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4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Word格式.docx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5.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

C.海拔高度差异D.坡向差异

6.撒哈拉荒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解析 第4题,从图中水热状况推断六种植被类型分别为:

①为热带雨林,②为热带季雨林,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⑤为亚寒带针叶林,②~③~荒漠体现植被东西方向变化,显示水分逐渐减少,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南极洲纬度高,终年气温低,为冰雪覆盖的大陆,不会出现图示的水热条件,没有明显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D正确。

第5题,①~②~⑤体现植被南北方向变化,变化最明显的是热量,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海陆位置对水分影响大;

海拔及坡向体现的是植被垂直方向变化。

第6题,撒哈拉荒漠位于非洲北回归线附近,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而成荒漠,属大气环流影响;

塔克拉玛干荒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形成荒漠因海陆位置影响,结合选项B正确。

答案 4.D 5.A 6.B

浙江嘉兴高三一摸)右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带谱的结构示意图,①~⑦表示其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①-②-③与⑤-⑥-⑦自然带倾斜方向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①-②-③热量  ⑤-⑥-⑦热量

B.①-②-③热量  ⑤-⑥-⑦水分

C.①-②-③水分  ⑤-⑥-⑦水分

D.①-②-③水分  ⑤-⑥-⑦热量

8.图中②地的气候指标最可能是(  )

A.年均温为15~28℃,年降水量为800~1500mm

B.年均温为6~12℃,年降水量为1500~2500mm

C.年均温为2~7℃,年降水量为350~600mm

D.年均温为-2~3℃,年降水量为600~800mm

解析 第7题,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而言,既是阳坡又是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迎风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某一海拔高度范围,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规律为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①-②-③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热量为主导因素,⑤-⑥-⑦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此海拔高度范围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成了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故B正确。

第8题,垂直带谱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0℃以上D错误,但是A均温较高错误,由于为迎风坡,降水多,故C也错误,C降水量较少,故最可能的是B的数据。

答案 7.B 8.B

湖南益阳模拟)下图表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10.自然带④对应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终年炎热干燥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判断,此大陆经过20°

S即为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西部沿海有高山植物分布,根据三大洲的地形特点,故判断为南美大陆。

第10题,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①-⑤分别是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 9.C 10.B

(2013·

广东梅州一模)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展开。

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2.能够观赏到下图中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11题,“碧云天,黄叶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分布在图中四地中的丁地。

第12题,图中的四种景观依次是东北针叶林景观、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内蒙古草原景观。

只有线路③能全部欣赏到这四类景观。

答案 11.D 12.C

二、非选择题

13.(2015·

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

(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主要从带谱数量、基带、分布高度等来分析。

根据“山脉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带谱一致”规律可以推断山脉纬度高低。

(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其主要原因是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山脉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结合风带分布规律可知,其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答案 

(1)差异:

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2)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B组 能力提升

湖南怀化一模)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2.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  )

A.龙井茶农采茶正忙B.洛杉矶火险等级最高

C.瑞典的极光绚丽多彩D.钱塘江正处在枯水期

解析 第1题,植物生长需要水、肥、气、热等,祁连山地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阳坡光照充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的水分少,其植被为草地;

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土壤的水分充足,其植被为森林。

第2题,夏季气温高,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故在山地牧场中放牧的季节为夏季。

龙井茶采摘时间为春季,故A选项错误;

洛杉矶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是火险等级最高的季节,B正确;

极光的观察应在夜晚,夏季北极地区为极昼,不适合观察极光,故C错误;

夏季为钱塘江的汛期,故D选项错误。

答案 1.D 2.B

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

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3~4题。

3.该大陆最有可能为(  )

A.非洲大陆南端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大陆南端D.亚欧大陆

4.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D.大气环流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沿45°

纬线、山脉宽约400千米,”以及现在山脉海拔约4000米,可判断最可能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所以该大陆为南美大陆南端,C正确。

第4题,图①为森林,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安第斯山脉隆起,图④大陆东岸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出现荒漠化景观。

A正确。

答案 3.C 4.A

广东韶关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回答5~7题。

5.该山地位于(  )

A.祁连山脉B.唐古拉山脉

C.天山山脉D.昆仑山脉

6.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B.光照C.热量D.水分

7.吐鲁番瓜果香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地形平坦,海拔低B.冰雪融水,水清质优

C.位于盆地,热量足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解析 第5题,读图,该山地的山麓地带自然带是荒漠带,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没有森林,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好。

图中雪线北坡海拔低,说明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与天山山脉相符,结合图中地名,山脉是天山山脉,C对。

祁连山南、北坡海拔不同,A错。

唐古拉山脉山麓地带是高寒草甸植被,B错。

昆仑山脉两侧海拔不同,D错。

第6题,森林耗水量大,只能生存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分布在北坡,是因为北坡是阴坡,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所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D对。

土壤、光照、热量不是林带形成的主要因素,A、B、C错。

第7题,吐鲁番瓜果香甜,主要是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糖分积累多,D对。

地形、热量、水源不是瓜果甜的原因,A、B、C错。

答案 5.C 6.D 7.D

山西临汾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

B.e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

C.d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e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带

9.有关g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g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B.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

C.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D.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锋面雨

解析 第8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联系气候类型分布判定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荒漠带,A错误;

e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B正确;

c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而d是荒漠,C错误;

e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带,D错误。

第9题,g为热带雨林带,没有分布在赤道附近,所以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巴西暖流有关;

g自然带的形成与巴西高原地形迎风坡有关;

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地形雨,而不是锋面雨。

答案 8.B 9.D

河南郑州一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11.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解析 第10题,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

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

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

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

第11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

答案 10.C 11.B

河南濮阳二模)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13.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 第12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

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

第13题,图中①7月等温线为3℃、②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

答案 12.D 13.B

14.(2015·

湖南株洲高三上学期质检)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

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一图,博斯腾湖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所以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2)题,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该地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类为芦苇提供肥料。

湖泊、飞鸟、鱼群、芦苇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第(3)题,根据材料二分析,博斯腾湖湖水水面高,盐池水位低。

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输送到盐池。

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

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

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

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

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

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考查角度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①的正确内容是(  )

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

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

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

2.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A.植被B.水文

C.地形D.降水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由植物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引起,表示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第2题,从图中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该地核心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减少,从而导致径流、蒸发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植被。

答案 1.B 2.A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读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4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

3.(原创)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上升B.年降水量增加

C.河流流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4.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大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3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

第4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

答案 3.A 4.B

考查角度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4年8月7日10点59分,厦门大学亚特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位置如图)。

据此回答5~6题。

5.(原创)亚特登山队从厦门出发直至登顶雀儿山,前后大致经过的自然带是(  )

A.落叶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常绿硬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D.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6.雀儿山(  )

A.各自然带分布范围随季节变化基本不变

B.南坡热量条件好,林带上界比北坡低

C.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海拔低于南坡

D.南坡降水多,但坡度异常陡峻,雪线较北坡高

解析 第5题,从厦门到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有常绿阔叶林带;

雀儿山位于川西高原,从四川盆地到雀儿山随海拔升高,出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的植被带更替。

第6题,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大多无明显季节变化,但冰雪带季节变化明显;

南坡热量条件好,林带上界比北坡高;

雀儿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但由于坡度异常陡峻不利于冰雪储存而雪线升高。

答案 5.C 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