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88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当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

可见商鞅

A.十分重视金钱在变法中的作用B.认识到官民对变法执行力的重要性

C.希望变法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D.极力树立自己在秦国官民中的威信

6.“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人对商鞅变法如此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A.损害了秦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遭到秦国贵族的激烈反对

C.刑罚过于严酷,人们深受其害D.使各个阶层受到很大冲击

7.《隋书·

礼仪志六》记载:

后(北)魏天兴六年,诏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旧制。

……及至熙平二年,太傳、清和王怿、黄门侍郎韦廷祥等,奏定五时朝服,准汉故事,五郊衣帻,各如方色焉。

据此可知北魏服饰改革的目的

A.是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方便B.主要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明

C.仿效汉族礼仪,区分身份等级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平等

8.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制,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女子受露田二十亩;

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

……土地不准买卖;

奴婢授田数量和办法同农民相同。

据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A.提高了奴隶的经济地位B.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确立了新的土地国有制D.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9.图1、图2展示的是某种风格的绘画。

这种风格绘画兴起的背景是

A.畜牧业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兴起

C.“文人画”的兴起D.山水画的繁荣

10.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理财”,“理财”的基本原则是“民不加赋丽国用饶”。

通过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可知其“民不加赋”指的是

A.不增加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B.不增加所有“民”的赋税负担

C.不改变以前的各种赋税制度D.通过官办工商业解决政府财政

1l.免役祛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措施。

具体内容是政府向应服役的人户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政府再用收取的钱雇人服役。

这项措施实施的前提是

A.农村的自耕农队伍稳定B.城市市民队伍的人数壮大

C.商品货币关系比较发达D.放弃以前的重农抑商政策

12.京剧的脸谱都有特定的含义,各种不同的脸谱展示了角色的忠贞、正直、阴险、稳练、枭勇、骁勇、暴躁等不同的个性。

普通百姓特别是没有文化的百姓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戏剧(如京剧),而戏剧对角色的褒贬又转变为或者引导了百姓的是非观和价值标准。

这表明京剧角色的脸谱化

A.导致了普通百姓价值观形成B.不利于观众对京剧的欣赏

C.固化了普通百姓的思维模式D.对普通百姓的言行影响很大

13.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与英国军队交战时,往往出现大量民众就地观战的现象;

许多民众还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

由此可知

A.民众生活非常贫困B.满汉矛盾日益尖锐化

C.民众国家观念谈薄D.英军行动没有侵略性

1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其强调不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而受到后世的强烈批评。

但是,当时洋务派提出这种指导思想除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外,还有一种策略性考虑。

“策略性考虑”主要指的是

A.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B.打消西方国家的疑虑

C.促进中学西学的融合D.适应清政府财政困难

15.儒家经典自汉代以来就存在今文经(汉代通过儒生回忆用隶书书写的经书)与古文经(用秦统一文字前的字体书写的经书,这种经书的最早版本据持有者称是孔府墙壁中发现或者有人冒死保存下来的)之争。

到清末,争论再趋激烈,康有为认为古文经是伪造的。

康有为的看法

A.纯属政洽变革需要B.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C.不是完全没有道理D.是欺骗知识分子的

16.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过程中,严复在《孟德斯鸠法意》卷五按语中指出:

"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

”严复这段按语旨在

A.阐释中国的国情B.认清中国历史特点

C.强调家国的一致D.激发民众国家观念

17.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但是,这些变法法令并没有涉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方面的内容。

这表明对此次改革

A.康、梁与光绪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同

B.光绪帝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改革舆论

C.慈禧太后一开始就进行了直接的控制

D.维新派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18.毛泽东等革命家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一邓小平理论。

他们能够对马列主义理论进行重大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注意吸取别国经验

19.“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这段打油诗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一个时期电影作品的状况。

与这种状况比较符合的时期是二十世纪

A.四十、五十年代B.五十、六十年代

C.六十、七十年代D.七十、八十年代

20.1999年,党和国家授予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这23位科学家中,有21位是留学归国人员,其中19位是解放前出国留学的,这其中大部分又是新中国初期回国的。

促使他们纷纷选择回国的主要因素是

A.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B.回国能够在科研中取得更大成果

C.对西方国家反华政策的不满D.具有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之心

21.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这表明播建伟

A.首先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的存在B.首先在量子理论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C.首先将量子理论应用于通讯实践D.为量子理论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2.通过校伦改革,长老会议的权力大部分被分割,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转给了公民大会,司法权力转给了公民陪审法庭。

梭伦采取这些改革措施的主要日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防止专制独裁

C.扩大公民权力D.防止政治腐败

23.亚里士多德认为,主奴的不平等亦即真正的平等;

伏尔泰强调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同时主张保护私有财产。

这表明他们提出的平等思想

A.是没有进步意义的B.是不可能实现的

C.是带有阶级烙印的D.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24.科技进步不仅促进生产迅速发展,还会引起文学艺术的重大发展,如

A.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B.印象派美术的兴起

C.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D.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25.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

A.人类进化步伐加快B.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C.人类进人信息时代D.机器人将统治人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阶级社会早期,我国出现了很多神话,其中不少是家喻户晓的,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

这些神话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初民的核心价值观。

西周时期,制订了较为严谨的礼制,如孝、忠、德、礼等等。

……到西汉时代,汉王朝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选择,最终确立了“罢黜百家,独荨儒术”的文化格局。

从此,儒家就从春秋战国时的一个普通学派一跃而成为天下独尊,特别是董仲舒“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所谓天人合一价值模式的确立,事实上标志着中国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完全政治化、宗教化了。

——周兴茂《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

材料二纵观近代1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有两方面的基本特点;

