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69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

米)

8

4

10

14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考、讨论:

分小组思考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巡视:

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

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来计算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让学生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2、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采纳学生的解法进行分析与讲解:

8

(10-4)

14

(14-8)

反馈、交流:

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代表将本小组的方法介绍给全班。

⑴、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⑵、分别算出两个图面积。

⑶、将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即:

S三角形+S长方形

=S组合图形

⒈让学生通过拼剪与讨论,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⒉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

出示计算过程:

10×

8=80(㎡)

(14-4)×

(10-4)÷

2

=6×

=36÷

=18(㎡)

80+18=98(㎡)

观察、思考:

⑴、选择正确的

“底”、“高”和“长”、

“宽”进行计算。

⑵、观察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步骤。

⑶、明确80(㎡)、18(㎡)分别指什么?

让学能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蔽条件。

让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的一般步骤和格式。

提问:

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小结:

这两种解法的差异

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巩固、明确:

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布置巩固练习: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题目的解题过程写下来。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学生明确在书写时的注意点以及熟悉解题的步骤。

1、出示课堂练习:

求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

厘米)

10 

5

20

2、个别指导

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1、布置课堂作业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

一、建议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1、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

既然是数的整除,自然就与数有关,同学们都学过什么数?

  (教师板书:

整数、小数、分数)

  同学们会数数吧?

(学生数数)

1、2、3、4、5、)

  继续数下去,能数到头吗?

  数不到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呢?

“……”)

3、教师小结: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等等,叫做自然数.(板书:

自然数)

  提问: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最大的自然数吗?

  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我们用几来表示?

(板书:

0)

二、建立整除的概念

1、教师明确:

数的整除,不仅与数有关,还与除有关,一说到除,在家就会想到两个数相除,那么整除又是什么意思呢?

整除也是两个数相除,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整除不包括“0”.

2、出示卡片 

1.2÷

在数的整除中研究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吗?

3、再出示卡片:

10÷

20,16÷

5,15÷

3,36÷

9,24÷

这几个式子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

  教师明确: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这是我们研究数的整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4、教师说明: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如:

20,我们能不能说10能被20整除呢?

还不能,还要看它的商.

  组织学生口算出5张卡片的商.(其中16÷

5指定回答“商几余几”)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排除没有整除关系的卡片,指15÷

3=5一类的卡片,说明:

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说15能被3整除.

5、学生举例

6、提问:

用字母a表示这样的被除数,用b表示这样的除数,商怎么样,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呢?

  这样看来,整除除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外,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

商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是整除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7、出示卡片(区别整除和除尽)

  4÷

3=1.3  18÷

18=1  7÷

5=1.4

0.2=20  42÷

6=7

三、建立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说明:

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是b的倍数;

b就是a的约数.

2、联想训练:

教师说一句由学生说出另外两句.

  如:

教师:

15能被3整除(生:

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教师:

36是9的倍数(生:

36能被9整除,9是36的约)

2是24的约数 

(生:

24能被2整除,24是2的倍数)

7不能被4整除(生:

7不是4的倍数,4又不是7的约数)

3、区分“倍数”与“几倍”

  教师提问:

能说4是0.2的倍数吗?

为什么?

4、判断

  12是3的倍数( 

) 

7是21的约数( 

  1是25的约数( 

3.6是3的倍数( 

  4是约数( 

)(说明:

通过此题,深化倍数、约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思考题:

1,3,6,9,12这几个数中谁与谁之间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1、数的整除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

  2、两个数之间,一旦具备整除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必定还具有约数、倍数的关系.所以,整除是前提,倍数、约数是在这个前提下必然产生的一种结果.

六、布置作业

  1、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出理由.

  

(1)因为36÷

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一个数是42的约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因数).

探究活动

把数分类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约数、倍数的交叉关系和区别.

  2、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活动题目

  桌上有20张卡片,在这些卡片上分别写着1,2,3,…19,20这20个数.请将这20个数加以分类.

活动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交流收获.

参考答案

  要把这20个数分类,首先确定分类标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数的奇偶性分类.

  奇数:

1,3,5,7,9,11,13,15,17,19

  偶数:

2,4,6,8,10,12,14,16,18,20

2、根据数的位数分类.

  一位数:

1,2,3,4,5,6,7,8,9

  两位数:

10,11,12,13,14,15,16,17,18,19,20

3、根据是否大于8分类.

  大于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不大于8:

1,2,3,4,5,6,7,8

4、根据约数个数的多少分类.

  一个约数:

1

  两个约数:

2,3,5,7,11,13,17,19

  两个以上约数:

4,6,8,9,10,12,14,15,16

5、根据约数的个数是否是奇数分类.

