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000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下《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及直线上点的坐标的求解;

(2)难点:

定比分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引探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采用了以下学法指导:

1.探究式指导法:

应用平面向量共线条件的坐标表示来解决向量的共线问题优点在于不需要引入“λ”从而减少了未知数的个数,而且使问题具有代数化的特点、程序化的特征;

2.归纳式指导法:

三点共线问题的实质是向量共线问题.利用向量平行证明三点共线需分两步完成:

(1)证明向量平行;

(2)证明两个向量有公共点.

3.迁移式指导法:

引导学生推导平面上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及定点坐标公式。

4.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知导入

(一)、复习回顾

1、向量共线充要条件: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已知a=(x1,y1),b=(x2,y2)

a+b=(x1+x2,y1+y2).

a-b=(x1-x2,y1-y2).

λa=λ(x1i+y1j)=λx1i+λy1j.∴λa=(λx1,λy1).

(2).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

(二)、问题引入

已知下列几组向量:

(1)a=(0,2),b=(0,4);

(2)a=(2,3),b=(4,6);

(3)a=(-1,4),b=(2,-8);

(4)a=,b=.

问题1:

上面几组向量中,a与b有什么关系?

提示:

(1)

(2)中b=2a;

(3)中b=-2a;

(4)中b=-a.

问题2:

以上几组向量中a,b共线吗?

共线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同时引导学生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思考:

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

设=(x1,y1),=(x2,y2)其中¹

由=λ得,(x1,y1)=λ(x2,y2)消去λ,x1y2-x2y1=0

∥(¹

)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

探究:

(1)消去λ时能不能两式相除?

(不能∵y1,y2有可能为0,∵¹

∴x2,y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2)能不能写成?

(不能。

∵x1,x2有可能为0)

(3)向量共线有哪两种形式?

a∥b(b≠0)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归纳总结;

从而得到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的结论;

同时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新知巩固(实例分析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

1.向量共线问题:

例1.已知,,且,求.

解:

∵,∴.∴.

点评:

利用平面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直接求解.

变式练习1:

规律归纳

遇到与共线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只需要把向量共线的条件转化为坐标运算,一般选用x1y2-x2y1=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完成了例1的解答后,通过变式训练1由一个典型例题的解答促使知识的系统化。

使新旧知识系统化,完善了认知结构;

再由这个问题牵出一个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领悟新旧知识的本质属性,体现了问题变换的思想。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例2:

例2.已知A(-1,-1),B(1,3),C(2,5),试判断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B,C三点,观察图形,我们猜想A,B,C三点共线。

下面给出证明。

∵,

又,

∴.

∵直线、直线有公共点,

∴,,三点共线。

点评:

若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共线,则这两个向量的三个顶点共线.

变式训练2:

设向量=(k,12),=(4,5),=(10,k),求当k为何值时,A、B、C三点共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共线来判断.首先要探究三个点组合成两个向量,然后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来判断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从而来判断这三点是否共线.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来判断向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领悟先猜后证的思维方式.

3.共线向量与线段分点坐标问题:

例3:

设点P是线段P1P2上的一点,P1、P2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

(1)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时,求点P的坐标;

(2)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的坐标.

独立探究:

(1)中P1P:

PP2=?

(2)中P1P:

图1

(1)如图1,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可知

=(1+2)=().

所以点P的坐标是()

(2)如图2,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有两种情况,即=或=2.

如果=,那么

=+=+

=+(-)

=+图2

=().

即点P的坐标是().

同理,如果=2,那么点P的坐标是

迁移问题:

当时,点P的坐标是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思考,实际上此题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和线段三等分点坐标公式.

并提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吗?

让学生共同讨论,一起探究,可按照求中点坐标的解题思路类比推广。

有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推理方法:

由=λ,知(x-x1,y-y1)=λ(x2-x,y2-y),

这就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品质.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1)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会用平面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证明三点共线;

(3)平面上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及定点坐标公式;

2.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归纳和迁移的发散思维。

强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培养自己不断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开拓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意图]小节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利于使学生把握本节所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总结,是检查学生的收获情况,是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

必做题P101习题A组5、6、7,选做题P101习题B组1、2

[设计意图]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分两部分来布置作业,一部分是课本的习题,要求学生必做;

另一部分是选做题,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来完成。

六、板书设计:

标题

1、复习回顾2、归纳探究投影区

3、实例分析4、课堂小结

5、课后作业

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能直观生动的反映问题情境,形象的刻画事物的变化过程,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教学内容相互覆盖,不易持续保留,而板书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本节课中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实际上是向量的代数运算.这对学生来说学习并不困难,可大胆让学生自己探究.本教案设计流程符合新课改精神.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这一特征和向量具有数与形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能熟练向量代数化的重要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平面向量坐标的加、减代数运算,结合图形,不但可以建立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而且教师可在这两题的基础上稍作推广,就可通过求向量的模而得到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