

先尽孝而后尽忠,既表达孝顺祖母的衷情,也表达对陛下报恩的感激之情。

逻辑严密,进退有据,滴水不漏;

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丝丝人扣;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脍炙人口。

第21课《秦晋殽之战》

选自《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同时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刻画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第22课《鸿门宴》司马迁

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刘、项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及两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情况,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1)刘邦:

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

(2)项羽:

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

(3)张良:

老练多谋。

(4)樊哙:

忠勇豪爽。

(5)范增:

老谋深算。

善于通过激烈冲突刻画人物性格;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

语言精炼生动,寥寥几笔凸显人物性格。

第23课《苏武传》班固

选自《汉书》。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第24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谧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通过对后唐盛衰史实的分析和议论,说明一个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论点明确,议论精辟,极有章法;

以小见大,对比鲜明,笔法经济;

叙述、议论、抒情相生,语言形象生动。

第六册

第15课《论语》七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意义丰赌详明,富有哲理性;

语言精练含蓄,富于概括性;

使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说理富有形象性。

第16课《孟子》二章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亚圣”。

着重阐释了“养浩然之气”的“直达治港”的意义给予“义”之间的依存关系,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不存功利之心。

具有对话休散文特点:

论点多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

多有人物神情描写,议论较形象;

用寓言说明道理。

第17课《国荡》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楚辞代表作家,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选材气势宏大,成功塑造鲜明的群体形象;

运用多种手法,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句式齐整精炼,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

第18课《〈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原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

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语言生动而准确,简练而丰富;

用词灵活多样,句子长短兼用,富于变化。

第19课《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

清代桐城人。

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作品《望溪先生文集》。

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通过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

第20课《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言志谈话,写出了学生的志趣与性格,也表述出孔子的思想和态度,即“礼治”的最高境界。

循循善诱的孔子形象,刻画鲜明;

弟子其言其行,虽寥寥数语却显个性;

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第21课《兰亭集序》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

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序文既记叙了兰亭的山水胜景及宴会盛况,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

写景抒情,言简意赅,妙趣天成;

全文首尾圆合,一气呵成;

景语、情语、叙事之语,清新有致。

第22课《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篇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卖炭翁》等。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沦落江湖的身世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失意之感和愤懑之情。

形象逼真,细节真实;

叙述结构,和谐统一;

音乐描写,真切动人。

第23课《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作品:

《欧阳文忠公全集》《六一诗话》《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卖油翁》等。

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借秋声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布局精巧,结构谨严;

描摹细腻、生动、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熔叙事、写景、抒情、状物、言理为一炉。

第24课《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

王国维(1871-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占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国学大师。

作品有《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等。

七则词话阐说了诗词创作的境界说和诗人修养说。

七则词话皆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

《板桥题画》三则郑燮

郑燮(1693-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三则题意阐说了绘画要师法自然、意在笔先、艺术创新的道理。

三则题画,皆善于在“理趣”之中阐发事理。

又了无说理的枯燥乏味。

高中第1-6册文言文梳理第10页/共9页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