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587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5.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docx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第1章概述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已进入城市化时期,人口的都市化和郊区化现象越来越广泛。

交通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将日趋严重。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相对较低,但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相当严重。

城市交通发展落后于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九江市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发达国家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发展中主要体现出两种发展趋势:

以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为目的的发展趋势;以发展轻型快速交通为目标的发展趋势。

那么,我国的城市交通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九江市的城市交通又该以什么模式发展

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无论从土地资源、建造材料、投资的节约、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减少都有着绝对优势。

实践正在改变对公共交通的观念,几乎所有的国家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明智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事实上,上述两种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发展公共交通。

同时因为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物资、能源、财力和人力条件,所以发展城市交通需要相当资源作后盾。

很明显,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尚不发达。

既不能发展小汽车交通,也难以像日本那样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因此,必须在物质投资容许的条件下,寻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道路。

规划背景

九江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九江市也是江西省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是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是京九沿线上唯一的水陆交通枢纽;九江市在2005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中排名第75位。

九江市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城市人口、土地性质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区域的扩大和城市居住小区的新建和扩建,城市交通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

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使城市交通出行空间距离加大,居民对城市路网结构与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机动化交通出行需求显著增强。

从目前居民出行结构分析可知,公交出行比例仅为%,居民出行有向个体化交通出行发展的趋势,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改善城市交通秩序,不仅要努力提高供给容量,适度限制需求总量,更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交通系统结构。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承载能力较薄弱的九江市来说,无可争议。

而当前的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把这一举措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未来10~15年是城市交通结构和模式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小汽车化是城市应当尽力避免出现的结果。

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必须在小汽车进入家庭高潮到来之前,确立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将居民出行更多地吸引到公共交通方式上来。

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巩固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2006年12月,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相关措施,这些政策性措施的提出无疑会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适应九江市近几年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变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逐步缓解城市道路网压力和改善交通环境,切实贯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政策,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规划研究中心主持九江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规划范围与年限

公共交通规划以九江市建成区为主要规划对象,兼顾郊区乡镇。

结合九江市“十一五”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九江市公交专项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10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

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为近期规划。

 

规划意义与任务

1.4.1规划意义

(1)缓解交通堵塞,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相对小汽车和自行车,公交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占用道路资源均较少(静态,公交车:

小汽车:

自行车为1:

;动态,公交车:

小汽车:

自行车为1:

因此,通过公交线网优化,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从而以占用道路资源少的优势,缓解九江市因道路资源紧缺、交通需求增长迅速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维持交通供需的相对平衡。

(2)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发展公交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策,也是体现交通社会公益性的关键。

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经济活动的频繁以及市民对出行质量要求的提高,要求必须具备能为市民出行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城市客运系统。

虽然城市居民的支付能力不断增强,但在近期甚至较长时间内,能购买小汽车的家庭仍在少数范围内。

因此单纯从广大市民出行意愿上讲,也必须依托公共交通的发展,才能满足大众的出行要求。

(3)改善客运系统结构,推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合理的客运系统结构,是推行九江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关键点。

如果不能及时按照市民对出行需求的变化,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将诱导出行向不利于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小汽车化方向转移。

从而导致城市政府在交通系统设施建设和土地布局开发上面临更大的压力,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组织、安全管理上将承受更加严峻的挑战。

(4)引导土地开发,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发展

城市土地发展和功能发展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公共交通对土地发展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公交线网的布局与建设将影响城市土地发展的空间方向和功能水平。

当前,中心区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是造成交通严重拥挤的根源,改变城市空间格局,必须依托于公共交通的发展。

以公交线网规划为基础的公交快速客运系统的形成将为这一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5)保护环境,利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九江市的地理条件和气象特征决定一旦产生空气污染物就难以排除。

事实表明汽车尾气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据有关数据表明:

公共汽车在高峰小时每人每公里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分别是小汽车的%、%和%。

由此可见,优先发展公交,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绝非仅仅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权宜之计,它是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1.4.2规划任务

