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04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出师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docx

《出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师表.docx

出师表

《出师表》课件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体。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

 

3、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说话练习。

 

(二)导入新课:

师: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16岁)。

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大事。

227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上书,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3、文体: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

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

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4、生字:

5、朗读课文:

听录音。

6、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四)学生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指名学生串讲第一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贫困衰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诚:

确实、实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懈:

懈怠。

内:

宫廷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忘身:

奋不顾身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啊。

 

盖:

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志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宜:

应当。

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六)分析第一段:

 

1、第一条建议:

广开言路 

2、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

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

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

 

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

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六、小结:

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八、板书设计:

 

先帝崩殂 

不利天下三分危急存亡 

益州疲弊 

                   诚宜......(正)开张圣听 

                   不宜......(反)广开言路 

不懈于内 

有利追殊遇报陛下 

忘身于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2、学习翻译文言文。

 

3、初步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二、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第二--五段。

 

三、教学难点:

学习翻译文言文。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1、三分钟说话练习。

 

2、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

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二)串讲第二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为:

做,行。

论:

判定。

昭:

显示,表明。

平明:

公平严明。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当偏袒徇私,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三)分析第二段:

 

第二条建议:

赏罚严明(对比) 

(四)串讲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使用)。

以:

因此。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

自称。

通"缺",欠缺,不足。

所:

...的效果。

广:

扩大。

益:

益处。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分析第三段:

推荐宮中贤臣 

(六)串讲第四段: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称:

称赞。

举:

推荐。

为:

做,担任。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行:

军队。

 

(七)分析第四段:

推荐营中武将 

(八)串讲第五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接近、亲近。

远:

疏远。

所以:

......的原因。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论:

谈论。

于:

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

愿:

希望。

信:

信任。

悉:

都。

 

(九)分析第五段:

 

第三条建议:

亲贤远佞(对比) 

六、小结:

关于刘备托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

之如父!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3、4、5段。

 

八、板书设计:

 

第3段:

宫中(内):

 

人物: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预计效果: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第4段:

府中(外):

 

人物:

将军向宠。

 

特点: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第5段: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

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

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掌握重点字词。

 

3、领会诸葛亮提出赏罚严明、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第六--九段。

 

三、教学难点:

掌握重点字词。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说话练习。

 

(二)导入新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三)串讲第六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

布衣:

平民的代称。

躬:

亲自。

苟全:

姑且保存。

闻达:

扬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鄙陋,竟降低自己的身份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以:

因为。

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有敬意。

屈:

委屈。

顾:

到......去,拜访。

咨:

征询。

以:

拿。

感激:

感动。

许:

应允,答应。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遭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际:

时期。

 

(四)分析第六段: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五)串讲第七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寄":

委托。

以:

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领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以:

这里表时间界限。

恐:

担心。

效:

实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日的都城。

 

兵,武器。

甲,装备。

奖:

勉励。

北":

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庶:

但愿。

旧都:

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所以:

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

而:

表并列。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等人的责任了。

进:

奉上。

尽:

完全。

 

(六)分析第七段: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2、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3、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七)串讲第八、九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收不到效果,就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

 

愿:

希望。

以:

把。

效:

效果,引申为任务。

效:

有效果,实现。

以:

来。

 

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兴德:

发扬美德。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

谋:

谋划。

察:

明察。

纳:

采纳。

深:

深切。

追:

追念。

 

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不胜:

禁不住、忍不住。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涕:

泪。

零:

落。

 

(八)分析第八、九段:

 

1、见"板书设计"。

 

2、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小结: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

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

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

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

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6、7段。

 

八、板书设计:

 

广开言路,多纳谏言 

毋忘先帝遗训再三勉励后主 

应尽国君之责 

表示临別依依之情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3、学习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积累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说话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重要情节 

 1、孔明挥泪斩马谡2、空城计3、七擒七纵4、草船借箭 

 (三)思考、讨论: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⑵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⑶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2、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

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

推贤了哪些贤臣?

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

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

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

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6、《出師表》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7、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8、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

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不知所言:

不知道说些什么。

一作"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计日而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

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斟酌损益:

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六、文言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

痛心遗憾。

今:

深切地憎恨。

) 

  2、臣本布衣。

(古:

平民。

今:

布的衣服。

)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

时刻。

今:

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由是感激(古:

此,这。

今:

常用作判断词;古:

感动、激动。

今:

衷心感谢。

)6、诚宜开张圣听(古:

扩大。

今:

商店开始营业。

) 

  7、临表涕零。

(古:

眼泪。

今:

鼻涕。

)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

表原因。

今:

表结果。

)9、先帝知臣谨慎。

(古:

认真、慎重。

今:

做事小心) 

  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其义为:

用来......的。

今:

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11、引喻失义(古:

适意,恰当。

今:

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12、陟罚臧否(古:

恶,坏。

今:

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13、晓畅军事(古:

精通,熟练。

今:

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 

  14、猥自枉屈(古:

辱。

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

卑鄙,下流。

) 

  15、庶竭驽钝(古:

希望,期望。

今:

众多) 

(二)一词多义: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实现、完成。

 

  2、道:

而中道崩殂:

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

道理,名词。

 

  3、遗:

以遗陛下:

给予,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遗留,动词。

 

4、为:

俱为一体:

是;为忠善者:

做。

 

  5、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议论,动词。

 

6、无:

无兴德之言:

没有;事无大小:

无论。

 

  7、感激: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8、行:

然后施行:

做,实行,动词 

  性行淑均:

品德,品行,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9、益:

有所广益:

益处;斟酌损益:

增加。

 

  10、而:

而中道崩殂:

却,表转折;计日而待:

连接状语与谓语。

 

  11、分:

今天下三分:

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名分,职分,名词。

 

  12、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

这样,指示代词。

13、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严明,形容词;以上先帝之明:

英明,圣明,形容词。

14、能:

先帝称之为能:

能干,有才能,动词。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能够,助动词。

 

  15、所:

优劣得所:

地方,处所,名词。

 

  有所广益(特殊的指示代词。

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的效果,特殊的指示代词。

 

  16、当:

当奖率三军:

应当,应该,助动词。

 

  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正在......的时候,介词。

 

  17、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8、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19、言:

不知所言:

说,动词。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话,言论,名词。

 

(三)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攘除奸凶:

形容词用为名词,奸诈凶恶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优劣得所:

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深入不毛:

名词用为动词,长草。

 

  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用作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向北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2、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五)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愚以为宫中之事:

连词,表时间。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拿;许先帝以驱驰:

用。

 

于:

 

忘身于外者:

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报之于陛下:

给。

 

(六)句式:

判断句: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亲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