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学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088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学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疼痛学1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疼痛学17.docx

《疼痛学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学1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疼痛学17.docx

疼痛学17

疼痛学-17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1/A2型题(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的是

∙A.阿片类药物可以与阿片受体发生立体专一性的结合

∙B.阿片类药物可以使激动性神经末梢膜部分去极化

∙C.阿片类药物可以使激动性神经末梢膜对Na+通透性增加

∙D.阿片类药物可以使激动性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多

∙E.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致痛因子D-物质的释放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阿片类药物作用于阿片受体,使其激动性神经末梢膜部分去极化,部分地增加Na+通透。

因此当兴奋性冲动传入时,只有部分未被作用的膜发生去极化,末梢介质乙酰胆碱释放不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去极化发生困难,疼痛冲动传导受阻,于是产生镇痛作用。

2.下列关于吗啡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吗啡是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属于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

 B.吗啡可以抑制大脑呼吸中枢

 C.治疗量吗啡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作用

 D.吗啡可以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 √

 E.吗啡可以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导致恶心呕吐

解析:

[解析]吗啡对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有兴奋作用,使其张力提高,蠕动减弱,因此,有便秘和尿潴留的副作用。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吗啡的适应证的是

(分数:

2.00)

 A.分娩镇痛 √

 B.急性肺水肿的治疗

 C.心梗引起的心绞痛

 D.术后镇痛

 E.晚期癌痛

解析:

[解析]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抑制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影响产程,因此禁用于分娩止痛及哺乳期妇女止痛。

4.下列关于芬太尼药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芬太尼属于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

 B.芬太尼作用效能比吗啡强80~100倍

 C.芬太尼作用持续时间比吗啡长 √

 D.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基本无影响

 E.快速推注芬太尼可以引起胸腹壁肌肉僵硬而影响通气

解析:

[解析]吗啡一次给药镇痛时间可达4~5小时,而芬太尼血浆半衰期很短,约2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仅为30分钟。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羟考酮的药理特点的是

(分数:

2.00)

 A.羟考酮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

 B.羟考酮的镇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当

 C.年龄和性别对羟考酮的药效作用影响不大

 D.羟考酮重复应用会造成羟考酮或其代谢产物的蓄积 √

 E.羟考酮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过肾脏排泄

解析:

[解析]羟考酮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与吗啡相等或更高,且无封顶效应。

临床重复应用羟考酮,未发现蓄积现象。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羟考酮的禁忌证的是

(分数:

2.00)

 A.呼吸抑制

 B.支气管哮喘

 C.麻痹性肠梗阻

 D.严重肝、肾、肺功能损害

 E.甲状腺功能亢进 √

解析:

[解析]除对羟考酮过敏或呼吸抑制患者、合并急性或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及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禁用羟考酮外,甲状腺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或尿道狭窄、昏迷、肾上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肺功能损害、急性乙醇中毒等患者都慎用或禁用羟考酮。

7.下列关于可待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可待因属于强阿片类药物

 B.临床上增大用药剂量可以用于治疗重度疼痛

 C.可用于治疗严重咳嗽,但对于痰多的患者要慎用 √

 D.可以安全用于15岁以下儿童

 E.长期应用不会产生成瘾性和耐受性

解析:

[解析]可待因属于典型的弱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轻度至中度的止痛。

增大剂量不良反应增加而疗效并不增加,故不宜增大剂量治疗重度疼痛,而应改用吗啡等强阿片类药物。

临床可以用于治疗严重咳嗽,尤其是肺癌引起的干咳,对于痰多的患者要慎用,以防因抑制咳嗽反射,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可待因的禁忌证包括对可待因过敏的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哮喘样咳嗽者以及15岁以下儿童。

长期用药也可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

8.下列对美沙酮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美沙酮直肠用药也应注意药物蓄积中毒的危险

 B.患者不能口服用药时,可以选择舌下或直肠用药

 C.对呼吸中枢的抑制明显

 D.不适用于慢性疼痛 √

 E.高龄、昏迷、颅内高压以及肝肾呼吸衰竭均属于美沙酮的禁忌证

解析:

[解析]美沙酮属脂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舌下或直肠用药吸收良好,也应注意药物蓄积中毒的风险。

美沙酮对呼吸中枢有明显而较长的抑制作用。

美沙酮在临床可作为强阿片类药物使用,由于口服用药后需30~60分钟产生镇痛效应,故特别适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不适用于急性暴发性疼痛。

