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92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0、11、12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出部分得2分,有错的得0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C.某种介质中振源振动的越快,机械波传播得就越快

D.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衰变为

Pa要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

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下挂重为300N的物体A,伸长了3cm,再挂上重为200N的物体B时又伸长了2cm,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若将连接A、B两物体的细绳烧断,使A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大回复力为300NB.振幅为5cm

C.振幅为3cmD.最大回复力为200N

4.有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有5个双线摆,其中b摆摆球质量最大,另4个摆球质量相等,摆长关系为Lc>Lb=Ld>La>Le,如图所示,现将b摆垂直纸面向里拉开一微小角度,放手后让其振动,经过一段时间,其余各摆均振动起来,达到稳定时(  )

A.周期关系为Tc>Td>Ta>TeB.频率关系为fc=fd=fa=fe

C.振幅关系为Ac=Ad=Aa=AbD.四个摆中,c的振幅最大

5.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同时从空气中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进入玻璃砖中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的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也能发生

B.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

C.在玻璃砖中a光的速度较小

D.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

6.用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A.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B.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

D.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

7.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D.链式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衰变

8.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氢原子群A处于n=2的能级,氢原子群B处于n=3的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群B最多可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群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n=4的能级

C.若要使原子群A发生电离,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可以大于3.4eV

D.若原子群A辐射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群B可能辐射出的所有光也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9.下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形成的干涉图样和黄光、紫光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代表亮纹),那么1、2、3、4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D.蓝黄红紫

10.关于下面四幅图所对应的光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能是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图样

B.在乙漫画中,由于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C.丙图为一束由红光、紫光组成的复色光c射入半球形玻璃体后分成光束a、b的光路图,可知其中a光为红光

D.若丁图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则其入射角是60°

11.弹簧振子做机械振动,若从平衡位置O开始计时,经过0.3s时,振子第一次经过P点,又经过了0.2s,振子第二次经过P点,则该振子第三次经过P点是所需的时间为(  )

A.1.6sB.1.4sC.0.8sD.0.33s

12.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F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末,质点的动量为0B.第4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C.在0~2s时间内,F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在1~3s时间内,F的冲量为0

二.填空题:

本题共2小题,共9分。

其中13题4分,14题5分。

13.质量为1kg的小球从离地面5m高处自由落下,空气阻力不计,碰地后反弹的高度为0.8m,碰地的时间为0.05s.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碰地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为  kg•m/s,(2分)小球对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N.(2分)(小球与地面作用过程中,重力冲量不能忽略,g取10m/s2)

1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测量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的方法测周期,其目的是  ;(2分)若某同学测得摆长为L的单摆n次全振动的时间t,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分)

三.实验题:

本题共9分

15.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竖直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

A球的直径  B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  mB(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每空1分)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

  (填选项号).(2分)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与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A球和B球在空间飞行的时间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已知mA:

mB=2:

1,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中所选小球和实验的记录纸判断,A球没有碰撞B球时的落点是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每空1分)

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在实验中A、B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

请你用图2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3分)

 

四.计算题:

本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16题8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

共34分。

16.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横截面图.圆弧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M点入射,入射角i=60°,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BC面上的O点发生全反射,然后由CD面射出.已知OB段的长度为l=6cm,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求:

(Ⅰ)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4分)

(Ⅱ)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4分)

17.一列横波在x轴线上传播着,在t1=0和t2=0.05s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1设周期大于(t2﹣t1),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

如果波向左传播波速又是多大?

(2)设周期小于(t2﹣t1),且波速为2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8.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轨道与光滑的半圆轨道BCD相切连接,BD为半圆轨道的竖直直径,且BD的长d=0.8m,一质量M=0.5kg的物体乙静止于A点,在A点左侧x1=2m处由一质量m=1kg的物体甲以v0=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乙恰好能滑过D点,物体乙过D点后被拿走,不再落回水平轨道,已知物体甲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25,AB间的距离x2=5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乙到达B点时的速度;(5分)

(2)物体乙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2;(7分)

(3)物体甲最终停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x.(4分)

 

高二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A.2.D3.D.4.B.5.A6.D.7.C.8.C.9.B.10BD11.BD12.CD

二.填空题

13.解:

小球碰地前的速度为:

小球碰地后的速度大小为: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增量:

△P=mv2﹣mv1=﹣1×(4+10)=﹣14kgm/s.