(1)依据《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构建快捷、安全、经济、舒适的一体化公交系统;

(2)制定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

(3)确定公交系统模式、线路网络、网络层次、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等,整合优化城市公交系统;

(4)协调个体与群体出行,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规划依据与原则

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

(3)《关于印发<关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公交管【1997】231号)

(4)《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公交管【1997】302号)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4)

(6)《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2006)

(7)《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8)《九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9)《九江市统计年鉴2005》

(10)《九江市统计年鉴2006》

(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2)《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九江市城市交通调查等。

规划整体上服从如下原则:

(1)系统性:

城市交通是复杂动态的系统,公共交通规划必须从系统角度出发,追求整体效益最优化;

(2)综合性:

综合考虑客流需求、城市发展、土地发展、经济效益、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多方面对公交规划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3)连续性:

逐步过渡,保持公交出行与公交系统规划的连续性;

(4)滚动性:

公交规划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因此,规划的方案需根据实际运营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优化。

规划程序

主要程序包括:

(1)调查分析:

包括对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组织进行与公交规划相关的交通调查与分析。

(2)需求预测:

在对交通调查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运用“四阶段”法,预测未来公交需求总量与分布。

(3)系统规划:

根据道路网络信息数据和公交OD分布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进行公交系统规划。

(4)客流分析与评价:

对公交客流预测进行分析,并对公交系统方案进行评价。

(5)实施计划:

对公交系统建设提出实施办法和建议,建立实施计划。

 

图1-1公交规划程序

第2章社会经济与交通概况

九江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我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南与省会南昌、宜春地区相接,西与湖南省、湖北省接壤,北临长江,与湖北省、安徽省隔江相望,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

九江市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1人口

九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全国56个民族九江就有39个,根据九江市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占%。

九江少数民族中,百人以上的有11个,千人以上的有3个,即回族3633人、畲族2288人、蒙古族1148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和%。

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区,人口占全市的%,占市区总人口的%,如表2-1。

表2-1九江市2005年全市人口分布(万人)

区域

浔阳区

庐山区

九江开发区

庐山管理局

一市一区九县

2005年末总人口

小计

总计

图2-1九江市2005年总人口地区分布图

从近几年的人口增长趋势来看,全市人口总量低速增长。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降幅比上年低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比上年上升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

2005年末总人口为万人,全年净增万人。

增量比上年减少万人,人口增势继续减缓。

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下降趋势。

图2-2九江市近年总人口增长趋势图

表2-2九江市近年总人口增长情况(‰)

年份

人口数(万人)

增长率(比上一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1.2就业岗位分布

就业岗位是交通出行的主要吸引和产生源,其分布状况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分布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

本次研究根据九江市三产、工业普查的统计资料,将就业岗位分为工业、行政办公、商业、医疗卫生、仓储、科研、其它七类。

据九江统计年鉴、工业普查、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九江市现状共有各类就业岗位万个,占全市总人口的%。

2.1.3土地利用

市规划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人口聚居密集的中心城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如表2-3。

现状城市用地以组团形式开发,但开发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是目前城市的商务、行政办公中心所在地如表2-4。

表2-3九江市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序号

类别代码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万平米)

占现状用地的(%)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米/人)

1

R

居住用地

1139

2

C

公共设施用地

449

3

M

工业用地

4

W

仓储

5

T

对外交通用地

231

6

S

道路广场用地

7

U

市政用地

8

G

绿地

9

D

特殊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100

表2-4九江市规划用地土地利用平衡表(单位:

公顷)

规划用地面积(2020)

所占%

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交通用地

基本农田保护用地

水域

7989

其他用地

总计

图2-3中心城区现状土地利用

2.1.4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在城市经济所占比重较低,而且变化不大,第二产业从2000年开始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到2005年上升到50%以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

2005年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已成为九江市经济发展的支柱。

与此相应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在缓慢上升,九江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变化,第三产业正在崛起,已经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很大比重,但是也应看到,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九江市的第三产业还未充分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如表2-5。