9.下列关于哌替啶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哌替啶镇痛效能是吗啡的1/10,作用时间也较吗啡短

 B.大量重复应用哌替啶出现神经毒性反应

 C.哌替啶可用于长期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 √

 D.哌替啶适用于急性疼痛、术后镇痛

 E.哌替啶口服吸收差,也不宜皮下注射

解析:

[解析]哌替啶持续用药易产生耐药和药物依赖,因此只适用于急性疼痛,对需要长期连续用药的慢性疼痛和癌痛应属禁忌。

哌替啶口服用药可靠性差,因对局部有刺激,也不宜皮下注射。

10.下列有关哌替啶合并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哌替啶应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B.哌替啶能削弱阿托品的作用 √

 C.与碳酸氢钠合用,哌替啶药效增强

 D.异丙嗪可以增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E.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增强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

解析:

[解析]哌替啶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以使心率增快,与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合用,使其作用增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哌替啶合用能引起谵妄、高热、兴奋、惊厥及严重呼吸抑制,因此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

碳酸氢钠等能碱化尿液的药物,可以减少哌替啶的排泄增强其作用。

异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能增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中枢抑制作用以及降压作用。

11.下列关于丁丙诺啡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丁丙诺啡属于强效长效镇痛药

 B.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混合型激动-拮抗剂,久用不易成瘾 √

 C.丁丙诺啡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

 D.丁丙诺啡不能用于分娩镇痛

 E.丁丙诺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可以用纳洛酮拮抗

解析:

[解析]丁丙诺啡长期使用有成瘾性。

12.泰勒宁的主要成分是

(分数:

2.00)

 A.羟考酮 √

 B.美沙酮

 C.吗啡

 D.丁丙诺啡

 E.哌替啶

解析:

13.下列镇痛药物中,镇痛作用最强的是

(分数:

2.00)

 A.吗啡

 B.芬太尼 √

 C.哌替啶

 D.羟考酮

 E.丁丙诺啡

解析:

[解析]芬太尼的镇痛效能是吗啡的80~100倍,哌替啶的镇痛效能是吗啡的1/10,羟考酮的镇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当,丁丙诺啡的镇痛强度是吗啡的30倍,芬太尼的1/2。

14.下列关于曲马朵药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曲马朵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

 B.曲马朵可直接作用于阿片受体

 C.曲马朵可抑制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影响痛觉传递

 D.曲马朵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依赖性小

 E.曲马朵有镇咳作用

解析:

[解析]曲马朵虽也可以与阿片受体结合,但亲和力很弱,属于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15.关于曲马朵的禁忌证,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孕妇与哺乳期妇女慎用

 B.禁止与单胺氧化酶合用

 C.心梗引起的心绞痛禁用 √

 D.对阿片类过敏者慎用

 E.对吗啡类药物有耐受性者慎用

解析:

[解析]曲马朵适用于急慢性疼痛,中度癌性疼痛,骨折或术后疼痛,牙痛。

也可以用于心脏病突发性痛,关节痛,神经痛及分娩镇痛。

16.氯胺酮属于

(分数:

2.00)

 A.NMDA受体拮抗剂 √

 B.NMDA受体激动剂

 C.GABA受体激动剂

 D.GABA受体拮抗剂

 E.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

解析:

17.下列对氯胺酮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氯胺酮作用于丘脑-新皮质系统,阻断痛觉传入信号

 B.氯胺酮对呼吸循环抑制轻

 C.可以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

 D.临床上常静脉应用大剂量氯胺酮治疗顽固性疼痛 √

 E.高血压、严重心血管病变、颅内高压者禁用

解析:

[解析]单纯使用大剂量氯胺酮,会出现过度镇静或烦躁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常氯胺酮与吗啡联合用,采用静脉PCA的方法,根据疼痛的程度自行用药。

18.下列关于可乐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可乐定属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

 B.可乐定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

 C.可乐定作用于脊髓背角,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

 D.可乐定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

 E.可乐定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反跳性增高

解析:

[解析]可乐定属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

可乐定通过抑制脊髓P物质释放,并刺激脊髓中突触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并与胆碱能、嘌呤能、5-羟色胺能疼痛系统相互作用,抑制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导,降低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产生镇痛作用。

长期应用可乐定由于液体潴留及血容量的扩充,可产生耐药性,加用利尿剂可以纠正。

治疗中若突然停药,可发生血压反跳性增高。

可于12~48小时出现,持续数日。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乐定的适应证的是

(分数:

