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06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既坚持又发展

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D.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第一章单选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1、《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D)

A.唯物主义一元论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A.普遍矛盾B.基本矛盾

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

1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9、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1、“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实质

23、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C)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B)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C.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

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2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2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第一章多选题

1、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3、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B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4、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

(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为山九仍,功亏一篑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BD)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有(BD)

A.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C.找到了偶然性产生的原因,就把握了必然性

D.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外部原因

10、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BCD)

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1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就是说(ACD)

A.运动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有(ABCD)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B.它们统一于社会实践

C.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1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CD)

A.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15、意识是(ABD)

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D.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6、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ACD)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18、下列说法正确表达了时间一维性的有(ABC)

A.光阴一去不复返

B.时间好比长流水,只能流出不流回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D.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19、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BC)

A.公安人员办案B.渔民出海捕鱼

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比赛

2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ABC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章单选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B)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

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4、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C)

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D.创立新理论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说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D)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9、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1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D)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C)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A.直接认识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

1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8、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19、“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第二章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是(CD)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CD)

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4、“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经验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它认为(ABD)

A.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B.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认识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是一次完成的

D.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6、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必须(AB)

A.从实际出发B.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C.从主体的主观愿望出发D.从本本出发,从原则出发

7、承认真理绝对性就必然(ABC)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真理的一元性D.承认主体的能动性

8、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AC)

A.绝对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D.实用主义

9、认识的任务是(ABCD)

A.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B.取得真理性认识

C.取得规律性认识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0、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ABCD)

A.人们现实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反复性

C.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D.主观上产生错觉

11、认识客体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在于(BCD)

A.一切认识客体都是客观事物

B.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事物,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C.客观事物中只有与人的认识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D.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12、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ABCD)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AC)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14、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BD)

A.唯心主义先验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15、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ABCD)

A.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B.揭示了认识的总规律

C.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创立了彻底的可知论

16、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ABD)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C终极真理D理性认识

17、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ABD)

A.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B.必须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从主观想象出发

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8.唯心主义认识论(BCD)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20、教条主义(BD)

A.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C.重视感性经验

D.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

第三章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许多事情我们已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A)

A、人们必须首先吃喝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