表2-5九江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图2-4九江市产业生产值所占比例

图2-52005年产业生产值比例

2.1.5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

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200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突破4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为1995年以来近11年中最高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增长%;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7%、50%、3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分别为%、%、%。

第二产业继续引领经济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市经济在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为“十一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2-6九江市产业增加情况

年份

产业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对经济贡献(%)

2004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在江西省各区市中排位稳居第二,超额完成了2005年年初市政府的预期目标。

九江市经济总量继续快速扩张,迈上90亿元新台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130点的历史新突破。

利税超亿元企业5户,石油、化工、建材、纺织成为江西省最大的产业集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开始显现,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市12个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一。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完成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

九江是江西省加工制造业的基地,“利亚纳”轿车、3T数字投影机、绿冬丝科寝具、美庐奶粉、汇源果汁等品牌成为九江制造业主要产品代表。

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

 

表2-7九江市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国内生产

总值(万元)

年末人口

(万人)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地方财政预算

内收入(亿元)

1990

397467

1995

1430763

2000

2131237

2001

2322018

2002

2632728

2003

3076242

2004

3602200

2005

4289161

九江市全市人均国民产值人均GDP在“十五”期间快速上升,到2005年全市人均GDP达9230元,比2000年人均增加4459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1144美元。

这标志着九江市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增长速度居全国中游,居沿江同类城市上游,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05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23元,比上年增长%,月平均工资收入突破千元,达到1019元,增长%。

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发更多的交通需求,同时也迫切需要交通的有序、畅通和安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证。

图2-6九江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交通发展概况

2.2.1城市内部交通

九江市城区包含浔阳区、庐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部分,整个骨干道路体系可以用“六纵四横”的模式来描述,“六纵”是指从东到西排列的这六条南北向骨干道路:

玉山大道、长江大道、欣荣路、庐山大道、琴湖路和芳兰大道;“四横”是指从北到南排列的这四条东西向骨干道路:

滨江大道、九瑞大道、长虹大道和江洲大道。

这一市区骨干道路体系由城市快速路和交通型主干道组成,骨干道路走线基本围绕各个城市组团。

市区道路网基本呈自由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目前城区已形成以长虹大道、长虹北路、长虹西路、十里大道、庐山路、庐山南路、庐山北路、滨江路、浔阳路、浔阳东路、长江大道、庐山大道、前进东路、前进西路、浔南大道为干道的道路网框架,相比目前九江城市的车流量来说,总体容量有一定富余;但是目前城区内道路主、次、支的比例为1:

(国标中等城市主、次、支比例为:

3~4),显然九江市城区各级道路级配不合理,路网内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相对严重不足,直接导致的结果为目前城区内很多次干道或支路不足以承担分流主干道交通的功能,高峰时段形成局部严重拥堵;另外城区东西向干道缺乏,城区南部缺少必要的外围组织道路,导致目前城区东西向道路压力过大。

九江市道路总长102677m,面积2441606m2,其中车行道面积1831391m2,人行道610215m2。

人均道路面积为4.22m2/人。

表2-8九江市道路等级情况

道路等级

主干道

次干道

道路名称

抗洪大道、九龙街、长虹西路、长虹大道、长虹北路、浔阳东路、浔阳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十里大道、滨江大道、前进东路、九瑞大道、庐山大道、前进西路、滨江东路、浔南大道、十里大道延伸段、荷花垅连接线、长虹立交桥匝道

长城路、庐峰东路、庐峰北路、庐峰路、庐峰南路、甘棠北路、甘棠南路、庚亮南路、庚亮北路、环城路(北)、环城路、交通路、甘棠堤路、人民路、战备路、青年北路、青年南路、青年路、环城东路、北司路、通江路、九瑞路、湓浦路、南湖路、南湖支路、北径路、大中路、浔阳西路、金凤路

第3章公交现状调查与分析

公交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公交车辆

公交总公司作为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力量,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前,九江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373台(公交公司运营车辆235台),折合标准台。