2.00)

 A.高血压

 B.偏头痛

 C.吗啡成瘾者的戒毒

 D.青光眼

 E.慢性肾病 √

解析:

[解析]可乐定有中枢性降压、镇痛、降低眼压以及消除吗啡成瘾等作用。

20.关于高乌甲素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局部麻醉作用

 B.解热镇痛作用

 C.抗感染

 D.无致畸作用

 E.易于成瘾性 √

解析:

[解析]高乌甲素为非成瘾性镇痛药。

21.下列药物中,镇痛作用最强的是

(分数:

2.00)

 A.阿司匹林

 B.高乌甲素

 C.哌替啶

 D.草乌甲素 √

 E.布洛芬

解析:

[解析]阿司匹林、布洛芬镇痛作用相当。

高乌甲素与哌替啶镇痛作用相当。

草乌甲素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6.3~65.5倍,是阿司匹林的1208~7195倍。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氯胺酮禁忌证的是

(分数:

2.00)

 A.高血压

 B.乙醇中毒

 C.颅内高压

 D.甲状腺功能低下 √

 E.精神分裂症

解析:

23.下列关于曲马朵临床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可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及中度癌痛

 B.可用于分娩镇痛

 C.剂量应根据疼痛强度及患者敏感度确定

 D.与中枢镇静剂合用须减量

 E.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 √

解析: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乐定禁忌证的是

(分数:

2.00)

 A.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C.窦性心动过速 √

 D.循环血容量不足

 E.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低下

解析:

25.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是抑制了下列物质中合成的是

(分数:

2.00)

 A.花生四烯酸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 √

 D.环氧合酶

 E.脂氧化酶

解析:

26.下列关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抑制PG合成

 B.抑制COX-2的活性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

 C.抑制脂氧化酶产生疼痛的代谢物

 D.干预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

 E.通过内源性阿片肽介导或阻断5-羟色胺的释放产生镇痛作用

解析:

[解析]COX至少存在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在体内基础表达,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COX-2是一种诱导酶,只有在受诱导情况下表达。

NSAIDs抑制COX-2的活性达到治疗目的,抑制COX-1的活性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27.下列关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NSAIDs属对症治疗不属对因治疗

 B.NSAIDs具有封顶效应

 C.NSAIDs属于三阶梯用药的第一步

 D.NSAIDs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E.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联用可增强药效 √

解析:

[解析]NSAIDs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能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但其不能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机制,不能改善预后及根治疾病。

NSAIDs联用不能增加药效,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28.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按作用机制可以分为

(分数:

2.00)

 A.COX-1抑制剂和COX-2抑制剂

 B.COX抑制剂和COX兴奋剂

 C.COX-2抑制剂和COX-2兴奋剂

 D.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1抑制剂

 E.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

解析:

29.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是

(分数:

2.00)

 A.吲哚美辛

 B.布洛芬

 C.美洛昔康 √

 D.双氯芬酸钠

 E.氨基比林

解析:

30.下列关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NSAIDs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B.NSAIDs经直肠或静脉用药,可以完全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 √

 C.老年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

 D.既往有溃疡病史者慎用NSAIDs

 E.H2受体拮抗可以防治NSAIDs造成的胃肠道黏膜损伤

解析:

[解析]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减轻其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

对高危人群如老年患者或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短期应用;应用肠溶片等反应较轻的剂型;应用H2受体拮抗剂等。

非口服用药并不能完全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31.甾体抗炎镇痛药的禁忌证不包括

(分数:

2.00)

 A.活动性溃疡病

 B.晚期重度癌痛 √

 C.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D.出血性疾病

 E.对NSAIDs及其活性成分过敏

解析:

[解析]NSAIDs属于癌症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第一步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轻度疼痛。

但对于晚期重度癌痛并非禁忌,NSAIDs可以与阿片类药物合用治疗重度疼痛,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

32.阿司匹林的适应证不包括

(分数:

2.00)

 A.发热、头痛、神经痛

 B.用于孕妇镇痛 √

 C.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D.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E.预防血栓形成

解析:

[解析]阿司匹林易通过胎盘,有致畸作用,早孕期间应用有导致胎儿缺陷的风险。

33.阿司匹林的禁忌证不包括

(分数:

2.00)

 A.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B.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

 C.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D.对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