根据动量定理得:

(mg﹣F)t=△P,

解得:

F=290N,方向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

﹣14;290.

14.解:

用测量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的方法测周期,为采用累积法测量可减小误差,

由T=2

得:

=

=

故答案为:

减小误差,

三.实验题

15.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即实现对心碰撞,则A球的直径等于B球的直径.

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故有mAv0=mAv1+mBv2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故有

联立解得

,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A﹣mB>0,

故mA>mB.

(2)根据动量守恒有:

mAv0=mAv1+mBv2,因为

.因为时间相同,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所以需要测量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A球与B球碰撞后,A球与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故A、B正确.

故选:

AB.

(3)A球与B球碰后,A球的速度减小,可知A球没有碰撞B球时的落点是F点,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E点.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mAOF=mAOE+mBOJ.

故答案为:

(1)等于,大于

(2)AB.(3)F,E,mAOF=mAOE+mBOJ

四.计算题

16.解:

(Ⅰ)设光线在AB面的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

n=

…①----------------------------------------1分

设棱镜的临界角为C.由题意,光线在B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得到sinC=

…②----------------------------------------------1分

由几何知识可知,r+C=90°…③-----------------------1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出n=

-------------------------------------------1分

(Ⅱ)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v=

----------------------------------1分

由几何知识得,MO=

=nl-------------------1分

故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

=

=

s=3.5×10﹣10s---------------------------------------------------------------------2分

答:

(Ⅰ)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为

(Ⅱ)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为3.5×10﹣10s.

17.解:

同一时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波长,所以波长λ=8m.

图中y的最大值即为振幅,则知振幅A=0.2m.

(1)设周期大于(t2﹣t1),波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若波向右传播,波传播的距离为

λ,则有

v1(t2﹣t1)=

λ-----------------------------------------2分

解得v1=40m/s-------------------------------------------------1分

若波向左传播,波传播的距离为

λ,则有

v2(t2﹣t1)=

λ----------------------------------------------2分

解得v2=120m/s---------------------------------------------------1分

(2)设T<(t2﹣t1),且波速为200m/s,则在(t2﹣t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2﹣t1)=200×0.05m=10m=λ+

-------------------2分

根据波形平移法知,波向右传播.------------------------------------------2分

故答案为:

(1)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是40m/s,如果波向左传播波速是120m/s.

(2)波向右传播.

18.解:

(1)乙恰能通过D点,所以在D点乙的重力等于向心力,即有:

Mg=M

,-----------------------------------1分

其中r=

=0.4m-----------------------------1分

解得:

vD=2m/s--------------------------------1分

乙在B点时速度满足:

=Mgd+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vB=2

m/s------------------------------------------1分

(2)甲从开始运动至A点,由动能定理得:

﹣μ1mgx1=

-----------------------------------------1分

对于甲乙发生弹性碰撞的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A=mv甲+Mv乙.------------------------1分

mvA2=

mv甲2+

Mv乙2.----------------------1分

联立解得:

v甲=2m/s,v乙=8m/s-----------------------------------2分

乙从A到B的过程,有:

﹣μ2Mgx2=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μ2=0.44-----------------------------1分

(3)若甲能滑到与半圆轨道圆心等高处,在B点的速度满足:

=mgr-------------------------------1分

代入数据解得:

v=2

m/s>v甲=2m/s,所以甲不可能滑到与半圆轨道圆心等高处,则有:

0﹣

mv甲2=﹣μ1mgs-----------------------1分

代入数据解得:

s=8m----------------------------1分

所以物体甲最终停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为:

x=s﹣x2=8m﹣5m=3m------1分

答:

(1)物体乙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2

m/s。

(2)物体乙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是0.44.

(3)物体甲最终停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x是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