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38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 竞争力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docx

(一)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3

(二)组织结构竞争力方面……………………………………………………4

(三)资本结构竞争力方面……………………………………………………5

(四)风险结构竞争力方面……………………………………………………5

(五)技术结构竞争力方面……………………………………………………5

(六)业务结构竞争力方面……………………………………………………6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对策……………………………………7

(一)完善内部机制,实施人才战略…………………………………………7

(二)明确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公司治理改革…………………………7

(三)优化,调整资本结构……………………………………………………8

(四)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商业银行内控风险…………………………8

(五)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8

(六)转变营销,经营模式,健全营销体系……………………………………9

参考文献…………………………………………………………………………10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难点与对策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

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国内的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进行激烈的竞争。

金融发展重在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这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赋予金融业的重要任务。

面对全面开放的新形势,聚焦并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大银行首选战略。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阻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通过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与难点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难点与对策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到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脚步日益加快。

国内商业银行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逐步稳健地深入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明显提高。

但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根本性入手,着重对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改善。

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对本国金融市场稳定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相抗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一)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其后来成为“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理论基础

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文化、技术与技能的组合。

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打造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认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结构主要由微观层面中的六个基本因素构成:

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正在进一步扩大,银行间竞争也日益激烈。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不同方式朝着提高核心竞争力目标发展。

如2005年6月至7月,中国建设银行与美洲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签订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他们分别出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分别获得建行9.1%和5.1%的股权。

随着提高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商业银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在国家信用支持下实现资产迅速扩张,重规模轻质量,资本补充严重不足,导致资本充足率严重降低。

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雇员制度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要按照上级行的统一要求执行,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效率原则和竞争原则进行管理。

且业务单一,以信贷为主,授权授信制度不合理。

中资商业银行在员工甄选上过于注重服务型,导致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高端人才严重匮乏。

在非利息收入方面,2006年日本东京三菱银行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非利息收入分别达到55.6%和44.4%,而同期中国工商银行仅为8.8%。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性分析

现代商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体系,它总体可分解为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等六个方面因素。

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且事关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实力的提

高和稳定;

有利于在复杂的内外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利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获得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更好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表现如下:

1.参与全球化金融竞争的迫切要求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外资银行的大量迅速涌入,国内银行业市场上的国际化竞争态势日益凸现。

与外资银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一级资本利润率方面,英国《银行家》杂志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19.9%,美国的银行平均为26.3%,而国内银行平均仅为16.0%。

在资产收益率方面,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0.90%,而国内银行仅为0.59%;

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4.53%,而国内的19家大银行仅为3.74%;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美国、欧盟的银行平均为0.79%和0.90%,国内的银行则在10%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弱。

2.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社会金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企业理财需求日益高涨;

消费信贷需求快速增长;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银行的产品创新、融资服务和理财顾问等业务的要求强烈。

面对国内社会需求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只有增强自身的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赢得客户和市场。

3.有效应对金融制度变迁的战略举措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度不断加强和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金融制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比如,随着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银行面临的风险从过去单一的信用风险,扩展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种风险。

商业银行能否控制住信用风险,对我们管理经验不足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掌控提出了挑战,对我们的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难点与分析

(一)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

1.银行家

国际一流银行拥有一批出类拔萃优秀管理者,他们既是大银行家,又具有统揽全局的才能。

在西方,由银行家担任政府财政金融部长的为数不少,中国银行业曾涌现出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实干精神的银行家,像这样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不多。

现代商业银行领军者需要其超群智慧、胆识、决策能力。

银行家不但在行内而且在同业和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是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被作为国家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工具不是真正的银行,政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免、政绩考核主要取决于政府官员的偏好要求和意志,和银行经营状况关系不大。

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银行家,而是政府官员。

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推进,银行家的自主权仍然不完整,表现在人员能进但不好出,领导能上但

不好下以及政策性贷款等,抑制了银行家才能的真正发挥。

2.管理层

人才队伍是指员工队伍中具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员。

虽然当代银行管理者能够运用的管理科学、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是平等的,但由于各个管理者对管理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同,在实践中对现代管理科学、管理技术的运用速度悬殊较大,使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经营效益与效率有着天壤之别。

卓越的管理者以其高超的管理水平驾驭银行各种资源,以其动态创造性活动扩张银行的优势,潜在的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现代商业银行更是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层人员,商业银行管理层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硕士以上学历更是寥寥无几。

