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42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我学会了:

1).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来表示;

1厘米=[]毫米;

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0()跳绳长200()

课桌高70()粉笔长75()

7).书的厚度用()作单位

四、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毫米的长度

课后反思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2013.9.3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分米()厘米,课桌面的高是()分米()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我会填:

1分米=()厘米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

(3)直尺的厚约()毫米

(4)我的身高是()厘米

※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三)小组合作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

3.质疑探究

4.自悟自得。

(1)填空

1)、想一想,填一填。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一块橡皮长约4()

别针长约5()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10毫米2米○19分米

3米○3000分米6分米○7毫米

3)、填上适当的数。

8米5分米=()分米

8848毫米=()厘米

59厘米=()分米()毫米

100分米-80厘米=()分米

(2)排排队

1)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400厘米30米20分米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000毫米200厘米1米5000米,

(3)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B、70厘米C、70分米

2)、水杯的高约1()。

A、毫米B、厘米C、分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A、毫米B、厘米C、分米

4)、一枝钢笔长大约14()。

A、分米B、厘米C、毫米

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A、文具盒B、电视机C、数学书

6)、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A、分米B、米C、千米

(4)列式计算

1、比18厘米少5毫米是多少?

(5)画一画

1)、画一条比5厘米少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多2厘米的线段。

(6)用数学

1)、一层楼高约()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

2)、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7毫米,用去了9毫米。

现在这支铅笔有多少长?

3)、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

要锯多少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1分米的长度

《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产生一些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

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1米=10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

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

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

2013.9.5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笔算下列各题:

85+47=29+36=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自学课本18页上的内容:

观察第18页例2的统计表,并填一填:

爬行类有()种,两栖类有()种,你们先估一估,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376≈()284≈()376+284≈()

3、列式计算:

376+284=

4、填一填:

计算376+284时,

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再算百位()+()=()

笔算时要()对齐,从()位算起

5、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

二、小组合作

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3对于本组出现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

三、班级展示

四、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五、达标测评

1、做一做:

165509

+398+876

————————

2、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

说说错在哪里?

135427162

+69+543+959

————————————

8259601011

3、笔算986+114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

4、笔算

638+93697+235475+726

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376+284=660

376

+284

——

660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1、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2、对于本组出现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

《周长》导学案

2013.9.9

学习目标

1、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部分。

2、培养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联系,培养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知道周长的概念;

一、预习课本41页内容。

二、认识周长的概念

1、出示

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

请你用笔描一描。

2、周长的概念

(1)通过刚才我们找了很多图形的周长,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2)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

(3)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三、巩固周长的概念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2、动手做一做: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有办法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初步感知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一些特征等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导学案

2013.9.11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学生观看教材49页主题图

(1)我会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我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我想到了什么?

自学例1

(3)阅读教材50页,我理解图意。

从布置会场场面图中看到有盆花,每组摆盆

(4)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5÷

5=[](组)

(自学书50页)通过自学我会在下面的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二、学习过程

1.小组合作:

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发言人,其他人补充。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织整理,有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3.质疑探究:

还有什么新的困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达标测试:

29÷

341÷

526÷

5.......(除数)15......(被除数)

15...(3和5的积)

五、课后:

反思

①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②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自主学习

1、读教材第7页主题图。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长的长度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我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3、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25千米

飞机800千米

摩托车4千米

小汽车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三、达标检测

连一连。

20米

35毫米

2313千米

20分米

四、达标检测

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五、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长度单位——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导学案

1、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一、预习导引

千米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二、自主学习

1、我能填

1米=()分米5米=()分米10厘米=()分米

60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7米=()厘米=()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单位换算的题。

2、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

用()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3千米、5000米,钥匙是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3千米的锁,用()的钥匙开5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

3、3千米=()米5000米=()千米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做书上8页的做一做。

2、填空

8千米2米=()米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3、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填一填

3000米+8000米=()千米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大约42千米,等于()米。

《吨的认识》导学案

数学教师:

王文龙审核人:

高怀文课型:

新授

学生姓名:

时间:

2013.9.13

1、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一、回顾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谁能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有多大.

1、先猜猜我自己有多重,再猜猜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有多重?

2、观察书第11页主题图,思考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

3、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

4、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

5、思考: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6、在我的生活中,()这些东西大约重1吨。

7、5吨=()千克6000千克=()吨

1、我能填:

6吨=()千克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1吨-400千克=()千克

2、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3、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一头牛大约重250()一只鲸鱼大约重40()一只老虎大约重200()

五、堂清检测

选一选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B、90米C、90分米

(2)、一个西瓜重5()。

A、克B、千克C、吨

吨的认识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六、课后反思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和实际应用中体验。

同时也有一些困惑:

(1)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2)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 

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2013.9.19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灵敏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过程

25+38=45+29=

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中国特有的鸟类有()种,中国特有的爬行类有()种,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种。

4、阅读教材第16页例1。

理解:

计算98+25时,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笔算时要()对齐。

5、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笔算:

65+76=53+69=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我来闯关:

1、我来算一算:

49+57=27+88=

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

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98+5492+7856+7673+37

五、课后反思

一节课下来,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

总体感受,效率很差。

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

看来计算教学还应常抓不懈,结合以上几点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去教导学生,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运动?

观察一下我们喜欢的运动场地都有什么形状。

什么形状是四边形呢?

1、观察34页情境图,你能发现()形、()形、()形、()形……你能找出()种四边形?

请你分别画一画。

2、你能找出P35例1中的四边形吗?

如图有()个,请你圈出来。

他们的共同的特征是()。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联系生活实际,你身边()、()、()、()等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动手围一个四边形,()的图形是四边形。

2、完成课本P36的“做一做”

四、尝试练习

找一找。

小蝌蚪找妈妈。

连一条都是四边形的路线,让小蝌蚪找到妈妈。

图中共有()个四边形。

数一数。

数一数下图有多少个四边形。

图中有()个四边形。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

一、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