  约数的个数是奇数:

1,4,9,16

  约数的个数是偶数:

2,3,5,6,7,8,10,11,12,13,14,15,17,18,19,20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

星期天,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

”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

(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

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

(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

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

这样肯定太慢了。

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

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

(1):

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

(2):

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

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

有什么想说的吗?

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

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

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

3组(6、5、4)(要6分钟)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时间会缩短?

(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

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

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

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

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3)人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

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

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

(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动起手来,节时间,提效率,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二)

  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们会打电话吗?

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

某校老师在假期中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

”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逐个通知。

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

那么你估计一下最少要几分钟?

(15分钟)

  2、分组通知。

你准备分几组?

怎么分?

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3、人人参与。

除此之外,你们认为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呢?

(每个人都参与,接到通知后再去通知另一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不空闲)

  猜一猜:

哪种方法快?

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想不想知道结果?

咱们一起来动手验证。

看看每种方法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二、分组研究,发现规律。

  1、分配任务,各组研究,可参照教材画出示意图。

(1)分3组。

(2)、分4组。

(3)、分5组。

(4)(5)人人参与,接到通知后再通知另外的人。

  2、展示结果。

优化方案。

  

(1)-(3)组得出结论:

并非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师:

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好?

第三组方法最快。

()(板书:

费时、节时、最优)

  3、根据学生展示,引导完成表格。

  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每次新接到通知队员数都是前一分钟接到通知队员数的2倍。

照这样看来,第6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是多少?

(32)

  (2)引导观察:

  3分钟一共通知(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

  你又现了什么规律?

……

  三、应用

  1、测评:

写7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写出8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5分钟)如果由一位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那要多少分钟呢?

我们可能看到采用最优通知方式,整整节省了45分钟。

  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这样的规律吗?

  在我们身边,细菌繁衍的速度非常快,一个细菌可以分裂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同类。

所以它能从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这样高效率的繁衍,这样导致流感等一些疾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春天正是流感传染的高峰时期,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染。

  四、小结:

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避免重复通知,事先约定好传达对象,还要说清楚事情)

  生活中许多看似很复杂、很费时间的事情,利用数学知识去合理地安排,不仅会使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拓展: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

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下。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三)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揭题: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大家先看一段“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报道。

在这次演习中,为了考验两国部队的临时应变能力,中俄军事演习前几分钟突然要改变作战计划,总指挥需要尽快通知7名司令员。

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观察思考,示范引导。

假设由总指挥打电话一个一个通知(7名司令员),同学们想一想要多少时间呢?

  观察思考:

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把这个通知方案表示出来了。

(屏幕显示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一说大、小长方形各表示什么?

斜线上的数表示什么?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大家都知道在战争中时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情况十分紧急,总指挥需要尽快把改变后的作战计划通知到每位司令员,按刚才的方案,如果每分钟通知一位司令员,需要7分钟,太慢了。

你能不能帮总指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1)独立思考。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通知方案。

  ②推出小组中自己认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③小组合作摆出这个“最佳方案”,并用学具在斜线上标出通知时间。

  ④在小黑板的右上方写出这个方案一共需要的时间。

  (3)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具板上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设计。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

(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

分组方案

  方案二:

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

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

比较步骤:

  ①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②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③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

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看图推测:

  ①如果再给1分钟,接到通知的又有多少人?

  ②4分钟时接到通知的总

  共有多少人?

知道这个消息的共有多少人?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表:

  

(1)填表思考:

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

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

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5)(师生)用算式表示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和时间的关系(填空)。

  第1分钟

(2)人;

第2分钟(2×

2)人;

第3分钟(2×

2)人……

  (6)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a、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要通知31名战士最少要几分钟?

50人呢?

  b、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第7分钟时共通知了多少人?

  2、应用规律。

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发现了“打电话”中“倍增”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呢?

  刘明是一个推销员。

有一天,老板要求刘明在10分钟内打电话通知国内120个代理商向公司总部汇报营销情况。

按每个电话1分钟计算,传统打电话的方式要用120分钟,可刘明却在10分钟内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小东是一个业务员。

有一天,他帮老板谈成了一批业务,让公司赚了200万元,老板很高兴,要奖励小东,让他提个要求。

小东说:

“我的要求不高,您只要从现在起第一个月给我1000元的奖金,第二个月2000元,第三个月4000元,如此递增下去,连续奖我10个月就行。

”老板一听,要求不高,就答应了。

你们知道第10个月要奖励多少元吗?

  3、体验交流。

通过对刚才两道题的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学法,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知道了哪些学习和研究方法。

  2、还有哪些问题?

(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一、片段一:

故事引入

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

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

老渔夫说:

“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

”年轻渔夫说:

“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

”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

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

  学生尝试着寻找日子,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圈圈画画,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