而美国银行每年招募普通职员及管理人员来自大学本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大部分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我国银行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学历低且人数众多,造成员工管理效率低下,对银行贡献率较低。

2007年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事务所发布报告称:

“中国银行业管理人员及员工人数众多,而人海战术恰好是中国银行业不够成熟的表现。

中国银行业每个员工创造的利润还很低,单位员工贡献的利润和国外同行相差5倍左右”。

3.专业人才

积极实施全方位的人才战略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我国现代银行目前缺少专业精尖人才,包括市场营销、业务管理、产品研发、客户维护、技术创新、法律和外语专业人才。

同时外资在我国境内实行人才“抢夺战”,专业人才的匮乏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专业化发展方向受阻。

(二)组织结构竞争力方面

1.战略目标

世界上许多的金融机构都有符合自身特色且目标长远的战略目标来满足未来发展。

比如主宰着金融业的顶级银行花旗、汇丰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成为决胜千里的核心武器。

又如巴林银行倒闭、我国的海南发展银行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蕾曼兄弟倒闭事件都没有明确发展战略,以及战略目标失误造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整体战略规划在将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中,并未得到清晰的描绘,细枝末节的具体改革每天都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进行,却并未显现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或者战略走势。

2.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国际先进企业的重要特征。

公司治理是提供一种组织框架和制度安排,以协调各大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实现公司的共同经济利益。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人是由众多的不具有信息优势,且不具备监督控制积极性的存款者构成。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人集团缺乏一般企业债权人所具有的对企业的监督与控

制能力。

缺乏自身利益保护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经营获利和风险管理能力均较低。

缺乏对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参与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广大员工的利益也未得到有效保护,也没有建立一种参与治理的企业文化及机制。

(三)资本结构竞争力方面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硬约束。

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资产的实际规模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大得多,所以按实际风险资产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大多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水平。

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200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显示,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4.53%,而国内的19家大银行平均仅为3.7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仍需大幅提高。

2.资产质量

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日益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因此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

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只重视存款数量却忽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为扩大存款规模,许多机构以事先许诺贷款或信贷额度作为优惠条件吸引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

(四)风险结构竞争力方面

1.合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只重视业务拓展,而忽视合规管理,只把目光仅局限于完成经营目标和考核任务上,专注于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却忽视了在业务上的合规管理,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

例如某些银行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尚未完全形成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某些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活动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银行整体经营业务的全面覆盖,离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

2.系统风险

银行系统性风险属于宏观风险,它对社会、经济影响面广,传染力强,而且由于经济技术社会交往关系紧密,使不同风险互相交织。

2010年10月召开的“宏观审慎政策:

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

“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教训之一,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正式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良药”。

我国商业银行在关于防范系统性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及相关法律,造成系统性风险无法实质性进行监管,带来极大的隐性风险。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管理人员缺乏防范系统性风险等其他风险意识。

(五)技术结构竞争力方面

1.信息化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

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的所有核心业务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规划,信息技术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各具特色,且针对各自的业务流程日益精细与复杂。

但是,各银行系统在机型、系统接口、系统平台、数据标准等方面不统一,系统之间支持性较差,使信息共享度较低、系统修补工作繁重。

从银行系统外部看,各家银行的内部网络系统与相关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客户群体所设置的系统缺乏兼容性,造成银行与各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业务沟通。

2.网络化

在国内,各家银行的网络都是封闭式运行,除了银行卡在银联系统平台上可以互相使用外,银行其他金融工具都不能通用。

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还不够完善,无法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网络支付的变更过程中,银行间未能很好的合作,且它的网络支付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在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也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性问题是网络银行在建设网上支付系统时,最为重视,也是花时间最多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犯罪分子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也给用户造成资金损失。

(六)业务结构竞争力方面

1.目标客户

客户是银行的利润来源,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持续增长。

为此,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和忠诚度。

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评判还只停留在片面的、静止的、主观的水平上,还不能对客户作出全面的、动态的、客观的评价和准确、高效的选择。

这导致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服务只能是大众化,而非个性化。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将导致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更多的会投向服务更好的外资银行。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建立的合作关系中非市场因素较多,这种合作关系的持久性较差且比较脆弱,经不起客观经济利益的考验。