一是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从1840年到1919年,为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为主线,并以19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而告终。

从1919年到1949年,为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三者交织以及相互冲突为主线,并以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二是从内容上看,虽然“中、西、马”三者的演变各有侧重,但“西、马”基本上是处于对“中”冲击和相互冲突的地位。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9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68年

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宣布正式进行改革

1869年

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1871年

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

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第一条铁路一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

1873年

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

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2年

参照法国刑法,订立刑法

1883年

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1898年

参照法、德法律,颁布民事法,制定美式商法(1899年)

材料二洋务运动火事年表

1861年

曾国潘创办安庆内尔械所,任川中国工匠,仿制西式伦炮

1862年

在北京设立专门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足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

(1902年升入京师火学堂)

1865年

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制译馆;

同年,又在南京建立企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

在福州建立马尼射政局,建造军舰

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

1875年

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

创立科举将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年

在上海建止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华的机器棉纺织厂;

同年设立南北电报局

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

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

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

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深铁厂矿公司

——以上材料均依据相关资料辑录而成

(1)依据材料比较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之处的原因及其后果。

(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已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二与材料--比较,指出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变化。

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俄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方式。

分析列宁提出这种方式的原因。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在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吐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随处可见。

如今,在西方社会很少会看到吐痰现象,这一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人们开始将不吐痰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规范或约束自己;

二是认为吐痰可能传播疾病,比如肺结核(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痰是传染的重要媒介)。

西方社会将吐痰视为一种禁忌,认为那是不得体的行为(1886年,法国卫生部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

截至1916年,美国213个城市中有195个制定了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

——罗斯·

孔伯2013年在上海大学演讲《亚洲吐痰:

一种文化现象》

材料二1875年,清代光绪年间,全国首部公办学堂使用的《简易识宇课本》中有这样的警句:

“若有疾唾,勿吐于地。

”到了1930年,细菌学家高士其以科普文章告诫国人不要随地吐痰;

肺痨病颇深的人痰中含有结核杆茵。

紧接着,蒋介石在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中指出:

“我们一有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就从不乱吐痰做起。

——谭山山《吐痰史》

材料三民国其他城市也学习香港,把痰盂设立在公共场所,以劝导而非强制来杜绝随地吐痰。

30年代上海儿童教唱“路上吐痰有阴沟,家里吐痰有疾盂”。

新中国建立后,也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指到处放置痰盂)198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禁止随地吐痰,违者罚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阶层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痰盂恐怕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遗迹。

一兔透射《中国人为什么爱用痰盂》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5ADBCB6-10DCDBA11-15CDCAC16-20DABCD

21-25DACBC

26.

(1)内容:

以三纲五常和天人感应为核心;

强调积极进取与崇尚伦理道德;

强调社会责任。

4分,三纲五常1分,天人感应可不作要求,积极进取1分,崇尚伦理道德1分,强调社会责任1分)

(2)变化:

由儒家一统天下到“中、西、马”三种价值观共存;

由三纲五常逐

渐向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博爱等转变。

(4分)原因:

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但旧的生产关系、旧的阶级依然存在,使中国成为一个生产关系复杂和阶级

结构复杂的社会;

(2分,可回答为新旧阶级并存或者阶级结构复杂)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1分)中国有识之士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1分);

思想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推动。

(1分)

27.

(1)同:

都涉及教育、工业、交通、军事方面的改革和建设(2分)异:

前者比后者涉及面广泛得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全面改革,后者只是少数几个局部方面的改革;

前者侧重于制度、体制、法律法规、社会风气的改革,后者侧重于具体的企业、学校、海军建设,很少涉及规章制度的改革。

(4分)(评分说明:

对比较题

的回答,不同学生差异很大,如何给分,可酌情处

理,但相同点不能超过2

分,

不同点中改革的广度——面和深度——体制、制度为必然要求)

(2)原因:

明治政府是带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性质政权,并把改革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改革全面深入;

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员(实际上是封建官员)零星的改

革,力度小,面窄,很难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

(只要答到双方政权性质不同即可,4分)后果: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或者破产了),明治维

新使日本迅速近代化,并且成为亚洲强国。

(4分,回答其他正确内容可酌情给分,但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等原则上不给分,因为材料体现不明显)

28.

(1)变化:

由以暴力革命为主转变为强调合法斗争。

(2分)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劳动人民取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力,特别是普选权取得,可

以利用民主权力合法进行比较有效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关键是答到人民有权进行合法斗争,3分)

(2)方式:

以和平(合法)方式夺取正确。

(1分)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倡导;

(1分)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比较软弱,同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使人民取得了较大的民主权力(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拥有各种合法斗争的有利条件;

(2分)临时政府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1分)群众对临时政府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1分)(其他正确内容可酌情给分,如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掌握了大量武装等)

29.答案举例:

评分要求:

题目简明扼要,题目中包含明确的观点或者结论;

阐释的理由要包含中外。

分数结构:

论题2分;

阐释8分,阐释理由必须2点以上;

总结2分。

答案举例一

论题:

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阐释:

无论中外,早期文明程度相对较低,如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吐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中国近代也是随地吐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思想观念逐步改变,加之相应的法律和规章的制定,吐痰现象就越来越少了,只不过这种文明现象西方来的更早一些。

结论:

代以来,人类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答案举例二

社会发展是人类文明提高的重要条件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类文明程度日益提高。

如,由于

科学家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痰是传染的重要媒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人们出有卫生的原因,随地吐痰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行为文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实现早,随地吐痰现象改变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

发展加快,随地吐痰现象迅速改变。

科技和物质条件越高,人们文明

程度就越

高,社会发展是人类文明提高的重要

条件。

答案举例三论题:

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