 E.腹泻 √

解析:

[解析]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肠道PGs的合成,用于治疗腹泻。

34.下列关于吲哚美辛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可以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B.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C.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解热作用强

 D.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

 E.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以选择吲哚美辛 √

解析:

[解析]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对吲哚美辛有交叉变态反应。

35.下列关于双氯芬酸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属于芳基醋酸类

 B.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C.不良反应较同类药严重 √

 D.可以用于各种急性轻、中度疼痛

 E.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解析:

[解析]相对于其他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双氯芬酸钠不良反应较轻。

偶见胃肠道刺激症状,如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皮疹及转氨酶升高等。

36.下列关于布洛芬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解热镇痛作用强

 B.抗炎作用强

 C.不良反应少而轻

 D.胃肠道溃疡、哮喘患者慎用

 E.可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增强药效 √

解析:

[解析]布洛芬不宜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合用,不能增加疗效,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加。

37.下列关于美洛昔康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

 B.安全范围大,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

 C.口服吸收好,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与阿司匹林无交叉变态反应 √

 E.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解析:

[解析]美洛昔康虽然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但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药物仍可能有交叉变态反应。

38.下列关于酮咯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解热镇痛作用强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D.与阿司匹林合用不良反应增加

 E.不良反应较同类药物轻 √

解析:

39.下列关于塞来昔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

 B.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

 C.磺胺类药过敏者禁用

 D.阿司匹林过敏者可换用塞来昔布 √

 E.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头痛、眩晕等

解析:

40.下列关于氯诺昔康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

 B.可以穿透分布至膝关节滑液中

 C.多次重复用药可以造成蓄积 √

 D.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

 E.适用于各种急慢性中重度疼痛

解析:

[解析]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多次重复用药不会造成蓄积,但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主要代谢物蓄积的现象。

41.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分数:

2.00)

 A.抗炎

 B.抗过敏

 C.抗休克

 D.退热作用

 E.骨髓抑制 √

解析:

[解析]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根据剂量的不同,可分为生理作用及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主要是指对水电平衡及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

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抑制免疫系统抗过敏、抗休克作用、退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影响骨质形成、提高中枢系统兴奋性、增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等。

42.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效糖皮质激素的是

(分数:

2.00)

 A.可的松 √

 B.泼尼松

 C.泼尼松龙

 D.地塞米松

 E.倍他米松

解析:

[解析]依照作用时间的长短,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几类。

短效包括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包括泼尼松、氢化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长效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43.接触性皮炎可以外用的糖皮质激素是

(分数:

2.00)

 A.可的松

 B.泼尼松

 C.地塞米松

 D.倍他米松

 E.氟轻松 √

解析:

44.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促进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B.抑制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其分解导致负氮平衡

 D.可延缓创伤愈合,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E.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引起向心性肥胖 √

解析:

[解析]向心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躯干及四肢脂肪组织对皮质醇反应性不同。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主要影响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

长期应用能增高血胆固醇含量,并激活四肢皮下的脂酶,使四肢脂肪减少,脂肪重新分布于面部、胸、背及臀部,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45.皮质激素抗炎机制不包括

(分数:

2.00)

 A.减轻渗出和水肿

 B.减轻毛细血管扩张

 C.减轻白细胞浸润和吞噬

 D.防粘连和瘢痕形成

 E.直接杀灭致病菌 √

解析:

46.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强大,对下列原因导致的炎症有效的是

(分数:

2.00)

 A.细菌感染

 B.缺血性组织损伤

 C.过敏反应

 D.烧伤

 E.以上均有效 √

解析:

47.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机制不包括

(分数:

2.00)

 A.抑制吞噬细胞功能

 B.加快淋巴细胞凋亡

 C.干扰淋巴细胞增殖

 D.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E.减少中性粒细胞增殖 √

解析:

48.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机制不包括

(分数:

2.00)

 A.稳定溶酶体膜

 B.降低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E.增强机体免疫力 √

解析:

49.糖皮质激素的抗毒素作用是指

(分数:

2.00)

 A.提高机体对细菌外毒素的耐受性

 B.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外毒素

 C.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 √

 D.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内毒素

 E.以上均正确

解析:

50.中毒性休克时,糖皮质激素的用法是

(分数:

2.00)

 A.大剂量冲击 √

 B.中剂量长程

 C.小剂量替代

 D.隔日疗法

 E.首剂大剂量,小剂量长程维持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