2.核心业务

国外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已经实现深刻变化,现在已经转向以收费业务为主;

原本以公司业务为主,现在转变到以个人业务为主。

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盈利的业务。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存差行,经营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上存收入为主要来源,具有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若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中间业务重视、发展与创新就更不容忽视。

在2005年我国8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普涨,但对银行整体盈利的贡

献率并不高,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没有一家超过20%。

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

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未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发展。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完善内部机制,实施人才战略

积极建立银行家成长的内部机制。

建立公平公开的竞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变上级任命制为市场选拔和竞聘制,使权利与责任、风险相对称。

建立贡献和利益相对称的分配机制,衡量银行家的贡献要以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指标来考核。

建立银行家约束机制,实行任期业绩考核评价制与资格认定制。

建立健全事先预警、过程控制、事后严惩三位一体的监督与处罚制度。

加快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改造,实现政企分开,明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任及权利关系。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必须了解时间资源对于商业银行有效运作的重要意义,针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重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

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既可以提高其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银行业务提升。

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贡献大,工作认真的员工进行激励和表彰。

对人浮于事,工作懈怠的员工进行教育和惩罚。

加大力度吸引高学历人才到银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待遇

同时努力提高员工知识文化水平。

健全监督机制和法规机制,为银行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减少管理人员的犯罪事例。

在商业银行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从整体上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促进良性发展。

核心竞争力最终是由人决定的,商业银行若想超越现有的业绩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必须拥有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储备。

加强对员工的尊重、重视、培训和尽量能采纳第一线员工对改善经营程序和业绩的建议。

适当提高薪酬水平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加强银行文化建设,增强专业化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

(二)明确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公司治理改革

首先,要认清形势,制定一个明确、清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

在制定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时,要切合实际,也要有所突破。

其次,21世纪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特色营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营销战略。

依据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基础上实施特色化营销战略。

以进军国际市场说,需要审慎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在国外进行本土化战略。

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的核心。

第一,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

第二,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

银行董事会要重点做好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确保银行依法审慎经营、提高银行的透明度、监督高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需特别注重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保护,加快建立适应现代国际金融环境的经营管理体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走上健康良性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优化,调整资本结构

提高资本充足率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

第一,通过增加资本数量提高资本充足率。

继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吸收外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种形式的资本入股,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公开上市融资,提高核心资本实力。

第二,通过降低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应权衡收益和风险,在确保银行盈利的前提下,积极缩减低盈利和非盈利资产的数量。

通过调整资产组合配置,增加风险较低资产的比重,降低风险较高资产的比重,以降低风险权数。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另一条途径是增加盈利,商业银行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多渠道运用资金不断扩大盈利空间,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促进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

优化资产质量并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资产分类要严格把关,对可疑类、损失类贷款风险需逐笔计算。

针对风险管理要细化办法,要准确分类、提足准备、充实利润。

信贷人员要及时、按期收集相关客户信息,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及系统分析的可比性,加强对客户的流量、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

坚持降低资产损失与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并重的原则,突出现金回收。

加大监督考核和奖惩力度,将业绩和绩效考核同资产质量控制情况挂钩。

(四)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商业银行内控风险

促进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第一,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基础,明确合规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战略目标。

第二制定统一的合规政策,提高合规管理透明度。

合规政策应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批准,在全行进行广泛宣传和贯彻,使其成为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明确与内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四,建立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部门应促进部门防控合规风险。

必须建立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合规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对于银行业都是致命性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监控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选择一个宏观监管审慎监管制度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补充,充分地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在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中作用。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高度关注系统性风险来源,如具有明显顺周期特点的“集合风险”与具有巨大传染效应的“网络风险”。

监管当局必须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着重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着重对跨市场金融交易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和做出政策反应。

(五)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将制度变革与技术变革有机结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银行业在引进信息技术的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使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高度融合。

加强IT的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

技资源。

促进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大安全监控,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一定的演练,稳步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的运行。

完善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管理。

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加大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加大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促进法律制度建设。

根据网络银行业的现实情况,加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进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

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及地区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

(六)转变营销,经营模式,健全营销体系

目标客户的竞争力能力是以市场营销的视角来看,必须健全营销体系,服务于客户。

第一,实行差异化服务,留住现有优质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是需细分客户对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的服务。

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制定优质客户的标准,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