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65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Word文件下载.doc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

等差"

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如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而保留使用黑板则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整个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问题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个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学生试着写出来)

问题2.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

kg):

48,53,58,63

问题3水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最低降至5m。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

m)

18,15.5,13,10.5,8,5.5

问题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例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本利和分别是:

如下表(假设5年既不加存款也不取款,且不扣利息税)

时间

年初本金(元)

年末本利和(元)

第1年

10000

10072

第2年

10144

第3年

10216

第4年

10288

第5年

10360

各年末本利和(单位:

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教师出示引例,并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

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进行探究、解答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从上述四个问题中我们得到了四个数列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

(4)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即(常数)

口答练习: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注意:

求公差d一定要用后项减前项,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是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

3.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

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项是,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推导方法主要有:

归纳法,累加法等。

5.通项公式的应用

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

事实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便可求出第四个.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解因为=8,d=5-8=-3,所以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8+(n-1)×

(-3),

即=-3n+11.所以

=-3×

20+11=-49.

例2等差数列-5,-9,-13,…的第多少项是-401?

解因为=-5,而且

d=-9-(-5)=-4,

=-401,

所以

-401=-5+(n-1)×

(-4).

解得n=100.

即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是-401.

练习一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二

在等差数列中:

(1)d=-,=8,求;

(2)=12,=27,求d.

例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m项是,试求第n项

解:

因为=+(n-1)d,

=+(m-1)d,两式相减得

-=(n-m)d

所以=+(n-m)d

强调:

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项和公差d,也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

练习三

(1)已知等差数列中,=6,=16,求和公差d

(2)已知等差数列中,=20,=-1,求

例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p,q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

解:

取数列中的任意相邻两项n-1与(n≥2)求差得

-1=(pn+q)-[p(n-1)+q]=(pn+q)-(pn-q+q)=p,

它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p。

在通项公式中,令n=1得a1=p+q,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p+q,公差是p。

探究: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通项公式为=3n-5的数列的图像,并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

(用几何画板作图显示)

由学生总结:

该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

且都落在直线y=3x-5的图象上。

结论: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的图象是直线y=px+q上的均匀排开的一群孤立的点。

(注:

当p=0时,=q,等差数列为

常数列,此时数列的图象是平行x轴

(或x轴上)的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

点。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几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特征: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教师板书定义.

等差数列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谁能再举几个?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思考、抢答.

你能说出练习中各等差数列的公差吗?

学生说出各题的公差d.

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你能用a与b表示A吗?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呢?

学生分组探究,填空,归纳总结通项公式

=+d,

=+d=+d

=+d,

=+d,,

……

=+d.

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已知和就可以确定下来?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几个变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么求?

学生思考、说出已知、所求,代入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是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an.

学生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

仿照例1,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解答.

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

学生核对、订正.

教师强调解题过程要规范、严谨.

学生练习.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出示例题.

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探究.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学生做练习.

学生回答各题结果,统一订正答案.

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题意?

学生回答:

要判定是不是等差

数列,可以利用等差数

列的定义,也就是看

(n≥2)是

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

数就行了。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提出问题:

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

的是与n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个n都对应着一个,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内容类似?

由本例得到什么结论?

(引发学生联想、归纳,学生很自然会想到一次函数)

学生:

与一次函数内容类似,即与n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的系;

由本例的结论可知,如果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那么数列{an}是等差数列。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定义和公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和理解。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会知三求一

学生阅读课本P36~P38,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答不完整没有关系,其它同学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教材P40,习题2.2A第1,2,4题.

变式1: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若=k,(k为常数)试证明:

数列{}是等差数列

变式2: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课堂作业

学生课后独立思考成.

巩固拓展.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

一.概念

1.等差数列

二.通项公式与性质

公式推导过程

三.例题

例1.

例2.

例3.

例4.

四.小结

练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内容,本身是比较简单的知识,但也是一个重点知识,我觉得对于这部分的讲解主要还是抓住教材,让简单的东西更直白化,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抓住重点。

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问题是学生遇到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弱,对于这类知识的变迁或者将它融入到其他知识中后,学生就开始犯难,这主要还是基础不过关,所以在开始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就要抓好基础知识,不要看它简单,以为只要记住公式就可以了,就掉以轻心,老师的角色就是要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