全市公交运营车辆拥有量为标台/万人。

随着九江市城市的发展和公交需求的增长,公交车辆的需求会大幅增长。

公交公司未来应加大对公交车辆的投入,对在运营的公交车辆进行及时维护管理,改善公交车辆的环境和性能,及时淘汰废旧车辆,保障运营车辆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为出行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3.1.2公交场站

场站仍然比较紧张。

公交站场设施与车辆发展不平衡。

缺乏首末站用地,大量线路占路停、发车现象普遍。

公交车辆的增长、线路的开辟和场站的设施建设严重脱节,对车辆的使用寿命构成不利影响,降低了车辆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影响营运安全,许多车辆没有稳定的夜间停放场地,只能租用场地临时停车,造成在使用维护方面的投资和工作量加大,加速车辆的老化,增加公交车辆运行成本。

具体体现在:

(1)布局不尽合理,不利于全市公交车辆运营的协调和城市用地开发;

(2)保养场规模不足且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对车辆维修保养的统一管理。

(3)场站用地面积严重不足,相当部分车辆无法做到停靠入站或只得租用其他场地停放。

(4)首末站设施欠缺严重,影响一线人员正常工作。

(5)公交线路站点缺乏港湾停靠站,造成进、出站的公交车辆与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干扰。

图3-1九江市公交站点分布图

九江市现有各类停车场6处,总用地万平方米,其中场地权属公交公司的有3处,其停车面积万平方米。

各类停车场大多兼有修理、办公、宿舍和加油站的功能。

表3-1为九江市各类停车场情况。

表3-1九江市各类停车场情况

单位

停车点

总面积(平方米)

其中停车场面积

场地权属

备注

汽车站场

8050

4000

公交公司

兼修理、宿舍、办公

*师专停车场

4616

3200

公交公司

兼修理、加油站

火车站场

1800

借用

101、102、5、12、17路始发站

*十里停车场

12000

公交公司

兼修理、宿舍、办公

柴桑市场场

2500

借用

兼修理、办公;12、23路始发站

巴士停车场

2800

租用

兼修理

注:

*表示该停车场用地将被政府收回

3.1.3公交线路

目前公交公司公交线路共有32条,其中郊区线路5条,跨省公交线路1条。

线路总长度527公里,线路网长度159.58公里,全市共有公交站点个数230个,站点数854个,市区内具备通行和开辟公交线路条件的道路大部分都有公交线路通过。

月均营运里程160万公里,车辆平均百公里油耗为23.7公升/百公里。

日客运班趟次3300多个,日客运量23万人次,月均营运收入420万元。

市内公交车营运时间每天从5点50分开始至24点,主要线路班次密度达30趟/小时,平均班次密度12趟/小时。

图3-2九江公交公司营运线路图

3.1.4道路的使用与管理

目前,在公交走行的线路上,较少采用专用道、港湾式停车站、公交信号优先等措施以提高公交运行的速度和服务水平。

公交车车体较大,灵活性差,以及受站点停靠影响,使得公交车与其他社会车辆共享道路资源时,造成公交运行速度缓慢,服务水平较低。

就现状而言,九江市当前道路使用和管理上的公交优先措施,难以支撑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导致公交车运营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例如,现状的长虹大道辅道被设置为公交专用道,由于缺乏与公交优先配套的交通管制措施,辅道上任意停车的现象随处可见,并且由于路口信号配时的不合理,导致该路段上的公交车辆通行能力严重下降。

因此,加快规划和实施道路上的公交优先通行系统是近期公交大幅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公交客流现状调查

公交客流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九江市与公共交通系统有关的数据,为分析和评价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制定有关公共交通管理对策以及后续进行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为全面反映出公交客流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居民出行调查、公交乘客出行意愿调查以及公交跟车调查三种调查方法相结合,并选择同一天进行数据采集。

3.2.1调查技术路线

(1)居民出行调查技术路线

在分析调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次调查采用城市居民出行OD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现状全日全方式居民出行OD表。

调查包括对九江市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